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图设计—计算机绘图技巧教案课件

PPT
  • 阅读 4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9 页
  • 大小 1.157 MB
  • 2022-12-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结构施工图设计—计算机绘图技巧教案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结构施工图设计—计算机绘图技巧教案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结构施工图设计—计算机绘图技巧教案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结构施工图设计—计算机绘图技巧教案课件
结构施工图设计—计算机绘图技巧教案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4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结构施工图设计—计算机绘图技巧教案课件.pptx,共(49)页,1.157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75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会计学1结构施工图设计—计算机绘图技巧2目录1.概述2.计算机绘图技巧•AutoCAD应用基础•AutoCAD&天正CAD绘图环境的设置•图形区背景颜色•AutoCAD&天正CAD工具条的应用•天正CAD绘图的一些技巧•天正CAD的出图3.结构施工图设计结束第1页/共48

页31.概述施工图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施工图绘制的基本要求: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施工图绘制的目标: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图、表的表达方法,熟

悉新规范的构造要求;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从入门到精通。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第2页/共48页4常用制图软件介绍AutoCADR14/2000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一个二维、三维交互图形软件包。R1.0(1982.12)—R

12.0(1992.6)—R14.0—R2000天正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装修CAD(Ⅱ)以AutoCAD为平台,提供许多实用的分布式工具集,采用模糊设计、以智能图形交互方式及参数化绘图,具有专业化设计功能。带后处理的结构CAD广厦结构CADTBSACADPKPM等第3页/共4

8页5广厦结构CAD生成的楼板钢筋图第4页/共48页6经修改后完成的楼板钢筋图就这样简单?第5页/共48页7用天正结构CAD绘制的楼板钢筋图第6页/共48页8用天正结构CAD绘制的基础平面及地下室结构平面第7页/共48页9用天正结构CAD绘制的基础大样图第8页/共48页10用天正结构

CAD绘制的框架梁、柱、剪力墙配筋大样图第9页/共48页11绘图比例掌握不好时,字高、线宽相差悬殊的情况第10页/共48页12绘图能力是工程师的基本技能•用天正CAD可绘制各种图纸(如装修设计图等)第11页/共48页13•用

天正CAD可为各种文档绘制插图建立外荷载与塑性铰线上极限弯矩之间的关系式,据此求出各塑性铰线上的弯矩,即为各截面配筋计算的弯矩设计值。2.3.2双向板支承梁的计算一、荷载支承双向板的梁除承受梁的自重(均布荷载)和直接作用于梁上的荷载(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外,还承受双向板传来的荷载。双向板

上的荷载沿两个方向按最短路线原则传递到四边支承梁上。因此,短边支承梁上承受板传来的三角形分布荷载,长边支承梁则承受梯形分布荷载,如图2-3所示。其最大值为:2)('ylqgq(2-7)二、内力支承梁的内力可按弹性理论和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调幅法计算。按弹性

方法计算时,对于均布荷载作用的情况,其跨中和支座截面的内力计算与“2.2.2”节次梁的弹性计算法完全相同。对于三角形或梯形分布荷载作用的情况,若为简支梁可按实际荷载直接计算梁的内力。图2-3第12页/共48页14施工图绘制的内容

毕业设计中,根据计算结果,要绘制以下施工图:1.结构总说明;2.指定层的结构平面图;3.指定层的框架梁、柱配筋图,梁柱截面大样;4.指定层的剪力墙配筋图;5.梁表、柱表(要求包括各种类型的梁);6.梁平法

施工图、柱平法施工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可选绘一种构件的平法施工图);7.搂梯表;8.基础平面图、桩基础大样及说明。返回第13页/共48页152.计算机绘图技巧AutoCAD应用基础•用窗选框选择图元•用实线窗口选择图元(包含方式)•用虚线窗口选择图元(接触方式)•用

F8键切换光标的正交模式•输入相对坐标(例:1000或@200,500)•用鼠标右键(回车键、空格键)、Esc键•用鼠标中键(或“Shift”+鼠标右键)•图形充实命令:Solid返回第14页/共48页16

AutoCAD&天正CAD绘图环境的设置屏幕菜单工具→系统配置→显示→选中“在绘图窗口显示屏幕菜单”AutoCAD的“标准工具条”及“物体特性”工具条视区→工具条→ACAD→选中“标准工具条”及“物体特性”天正CAD的“用户菜单”

、“ASD工具”、“工具”工具条天正(2)→用户菜单→选中“用户菜单一”天正(2)→选中“ASD工具”及“工具”参数设置天正⑪→参数设置→初始设置视区→模型空间(限定)光标移动模数开关(F9键)捕捉开关及捕捉设置返回第15页/共48页17•图形区背景颜色图片复制到其

他文档前,背景颜色应选择白色工具→系统配置→显示→颜色→选白色→选单色(复制→打开文档→粘贴→图片工具→裁剪→加图片框)•绘图时,背景颜色宜设置为深色工具→系统配置→显示→颜色→选黑色→取消单色返回第16页/共48页18AutoCAD&天正CAD工具条的应用AutoCAD的

主要工具条标准工具条*格式刷(特性匹配)、回退、重画、航空视图、前一视图“物体特性”工具条*将物体移到当前图层、图层冻结、特性修改“绘制”工具条直线、复合线、矩形、圆形等可绘制大部分图元,但“圆弧”宜用顶部菜单:绘制→弧“修改”工具条删除

、复制、镜象、阵列、移动、旋转、缩放、伸展、修剪、延长、倒角、炸开等。可任意编辑图元(尺寸和ASD图元除外)第17页/共48页19•天正CAD的基本工具条•“用户菜单”(USER1)工具条*捕捉开关及设置、折叠了“绘制”及“修改”工具条•“ASD工具”工具条

*标注、编辑ASD文字、配筋或图形(特性:图层为BOUT,能自动识别)•“工具”工具条*加粗线段、图形剪裁、线变复线、虚实变换、层填图案第18页/共48页20•天正CAD的各种实用工具条绘图过程中,随时按天正⑪或天正

⑫→选中所需要的工具条•“模板图”和“模板图编辑”工具条要先区分:前者用于输入,后者用于修改。梁宽如何分左右。“梁编号”按钮失效,可改用“ASD工具”的“标注文字或配筋”。•“楼板钢筋”和“文字”工具条梁线要在正确图层,绘制钢筋时才能识别;标注方法可以设定。文字字高不超过15时,为

实际出图字高(不随出图比例改变)。•“任意详图设计(转换后)”和“非标详图设计(详图转换前)”工具条后者专门为解决非1:100的图形比例转换后字高和线宽问题而设•“尺寸标注”工具条逐点标注、标注断开、标注合并、改尺寸值等,都非常好用。•

“标高标号”、“图块布图”、“图库”工具条很实用的工具条,但同一时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其他工具条“表格㈠”、“平法”、“基础平面”、“钢结构设计”等,返回第19页/共48页21天正CAD绘图的一些技巧利用天正接口将建筑平面图转化为结构模

板图1.用“天正建筑Ⅱ”打开建筑平面图:天正(2)→接口_条件图→楼板实线→不保留门窗洞口线2.将墙线图层WALL改为梁线图层DWALL:天正(2)→接口_条件图→改层文件→“墙线接口”→改名另存3.修改梁宽:天正(2)→“模板图编辑”→“改变梁宽”利

用图框控制大样图的比例宜先插入一个图框进行布图,然后在框内绘图。可以避免到最后被迫调整大样图比例或出图比例带来的弊端。天正(2)→图块布图→实插图框→A1(或A2)、横式、比例1:100→OK第20页/共48页221.用天正的“参数化梁剖面”工具可通过对话框,按指定的比

例直接生成出图比例为1:100的梁、柱剖面的配筋图(柱剖面可看作矩形的梁剖面):天正(1)→非标详图设计(转换前)→“参数化梁剖面”2.用天正的“(比例转换前)详图设计”工具注意:大样图经“比例转换”或“缩放”后,其字符及尺寸标注会同步变大!因此,用实际尺寸

绘制大样图时,其钢筋绘制、文字及尺寸标注、索引号等,必须使用专用的“非标详图设计(详图转换前)”的命令绘制:专用工具条:天正(1)→非标详图设计(转换前)☆注:在比例转换前,不能使用除上述之外的绘图命令!比例转换:天正(1)→非标详图设计→“比例转换”保证同一张图中不同比例的图

形有相同的字高和线宽第21页/共48页233.用“出图比例直接作图”法例:出图比例一般都是1:100。在绘制1:40的大样图时,可直接将原尺寸数值乘以2.5绘制,完成后“改尺寸值”即可:优点:成图后无需转换,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各种绘图命令,所见即所得,全部字符、尺寸

高度及线条宽度非常统一。避免图层出错如用AutoCAD命令进行标注,要注意图层和箭头的设置用其他命令绘制梁线时,一定要在梁图层(Dwall)上避免线条宽度出错粗线直接用天正CAD的工具绘制:“

楼板钢筋”、“非标详图设计(详图转换前)”、“任意详图设计(转换后)”;先将细线加粗:天正(2)→“工具”→“加粗线段”;用较易区分的蓝色线(Blue)代表粗线,出图时定义笔宽。第22页/共48页24用Solid命令进行图形充实在命令行输

入Solid,回车;每捕捉到四点即可充实一个矩形或梯形充实须分块进行,为避免因跳跃式填充而出错,每充实完一块后应右击鼠标两下,重新进入捕捉状态。用Viewres命令调整圆弧显示精度在命令行输入Viewres,Y,输入较大的百分比;圆

弧显示精度与打印出来的效果无关。但如果该图形是用于复制到Word文档中的,则会影响到效果。其他文字图名、剖切号等,应采用天正的“标高标号”绘制图标应采用国内设计单位常用的式样:可修改内置图标文件:\Tasd14\sys\_label2.dw

g(右下角为定位点,不要改变)返回第23页/共48页25天正CAD的出图调整打印机参数绘图输出设备→改变→调整纸张大小和方向调整绘图笔参数绘图笔分配→选定全部颜色→笔号均设定为7(打印成黑色)→笔宽设为0.160(普通喷墨打印机)或0.20(大型绘图

机)→另选定颜色5(用于某些粗线),笔宽设为0.5选择打印范围窗选→捡选→用鼠标窗选要打印的内容→OK打印预览选择旋转角度和原点→设置出图比例→(完全)预览打印预览无误后,准备好打印机,按OK即开始打印。返回第24页/共48页263.结构施工图的绘制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方法和要

求1.图纸目录;2.结构总说明;3.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4.基础平面图;5.结构平面图;6.框架、剪力墙配筋大样图;7.柱表、梁表;8.柱、剪力墙、梁平法施工图;9.搂梯表返回第25页/共48页27图纸目录图别、图号结构施工图的图别为“结施”,相应的图号为:“G-1”

、“G-2”…图纸排列顺序梁柱表法施工图:“结构总说明”、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基础及基础梁平面、各层结构平面(由下而上排列)、剖面大样图、楼梯表、柱表、梁大样及梁表平法施工图:“结构总说明”、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墙柱定位图、各层的板配筋及模板图、梁配筋图、柱及剪力墙配筋图(由下

而上排列,并应和相应的构造通用图配合使用)、剖面大样图、楼梯表返回第26页/共48页28结构总说明1.逐项审阅,用0.3mm的绘图笔打“√”,表明为本工程设计采用的项目,并在一些说明的空格处填上需要的内容;2.必要时,可对说明加以修改或增添;3.有剪力墙的高层建筑宜

采用“(高层)结构说明”。返回第27页/共48页29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人工挖孔(冲、钻孔)灌注桩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一般都有统一说明及大样。与结构总说明不同的是,图中用“×”表示不适用于本设计的内容,对采用的内容不必

打“√”,同时应在空格处填上需要的内容。桩表中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是桩基础验收时单桩承载力试验的依据,宜取100kN的倍数。确定“设计桩顶标高”时,应考虑桩台(桩帽)的厚度、地基梁的截面高度和梁顶标高、地基梁与桩台面间的预留空间、桩顶嵌入桩台的深度

等因素。图中的“不另设桩台的桩顶大样”,其“设计桩顶标高”应在施工缝处,大样上段可看作截面不扩大的桩台,应增加端部环向加劲箍及构造钢筋网,注明配筋量等。返回第28页/共48页30基础平面图首层内、

外墙及第一跑楼梯的相应位置下均应布置基础梁;按抗震设计时,一般要沿轴线在相邻基础间布置基础梁。边柱、边梁一般以其外边缘定位,中间柱、中间梁以底层柱中定位,剪力墙以墙中或不收级一侧定位,基础以中心定位。层间楼梯平台如用梁上小柱支承,要标出小柱及定位尺寸。基础说明应

包括:⑪柱与轴线、基础梁与轴线以及基础与柱的位置关系;⑫与基础定位有关的柱、剪力墙的截面尺寸。返回第29页/共48页31结构平面图尺寸线:分为结构平面总尺寸线、柱网尺寸线、构件定位尺寸线、细部尺寸线。构件画法:从板面以上剖开往下看,看得见的

构件边线用细实线,看不见的用虚线。剖到的柱、剪力墙等承重结构断面应涂黑色。平面中凹下去的部分(如凹厕、孔洞等)用阴影方法表示。如有标高不同的板,应标出其相对标高及板号。楼梯间在楼层处的平台梁板归入楼层结构平面之内。梯段斜板及层

间平台用交叉细实线表示,并加上“梯间”字样。在板号下应有表示传力方向的符号,标出板厚。当大部分板厚度相同时,可只标出特殊的板厚,其余在本图内用文字说明。第30页/共48页32同一板号的板可只画一次底筋,支座负筋则每种板号组合画一次。分布筋在结构总说明中注明,图中不

画出。应标出全部构件的编号,不得以对称性等为由漏标。跨中不出现负弯矩时,负筋可从支座边伸至相邻两跨中较大的净跨度板L0的1/3(活载大于三倍恒载)、1/4(活载不大于三倍恒载)、或1/5(端支座)。双向板支座负筋的长度均取短向跨度的1/4。板的跨

中有可能出现负弯矩时,板面负筋宜直通。负筋对称布置时,可直接在钢筋下面注写总长度;负筋非对称布置时,则在梁两边分别标注;端跨负筋可直接标注总长度;钢筋长度应加上梁宽并取50mm的倍数。板厚较大的悬臂板

筋和直通负钢筋,应加设支撑钢筋。对平面图中难以画清楚的内容,可用引出线标注或加剖面索引。板内加筋以粗直线表示,并且注明定位尺寸。返回第31页/共48页33框架、剪力墙配筋大样图框架、剪力墙大样图可用1:40比例绘制。柱中、剪力墙中、悬臂梁根部、框架梁两端及跨中各作一个剖

面,均用1:20比例绘制。完整标出框架、剪力墙的构件尺寸及定位尺寸,并用一度尺寸线标明层高、柱高、梁顶标高。纵向钢筋用粗实线表示,箍筋粗细可取纵筋的70%。Ⅰ级钢筋的切断点要画弯钩;Ⅱ级钢筋的切断点用短斜线标出,并斜向钢筋一方;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时,接点或焊点用圆点表示

。纵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时,应标出接点位置;当采用搭接连接时,要标出搭接位置及搭接长度(取50mm的倍数)。需要分批接驳时,应标出每次接驳的位置。柱中插筋及切断钢筋的锚固长度LaE,可采用文字说明。第32页/共48页34梁、柱、剪力墙剖面大样中各类纵筋和箍筋要分

别标注,并标明剖面尺寸。梁、柱箍筋加密区范围以及加密区、非加密区、节点核芯区的箍筋做法应在图上注明;按规定需采用复合箍筋时,应在剖面旁边用示意图表示。梁的悬臂梁负筋,应与框架梁边跨的负筋一起考虑,根据需要进行调配;梁纵筋由于构造原因不能伸入邻跨时,可将部分钢

筋向下或向上锚入柱内。梁支座负筋分批切断时,应分批标明切断点位置,加上钢筋编号。框架梁的贯通钢筋,当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接长时,应标出接点位置;当采用两端与支座负钢筋搭接的方式或在跨中一次搭接的方式接长时,应在图纸上注明搭接位置及长度。第33页/共48页35当梁箍筋肢数较多时,

除贯通筋外尚需增加架立筋,此时应将贯通筋与架立筋分别标出。梁端底筋及面筋锚入柱内的锚固长度LaE,可采用文字说明。梁侧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应标出吊筋、附加箍筋位置及吊筋大样。剪力墙的竖向钢筋沿高度减少时,要标出纵筋的

切断位置。应注意新规范对梁、柱、剪力墙的构造规定例:新规范提高了梁侧腰筋的配置要求: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旧规范为700mm)时,应配置腰筋;每侧腰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面积bhw的0.1%(旧规范为1根不小于10mm的构造钢筋);腰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旧规范为300~4

00mm)。其余构造规定见课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主要修订内容介绍》.叶伟年.广东工业大学返回第34页/共48页36柱表柱号、层次应由下而上填写,Hj、H。各占一行,当几

层柱截面及配筋相同时,可用一行表示,如“3~5层”。各栏数值如上下相同,可采用上下填写、中间打相同号“``”的方法表示。柱高计算起点以下,基础至刚性地面(H。段)的箍筋宜全长加密;基础内(Hj段)的箍筋不受剪,只起固定作用,一

般不少于“上中下各1φ8”(箍筋直径应与首层箍筋直径相同)。截面型式及尺寸:应按照柱表中的大样填写。必要时,可对柱表中的柱截面型式进行修改或补充。要注明箍筋加密区长度Ln。柱表中①号竖筋是特指2根角筋,②、③号筋是指单侧用量。柱表说明中,要填写设防烈度、抗震等级、竖筋

接头的做法及搭接长度等内容。返回第35页/共48页37柱表填写例第36页/共48页38梁表梁号应由下往上按施工顺序逐层填写,同一层先填框架梁再填次梁、梯梁;连续几层的框架梁相同时,“梁号”可表示为“3~5KL3”等;连

续梁的“分号”可只填跨号。基础梁及独立梁要填写梁顶标高。基础梁的梁顶标高一般取室内设计标高以下50mm;外墙下的基础梁,尚应使梁底低于室外地面设计标高,以免外墙面因沉降不同出现开裂现象。截面型式及尺寸应按梁表中大样填写。必要时可作出修改或补充。

梁的跨度一般按轴线距离填写(单位:毫米),支座宽则从轴线计起,悬臂跨应填写端部尺寸h1等。梁表中①②号筋必须逐跨填写。梁的底筋如分排放置时,应用㈡、㈢或“上、下”注明;①②号筋不标注S1、S2长度时,按梁表说明第7条的规定执行,并填写锚固长度。第37页/共48页39•梁表说明中

,⑤号筋与⑦、⑨号筋的搭接长度宜改为1.2La,以满足作为贯通筋的要求。•⑨号筋如分排放置,要用㈡、㈢或“上、下”注明;④⑤号筋的截面积应不少于⑦或⑨号筋截面积的1/4;⑩号筋等的C1长度,不宜少于C2的1.5倍,伸至内跨应不少于Ln/3。•通长钢

筋应注明“通长”字样;如采用④号连通筋,除首跨C1及末跨C2需填写外,其余均用“连通”或“*”号表示。•支座负筋互相搭接而不需要④⑤号筋时,宜用斜线将该项划去。。•箍筋要注明端部及跨中的范围;抗扭箍要在旁边注明“(抗扭)”。•次梁作用处,除吊筋外每侧宜再加3到4个密箍;

悬臂端集中力处,宜再加4个密箍;密箍直径与该梁段的箍筋相同,间距为50mm。•腰筋为一排时,不必写排数。返回第38页/共48页40梁表填写例第39页/共48页41柱平法施工图按平法设计的配筋图,应与相应的“梁、柱、剪力墙构造

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应在图纸上注明包括地下和地上各层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并在图中用粗线表示本图要表达的柱(或墙、梁)。在柱定位图中,同一编号的柱各选择一个截面,按一定比例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及原位标注。其余的柱要注明定位尺寸。当柱纵筋采用同

一直径时,可标注全部钢筋;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需将角筋和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分开标注;当柱采用对称配筋时,可仅在一侧注写腹筋。必要时,可在一个柱平面布置图上用小括号“()”和尖括号“<>”区分和表达各不同标准层的注写数值。返回第40页/共48页42柱平法施工图例(局部)第41页/

共48页43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可与柱或梁平面图合并绘制。对于轴线未居中的剪力墙(包括端柱),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从相同编号的墙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标注截面尺寸、全部纵筋及箍筋的具体数值

。从相同编号的墙身中选择一道墙身,按墙身编号、墙厚尺寸,水平分布筋、竖向分布筋和拉筋的顺序注写具体数值。从相同编号的墙梁中选择一根墙梁,依次引注墙梁编号、截面尺寸、箍筋、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和墙梁顶面标高高差。墙梁顶面标高高差,是指相对于墙梁所在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高于

者为正值,低于者为负值,无高差时不注。必要时,可在一个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用小括号“()”和尖括号“<>”区分和表达各不同标准层的注写数值。返回第42页/共48页44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例(局部)第43页/共48页45梁平法施

工图梁平面布置图应分标准层绘制,对不同编号的梁各选一根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及配筋值,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的梁编号及截面尺寸、配筋等代表许多跨,原位标注仅代表本跨。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间距用斜线“/”分开;箍筋肢数用括号括住

的数字表示。附加箍筋或吊筋直接在主梁上原位标注。梁的纵向钢筋多于一排时,各排筋按从上往下的顺序用斜线“/”分开;同一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则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角部纵筋写在前面。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架立筋须写入括

号内,以示与贯通筋的区别。当梁的上、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时,可用“;”号分隔开来标注。梁某跨布有抗扭腰筋时,须在该跨标注其总配筋值,并加“*”号。返回第44页/共48页46梁平法施工图例(局部)第45页/共48

页47楼梯表梯板号:应由底层第一跑开始按施工顺序由下往上进行编号。折板式楼梯的上、下跑梯板由于类型不同,不能用同一编号。编号时应结合楼梯间剖面大样进行。梯板的跨度、厚度、踏步尺寸等,单位为毫米。

梯板的负筋长度:在所选楼梯表的大样中,应留意标注的负筋长度是水平投影还是与梯板方向平行的长度。当梯板底筋要在弯折处分开锚固时,底筋应分段填写,并标注锚固长度;弯折处的负筋长度应加长。首段梯板应支

承于基础梁或地下室底板,如梯表提供的大样图不符合要求,可作修改或另绘大样。梯表说明中,应填写混凝土强度等级;梯板的分布筋宜改为φ8250;梯扶手下应另加2φ12。返回第46页/共48页48再见第47页/共48页49感谢您的观看。第48页/共48页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