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习题18-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6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6.0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3课《马说》习题18-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3课《马说》习题18-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3课《马说》习题18-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2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9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马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骈死..于槽枥之间一食或.尽粟.一石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2、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食.之不能尽其材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只

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执策而临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策之不以其.道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勋十二转虽.有千里之能故虽.有名

马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翻译句子(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且欲与常马

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一、阅读《马说》,完成1—8题(33分)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

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8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3)才美不外见.(4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策.之不以其道(6)执.策而临之(7)安.求其能千里也2、翻译下列句子。(8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4)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子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4分)5、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

运?(3分)6、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7、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1、〔1〕并列而死〔2〕有时〔3〕通“现”,表现,显现〔4〕一样〔5〕用鞭子打〔6〕握,拿〔7〕怎么,哪里2、〔

1〕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食。〔2〕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鞭打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4〕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3、原文中是一个设问句,作者先提出疑问,然后再来回答,语气更肯定,

更能表现作者对浅薄愚妄的统治者的嘲讽之情。现在的句子为疑问句,表推测语气,嘲讽的语气弱了。4、“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文章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5、千里马的才能不被发现,才能无法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却遭受屈辱

。6、社会上并不缺少有才能的人,但由于没有发现、善待和重用,他们的才能往往被埋没。7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善待人才。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

知马也。【乙】千里之马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

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1、用“/”给短文【乙】的第一句断句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2、给下面句子加点的字注音。(2分)(1)骈.死于

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执策而临.之(2)反.以报君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5、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

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食马者”寓。(2分)6、【乙】文中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7、《马说》与《千里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2分)【答案】1、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2〔1〕pián〔2〕sù3、〔1〕面对〔2〕通“返”返回。4、〔1〕略〔2〕死马尚且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5、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6、告诫君主,要想得到人才必须有求贤若渴的诚心,即使花费重金也在所不惜。7、《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

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的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