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2课《卖油翁》导学案4-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4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0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卖油翁【导学目标】1.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2.读顺文字,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1.分析课文,感受“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勤学苦练。2.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
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
,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
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
其中一例。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正音。学生试读,教师范读(2)词义①矜:夸耀。问:陈尧咨为什么自夸?(善射,当世无双。)②尝:曾经。问:这句话如果译成“曾经在家里的场地练习射箭”,有什么不好?按现代语习惯该怎么说呢?(把“曾经”改为“有一天”,意思完全相同。
)提示:要注意古今的不同表达方式。③圃:菜园子。问:字典上是怎么注释的?(菜园:果园)提示:这里说“场地”,是将原来的意义加以扩大。④释:放。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意。⑤睨:斜着眼睛看。问:口语怎么说?(斜眼看、瞟)⑥发:即“放”,最
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⑦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这里用第二义。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不过(只是)„„罢了。”⑨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2.作者名片欧阳修(1007~1072),
生于北宋,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
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3.写作背景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中状元,历任通判、
考官、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本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齐读两遍,大致了解文章的思路,达到
“口熟”。2.分段练习背诵并做诵读指导。3.检查背诵。教师:古人写叙事小品常要借机发表一点感想或评论,本文有这样的评论吗?(最后一句)别看只有这么一句话,道理却不浅,我们暂且可以不管,首先把文中所述的故事背下来。4.学生齐诵。5.分段练习背诵,方式要灵
活。下面只列出指导要点:(1)第一段指导要点①问:这件事是不是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的青年时代?(目的是让学生从叙事中看出他年少气盛,也要顺便说明“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的谥号,古人叙事中书人名常用该人后来的爵位或谥号,以示尊敬。)②要用客观叙述的口气读,如讲故事
。应注意长句中的停顿,如:“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③首句是铺垫,要读得平缓,“自矜”一语重读,为下文问卖油翁埋下伏笔。④次句写情节开端,至“释担而立”可作一顿,表明卖油翁将有所为。再重读“睨”“久”二字,使听者疑团更重。⑤末句再回到平缓语调,因为疑团已解——原来
卖油翁有意观射,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并不十分赞许。(2)第二段指导要点①这段主要写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对话,读时应模拟人物的语气:陈尧咨两问皆因骄而怒(照应上文“自矜”),声重而急;卖油翁两答皆因胸有成竹而从容自若,声轻而缓。②对话之外皆作者叙事语,要读得平缓,力求再现卖油翁的从容之态。末句“笑而遣之”
是故事结局,平淡中似有寄托,读时当有余韵。6.疏通文章,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教师点拨。(2)学生逐句解释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理解1.第1段介绍了什么?【交流点拨】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地点:陈尧咨家的空
场子上。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2.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交流点拨】“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
微微地对此点头。3.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交流点拨】卖油翁认为:“无他,惟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4.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交流点拨】“以我酌油知之”。5.卖油翁到底知道
什么道理?【交流点拨】熟能生巧的道理。6.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
,显然是受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强吗?(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惟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议:“无他,惟手熟尔。”一向狂傲的康肃公被贬低到这一
地步,自然是要“忿然”的。(3)最后看到卖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7.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交流点拨】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
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
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交流点拨】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说陈尧咨的善射,所以只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来描写他的箭术的精湛,而对卖油翁情况的记叙较详细,这
样使叙事清楚,同时又重点突出。2.拓展延伸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熟能生巧?板书设计卖油翁(略)(详)技艺:善射(十中八九)善酌(堪称绝技)态度:自矜(浮躁自傲)手熟(从容沉静)中心:熟能生巧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理解。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