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6-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54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40.0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6-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6-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6-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4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7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教案2013学年第二学期专业:语文年级:职一课程名称:语文授课教师:吴蕴榆2014年4月18日0语文课程教案2014年4月18日第10周课题:《壶口瀑布》授课时间:星期五第2节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班级:电脑一(1)、(2)、(3)机电一(4)教学环境:教

室教学方法:讲练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

的联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家知道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在哪里,叫什么名字吗?为什么它取名“壶口”呢?通过PPT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2、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文章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知识要点二、初识壶口1、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

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注意作者此处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所起到的效果,以及当时作者的感受。重点难点解决措施三、再访壶口1、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

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访壶口。2、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初步感受到的依然是瀑布的浩荡声势。可提示学生,初识壶口作者只敢远观,现在是近看,更为细致,要抓住关键语句深入体会。对重点句应反复朗读,可由分析语句的学生

个别读,也可全班一起读。3、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吗?学生会找到第四自然段描写河水的其他形态,此时追问,为什么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之水,黄

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四、感悟主旨1、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若学生只答到赞美黄河,可追问为什么赞美,赞美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

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深意。2、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归纳小结思考练习:《同步训练》课后反思:《壶口瀑布》是一篇典型的借景抒情的文章,文章并不难懂,但是学生热情不高,在备课前已经打算利用讲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但是从课后来看,似乎收效不大,以后还要探寻其它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