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34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19.000 K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1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9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班级姓名主备:贺运平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

怀念之情。背景资料1、“阿长”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儿时最渴慕的一部书。文章重点写了阿长为鲁迅买到向往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事,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体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2、关于《山海经》《山

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3、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

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预习导学1、给下列字注音骇()掳()悚()絮说()惶急()疮疤()诘问()霹雳()辟头()画舫()2、鲁迅,原名(),()人,我国现代伟大的()、()、()。3、本文选自()。这是鲁迅唯

一的一本()集。全书()篇文章,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回忆()()()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4、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1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疏懒: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惶急:3但当我哀悼隐鼠

,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渴慕:5、熟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

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二、整体感知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哪些详写?为什么详写?阿长;写了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后三件事详写;这三件事能突出中心,因为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点:都有神秘莫测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童年作者的心,导致作者怀念之情油然而生。2、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

样的品格风貌?淳朴、善良、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3、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从不大佩服——厌恶——憎恶——有新的敬意——怀念4、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以感情变化为线索。三、合作探究1.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1文中抑笔较多,既然又“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当然不能用“妈妈”称呼○2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这样写显得亲切些。2、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因为《山海经》很难找,别人不能做,不愿做,而

没有文化的阿长却能买到。3、.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对阿长崇敬和怀念;作用是点明中心。4、题目中“与”表示两者有并列关系,作者用意何在?用意是表明阿长与《山海经》都有相似之处:都有神秘莫测的东西深深地吸引着作者的童心。5、作者在刻画阿长

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用了先抑后扬;抑的是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扬的是“逼我”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

经》。6、“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是作者从童年的眼光看的,不满她的切切查查、睡相不好,但从成年的眼光来看,作者还是持怀念态度的。四、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学生朗读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因为阿长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现了“我”对阿长轻视的心理。(2)当阿长说“哥

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3)“这又使我发生新

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因为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没有人像阿长这么热心,这件事“别人不肯做”,“不能做”,而阿长不识字

,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表达作者对童年、阿长的怀念。(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文中最后一段(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文中写了关于阿长的几件事,运用了外

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1称鲁迅“哥儿”,说明阿长有爱心○2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说明她无文化○3买来《

山海经》说明她乐于助人。【教学反思】: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6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