【文档说明】心理健康【闽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理想中的我1》教案.doc,共(2)页,2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35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理想中的我主题完善自我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2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自我意识的分化,即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是有距离的。3使学生认识到不断完善现实的我,追求理想的我,是达到自我统一的必然历程活动形式答问卷,
情境想象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是有差距的。2难点:使学生理解“我”这一概念,并在“体验”与“情境遐想”的活动中注意控制课堂氛围,前者要活跃,后者要平静。活动准备准备好调查
表,每位学生4份活动课程1引入课题你了解自己吗?现实的我是怎样的?理想的我又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理想的我。为了了解真实的自己,请同学们把我们课下准备的自评表和他评表准备出来。在小组里比较一下自评与他评的异同,并谈一谈对这样一种结果的感受通过讨论使学生对评价结果产生一种情感体验,
这只体验包括自尊,自惭等。请同学们将这种体验用语言和表情表达出来,如:“我很吃惊别人对我的评价,他们对我的评价太好了,我实际没有那么好”“我很气愤别人对我的穿着的评价,我穿什么不关别人什么事”“我很诧异,有些地方我自己的感觉挺好的,今天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他们因为我的个子矮给我的评价低。(2)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情感体验:①为了使学生有更丰富细腻的体验,老师可以选择有典型行为的学生或善于表达的学生发言。②当学生无法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时,教师应给予启发和鼓励。③对自己不能改变的情况,例如“个子矮
”等,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愉快的接纳。(3)归纳启发:教师:在比较自评和他评中,有时会感到满意,但有时也会感到不满、惊异甚至气愤。这除了自我评价中的片面性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即: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个认识,都努力想使自己成为某一种人,往往就容易把正在向某个
方向努力的自己看成已经成为某样一种人,这就是理想的我;而“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有差距,所以会感到不满、惊异、气愤。那么怎样使“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两者统一,实现理想,完善自我呢?下面我们搞一个“寻找差距”的活动。4、“寻找差
距”的活动。找出“从现实的我”跨向“理想的我”的“桥”,即找一找缩小两者差距的途径和条件。(1)、活动要求:①请同学们填写两张表“理想的我”、“现实的我”②填“现实的我”应从“自评”和“他评”中受到启发。③填“理想的我”是要考虑实际的可能性,充分的考虑现在的基础,不要定的太高,但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求先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2)教师在学生讨论和交流中启发学生从最小的差距入手,寻找消除差距的途径和条件,对没有可能消除或没有必要消除的差距要引导学生接纳。5小结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
也很有价值,每一个人都为自己走向完善自我架起了一座桥。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的走过这座桥,走向一个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