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连加、连减》教学设计2.doc,共(3)页,41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42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连加、连减。(教材第1、第2页的内容)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竖式的写法。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课件。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折
纸船吗?老师告诉你们这有三个好朋友在折纸船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情景图。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生:他们三个人折的数目不一样多,最左边的小朋友折了19只,中间的小朋友折了27只,最右边的小朋友折了26只。师:同学们发
现的信息真不少。【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折纸船)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学例1。师: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对于学生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就当场解决,如果学生能提出“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的问题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教
师就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师: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谁能列出算式?生:19+27+26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算什么?自己试一试怎样列竖式计算。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
况。组织学生交流,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2)(3)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
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2.教学试一试。师:同学们,学习了连加竖式的计算,你能试试用竖式计算90-25-28吗
?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并了解情况。组织交流,展示学生的方法:(1)(2)(3)重点让学生说说第(1)种和第(2)种算法,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交流时,没有出现第(3)种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出两
个减数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连减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和,再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下一节课“加减混
合”的教学做准备,一举两得】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连加、连减19+27+26=72(只)(1)(2)(3)90-25-28=37(1)(2)(3)A类1.填空。2.笔算下面各题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B类有85个西瓜。(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