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DOC
  • 阅读 8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69.305 KB
  • 2022-12-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4.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厚德载物追求卓越】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4.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堂教学设计.docx,共(11)页,69.305 KB,由厚德载物追求卓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86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0爬山虎的脚【教材分析】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这篇课文按照从

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

体的文章来。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

墙”才能生存。【教学理念】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文,在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也就是导思释疑的方法贯穿全文,让学生去领悟,感受文本,这样既从感性上认识到语言的形象性,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细心观察。同时插入一些背诵训练,培养

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3.能

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4.学写观察记录。过程与方法: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然后通过研读了解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1.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2.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教学难点】1.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2.学写观察记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相关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内的爬山虎。学生:预习课文,通过实物或影像资料观察爬山虎。【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

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出示课件1(爬山虎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板书:10爬山虎的脚)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

叫爬墙虎、地锦,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植物的特点。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1)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①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2,会认字:“均、柄、蜗、萎”提示:可以联系生活理解字义,“柄”是植物的花、叶或者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也可以组词为“手柄”“把柄

”。“曲”是多音字,读qǔ和qū;“萎”是上形下声。②书写指导。出示课件3,会写字:“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指导书写:“操”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个扁口,末笔捺变为点;“均”最后

一笔是提;“叠”上窄下宽,中间是“冖”,上边没点,底横长;“隙”右边三部分稍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带钩;“瞧”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1)

出示课件4,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2)出示课件5,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总结,从而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自然段。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2.出示课件6,填空。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3.指

导朗读。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置“墙”。爬山虎是爬墙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回味全文,提出问题,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准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

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4.学写观察记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设

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研读第2自然段。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板书:位置颜色样子)2.学生交流,师出示课件7,归纳课文的探究点:①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

②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③长大了的叶子的颜色:。④叶子的样子:。(板书: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三、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

虎的脚有什么独特之处。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2.汇报交流。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1)出示课件8,结合插图,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①出示课件9: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

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师:如果你此时也学着叶圣陶爷爷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样子和颜色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板书:茎上细丝

像蜗牛的触角如新叶)③过渡:来,我们边看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④出示课件10,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的地方是什么吗?(2)出示课件1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

一脚地往上爬。①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②“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③想看看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④自由朗读描

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语。(板书:触、巴、拉、贴)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爬山虎脚的美。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生齐读。

指导朗读:注意稍微读重动词。师: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采集了一些爬山虎,你们从它们的颜色可以推断出什么,老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章第5自然段

的内容自由讨论。(3)出示课件12: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下让我们到校园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用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四、联系生活,感

悟方法。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呢?(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吧!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出示课件13:1.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2.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设计意图:有助于学会运用抓住事物特征,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爬山虎的

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

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

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我就给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

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地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

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这儿,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

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

,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厚德载物追求卓越
厚德载物追求卓越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追求卓越!现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勇于探索,
  • 文档 673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