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五首-赤壁》习题2-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97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5.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4课《诗词五首-赤壁》习题2-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4课《诗词五首-赤壁》习题2-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4课《诗词五首-赤壁》习题2-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4)页,2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8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赤壁》中考测试题汇编(一)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

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答案:(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二)10.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第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B.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

“如果”。C.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D.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10、C(三)赤壁杜牧(唐)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折戟沉沙铁未销(2)自将磨洗认前朝3、翻译下列句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5.①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

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C、“东风不与周郎

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②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

有误的一项:()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

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6、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何?答案:1、略2、(1)销:销蚀(2)将:拿起3、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4、答:周瑜5.、①B②B6、答: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7、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四)20

07乐山市4.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①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

出的特点是什么?答:②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答:答案: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答出"咏史"给1分,答出特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

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五)2007湖北省恩施(一)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选

自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上]人教版八年级[下])20.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2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答案:(一)古诗欣赏(4分)20、(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

由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21、(2分)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

仍可辨认出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

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全文▲从体裁看这是

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七绝诗咏史诗折戟▲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不

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提示: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

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

体、可感。▲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

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这

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

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我们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

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

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

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银河教育网答: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

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