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书法《第二课 隶书源流与赏析》教学设计1-人教版.doc,共(7)页,62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8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名称:《隶书源流与赏析》科目美术教学对象高二学生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教材《隶书源流与赏析》的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讲述隶书的起源,产生、发展流程以及风格特征。二、学生分析:隶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书法理论更
是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我要从多方面思考和设计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核心素养:1观看、识别隶书并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字体特征赏析和理解。2知道隶书的渊源、产生年代、形成原因和发展历程;了解汉代隶书的辉煌成就、代表作
品和艺术风格。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隶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认识隶书的特点和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教学难点:了解汉代隶书的辉煌成
就、代表作品和艺术风格。五、教学方法:提问法欣赏法感悟法讨论法六、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甲骨文“鼎”导入2、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变化,汉字七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行书3、板书课题认一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隶书的产生1.1隶书的产生(1)背景原因秦统一六国,命李斯创制小篆作为标准字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字体太过繁杂。“奏事繁多”、“篆字难制”,迫使人们“以趋约易”。(2)什么是隶书隶书:又称
“佐书”、“八分书”,是书法史上继篆书之后通行的一种字体。萌芽于战国成熟于东汉1.2小篆和隶书的区别探究活动:同桌讨论:小篆和隶书的区别?(1字形2笔画3造字结构)(一)字形小篆:高窄隶书:宽扁(二)笔画小篆:弯曲中锋用笔粗细均匀隶书:平直中锋和侧锋用笔同桌讨论:小篆和隶书的区别?(1
字形2笔画3造字结构)欣赏图片、分析讨论,学生代表阐述理由。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隶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像识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三)造字结构小篆:象形成分隶书:具备了横、竖、撇、捺、点、钩等笔画。完全脱离了象形成分。纯粹符号化的线条
结构。二隶书的发展2.1古隶或秦隶我国现知最早的隶书:《云梦睡虎秦简》2.2汉代隶书的辉煌2.2.1认识汉隶的书写载体简牍碑碣帛书摩崖欣赏图片和视频了解秦隶的书写特点,培养学生对于工作和事业的热爱之情。认识隶书的书写载体。2.2.2汉隶的书
法特征孔庙三碑汉隶三颂四大汉简2.2.3墨迹和石刻文字的书法特征?碑刻:端庄典雅的“庙堂之气”摩崖石刻---朴拙率真的“山野之气”简牍---萧散奇古的“灵动之美”2.2.4《甘谷汉简(东汉)》赏析分析汉隶的艺术风格。思考:墨迹和石刻文字的书法特征?小结:汉隶对书写的影
响完备性:汉隶美观工整,成熟的汉代隶书已经完全没有了象形成分,纯粹符号化的线条结构标志着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工整性:促进了楷书的形成。率意性:促进了行书、草书的形成。2.3隶书的复兴唐代隶书:拘谨刻板清代隶
书四大家---金农、郑簠fǔ、邓石如、伊秉绶。[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板书设计]隶书源流与赏析一隶书的产生1.1隶书的产生1.2小篆和隶书的区别二隶书的发展2.1秦隶2.2汉代隶书
的辉煌2.3隶书的复兴教学反思:1在讲解汉代隶书作品时可以再多给学生留些时间去品析作品。2视频的时间有点长,在课堂中有点喧宾夺主,但是我又特别想通过这段视频培养学生对于工作和事业的热爱之情,所以这部分内容还需要再重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