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1《蟋蟀的住宅》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DOC
  • 阅读 10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05.891 KB
  • 2022-12-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4.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厚德载物追求卓越】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1《蟋蟀的住宅》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1《蟋蟀的住宅》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1《蟋蟀的住宅》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1《蟋蟀的住宅》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1《蟋蟀的住宅》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4.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1《蟋蟀的住宅》优质课堂教学设计.docx,共(14)页,105.891 KB,由厚德载物追求卓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86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1蟋蟀的住宅【教材分析】《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语言精炼传神,字时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学生青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的奇妙,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教学理念】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

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

等13个字,会写“住宅、临时”等16个词语。2.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3.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4.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

表达的好处。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本课主要内容。2.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3.能通过比较,体会拟人句表达的好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1.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

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教学难点】1.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2.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

法表达的好处。【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蟋蟀的相关资料。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蟋蟀的习性。【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脉络,

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窗外高歌。昆虫世界中,除了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歌曲,那就是蟋蟀。2.出示课

件1,播放蟋蟀的叫声。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也非常出名,是什么呢?(蟋蟀的住宅)(板书:11蟋蟀的住宅)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吗?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4.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一起参观“蟋蟀的住宅”。设计意图:声音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出示课件2,运用多种方式朗读本课生字(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3.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3

,会认字:“宅、隐、毫、慎、址、良、掘、搜、倾、骤、置、抛”“宅、慎、址、骤、置”是翘舌音;“搜”是平舌音;“倾”是后鼻音。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4

.书写指导。出示课件4:(1)会写字:宅、临、慎、选、择、址、良、穴、厅、卧、专、卫、较。(2)指导书写。“穴”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卧、专”的最后一笔都是点;“卫”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3)归类呈现

。第一类:左右结构。“临、慎、择、址”要写得左窄右宽。“较”左右同宽。“卧”要写得左宽右窄,并注意笔顺。第二类:上下结构。“宅、穴”都是宝盖头,注意下半部分应写得舒展。第三类:独体字。其中,“专、卫”笔画较少,写字时把笔画舒展开,注意观察写在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专”字易写错,第三笔为

竖折折,最后一笔为点。5.出示课件5、6: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用工具书解决。隐蔽: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慎重:谨慎认真。柔弱:软弱。搜索:仔细寻找(隐藏的人或东西)。隧道:

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耙扫:打扫。三、理清脉络,划分层次。1.出示课件7: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2.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8:第一部分(第1自然

段):开门见山点出蟋蟀的出名不仅因为唱歌,更在于其住宅。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介绍了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展现了蟋蟀建造住宅的才能。四、熟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1.出示课件9:(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小组讨论:蟋蟀出名有几个原

因?(2)将第1自然段第二句话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为什么?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设计意图:理清课文脉络,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课文内容。五、小结课文,课堂练习。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

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六、再读课文,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0: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整理读书笔记,养成善于积

累的好习惯。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3.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4.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

习生字。1.出示课件11:(1)听写生词,同桌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住宅临时功夫慎重选择住址优良洞穴大厅卧室专家平整清洁卫生疲劳随遇而安(2)作者观察到了蟋蟀的什么?(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3)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住宅时

,会按照怎样的顺序?2.学生说说自己的介绍顺序。设计意图: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培养表达能力。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现在作者法布尔就向我们介绍了他发现的蟋蟀的住宅。自由朗读第2~6自

然段。(板书:住宅特点)出示课件12—14:(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为“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的前三句话)(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读了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板书:选址慎重

、自己挖掘不肯随遇而安)(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思考:作者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介绍的?2.学生汇报:外部:(板书:外部)隧道——排水良好出示课件15:“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门——隐蔽出示课件16:“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比喻的手法)平台——平坦(板书:隐蔽平坦)出示课件17:“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

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手法)3.齐读第5自然段,教师追问:这段是从哪方面来介绍蟋蟀的住宅的?(外部)4.介绍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作者又发现了什么?(学习第6自然段)出示课件18,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光滑、平整(板书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光

滑、平整)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1.出示课件19,自由朗读第7~9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呢?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2.学生汇报,出示课件20—23:(1)修建时间:从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到冬天。(板书修建时间:从秋天初寒

的时候一直到冬天)(2)挖掘过程: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挖掘工具柔弱)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

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勤劳,作者观察细心)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勤劳)(板书:挖掘过程勤奋不断整修)设计意图:再次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的出名,不仅

因为唱歌,更在于其住宅。3.再次朗读第7~9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1)出示课件2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一是它慎重地选择住址;二是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三是

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挖掘洞穴。(2)出示课件25:作者是如何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写清楚的?通过“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四、课堂总结,回顾课文。法布尔先生经过连续细致的观察,发现了蟋蟀住

宅的特点以及建筑过程,他像介绍朋友的住宅一样,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蟋蟀的住宅,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设计意图:再一次从整体上感悟课文,达到读悟共鸣、读写延伸的目的,使读能为今后的用服务。学生选择性延伸学习,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科

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平时,我们每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养成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

感受或启发。3.选择学习,出示课件26:(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2)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3)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设计意图:利用作业的设计拓宽学生的视野。【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以图促文,文意生辉。在讲解蟋蟀的住宅特点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第5、6、7自然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然后通过“寻找蟋蟀真正的家”评画活动调动学生的探究欲。通过四幅画的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或多或少的加强了对蟋蟀住宅特点的了解,最后学生能够用自

己的语言对这些特点进行概括和归纳。这种活动表面上是评画,实际上是学文。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饶有兴趣的评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伟大的工程”这句话的含义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所创造的一些伟大的工程图片。在轻松的乐

曲中,学生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画面,赞叹人类的智慧和劳动,更多的是从中深刻的领悟到了“蟋蟀的住宅也是靠它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的,同样也是一座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从而对蟋蟀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2、紧贴生活,回归自然。为了丰富学生的

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思维拓展,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假如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的住宅设计大赛,你能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吗?广告词要简洁明了,琅琅上口,最好能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听了我的引导,学生

们跃跃欲试,思考交流一会儿后,争先恐后的站起来,绘声绘色的介绍、讲解。他们抓住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构造,自己编写广告词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来,那一举手一投足的动作神情仿佛自己真的就是一个蟋蟀工程师,完全进入了角色。听得同学也是津津有味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由于形式新颖,既激

发了学生的想说、大胆说、创造说的兴趣,又容易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3、任何一节课都是一节遗憾的艺术,它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可以预先一遍又一遍的排演,它潜伏了更多的随机性和多变性,既要有专家般深邃的眼光,又要有

逢“场”作戏的应变能力。在我的课中也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之处。如:在教学“随遇而安”一词时,虽然我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通过引导学生对本段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或者结合生活实际来帮助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感情朗读的训练和对蟋蟀不辞劳苦、不肯随遇而安精神的感悟。另外从整体上看,

教师让学生充分研读课文的时间安排较少,学生获得的知识比较零碎。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教师也没有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括。

厚德载物追求卓越
厚德载物追求卓越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追求卓越!现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勇于探索,
  • 文档 673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