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3-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68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19.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4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3-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4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3-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4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3-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3)页,1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9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雁门太守行》教案一、激情导入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丰富的想像、凝练的语言、优美的韵律、饱满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其中,唐诗更是一条灿烂的星河,拥有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璀璨的明星。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欣赏另一颗耀眼的明星,那就是

被称为“诗鬼”的李贺。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二、作者与背景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李贺21岁时,因父

亲的名字“晋肃”在当时犯讳,所以不准他应考进士。他只做过三年奉礼郎小官,辞官后心情一直抑郁不平。27岁就去世了。李贺的诗歌,除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篇章。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

的历史背景下写的。当时年仅17岁。三、朗读四、赏析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

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

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战斗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

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

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霜重鼓寒声不起”描写苦战的场面

: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

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五、小结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象一个

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

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

作的基本特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

意境。理解默写1、《雁门太守行》中写大军压境,孤城将破,将士势不可侵的气概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2、《雁门太守行》中写景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危机形势和守军将士威武雄壮,严阵以待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3、《雁门太守行》中从声色两方面

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的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4、《雁门太守行》中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5、《雁门太守行》中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6、《雁门太守行》中抒写全体将士心愿,表明诗人政治立场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雁门太守行》中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