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0《陀螺》教材解读与建议.docx,共(5)页,23.733 KB,由厚德载物追求卓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864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5《陀螺》教材解读与建议教材解析本文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本文篇幅较长,以“陀螺”为线索展开叙述。第1~3自然段介绍陀螺的制
作与玩法。第4自然段写“我”削制陀螺的经历。第5~7自然段写“我”过生日时得到了叔叔送的陀螺。第8~12自然段写“我”的小陀螺战胜了大陀螺。第13自然段写“我”从玩陀螺中收获的感悟。其中,“小陀螺战胜大陀螺”是全文的核心部分。课文花大量篇幅介绍陀螺的玩法、做陀螺的懊恼、得到
陀螺的开心等内容,为下文写斗陀螺获得成功时无比欢乐和自豪的心情作了铺垫。课文生动地呈现了儿童的生活。制作陀螺时,“嵌一颗滚珠”“钉上一枚铁钉”“四处寻找木头”“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写出了孩子
们的执着、认真。抽陀螺时,“都爱比个高下”,以至于“只有小陀螺的大多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拿到马路上去应战”,有了一只好陀螺,“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完全是典型的小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课文还通过描写陀螺,从侧面淋漓尽致地表达这些心理。如,“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
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从侧面刻画出小伙伴们奋力抽打陀螺的状态。又如,“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不可一世,烘托出大陀螺主人的傲慢。作者站在儿童的视觉,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描写“我”的内心感受,令人忍俊不禁。“我”不愿自己的陀螺“
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小小的陀螺之战,代表的是荣辱,这往往是小孩子才有的心理。没有“得心应手的陀螺”,“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在小孩子看来,没有高质量的陀螺是天大的事,以至于“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写出了“我”的苦闷。叔叔答应
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能“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可以看出“我”渴望拥有一只好陀螺。当小陀螺战胜大陀螺,“我”认为“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反复强调“胜利的滋味”“幸运的甜头”,将这次小小的胜利当成“无意中获得的‘荣誉’”,“我”欢欣鼓舞的样子跃然纸上。课文结尾处耐人寻味。作
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玩陀螺为题材,叙述平凡的生活小事。写到最后,再次回味“我”童年时“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随后以“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结尾,揭示出平凡小事中包含的朴实道理,引发读者共鸣与深2/5思。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在课题处,形象
地呈现了陀螺在鞭子抽打下急速旋转的样子,可以帮助没有见过陀螺的学生了解陀螺和陀螺的玩法。第二幅在课文中间,生动地展现了小陀螺与大陀螺比赛的场面,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儿童玩陀螺的快乐。教学目标1.认识“兵、恨”等1
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旋”,会写“否、旋”等14个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5个词语。2.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4.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
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教学资源★作者简介。高洪波,1951年生,诗人、散文家,笔名向川。已出版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种葡萄的狐狸》等,散文集《悄悄话》《波斯猫》等。其中,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陀螺简介。中国一种古老的呈圆锥状体的儿童
游戏玩具。玩耍时用鞭子连续抽击,使之在平滑地面上持续快速旋转。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灰土岭文化遗址曾出土一个陶制小陀螺,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这种与现代陀螺形状基本相同的娱乐用具。陀螺有木制、竹制、石制、陶制及砖瓦雕磨成,上端或平或微微隆起,下端为尖状,整体呈圆锥状。近代的木制陀
螺在接触地面的尖底部加一钢珠,以减少摩擦,增加转速。各地对陀螺有不同的称呼,如“地黄牛”“老牛”“牛牛儿”“菱角”,还有俗称“泰釆儿”的。由于抽陀螺的趣味性强,尤其在中国北方各地,一到冬天河湖湾坑冻上厚冰之后,众多的少年儿童,甚至成
年人都到冰上去参加这一活动。民间也常有抽陀螺比赛举行,各种新颖的陀螺争奇斗艳。2007年3月,贵阳市南明区举办了一次有陀螺直道竞速、旋转竞速、陀螺展示与撞击等项目的比赛。赛场上最大陀螺竟重达100千克,需10多人轮流抽击才能旋转起来,袖珍陀螺仅1.5克,
如同铅笔头,吸引万人争睹。早在10世纪以前,中国的这种民间儿童游戏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并流传至今。(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有改动)3/5《陀螺》教学建议本课教学,可
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围绕“陀螺”理清课文脉络,感知主要内容。再让学生自主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作批注,借助批注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含义。最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交流平台”,总结自己“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收获。一、识字写字1.识
字。本课要求认识的11个生字,大多可在初读课文时随文识记。如“溃”字,可联系上下文,知道在文中是“失败”的意思。本课有两个多音字,可以联系课文语境区分读音。认读“钉”字,可以出示文中句子“钉上一枚铁钉”,引导学生读句
子,知道在表示事物名称时,读“dīng”,表示动作时读“dìng”,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组词进行巩固。认读“旋”字,可以出示文中“在冰面上旋转、舞蹈”“在旋床上旋出来的”这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知道在“旋转、盘旋、旋律”等词语中读“xuán”,在“旋风、
旋零件”等词语中读“xuàn”。2.写字。本课要写的字,字形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如,左右结构的字中,“败、预”要写得左右同宽,“旋、况、仍、恨、帅、溃”要写得左窄右宽。还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避免写错字。如,有的字容易加笔画,“仍”容易多加一捺,“尤”容
易在竖弯钩上加一撇,“预”容易在“予”上多加一撇写成“矛”。再如,有的字中某些部件容易写错,“豪”要和“毫”相区分,“旋”不要漏写右边的上半部分。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旋右边的第二撇注意与“方”的撇平行,捺要伸长托住上面。败“贝”的
末笔点要写短,右边反文旁的长撇与“贝”的撇平行,同时注意与左边的笔画相互穿插。预左右同高,右边的“页”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豪“口”要写得扁而小;“豕”要左密右疏,同时左边的笔画都比较短,右边的都
比较长,注意写好末笔保持重心的平稳。二、理解运用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本课的整体把握,可以根据学情采用不同的方式。4/5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围绕“陀螺”讲了哪些内容。教师相机整理学生的发言,提取关键词进行板书,如“玩法、制作、比赛”。然后引
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还写了哪些内容,进行补充。还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记叙顺序进行梳理,如“陀螺的制作与玩法—‘我’削制陀螺—‘我’得到礼物—小陀螺战胜大陀螺—‘我’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找一找,这些内容分别对应课文的哪些段落,再用自己的话
说说主要内容。2.词句段理解。(1)从多个角度给课文作批注,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批注方法有了较深的认识。本课教学,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实践,并借助所作批注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巡视学生的阅读情况,重点引导有困难的学生
作批注。如果有的学生作批注的角度比较单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互相启发,然后再读课文作批注。交流阅读收获时,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有疑问的地方时,可让学生在自主解决的基础上再合作解决问题,若
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再读课文,继续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然后再交流合作,力求解决。在交流体会比较深的地方时,如果学生结合课后第二题中的句子,对人物的心情有较深的感悟,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再一次梳理“我”的心情变化过程,利
用表格整理这一变化过程:想削制高质量的陀螺(郁闷、难过)—得知有人送陀螺(开心)—得到陀螺(极其高兴)—遭受嘲笑(尴尬)—斗陀螺获得成功(欢乐、自豪)。如果学生针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作了批注,
可让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还可以借助其他角度的批注,加深、丰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有学生会对第4自然段中“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一句的写法作批注,抓住“堆满乌云”这一表达,感受
到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如果学生的批注中很少涉及课后第二、三题,可让学生根据课后题的要求,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作批注,然后进行交流。(2)修订所作批注,总结学习收获。学生充分交流之后,可以重读课文,把自己的新想法批注在相应的位置,或者对之前作的批注进行补充、修改。教师可以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
生的进步,并引导学生选择一处自己最满意的批注进行交流。5/5还可以结合“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可以梳理出学生的进步之处,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用批注的方法阅读。3.积累表达。本课要求掌握17个词语,大多数词语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经验理解。有些词语可以结合课文情
境理解。如“重整旗鼓”,可以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中描写陀螺的句子,想象陀螺经历多次撞击、闪躲、再撞击,才分出高下的情境,从而理解“重整旗鼓”有“经历失败,重新再来”的意思。理解了这些词语后,可让学生选择这些词语说说
生活中的事情。三、实践活动学习课文前,可让学生试着做一做、玩一玩陀螺,为学习本课奠定基础。课后,学生可与小伙伴开展一次玩陀螺比赛,体会比赛过程中的心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