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一节 挑战传统》教学素材7-粤教版.doc,共(3)页,3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40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在浩瀚的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有令人瞩目的艺术大师产生.在众多的艺术大师中,有一位大师,他以他的伟大的精神与近似疯狂地追求,用他所创作的美术作品给我们带来了非常震撼的感动,曾经做出割掉自己耳朵的疯狂行为,这个画家就是----文森特
·梵高所以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八章近现代的探索者第一节挑战传统P111点击两次课题PPT音乐展示梵高图片认识梵高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凡高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里,他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这唤起了他对大自然、
农民和劳动的热爱。1880年27岁的凡高开始学画,他以对艺术狂热的激情、对生活执着的爱和他那献身人类的宗教般的情感在短暂的一生中创造出超乎寻常的业绩。梵高在短短十年间,绘画了800多幅油画,近千幅素描、水彩,版画等作品。梵高一生苍凉,所画作品几乎从未能觅得买家,一生只卖掉一幅作
品,他长期依赖弟弟提奥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时年他才37岁。死后作品的价值鸢尾花了解印象派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80年代,反对因循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
年,它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印象日出图片认识后印象派“后印象主义”不是“印象主义
”和“新印象主义”风格的延续,而是对印象主义的突破和叛逆。所谓“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艺术团体,他们没有宣言,也未举办过作品联展,只不过他们与印象主义有密切联系,但创作倾向又与印象主义不同,后来的美术家为了将他们与印象主义区
别开来,冠之以“后印象主义”名称。高更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视频短片介绍梵高我们如果想更深入地去了解梵高,找时间看看这本《渴望生活》,再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梵高传》看完之后,你会浑身充满力量。鉴赏梵高的作品1《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油画51X45厘米1889年现为私人收藏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来法国阿尔同住,但两个固执的艺术家却是不断的争吵。在一场剧烈争执后,高更大怒而去,梵高无法阻止,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自己的左耳。2《吃土豆的人
》灯光?眼睛?吃了吗?手的动作?空间?面孔?贫苦农民最底下人的生活情境。这是一幅描绘与文明人不同生活方式的名画。画面中,种土豆的农夫们,在晦暗的灯光下,把粗拉拉的大手伸向暗影里盘子中的土豆。梵高没有让他
们去吃土豆,而只是让他们有那个去吃土豆的明显意图。在这幅画上,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朴。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
,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这一切都活画出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3《向日葵》在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中,整体展示的是一种生命的力量,而细细看每一朵向日葵,画中的向日葵
,形态各样,又似乎从一个流向另一。画面总体上给人一种明亮而又强烈的生命力,让人感到生活充满希望,梵高的艺术精神1.他把光看作是生命,看作是力量,看作是世界生生不息的源泉。2.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3.“
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4.梵高是非常超前的画家。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课程总结纵观梵
高的这一生,事业追求上的一度失败,生活上的穷困潦倒和感情上的屡屡受挫使得他极度抑郁,他的世界充满阴霾,于是他把所有的内心渴望都变现在作品上,所以他疯狂。从而使他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性格艺术感染力。凡高作为表现主
义绘画的先驱将色彩的表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他用色彩来揭示人的精神,来表现人的生命用色彩展示了艺术家内心仿佛永远沸腾的活力和热情。那一块块炽热的色块不仅融入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会和激动。梵高虽然只活了短暂的37年,但他和他的艺术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状态,
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他对艺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