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4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1-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3)页,2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9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雁门太守行》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行”的文体。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4、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复习重点:在理解诗词大意的
基础上把握诗词主题及感情复习难点:赏析本诗艺术特色,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复习方法:导学互动复习时间:一课时复习过程:一、提纲导学:(一)、激情导入:1、导入:我们这次要欣赏的两首诗或以旧题写当时战事,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或写人世间诀别,表达对山河沦丧的无限悲愤,对家乡亲人无限依恋和抗战到底的坚定
信念。两首诗很巧合,作者都是两个十七岁的少年。看他们在十七岁的年龄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先来学习《雁门太守行》。(二)出示导纲:1、说说作者简介。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并
赏析这两句话。(出示复习目标,然后先让学生根据复习目标自主设纲,然后老师点拨充实导纲)(三)、自学设疑:学生结合师生共同设计的导纲自主复习本首诗,书面回答导纲中的并几个问题,对导纲中未预设的问题,书面列出来,完善导纲,老师在教室
里巡视,督促学生自学,接受个别学生质疑问难。二、合作互动:(一)、小组讨论:学生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自学难以解决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站立交流)(二)、展示评价:1、展示评价分工:题号展示评价123452、展示(主要书面展示)在学生小组讨论
即将结束时将展示分工列在黑板上,展示时,几名学生同时登台书面展示。非展示同学继续完善导纲,或结合同学的展示内容及时记录、提问补充。展示要求:(1).书面展示要字迹规范、整洁,书写迅速。(2).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3).非展示同学要结合展示来点评,迅速记录,认真的纠错和补充。(评分标准:扣住要点,表述简洁4分、书写认真,干净清晰1分)3、评价评价要求:(1).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2).点评展示成果的优缺点。
(3).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评分标准:评价到位、全面,并能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4分,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1分)(三)、质疑问难:学入佳境始有疑,疑而得解方见真。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疑惑或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请大胆的提出来,大家共同来解决。(得分标准:质疑者声音洪亮、表述清晰1分,问题有深度,紧扣考点1分;解疑者声音洪亮、表述清晰1分,回答全面正确1分)三、导学归纳:(一)学生归纳:复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收获要有价值,从知识点、写作方法、人生感悟方面谈谈(二)教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归纳
,使学生知识方法得到整合,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四、拓展训练:(一)拓展运用: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2.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
诗为例作具体说明。(一般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色彩的词语,而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指出诗中表现出的各种色彩,指明其作用。)(用描绘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是本诗的主要特色,也是本诗深受后人称道的重要原因,请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
)重点赏析第一句中表示色彩的词语。3.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各用一个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二)编题自练:编题提示:识记——理解——概括分析-----感受体会等按由浅入深、由文本到超越文本的梯度去编题;结合中考考点编题;编题要表述清
楚、有价值、有自己清晰的答案。板书设计: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形势危急(比喻、夸张)角声、夜紫-----悲壮惨烈(视觉、听觉)临易水、黄金台----誓死报国(运用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