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冀人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改变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2.docx,共(3)页,16.14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71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改变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学习背景二年级的同学大多都玩过橡皮泥,有的还能用橡皮泥捏出不同的形状。平时也会用纸、尺子、橡皮筋等做一些趣味活动。但学生对这些物体的认识只是感性的经验,缺乏理性的概念。本课将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梳理、总结,进一步明确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教学目标(一
)、科学知识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科学探究能从观察橡皮泥形状变化的现象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三)、科学态度1、能从多个角度对形变的原因进行猜测。2、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观点。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橡皮
泥、尺子、橡皮筋、A4纸、铁丝、气球、海绵、毛巾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1、玩变脸游戏,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推和拉,知道了用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那我们今天这节课,能不能把推和拉的方法,或者其它用力的方法用在我们的脸上,让我们来玩一个变脸的游戏吧。(2)学生分小
组开展变脸游戏,并指名学生上台汇报。(边汇报边演示,其他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在汇报时这样描述:你用了什么方法?脸部发生了什么变化?(3)我们刚刚用了很多方法,使我们的脸怎样了?(板书: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果我把手轻轻地放在脸上,脸变形了吗?(用力按)现在呢?说明这些方法都是给
了脸什么?(一个力)活动一:捏橡皮泥(1)老师提问学生:“在捏橡皮泥的过程中,你会用到什么力?橡皮泥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不同玩法,发现好的创意及时鼓励。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汇报交流。表达时引导学生如
实汇报自己的发现,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及时补充。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能还会发现,在几种不同力的作用下,橡皮泥会变化出不同的形状。活动二:让物体改变形状刚才我们是在脸上用力,脸的的形状就改变了。如果在其他物体上用力,它们的形状会改
变吗?(出示橡皮、海绵、铁丝、气球四种物品),让学生看一看,提出任务:你们有什么方法让这些物体形状改变?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分组活动:每人先选择一种物品,想出多种方法让它形状改变。然后再尝试改变其他的物品的形状。汇报交流让物体形状改变的方法,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他们用的方法。小结:
刚才我们用了各种方法,比如推、拉、扭、压、弯等等,其实都是给了物体什么?(一个力)给了物体一个力,就改变了它原来的形状。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发现这几种物品哪一些比较容易变形?(有的需要较大的力就变形了
,有的只要较小的力就变形了)汇报实验现象和发现。你们发现了什么?2、了解生活中通过对物体用力改变形状的例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生活中有没有对物体用力来改变形状的例子呢?(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出示教材第5页的图片(传统手工艺),让学生看一看,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揉面团、跳跳球、泥塑)你看到它们的形状发生改变了吗?(补充打铁、吹玻璃视频)它们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改变?(给了它一个力)小结并引发思考:科技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3、课后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继续寻找这样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