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6课《孤独之旅》导学案13-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4)页,1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7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孤独之旅》预习小卷一、学习目标:1.看跌宕起伏的情节,赏人物的心路历程;2、析环境描写的作用;3、学杜小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二、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协理事,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多种学术著
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奖。三、字词积累(1)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2)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
闹:驱除:歇斯底里四、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回答:(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本文讲了故事,表达了一个主题。(2)再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五、课文研讨(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
物形象1、重点朗读以下段落。(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1)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2)从“这才是
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3)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4)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杜小康从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的男子汉。2、文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杜小康成长过程作了细致的描写,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出发时:p70----------到达芦苇荡时:p72--------安顿之后:p73----------时间久了:p74----------那天雨后天晴:p76-------
---4、杜小康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形象?5、题目的含义是什么?(二)、欣赏景物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1)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a.自然景色的描写;b.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2)举例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
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1)p70.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2)p71.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小康______的感受。(3)71有关鸭群的描写:
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______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_______________。(4)p7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
,让杜小康“——”和“——”。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了,所以说,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衬托出杜小康的心理。(5)p75。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
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与坚——,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六、拓展延伸1、小康是在孤独中成长的,你的成长经历怎样?能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吗?请结合自身体验以”我在________中成长”为话
题说一段话.2、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请根据小说内容合理设计小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