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书法《第四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教学设计2-人教版.doc,共(5)页,4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8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走近王羲之——感悟中国书法艺术一、互动导入提问:老师想问一下,班上有姓王的同学吗?请举一下手中国古代有个姓王的人在书法史上特别厉害,他是谁呢?那你们知道王羲之最后做了哪里的女婿吗?明确:这样一位有性格的大书法家竟然是咱们镇江
的女婿。所以刚才举手的王姓同学们可以回家查一查族谱,你很可能是王羲之的后代,天生自带书法家的气质。4.提问:关于王羲之你还了解多少呢?(黑板磁贴:王羲之)导语:从小到大,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过这些话:王羲之的书法非常厉害,在我国
书法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书法被后人无数次学习,他的作品也被各路名人大家争先恐后的收藏„„但是同学们是否产生过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一谈书法,你们就想到王羲之?也许你会说“大家都这么讲啊”,可能你并没有机会去欣赏一下他的真迹,
也少有兴致去提起笔写一写,甚至到底应该如何去欣赏他的作品也处于一脸懵的状态,总觉书法艺术离我们好遥远„„没有关系,今天这堂课,我会送每个同学一个法宝,有了这个法宝我们将不再对书法望而兴叹,不再当一个徘徊在书法学习道路上的犹豫者„„下面就跟着
老师一起来重新认识书法巨擘王羲之,体会我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揭示课题:走近王羲之——感悟中国书法艺术二、新授(一)书法相关内容复习导语:要学会写书法,首先需要了解书法1.课件展示某一个字的草书,提问学生:这个什么
字?(学生不知)课件继续展示该字的楷书,再继续显示行书。提问:你们知道行书是如何产生的吗?明确: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草书难于辨识,楷书书写太慢,而产生的。特点:容易辨识,行字快捷。2.课件显示王羲之简介导语:每一种字体都有其代表人物,那古代行书影响力
最大的是谁呢?他最为人知晓的行书作品叫做?(黑板磁贴:兰亭序)(二)行书之美----《兰亭序》1.展示《兰亭序》导语:《兰亭序》(黑板磁贴:兰亭序),此作品甚至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本人最负盛名的作品。这就是他的全貌,纵24.
5cm,横69.9cm,28行,324字。但是这一份并不是他的真迹,那真的兰亭序去哪了呢?据说由于唐太宗对它太喜爱了,简直嗜其如命,所以在唐太宗去世的时候,作品也随之陪葬了,现在市面上流传的最广的有三个版
本,它们分别是:褚遂良版,虞世南版,还有冯承素版,其中褚遂良和虞世南均为手抄本略有失真,冯承素是双沟填写,最为接近原作,被称为“神龙本”,老师为大家展示的就是冯承素版。桌子上的那一份就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
打印版的兰亭序,大家可以看一下,感受一下。好,我们继续看屏幕。(为每一小组准备一份打印的兰亭序)2.了解创作背景及主题(板书)提问: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知道兰亭序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吗?这里其实有个典故:话说东晋永和九年的某一天,王羲之和他的小伙伴们在一个叫做兰亭的地方开了一场par
ty,古人的party非常的简单儒雅。大家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在大家喝酒喝到兴头上的时候,突
然有人提议说,老王,这里你字写得最好,我们把大伙儿今儿个写的诗编个集子,要不,你来给这个集子写个序言,怎么样啊?王羲之一听,可以啊!然后于微醺之下,拿起一根硬毫小笔,文思泉涌,健笔如飞,于是兰亭序就这么诞生了。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王羲之当时写这篇序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大家看我给大家的译文里划出的一段
话中的最后一句:实在是,怎么样?快乐呀!所以用一个概括就是“乐”。明确:乐是当时作者的心情,放在作品当中表现了什么呢?主题。一幅书法作品的主题,通常是作者在作品中想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这幅作品就透露着快乐的情感。现在,我们知道了当看到一幅书法作品,首先要去了解它的:主题(板书)。导语:那除了主题,
还能从那些方面去解析呢?请同学们继续跟着我一起探寻法宝。3.章法布局(板书)提问:①让我再来看一看兰亭序,兰亭序整篇作品是如何排列的?是横向?是纵向?知识:书法布白方式:纵式和横式,我国古代书法作品绝大部分都是
纵式布白,兰亭序就是一幅典型的纵式布白作品。②每一行纵列为都是如何对齐?上?下?左?右?每一行之间的距离都是保持一致的吗?对对比下面的打印作品你发现了什么?(对比打印体讲解,打印作品缺少变化,只能用作阅读,并不能称作是作品。)明确:字体的大小变化,互相穿插,体现了行书独有的一
种节奏感与韵律感。在书法语言中,这样形容字与字之间排列的术语叫什么呢?章法,是书法作品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明确: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将一个人掌握章法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求平正——追险绝——复归平正。(初学严谨,然后追创新,最后融合)王
羲之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扎实书法基础,追寻过书法布局的极致与险绝后还能返璞归真求平正的一位书法家。明确:兰亭序的章法非常巧妙得体,让阅读之人感到自然舒畅。所以,我们看到行书作品还可以学着先观察它的什么?章法,4.字形结构(板书)导语:与章法同样重要还有:结构书法中说
的结构,主要是指单个字的间架结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兰亭序的字形结构妙在哪里,①课件展示永、和。提问:如果把这个字比划最顶端用线连起来,会出现怎样的形状?有什么样的规律?(引导学生用手在空中划)明确:两边相对对称,是均衡的,兰亭序很多
字的都有这样的结构特征,看似简单,但是暗藏玄妙。②课件展示兰亭序所有的之字提问:讲到兰亭序的字形,不得不说到一个字,同学们观察全文,发现哪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啊?明确:“之”,兰亭序全文324字,其中“之”字出现了21次
,正文20字、落款1字。在书法创作中,如何处理相同字的写法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个技术活儿,这是这并没有难倒书圣王羲之,这些之字,字字不同,各逞美态主要讲解两个之字:请同学寻找分别出自哪句话,有什么不同感受?行笔过程如何?(1)俯察品类之盛中的之,上半部分,点、横
折撇运笔轻快,让人觉得非常轻盈飘逸,但是最后一笔捺却逐渐稳重,最后顿笔稳稳收住。(2)放浪形骸之外的之,行字笔速明显加快,线条像清风一样飘过,灵动却不纤弱,真有种潇洒飘逸,放浪形骸的感觉,最后一笔不同于俯察品类之盛的之,并没有收住,而是直接连接向了下面
外字的第一笔,自然灵动。提问:更加像哪个动作呢?(连线)兰亭序真是精妙呀!虽然是一幅规模较小的即兴创作,但是其中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值得放大推敲的,就是这每一个精彩的小字组成了一整幅精彩绝伦的大作。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又一项鉴赏书法的方法,我们可以看他的:结构
。5.用笔(板书)导语:说完结构,我们来紧接着来说说用笔,书法中的用笔主要指的是书写过程中的运笔。那兰亭序的用笔特点又是什么呢?概括说来有这样四点,一起读一读:一、露起露收;二、提按自如;三、以圆代方;四、笔断意连。很多同学又懵了,这指的什么意思啊?别急,老师现在放一段视频,通过视频我
们一起来解析解析,这16个字究竟该如何体会。1.播放小视频:之的书写步骤2.ppt展示之字,然后解析四个特点。一、露起露收:为了加快行笔速度,王羲之改变了楷书藏峰起笔收笔的方法,用露起露收,起到承上启下,上下笔呼应的效果。
二、提按自如:灵活运用手腕,改变力量大小以及手腕的动向是的书写时的提按自如、生动三、转折灵活:把楷书中方形转折转变为圆形转折,比楷书显得更熟练。四、笔断意连:由于行笔速度加快,书写中常常出现断笔、游丝等,但是笔断意却不断。3.教师做示范边
讲解,学生可用毛笔举在空中体会。补充:古人常说这样一句话,书品即人品,王羲之的字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正是他一身正气的最好体现。三、深入探究提问:到现在,相信你再次看到兰亭序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多新的见解了。现在我要问问大家,东晋时期不仅仅是王羲之,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书
法大师,为什么他能独揽书圣之名,而无人抗衡呢?明确:在当时,官方文字是隶书,而行书楷书都属于民间写法,王羲之的创作没有可以借鉴的大家,他本人类似武林之中开宗立派的人物,他以个人之力将行书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无论从章法,结构,用笔、节奏、张弛、情绪等等都集大之所成。也许我们钦佩李白写下“飞流直
下三千尺”的豪迈与激荡,但若第二人同样写出,你便不会再次如此悸动,王羲之亦是如此,千古一绝仅一人,书圣一出,谁与争锋!这,就是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是我们欣赏书法作品需要知晓的又一个方面:文化(板书)明确:有一句话这么说道:好看很难,最难的是耐看。《兰亭序》就是这样一件好看并且耐看的作品,它经
得起岁月的磨练,经得起白朝万代的推敲。在课的开头,老师说过要送每个同学一个法宝,现在,我马上把它变出来!(把板书画成眼睛)这像什么?眼睛,老师送给每个同学一只会看书法的眼睛,希望通过这只眼睛,不在惧怕欣赏书法。四、课堂实践导语: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得动动笔才行,现在我们一起体
验体验,全班来合作,创作一幅完整的兰亭序好吗?学生每人创作兰亭序不同部分,最后形成一整幅作品。导语:大家觉得自己写得如何?其实老师觉得挺不错的,我挺喜欢的。不知道大家大家发现了没有,《兰亭序》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印章,这个事由于兰亭序在传世的过
程中,被很多不同的人收藏过,收藏的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喜爱,会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章。�为了表达我对同学们这幅作品的喜欢,我给大家落一个款:七七班全体同学书,然后,也盖一个章。五、交流展评导语:看着我们一起齐心协力完成的兰亭序,你们的感受如何?
(觉得书法还挺有意思的?觉得自己写的不尽如人意。觉得有些难。)六、升华总结同学们都说了好多,老师也挺有感慨。这里有这样一段话,想请一个朗读好的同学把它读一下。学生朗读:你站在五十公里之外看泰山,觉得泰山看起来不怎么高。你一步一步走近它,它渐渐高了起来。等走
到泰山脚下的时候,你发现泰山真高啊!而如果你还站在五十公里外,未曾走近过一步,你还会笑着说,“泰山也不过如此嘛。”总结:这段话虽然简单,却很有道理,很多同学觉得书法离自己很遥远,也很无趣,就仿佛五十公里之外的泰山,可是你从未想过向前走一步,向上攀登一步,就算中国书法再博大精深
,你总是原地打转怎么能有机会体会它的境界它的美妙呢?今天很有幸,带着大家一起重新认识了王羲之,初步感受了他的行书艺术,也和大家共同体验完成了一幅名作《兰亭序》。其实关于王羲之的研究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只能说是浅浅的品位了一番。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书法
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通过不断学习,坚持不懈,每个同学都写出一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