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6-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62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41.500 KB
  • 2022-12-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6-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6-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2)页,4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54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观沧海》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2、有感情的朗读、诵背、默写全诗。(重点)3、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二、预习交流展示学案:(一)作品及作者简介:1、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谯

(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朝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二十岁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十数年间,先后击败了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并实行一系列

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

凉。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2、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

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二)朗读两遍诗词,完成以下题目: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力争达到背诵。2、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解和写作背景,融入自己的联想及想象,翻译诗词到课本上。东行登

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吧三、课堂交流展示学案(一)导入:1、背诵《龟虽寿》2、诗歌中哪句体现了曹操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句子是?3、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二)检查预习:1、组织学生展示作者简介、历史背景、文体知识2、检查学生朗读

预习情况,纠正读音节奏(采用听读、自读、齐读、分男女生读、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进行)3、学生融入自己的联想及想象,翻译诗词(三)小组探讨、交流、展示:朗读词思考:1、全诗围绕“观”字来写,那么诗人登上碣石后观看到什么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这些景

物中哪些是实写和虚写?景:(实)海水、山岛波澜壮阔树木、百草生机勃勃秋风、洪波波澜壮阔(虚)日月、星汉宽阔、博大2、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诗人以大海自比,运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四)拓展延伸:与曹诗一样,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也多表现豪放、慷慨情调。《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

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当堂达标:(一)、背诵全词(二)理解默写:(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表现诗人开阔胸襟和宏大抱负的句子:,;,。五、课外

作业:(一)中考连接:(2011年昆明中考)品读曹操《观沧海》,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1.请对本诗名句作简要赏析。(2分)答: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诗中描写的沧海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眼中的沧海波澜壮阔、生机勃勃,映衬出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六、教学反思:1、教改成功之处:2、教改失败之处和改进措施:六

、【课堂鉴定】本节学习自我评定等第。任课教师对你本节学习评价意见(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观沧海》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2、有感情的朗读、诵背、默写全诗

。(重点)3、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二、预习交流展示学案:(一)作品及作者简介:(C)1、作者:,字,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朝代)杰出的家、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二十岁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势

力,十数年间,先后击败了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

笔,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2、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选自《》,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

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二)朗读两遍诗词,完成以下题目:1、读准字音,读

出节奏,读出感情,力争达到背诵。(C)2、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解和写作背景,融入自己的联想及想象,翻译诗词到课本上。(B)三、课堂交流展示学案(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三)小组探讨、交流、展示:朗读词思考:1、全诗围绕“观”字来写,那么诗人登上碣石后观看到

什么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中哪些是实写和虚写?(B)2、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B)(四)拓展延伸:与曹诗一样,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也多表现豪放、慷慨情调。《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毛泽东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当堂达标:(一)、背诵全词(C)(二)理解默写:(B)(1),以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表现诗人开阔胸襟和宏大抱负的句子:,;,。五、课外作业:(一)中考连接:(2011年昆明中考)品读曹操《观沧海》,按

要求回答问题。(4分)1.请对本诗名句作简要赏析。(2分)(B)2.诗中描写的沧海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2分)(B)六、【课堂鉴定】本节学习自我评定等第。任课教师对你本节学习评价意见(优

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