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yang资料小铺个人店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28312
    文档数
  • 2189152
    被浏览
  • 113
    被下载
  • 0
    被收藏
日期:
全部
今天上传
一周内上传
一月内上传
一年内上传
三年内上传
页数:
全部
0-5 页
5-10 页
10-30 页
30-100 页
100-500 页
500 页以上
价格:
全部
0-2.00 元
2.00-5.00 元
5.00-15.00 元
15.00-30.00 元
30.00-50.00 元
50.00 元以上
格式:
全部
DOC
PPT
XLS
TXT
PDF
资源包
类型:
全部
VIP专享
优质文档
精选文档VIP+优质
最新上传 下载热度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14份打包,可预览)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15.00 元
    • 数量:15 份
    • 大小: 1.558 MB
    • 时间: 2022-12-04
  • 物理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必考题突破课件讲座 (13份打包,含解析,可预览)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0 元
    • 数量:14 份
    • 大小: 4.483 M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 (11份打包,含答案,可预览)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0 元
    • 数量:12 份
    • 大小: 14.155 M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二轮复专项突破一运动图象类问题 (含解析)
    1高考真题专项突破(一)运动图象类问题[真题1](多选)(2016·全国卷Ⅰ)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解析:由题图知,甲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甲=10m/s2.乙车做初速度v0=10m/s、加速度a乙=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s内甲、乙车的位移分别为:x甲=12a甲t23=45mx乙=v0t3+12a乙t23=52.5m.由于t=3s时两车并排行驶,说明t=0时甲车在乙车前,Δx=x乙-x甲=7.5m,B正确;t=1s时,甲车的位移为5m,乙车的位移为12.5m,由于甲车的初始位置超前乙车7.5m,则t=1s时两车并排行驶,选项A、C错误;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52.5m-12.5m=40m,D正确.答案:BD[真题2](多选)(2018·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2解析:v-t图象中图象包围的面积代表运动走过的位移,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面积可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A错误,B正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D正确.答案:BD[真题3](多选)(2018·全国卷Ⅲ)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解析:根据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在t1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速度不相等,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选项A错误;从0到t1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选项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都是从x1位置走到x2位置,两车走过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98.0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复习21选修3_3(含解析)
    1热点21(建议用时:20分钟)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个分子的热运动速度都增大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悬浮固体颗粒的碰撞作用不平衡造成的C.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E.气体压强本质上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2)如图所示,在长为l=57cm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向上的竖直玻璃管内,用4cm高的水银柱封闭着51cm长的理想气体,管内外气体的温度均为33℃.现将水银徐徐注入管中,直到水银面与管口相平,此时管中气体的压强为多少?接着缓慢对玻璃管加热升温至多少时,管中刚好只剩下4cm高的水银柱?(大气压强为p0=76cmHg)2.(2019·德州模拟)(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会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是分子热运动C.把很多小的单晶体放在一起,就变成了非晶体2D.第二类永动机没有违反能量守恒定律E.绝对零度不可达到(2)如图所示,—个绝热的汽缸(汽缸足够高)竖直放置,内有一个绝热且光滑的活塞,中间有一个固定的导热性良好的隔板,隔板将汽缸分成两部分,分别密封着两部分理想气体A和B.活塞的质量m=8kg,横截面积S=10cm2,与隔板相距h=25cm,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当A气体吸收热量Q=200J时,活塞上升了h′=10cm,此时气体的温度为t1=27℃,已知大气压强p0=1×105Pa,重力加速度g取10m/s2.①加热过程中,若A气体的内能增加了ΔU1=55J,求B气体的内能增加量ΔU2;②现在停止对气体加热,同时在活塞上缓慢添加砂粒,当活塞恰好回到原来的位置时,A气体的温度为t2=30℃,求添加砂粒的总质量M.3.(2019·临沂质检)(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A.两个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在增大B.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间存在斥力作用的结果C.液晶是一种特殊物质,它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某些晶体那样具有光学各向异性D.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E.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m)减小到分子力为零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始3终减小(2)竖直平面内有一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56.5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专题01图象法(含解析)
    1专题01图象法目录1.线性图象法..............................................................................12.非线性图像法...........................................................................13(1)读取图象信息................................................................14(2)辨识图象真伪................................................................163.“化曲为直”法.........................................................................19物理图象是一种非常形象的数字语言和工具,利用它可以很好地描述物理过程,反映物理概念和规律,推导和验证新的规律。物理图象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还可以恰当地表示语言难以表达的内涵,用图象解物理问题,不但迅速、直观,还可以避免复杂的运算过程。图象可以线性关系图象和非线性关系图象。1.线性图象法线性关系图象解题主要步骤是:(1)根据物理变化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正确画出物理图线;(2)找出图线上某些特殊点的横、纵坐标值,并确定其物理意义,比如说直线的横、纵截距;(3)注意图线上某一点斜率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比如Vt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所围的面积为物体在这段时间发生的位移。典例1.(19年全国1卷)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A.M与N的密度相等B.Q的质量是P的3倍2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答案】AC【解析】A、由a-x图象可知,加速度沿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kxma,变形式为:k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23 页
    • 大小: 1.091 M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专题02近似计算法(含解析)
    1专题02近似值计算法目录一、近似物理模型导致的近似值......................................................1二、数学方法近似导致的近似值......................................................3近似计算是中学物理问题中一种常用的估算方法,由此求出的物理量是近似值。近似值的背后潜藏着一个确定的真实值,近似值是对物理问题近似的描述,近似值与真实值存在着差值。一类差值来源于物理模型的近似,另一类差值来源于数学方法的近似。如果我们拨开包围在真实值周围的层层迷雾,就可以找寻出近似值背后的真实值。一、近似物理模型导致的近似值近似值与真实值之间误差的第一种来源是物理模型的近似。物理模型是对物理问题的简化与抽象,物理模型包括对象模型、过程模型、状态模型。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限制,在构建物理模型时,对研究对象做太多的简化,所构建的物理模型不能一步到位,把不该忽略的问题忽略了,导致了物理模型的缺陷,也是一种近似模型。应用这样的物理模型进行估算求出近似解也无不可,如果从精确计算来说,却不够至臻完善。典例1.(19年全国1卷)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N,则它在1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kgB.1.6×103kgC.1.6×105kgD.1.6×106kg【答案】B【解析】设该发动机在ts时间内,喷射出的气体质量为m,根据动量定理,Ftmv,可知,在1s内喷射出的气体质量6304.8101.6103000mFmkgkgtv,故本题选B。【总结与点评】本题中构建物理模型非常关键,以在ts时间内喷射出这部分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忽略气体的重力,不计这部分流体与其他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的物理模型是一种近似描述喷出气体运动过程的的物理模型。针对训练1a.(18年海南卷)一攀岩者以1m/s的速度匀速向上攀登,途中碰落了岩壁上的石块,石块自由下落。3s后攀岩者听到石块落地的声音,此时他离地面的高度约为()A.10mB.30mC.50mD.70m2【答案】C【解析】本题是估算题,由于石块的速度远小于声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9 页
    • 大小: 207.0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二轮复专项突破七力学综合题 (含解析)
    1高考真题专项突破(七)力学综合题[真题1](2018·全国卷Ⅰ)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解析: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在启动阶段,列车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at,由动能公式Ek=12mv2,可知列车动能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选项A、C错误;由v2=2ax,可知列车动能与位移x成正比,选项B正确;由动量公式p=mv,可知列车动能Ek=12mv2=p22m,即与列车的动量二次方成正比,选项D错误.答案:B[真题2](2018·全国卷Ⅱ)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50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2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A.10NB.102NC.103ND.104N解析:本题是一道估算题,所以大致要知道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或者机械能守恒求落地时的速度,并利用动量定理求力的大小.设鸡蛋落地瞬间的速度为v,每层楼的高度大约是3m,由动能定理可知:mgh=12mv2,解得:v=2gh=2×10×3×25m/s=1015m/s,落地时受到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规定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可知:(F-mg)t=0-(-mv),解得:F≈100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103N,故C正确.答案:C[真题3](2018·全国卷Ⅰ)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A.2mgRB.4mgR2C.5mgRD.6mgR解析:设小球运动到c点的速度大小为vc,则对小球由a到c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3R-mgR=12mv2c,又F=mg,解得:v2c=4gR,小球离开c点后,在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离开c点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则由竖直方向的运动可知,小球从离开c点到其轨迹最高点所需的时间为:t=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102.5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复习22选修3_3(含解析)
    1热点22(建议用时:20分钟)1.(2019·青岛质检)(1)在观察光的双缝干涉现象的实验中:①将激光束照在如图甲所示的双缝上,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图乙中的________.②换用间隙更小的双缝,保持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宽度将________;保持双缝间隙不变,减小光屏到双缝的距离,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宽度将________(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A、B、P和Q是介质中的四个质点,t=0时刻波刚好传播到B点,质点A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①该波的传播速度是多大?②从t=0到t=1.6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多少?③经过多长时间质点Q第二次到达波谷?2.(2019·聊城模拟)(1)图甲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2s时刻的图象,图乙是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2A.位于这列波右边的人感觉这列波的频率可能为0.6HzB.这列波的波速是12.5m/sC.从t=1.2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晚0.4s回到平衡位置D.从t=1.2s开始,紧接着的0.6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mE.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10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2)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由真空垂直射向半圆形玻璃砖左侧面,该玻璃对光的折射率为233,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为R,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①求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②为使射向半圆形玻璃砖左侧面的光不能从右侧的圆弧面射出,可在右侧的圆弧面贴上不透明的遮光纸,试求遮光纸的长度.3.(1)如图所示为某时刻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沿相同方向传播的波形图,此时a波上某质点P的运动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列波具有相同的波速3B.此时b波上的质点Q正向上运动C.一个周期内,Q质点沿x轴前进的距离是P质点的1.5倍D.在P质点完成3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Q质点可完成20次全振动E.a波和b波在空间相遇处会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2)某工件由相同透明玻璃材料的三棱柱和14圆柱组成,其截面如图,该玻璃材料的折射率为n=2.△ABC为直角三角形,∠ABC=30°,CDE为14圆,半径为R,CE贴紧AC.一束单色平行光沿着截面从AB边射入工件后垂直CE进入14圆.①求该平行光进入AB界面时的入射角θ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123.5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复习实验题13力学常规实验(含解析)
    -1-热点13力学常规实验(建议用时:20分钟)1.(2019·菏泽模拟)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mm.(2)实验时,将滑块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改变钩码质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________(填“t2-F”“1t-F”或“1t2-F”)的线性图象.2.(2019·河北衡水中学二模)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该装置由水平长木板及固定在木板一端的硬币发射器组成,硬币发射器包括支架、弹片及弹片释放装置,释放弹片可将硬币以某一初速度弹出.已知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相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将一元硬币置于发射槽口,释放弹片将硬币发射出去,硬币沿着长木板中心线运动,在长木板中心线的适当位置取一点O,测出硬币停止滑动时硬币右侧到O点的距离.再从同一位置释放弹片将硬币发射出去,重复多次,取该距离的平均值记为x1,如图乙所示;b.将五角硬币放在长木板上,使其左侧位于O点,并使其直径与中心线重合,按步骤①从同一位置释放弹片,重新弹射一元硬币,使两硬币对心正碰,重复多次,分别测出两硬币碰后停止滑行时距O点距离的平均值x2和x3,如图丙所示.-2-(1)为完成该实验,除长木板,硬币发射器,一元及五角硬币,刻度尺外,还需要的器材为________;(2)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用测量物理量对应的字母表示).3.如图甲、乙所示,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1)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了验证,那么图乙中cosα∶cosβ=________.(2)现将钩码改为两个弹簧测力计,使橡皮筋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拉至O点,力的示意图如图丙所示,现使F2大小不变地沿顺时针转过某一小角度,相应地使F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152.0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专题03极值法(含解析)
    1专题03极值问题目录1.二次函数极值法................................................................12.和积不等式极值法..............................................................63.三角函数极值法................................................................114.几何极值法....................................................................13极值法是中学物理教学中重要的解题方法,在问题中主要表现在求物理量极大值、极小值、临界值、物理量的取值范围等方面。在应用极值法解题时,首先要选用合适的物理模型,应用物理规律构建待求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函数关系,再利用数学方法求其极值。极值法可分为二次函数极值法、和积不等式极值法、几何极值法等。1.二次函数极值法函数,依的正负,可有极大值、极小值。①若求极植可用配方法,当,。(综合图像解)②亦可用判别式法:整理为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若有实解,则,。典例1.(19年海南卷)三个小物块分别从3条不同光滑轨道的上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已知轨道1、轨道2、轨道3的上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均为;它们的下端水平,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如图所示。若沿轨道1、2、3下滑的小物块的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水平距离分别记为、、,则()A.B.C.D.2【答案】BC【解析】小物块在轨道上下滑的高度为h,到轨道末端速度为v020mv21mghgh2v0①在轨道末端开始做平抛运动20gt21h-h4②tvs0③①②③得202002h4h2-h-2hh4h-2s当0h2h时水平位移s最大当0h3h,0hh时,水平位移相等。故选择BC【总结与点评】对于极值问题,要善于找到未知物理量与某一物理量的关联性,利用物理规律建立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函数极值法求解。针对训练1a..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H的平台上A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的滑道向下运动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L,B点的高度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取;g=10m/s2)。求: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4 页
    • 大小: 2.181 M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二轮复专项突破三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题 (含解析)
    1高考真题专项突破(三)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题[真题1](2018·全国卷Ⅰ)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解析:由牛顿运动定律,F-mg+F弹=ma,F弹=k(x0-x),kx0=mg,联立解得F=ma+kx,对比题给的四个图象,正确的是A.答案:A[真题2](2015·全国卷Ⅱ)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35)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距离l=27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求:(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解析:(1)在0~2s时间内,A和B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1、N1是A与B之间的摩擦力和2正压力的大小,f2、N2是B与C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1=μ1N1①N1=mgcosθ②f2=μ2N2③N2=N1′+mgcosθ④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f1=ma1⑤mgsinθ-f2+f1′=ma2⑥又N1=N1′⑦f1=f1′⑧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a1=3m/s2a2=1m/s2.(2)在t1=2s时,设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v1=a1t1=6m/s⑨v2=a2t1=2m/s⑩t>t1时,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此时A与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a1′=6m/s2⑪a2′=-2m/s2⑫即B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2,B的速度减为零,则有v2+a2′t2=0⑬联立○10⑫⑬式得t2=1s⑭在t1+t2时间内,A相对于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84.5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专题04递推归纳法(含解析)
    1专题04递推归纳法递推归纳法是依据物理问题所呈现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潜在的物理条件,通过物理相关规律,再辅以数学方法来递推归纳,得出物理量变化的通式,从而探知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在应用递推归纳法解决物理问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及其隐含的物理条件,因为它是我们进一步对物理问题进行递推归纳的抓手。譬如,在应用递推归纳法解解决动力学问题时,首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进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善于分析出物体运动中的相似阶段,把握物体在相似运动阶段的节点。把整个运动过程分为若干个相似的阶段,每个相似阶段具有宏观运动性质的相似性。比如:有的相似性阶段是先在电场中作匀变速运动后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有的相似性阶段是先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在相似性阶段还可能具有相同的某一物理量,或是运动周期相同,或是末速大小相等,或是位移大小相等,如此不一而足。因此,递推归纳出的物理量往往具有比较简单的变化规律,或是等差数列变化,或是等比数列变化,较难一点的是复合数列变化。典例1(19年江苏卷)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磁场中的水平绝缘薄板与磁场的左、右边界分别垂直相交于M、N,MN=L,粒子打到板上时会被反弹(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速度一定,可以从左边界的不同位置水平射入磁场,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d,且d<L,粒子重力不计,电荷量保持不变。(1)求粒子运动速度的大小v;(2)欲使粒子从磁场右边界射出,求入射点到M的最大距离dm;(3)从P点射入的粒子最终从Q点射出磁场,PM=d,QN=2d,求粒子从P到Q的运动时间t.【答案】(1)qBdvm,(2)m232dd(3)334π62LmtdqB(),334π62LmtdqB()【解析】(1)粒子的运动半径mvdqB解得qBdvm2(2)如图4所示,粒子碰撞后的运动轨迹恰好与磁场左边界相切由几何关系得dm=d(1+sin60°)解得m232dd(3)粒子的运动周期2πmTqBa.设粒子最后一次碰撞到水平板后射出磁场的时间为t1,粒子斜向上射出磁场1t41tT可能1t43tT可能1t45tT…………………….)(.........3,2,1nt41n2t1T当d23-1d1n2L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0 页
    • 大小: 372.0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复习实验题14力学创新实验(含解析)
    -1-热点14力学创新实验(建议用时:20分钟)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小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过程如下:一轻质弹簧放置在粗糙水平固定桌面MN上,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时,弹簧右端恰好在桌面边缘处,现用一个小滑块压缩弹簧并用锁扣锁住.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①用天平测量出小滑块的质量m,查出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的形变量为x时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为Ep=12kx2.②测量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和小滑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③测量弹簧压缩量x后解开锁扣.④计算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Ⅰ.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Ⅱ.上述实验测得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为____________.(2)再通过更换材料完全相同、但大小和质量不同的滑块重复操作,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与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根据这些数值,作出s2-1m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每次弹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是____________.(用b,a,x,h,g表示)2.(2019·青岛二模)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2-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F11.0010.580„1.002„F2-0.868-0.291„0.865„θ30°60°„150°„(1)根据表格,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_kg(g取10m/s2,保留1位有效数字).(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_____.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3.(2019·全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107.0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二轮复专项突破九电学实验题 (含解析)
    1高考真题专项突破(九)电学实验题[真题1](2018·全国卷Ⅰ)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探究在25~80℃范围内某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所用器材有:置于温控室(图中虚线区域)中的热敏电阻RT,其标称值(25℃时的阻值)为900.0Ω:电源E(6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量程150mV):定值电阻R0(阻值20.0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00Ω):电阻箱R2(阻值范围0~999.9Ω):单刀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实验时,先按图(a)连接好电路,再将温控室的温度t升至80.0℃,将S2与1端接通,闭合S1,调节R1的滑片位置,使电压表读数为某一值U0:保持R1的滑片位置不变,将R2置于最大值,将S2与2端接通,调节R2,使电压表读数仍为U0:断开S1,记下此时R2的读数,逐步降低温控室的温度t,得到相应温度下R2的阻值,直至温度降到25.0℃,实验得到的R2-t数据见下表.t/℃25.030.040.050.060.070.080.0R2/Ω900.0680.0500.0390.0320.0270.0240.0回答下列问题:(1)在闭合S1前,图(a)中R1的滑片应移动到(填“a”或“b”)端;(2)在图(b)的坐标纸上补齐数据表中所给数据点,并做出R2-t曲线;(3)由图(b)可得到RT,在25~80℃范围内的温度特性,当t=44.0℃时,可得RT=Ω;(4)将RT握于手心,手心温度下R2的相应读数如图(c)所示,该读数为Ω,则手心温度为℃.解析:(1)图(a)的电路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在闭合S1前,R1应该调节到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值最大,使电路中电流最小,即图(a)中的R1的滑片应移到b端.2(2)将t=60℃和t=70℃对应的两组数据对应画在坐标图上,然后用平滑曲线过尽可能多的数据点画出R2-t图象.(3)根据题述实验过程可知,测量的R2数据等于对应的热敏电阻RT的电阻值.由画出的R2-t图象可知,当t=44.0℃时,对应的RT=450Ω.(4)由画出的R2-t图象可知,当RT=620.0Ω,则手心温度t=33.0℃.答案:(1)b(2)见解析(3)450(4)620.033.0[真题2](2018·全国卷Ⅱ)某同学组装一个多用电表.可用的器材有:微安表头(量程100μA内阻900Ω);电阻箱R1(阻值范围0~999.9Ω);电阻箱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113.5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专题05极限临界方法(含解析)
    1专题05极限临界方法极限临界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伽利略应用极限临界方法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他做了著名的斜坡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两个光滑斜坡对接,其中一个斜坡的倾角可以调节,当从一个斜坡某一点让小球自由滚下,能看到小球滚到另一斜坡与起点等高处,这个实验最关键的问题是要使阻力足够小,使小球达到与起点等高处,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极限思维:当斜坡倾角趋近于零时,小球运动到无穷远处,小球永不停息地运动下去。这就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它一方面以真实的科学实验为根据,抓住关键性的科学事实,为理想实验的进行提供可靠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极限临界方法的能动作用,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极限临界方法实际上是依据一定的实验基础,进行理想推演的思维过程,是思维由存在向虚无、或由虚无向存在推进的过程,对于我们解决一些物理问题有所启迪:一种情况是对于有些问题不容易得出通解,我们可以应用极限临界方法求其特解(特解是理想状况下的不存在的解),由特解再回溯通解的有关特性;另一种情况是先求出问题的通解,再由极限临界方法逼近其特解,得出极值。极限临界方法是临界方法与极限方法的综合。典例1.(19年海南卷)如图,一段半圆形粗铜线固定在绝缘水平桌面(纸面)上,铜线所在空间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当铜线通有顺时针方向电流时,铜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A.向前B.向后C.向左D.向右【答案】A【解析】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把半圆形通电铜线对称等分,每一段通电铜线长趋近于零但不为零,每一段通电铜线可以看作直线段,对称轴两边的对称直铜线受到的安培力由左手定则确定,其方向关于对称轴对称且斜向上,合力竖直向上。由此得出半圆形通电铜线受到的合力竖直向上。【点评与总结】本题利用极限思维方法将半圆形通电铜线化曲为直,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可以用等效法处理:半圆形铜线的受力与水平直径长的铜导线等效。针对训练1.(19年全国3卷)如图,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有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两相同的光滑导体棒ab、cd静止在导轨上。t=0时,棒ab以初速度v0向右滑动。运动过程中,ab、cd始终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两者速度分别用v1、v2表示,回路中的电流用I表示。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2的是()【答案】AC【解析】ab棒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则受到向左的安培力,从而向左做减速运动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0 页
    • 大小: 304.0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复习实验题15电学常规实验(含解析)
    -1-热点15电学常规实验(建议用时:20分钟)1.(2019·烟台高三二模)小明刚从超市购买了一节干电池,于是他想测定该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小明做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小于0.5Ω)B.电流表G(满偏电流1.5mA,内阻为10Ω)C.电流表A(0~0.6A,内阻约为0.1Ω)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E.滑动变阻器R2(0~100Ω,1A)F.定值电阻R3=0.5ΩG.定值电阻R4=990ΩH.开关、导线若干(1)为方便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写序号);(2)小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画图处理数据,由于新电池内阻很小,发现图象斜率较小,给数据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请利用本题提供的器材帮助小明改进实验方案,要求测量误差尽可能地小,在下面所给方框内画出改进后的电路图;(3)某同学根据他设计的实验测出了六组I1(电流表G的示数)和I2(电流表A的示数),请在所给坐标纸上使用适当的数据,作出I1和I2的关系图线;序号123456I1/mA1.401.361.351.281.201.07I2/A0.100.150.230.250.350.50-2-(4)根据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内阻为________Ω.2.一细而均匀的导电材料,截面为同心圆环,如图a所示,此材料长约3cm,电阻约为100Ω,已知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ρ.欲测量该样品的内径,但内径太小,无法直接测量.现提供以下实验器材:A.20分度的游标卡尺;B.螺旋测微器;C.电流表A1(量程0~50mA,内阻r1=100Ω);D.电流表A2(量程0~100mA,内阻r2约为40Ω);E.滑动变阻器R(0~10Ω,额定电流2A);F.直流电源E(电动势为12V,内阻很小);G.上述导电材料R2(长约为3cm,电阻约为100Ω);H.开关一只,导线若干.请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尽可能精确地测量该样品内径d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用游标卡尺测得该样品的长度如图b所示,其示数L=________c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径如图c所示,其示数D=________mm.(2)在所给的方框中画出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并标明所选择器材的物理量符号.K(3)用已知的物理量和所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样品的内径d=_____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215.5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二轮复专项突破二力的平衡问题 (含解析)
    1高考真题专项突破(二)力的平衡问题[真题1](多选)(2017·全国卷Ⅰ)如图,柔软轻绳ON的一端O固定,其中间某点M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初始时,OM竖直且MN被拉直,OM与MN之间的夹角为α(α>π2).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A.MN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MN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OM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OM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解析: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OM绳上拉力F2,MN上拉力F1,由题意知,三个力合力始终为零,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在F2转至水平的过程中,MN上的张力F1逐渐增大,OM上的张力F2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D正确,B、C错误.答案:AD[真题2](多选)(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的右端上移到b′,绳子拉力不变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2D.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解析:设两杆间距离为d,绳长为l,衣架钩为O点,且Oa、Ob段长度分别为la和lb,则l=la+lb,两部分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α和β,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绳子中各部分张力相等,Fa=Fb=F,则α=β.满足2Fcosα=mg,d=lasinα+lbsinα=lsinα,即sinα=dl,F=mg2cosα,d和l均不变,则sinα为定值,α为定值,cosα为定值,绳子的拉力保持不变,衣服的位置不变,故A正确,C、D错误;将杆N向右移一些,d增大,则sinα增大,cosα减小,绳子的拉力增大,故B正确.答案:AB[真题3](2018·天津卷)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庙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游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F,方向如图所示,木楔两侧产生推力FN,则()A.若F一定,θ大时FN大B.若F一定,θ小时FN大C.若θ一定,F大时FN大D.若θ一定,F小时FN大解析:选木楔为研究对象,木楔受到的力有:水平向左的F、和两侧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9 页
    • 大小: 164.5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复习实验题16电学创新实验(含解析)
    -1-热点16电学创新实验(建议用时:20分钟)1.某同学在实验室测汽车电热器的电功率,此电热器额定电压为12V.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A.输出电压为16V的学生电源B.量程为0~3A的电流表,内阻约0.1ΩC.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内阻约0.5ΩD.量程为0~3V的电压表,内阻约3kΩE.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内阻约15kΩF.0~10Ω,额定电流为0.5A的滑动变阻器G.0~10Ω,额定电流为2A的滑动变阻器H.导线,开关该同学测量的数据记录如下:U/V2.43.05.08.010.012.0I/A0.150.200.300.400.450.50(1)该电热器的阻值是否恒定不变?答:________(填“是”或“不是”).(2)合理选择实验器材:电流表选________,电压表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3)请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4)电热器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实验室备有以下器材: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滑动变阻器R1(阻值变化范围0~20Ω)、滑动变阻器R2(阻值变化范围0~1000Ω)、电动势适当的电源、小灯泡(4V,2W)、开关、导线若干.(1)要完整地描绘小灯泡的U-I曲线,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标出所用滑动变阻器的符号.-2-(2)实验中描绘出的小灯泡U-I曲线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如果用上述器材测量所给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图中R0是阻值为9Ω的保护电阻,实验中测得多组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试在图甲中画出等效电源的U-I图象,由图象可求出电源自身内阻约为________Ω.序号123456U/V4.003.402.802.001.500.80I/A0.200.250.330.400.460.52(4)若将上述小灯泡直接与电源和保护电阻组成串联电路,如图丙所示,此时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约为________W.3.太空探测器在探索宇宙过程中,由太阳能电池板给它提供能源.光明中学物理实验室有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当有光照射它时(作为电源),其路端电压与总电流的关系图象如图甲中的曲线①所示;若没有光照射它时,相当于一个只有电阻的电学器件,无电动势.物理实-3-验探究小组用“描绘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227.500 KB
    • 时间: 2022-12-04
  • 高考物理二轮复专项突破五天体运动题 (含解析)
    1高考真题专项突破(五)天体运动题[真题1](2018·全国卷Ⅲ)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A.2∶1B.4∶1C.8∶1D.16∶1解析:设地球半径为R,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的轨道半径为RP=16R,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为RQ=4R,根据开普勒定律,T2PT2Q=R3PR3Q=64,所以P与Q的周期之比为TP∶TQ=8∶1,选项C正确.答案:C[真题2](2018·全国卷Ⅱ)2018年2月,我国500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N·m2/kg2.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A.5×109kg/m3B.5×1012kg/m3C.5×1015kg/m3D.5×1018kg/m3解析:设脉冲星值量为M,密度为ρ.根据天体运动规律知:GMmR2≥m2πT2·R又ρ=MV=M43πR3代入可得Gρ·43πR3R2≥2πT2·R即ρ≥3πGT2≈5×1015kg/m3.故C正确.答案:C[真题3](多选)(2018·全国卷Ⅰ)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解析:双中子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f=12Hz(周期T=112s),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2得,Gm1m2r2=m1r1(2πf)2,Gm1m2r2=m2r2(2πf)2,r1+r2=r=40km,联立解得:(m1+m2)=2πf2r3G,选项B正确,A错误;由v1=ωr1=2πfr1,v2=ωr2=2πfr2,联立解得:v1+v2=2πfr,选项C正确;不能得出各自自转的角速度,选项D错误.答案:BC1.(多选)(2018·天津卷)2018年2月2日,我国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54.000 KB
    • 时间: 2022-12-04
可在后台配置店铺页面右侧广告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