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心理健康【大象版】五年级第3课《跟烦恼说再见》教案1.doc,共(7)页,3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49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基于标准的教学方案设计】跟烦恼说再见---换个角度看问题【课题】跟烦恼说再见---换个角度看问题【基于课程标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理论依据】人的思想、
心理足以支配其行为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让人们难过、痛苦的往往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和看法;事情本身常常无所谓好坏,而当我们加上了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便会产生种种无谓的烦恼与困扰。所以一个人如果
有正确的观念,则能引导其过愉快的生活;反之,错误的思想和偏颇的看法,则易使人产生烦恼与困扰。美国著名认知治疗学家阿隆-贝克认为,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绪的中介,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可以从认知中找到原因。当认知
中的曲解成分被揭示出来,正确合理地再认识,并进行有效的调整,在重建合理认知的基础上,不良情绪和不适应行为也就随之能得到改善。临床心理学家Ellis在1955年创立了“理性—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
T),主张情绪源自想法、理念,个体可以用改变想法来改变情绪。该理论颇能充分应用思想的功效,帮助个体以逻辑思考来处理过度的情绪反应,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适应环境。根据理情治疗的理论,情绪乃是源于想法、态度、价值;引起个体种种情绪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看法所致
;Ellis对“A-B-C理论”作了阐述,他认为引起情绪结果(emotionalconsequence;C)的并非事件(activatingevent;A)的本身,而是个体对此事件的想法(beliefsystem;B)所致。换句话说,焦虑、沮丧、敌意等情绪结
果C的产生并不是由所发生的事件A所引起的,而是由想法B所产生的。只要个体对此事件的想法改变,那么情绪结果也会随之改变。【基于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并出现高峰,各种日常行为很容易
受情绪的影响或支配。他们既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都极为敏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与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相比较,随着年级的升高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逐步加强,但仍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宽慰的能力。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一种
非常矛盾、变化无常的状态之中。他们对他人各种情绪的感知能力迅速发展,进入了较为稳定的正确辨认阶段,已经能够正确辨认他人的情绪状态,并作出自己相应的反应。所以此时可以引导他们认识情绪和想法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能够理解想法改变,情绪也会随之改变,辅导他们学会换个角度
去看问题,帮助他们调节情绪、解除烦恼就具有很重要意义。【辅导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情绪和想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想法改变,情绪也会随之改变;认识到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的重要性。2、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情绪随想法转化的过程。3、行为目标: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帮助自己和他人
调节情绪、解除烦恼。【辅导重点】1、能够体察自己的情绪,感受情绪与想法之间的关系。2、学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调节自己的情绪。【辅导难点】在实际生活中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调节自己的情绪,解决自己的烦恼。【辅导方式】启发法、故事法、练习法、音乐倾听等。【评价方案】1、创设情景,让
学生帮助他人转念一想;2、回想自己曾经的烦恼和糟糕情绪,帮助自己转念一想。【辅导准备】教师:课件学生:纸、笔【辅导年级】小学五年级。【辅导过程预案】一、热身导入课件出示一幅双关图。引导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从不同的角度看,会看到不同的画
面。)小结:这幅图说明了不同的视角能够看到不同的结果。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全然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怎样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跟烦恼说再见”。板书:跟烦恼说再见-----换个角度看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这幅双关图,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启发学生体会不同的视角能够看到不同的结果,引发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全然不同。从而引出课题:快乐转角----换个角度看问题。二、故事赏析播放录音《哭
婆婆和笑婆婆》从前,有一位老婆婆和两个女儿相依为命。女儿成人后,大女儿嫁给了卖雨伞的,二女儿嫁给了卖布鞋的。一次老婆婆分别到两个女儿家住了一段时间,发现一到雨天大女儿家的雨伞就特别好卖,二女儿家的布鞋却卖不出去了。而一到晴天二女儿家的布鞋就特别好卖,大女儿家的雨伞却
又卖不动了。因此,回家后老婆婆经常为两个女儿的生活担忧。下雨天她就想起了二女儿家的布鞋不好卖,越想就越伤心忍不住哭了起来。到了大晴天她又想起大女儿家的雨伞卖不动,于是又伤心地大哭起来。从此,老婆婆几乎天天都要哭几遍。一天,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普照,真是一个好天
气。可是老婆婆又想起了大女儿,想着想着便哭了起来。这时,刚好一位智者路过这里,便问老婆婆为什么这么伤心。老婆婆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这位智者。智者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你这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你想一想今天天气这么好,你二女儿家的布鞋不是很好卖吗?到了下
雨天你大女儿家的雨伞不又很好卖了吗?你应该高兴才对呀!”听了智者的话,老婆婆恍然大悟道:“对呀,我应该高兴才对呀!”后来,老婆婆天天笑眯眯的,一直生活得很开心。引导学生思考:1、同一事件,老婆婆前后的情绪分别是什么样的?为什
会这样?2、你从这个故事里悟出了什么?(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的感受结果。)小结: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的感受结果。人的烦恼不是因为所遭遇的事情,而是因为他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从
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积极评价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消极的评价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转念一想,改变情绪,进而改变生活。板书:事情→看法→情绪【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故事中老婆婆前后的情绪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情绪和想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想法改变,情绪也会随
之改变;认识到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的重要性。三、猜一猜从哭婆婆和笑婆婆的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人的想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看下面两个人,我们来猜一猜他们是怎么想的?沙漠里,两个人在烈日下艰难地走着,这时他
们每人还有半瓶水,可是其中一个人很高兴,而另一个却十分沮丧,猜猜:他们各自是怎么想的?(第一个人想太好了,还有半瓶水!第二个人会想完了,我只有半瓶水了!)小结:看来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如此不同的反应。转念一想,改变情绪,甚至改变命运。【设计意图】让学生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情绪随想法转化的过程。四、转念一想其实,现实生活、学习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烦恼和困扰,我们来看看他们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他现在是什么心情?2、我们怎样帮他转念一想,调节情绪呢?情景一:跑操的时候,小玲的鞋被后面的同学
给踩掉了……请同学来说一说。情景二:路上碰到我的好朋友,他没有理我就走过去了……请同学来演一演。小结:大家真厉害,用转念一想,帮助他人调节情绪,解除烦恼。那么我们遇到生活中不开心的事,我们又会怎么处理呢?【设计意图】练习转念一想,帮助他人改变情绪状态。五、我解我心(播放音乐)
回想一个你曾经经历的不舒服的糟糕的情境或事件,然后以理性、积极的想法转念想一想,并写下来。1.当时糟糕的情景或事件是什么?2.当时是怎样想的和做的?3.现在你会怎样想和做?小组交流,全班自由分享。【设计意图】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帮助自己调节情绪、解除烦
恼。六、回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播放两张图片,加深印象。小结:当我们从消极的角度看问题时,我们会沮丧、愤怒……,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跟烦恼说再见!【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深化主题。七、课外延伸希望同学们课后,遇到
一些难题,或者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的时候,能想起这节课,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帮助自己走出困境。赠言: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日;不能事事成功,但可以事事尽力。换个角度看问题,就跟烦恼说再见!【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升华主题。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帮助自己调节情绪,跟烦恼说再见。板书设计:跟烦恼说再见----换个
角度看问题事情→看法→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