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鉴赏《阳关三叠》教学设计1-湘艺版.doc,共(4)页,4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6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阳关三叠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八音”的含义,能辨别古代乐器的音色,并参与乐器合奏。2、了解古琴及琴歌的文化内涵,能随乐哼唱《阳关三叠》原诗词。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
动,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学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与体验,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陶冶爱国情操,促进弘扬民族文化。2学情分析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对中国古代乐器和音乐作品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就更谈不上
喜欢或热爱了。本单元“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如何快速的把学生吸引进来,是教与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钻研教材,扩大视野,特别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
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3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厚重的人文内涵和知识底蕴,感受音乐与情感的结合,细心体会古人的创作情怀。难点:通过赏析古代音乐,体会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并能根据所学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大胆创新。4教
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华夏音乐之光播放四段音乐,请学生听辨这些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它们是中国现代音乐作品还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音画诗画面结合)1、《十面埋伏》琵琶2、《高山流水》古琴
3、《渔舟唱晚》古筝4、《梅花三弄》笛子学生讨论后,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活动2【讲授】一、八音和鸣(一)探讨八音师:刚才我们所听到的古代乐器你们知道是什么材质做成的吗?生:木头、竹子、丝师:其实早在周代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就把当时70多种乐器按不同的材质分为八类,你们知道是哪八类吗?生:铁、泥
巴、皮------师: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我们的先人会用这八种材质做什么乐器呢?(共同探讨)(1)金——编钟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124件乐器,其中发现一套64枚编钟,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数量最多、音
律最正的一套编钟,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石——编磬也是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打击乐器,音色清脆明亮。(3)丝——琴、瑟蚕丝做成弦,一般弹拨乐器使用。琴包括古琴和古筝,瑟也是弹拨乐器,弦要比古琴多。古琴构造1、古琴长三尺六寸五,代表一年365天。2、古琴有13个徽,代表
一年有12个月,闰一个月。3、古琴正面弧形,背面平面,符合古代天理观念”天圆地方“。4、古琴有7根弦,又叫文武七弦琴。5、背面有俩个一大一小的洞,大洞叫龙池,小洞叫凤沼。(4)竹——笛子、箫、篪。笛子
和箫音色和演奏方式都有区别:笛子音色明亮悠扬,横吹;箫音色暗沉空灵,竖吹。篪是古代战国时期的乐器,后传到日本叫尺八,逐渐中国失传了。(5)匏——笙匏就是葫芦,吹奏乐器。成语“滥竽充数”中竽也是用匏而制作。(6)土——缶、埙缶:古代打击乐器,用土烧制而成。蔺相如列传中
有记载。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击缶,表示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埙:古代吹奏乐器。最开始只有一个孔用来打猎吹哨子,后生活水平提高,孔越开越多,最多十个孔。(7)革——鼓、鼗鼓面一般都由皮革做成。古代的鼓跟
现在的鼓造型上有很大区别,比较精致耐看。鼗是战国时期的拨浪鼓。(8)木——木鱼、柷、敔打击乐器。活动3【活动】欣赏《八音和鸣》师:我们一起探讨了八音,也了解八种材质各自所做成的乐器,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大家想不想听一下八种材质的乐器合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吗?师: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作品是来自战国时期的楚调《八音和鸣》,在听之前有一个问题问大家:八音和鸣这四个字哪个字最重要?生:和字,表示和谐。师:在古代我们的先人就讲究和谐,乐器也讲究和谐,让我们一起来听下三千年前的交响乐到底和
谐不和谐?(1)欣赏《八音和鸣》思考:你听到了刚刚我们提到的什么乐器?(2)讨论与小结生:听到了编磬、埙、笛子、古筝-------师:刚才我们听了,也讨论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乐器的和谐。活动4【活动】体验乐器合作(1
)听辨活动老师剪辑《八音和鸣》引子部分四个乐句,主奏乐器是竹笛,在第二和第四乐句后面会有三个伴奏乐器插入,请同学试听依次说出这三个伴奏乐器。主奏:笛子伴奏:木鱼+鼓+锣(2)体验三音和鸣请三位同学分别敲击三个伴奏乐
器,其他同学唱出主旋律。(3)体验五音和鸣请出主奏乐器笛子和古筝同学,与三个伴奏打击乐器合奏,体会乐器的和谐。(二)王维与琴歌《阳关三叠》王维:中唐时期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从小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渭城曲》是他送友人到安西任职而作,后被人配上音乐,广为传唱。因诗中有'
阳关"第一地名,演唱时又往往将原诗叠唱三遍,便有了《阳关三叠》之名。活动6【活动】欣赏《阳关别唱》引出《阳关三叠》师:同学们刚刚欣赏完此段视频,有发现什么特点吗?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八音”,这段视频里都有体现,而且还新添
了什么内容?生:歌唱(自弹自唱加上各种伴奏乐器)引出琴歌活动7【讲授】三、古琴歌韵(一)琴歌谈到古琴,我们不能不说到琴歌,琴歌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是音乐与诗词相结合的艺术。多以琴、瑟为伴,演唱者随琴声轻呤低唱,曲调多为呤诵性。(二)王维与琴歌《阳关三叠》王维:中唐时期的诗人、
画家和音乐家。他从小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渭城曲》是他送友人到安西任职而作,后被人配上音乐,广为传唱。因诗中有'阳关"第一地名,演唱时又往往将原诗叠唱三遍,便有了《阳关三叠》之名。(1)学生朗诵:诗人王维
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歌的依依惜别之情。(2)教师范唱,请古筝学生伴奏,真正的感受琴歌。(3)学唱主旋律: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唱歌的情感和音乐节奏。(4)学生随乐视唱歌曲片段:进一步体验歌曲表现的情感。古琴艺术是十分重视“意境”往往以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为主,追求一种只可意会而不言传的情感
、思绪或哲理。因此,对古琴的欣赏与认识不能只单纯地从音乐曲调去理解,而要综合当时文人的处境和精神去赏析。(5)歌曲编创我们主旋律学会了,接着试着开拓一下结合现代的音乐歌唱形式唱下两个声部。体会下固守后的琴歌加上现代元素后会是怎样的感觉,然后同学们想一下,将歌曲延伸一下加入自己的想法,(
现代音乐里少不了打击乐器,如我们比较潮流的架子鼓,有了鼓类打击乐器的加入,是不是感觉音乐内容更丰富,声音更饱满了呢?所以我们今天就打破常规,在琴和鼓的伴奏下,用合唱的形式将歌曲展现出来。五、探索与探究:1
、你们还知道哪些古曲或用古诗词谱曲的歌曲吗?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问君能有几多愁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下别有风味的一首《明月几时有》根据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才创编的,当然在欣赏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这里又加
入了一种新元素——京剧唱法,别有一番风味。活动9【讲授】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中国古代乐器以及八音,感受乐器合作的和谐之美;一起探讨了古琴的魅力所在;一起感受了琴歌的柔美抒情。这其中只是古代音乐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值得我们去探讨。我们在课后一定
要多听、多唱,真正做一个传播古代音乐文化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