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槐花几时开(晨曲)》教学设计3-花城版.docx,共(2)页,28.48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76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1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案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使喜欢聆听、演唱民歌,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
的创造性实践活动。2、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能感受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风格,并作出简单的表述。3、了解民歌的流传与发展现状,并能做总结概述;了解南北民歌的差异。教学重点:体验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从整体上把握民歌的特点。教学难点:学唱民歌过程。教具:多媒体教学形式:集体教学教学
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课前准备★明确地指引学生查询有关民歌的资料,并有目的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让学生展示与交流,及时地进行总结与补充。1、收集有关民歌的相关信息:如各民族有关“花”的民歌;当地有代表性的民歌;用民歌的音调做主题的音乐作品等。1、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
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搜寻、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二、《槐花几时开》★指导学生从语言入手仔细聆听并学唱聆听并尝试演唱2、力图让学生理解民歌风格、地理风貌与语言等的关系3、播放民歌的演唱视频作为课的导入,拉近民歌与学生的距离三、《拔根芦柴花》★引导学生留意曲终衬词的特点聆听并尝试学唱
四、《上去高山望平川》★讨论研究:演唱方法与音乐特点的关系探究:歌曲风格、节奏特点、演唱方法五、《猜花》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讨论:南北民歌聆听两首民歌,感受、体验他们的音乐情绪。通过对比《对花》风格的差异他们的衬词等音乐要素,体验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六、课后延伸1、指导以题为“民歌之旅
”的欣赏体会和作业展览(有条件的开班际“民歌演唱会”2、展示搜集的民歌资料,并简要说明他们属于哪些类别?各有什么音乐特征?3、在中国地图中找出所学民歌的地理位置图,讨论其他地形、地貌、生活条件、人文环境等因素对当地民歌的发展
有什么影响七、课堂总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迥异的民族音乐。他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失去了民族性,音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八、作业布置课后学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为班际“民歌演唱会
”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