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导学案10-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67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9.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3课《马说》导学案10-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3课《马说》导学案10-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3课《马说》导学案10-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1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9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马说》导学案【学习重点】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难点】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

的写法。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自主预习案】1、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

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2、写作背景韩愈不仅是千里马,而且是极为出色、千年一遇的千里马:25岁中进士,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称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有《马说》、《师说》等经典诗文。但又是一匹不得志的千里马:本文写于

韩愈初登仕途之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始终未被采纳,只得相继依附于节度使幕下,郁郁寡欢。他一生多次被贬,纵有“忧天下之心”,却无施展之处。3、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

,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4、字词(1)

注音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其真无马邪()外见()辱()伯乐()执策()(2)一词多义1.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临之()2.之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③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3.其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③其真不知马也。()【课中探究学习案】一、合作探究(1)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3)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4)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二、展示交流

1、朗读课文2、根据小组所分“预习导学”中的内容进行小组展示3、背诵课文4、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食马者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2)才美不外见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3)不能尽其材_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4)其真无马邪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2)策:执策而临之_

_____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3)其: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6、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

_______(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7、“说”,古代一种_________,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_____________,写法灵活,讲究文采。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与现代_

______相似。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并填空。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________比做“食马者”,将__________比做“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_______的原因,对统治者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托物寓意)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处境,寄托了作者愤愤不平和穷愁潦倒之感,观点鲜明,讽喻深刻。【课后检测复习案】1、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祗骈死于槽枥之间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3、下列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食不饱,力不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安

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D、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6、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这是一匹怎样的千里马?(2)这是一个怎

样的食马者?7、反思检测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它们各指的是什么?2、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