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礼记两则-虽有嘉肴》导学案16-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5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20.0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2课《礼记两则-虽有嘉肴》导学案16-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2课《礼记两则-虽有嘉肴》导学案16-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2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8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虽有佳肴》导学案【知识链接】【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于战国晚期。《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步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论著。它对教育作用、教

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比如节选的这篇课文所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上看仍然具有很大价值,值得重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

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题

目解析】: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取题为“虽有嘉肴”。【自主学习

】一.熟读课文,读准生字,理解词义,翻译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读课文2遍并注意停顿,读出语气。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①.字词注音:嘉肴.()弗食()旨.()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②.合作探究,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虽有嘉肴:即使有

美味的菜。虽:。嘉:。肴:。弗食:不吃(它)。食:。不知其善:不知道它的好。善:。旨:。至道:。至:。是故:。困:。自反:。自强:。强:。故曰:。故:。教学相长:。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长:。兑命:。学学半:。第一个“学”,音xiào,。其此之谓乎:。其:。3.口头翻译全文,师生一起矫

正。【学海导航,合作探究】二.质疑问难,把握内容,探究写法。1.将全文分为两层并归纳层意。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3.本文的中心句是:。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4.“教学相长”和“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这两句话的关系是什么?相同点:不同点:两者的关系:5.本文

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开头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6.从写法上看,课文主要有哪些特点?三.拓展延伸,启迪智慧。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四.背诵默写课文。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