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100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1.000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4)页,2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7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鲁迅批驳思路,体会驳论文的行文特点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复习驳论(5’)1、设疑:有人根据“张三爱吃猪肉,张三是中国人”得出“

中国人都爱吃猪肉”的结论,你同意他的这个观点吗?不同意的话,你会如何反驳他?(明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过渡:看来有的同学已经懂得一些驳论的技巧,今天我们就要学一篇驳论文。新课之前,一起来复习一下学过的驳论文知识。2、复习驳论文知识过渡:有了这些了解,我们才能走进今天的

课文。请大家翻到120页,大声告诉我15课的题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句式上看,这是一个?(疑问句)对于这个问题,作者鲁迅会怎样回答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这篇文章,并在朗读过程中,动笔勾画出表达鲁迅先生观点的句子。二、

了解背景,整体感知(10’)1、自由朗读,勾画出表达鲁迅先生观点的句子(1)第6段: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重读,强调与人斗争、争辩、对抗之意,如:“X班都是胆小鬼。”“不,我们不是这样的”或

“不,我们并不是这样的”,后句争辩之意更强)驳驳论论文文做做结结论论驳驳论论点点驳驳论论据据驳驳论论证证批批靶靶子子树树靶靶子子(个人找,个人读,读的太平淡,自我理解再读,哪个词应重读)第8段: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简直

:重读,强调,表现出极力地、愤怒地想反驳之情;)(个人找,全班读,指正太温柔,哪个词应重读)过渡:这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并没有失去自信力。鲁迅先生的立场我们已经明确了,那他为什么要说出这样的话来呢,在当时有什么特殊背景吗?2、了解时代背景(营造氛围,帮助课堂探究)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踏过东北三省,正向我中原紧逼,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在这样的关头,散布这样的悲观论调,是想

让我们做亡国奴啊!你们愿做亡国奴吗?(不愿意)是的,鲁迅先生发出了和你们一样的呐喊,他站出来写了这篇文章,就是为反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的。散布悲观论调的“有些人”指的是哪些人?这里展示的四句话,都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公开发表的言论,这些言论的出示者是谁呢?(国民

党及其御用文人)他们散布的这些悲观论调在鲁迅先生文中的哪一段有展示呢?(第一段)三、重点研读,理清思路,学习驳论(15’)1、树靶子(给出敌方论点)精读1-2段,讨论探究:敌方的观点是什么?(齐读第一段)“只”:重读,强调依靠国联。国联是什么?(国际联盟)它会帮我们这

样贫弱的国家吗?面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它的决定是什么?(它认为日本的做法是错误的,可它袒护日本,不采取任何制裁措施,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这与让我们割让东北有什么区别。)由此可见,国联靠得住吗?(靠不住)那就

只能自欺欺人地去求神拜佛。于是敌方出现一种悲观论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第2段)2、批靶子(1)精读3-5段,小组合作讨论:鲁迅是怎样来批驳敌方的观点的?(直接批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不同意的话,你会怎么反驳它?(提醒课

前张三的例子:偷换概念,以偏概全)下面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来批驳的呢?对敌论据,承认是事实,然后4-5段顺着对方论据分析,得出信“地”、信“物”、信“国联”都是他信力,而非自信力;求神拜佛则是自欺力,也非自信力,所以他们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仿拟修辞,增强

讽刺效果)这样一来,敌方的论据根本推不出敌方的论点,也就是说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出了问题,这在驳论文的批靶子中用的是什么方法呢?(驳论证)过渡:通过刚才的批驳,敌方靶子已经摇摇欲坠,现在该给予它致命一击,先生驳倒了对方的错误观点,最

致命的一击不外乎树立起己方正确的论点,那就是?(2)精读6-8段,讨论探究:鲁迅从正面提出了怎样己方观点?(正面立论,间接批驳)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从古至今有“中国的脊梁”第7段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举了“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

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从句式上看,这是(排比句:加强语势),读的时候也应逐句增强。指出对方“以偏概全”。3、做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过渡:认证过程中,鲁迅先生反复提到一类人“中国的脊梁”,一个人的脊梁可以撑

起一个人的身体,那一个国家的脊梁则可以撑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请结合多媒体上的文字解释说说他们分别对应第7段中的哪一类人?(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在历史上,这一类人很多,请仿照例句,尝试为鲁迅先生补充一些事实论据。四、拓展延伸,仿写训练,扩大积累(7’)1、选词填空

,成语理解2、仿写训练我们有像„„一样,„„埋头苦干的人。我们有像„„一样,„„拼命硬干的人。我们有像„„一样,„„为民请命的人。我们有像„„一样,„„舍身求法的人。过渡:这些人让我们知道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

,正因为有了他们这样的人,中国才能渡过百年沧桑,揭开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篇章。五、赏图读诗,升华情感,结束全文(3’)1、欣赏中国崛起的过程图片,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我们收复失土,实现统一;我们加入世贸,腾飞经济;我们成

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万世瞩目;我们成功地让神五神六乃至神州十一号遨游太空,科技强国„„过渡:我们要让世界再不敢小瞧中国和中国人!此时此刻身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骄傲、自豪、自信)请带着这种骄傲和自信,让我们齐读梁启超先生的

《少年中国说》2、齐读《少年中国说》,升华情感《少年中国说》(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

年,与国无疆。过渡:最后,我也借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赠与大家3、结束全文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且看我中华少年!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