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概要课件

PPT
  • 阅读 6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1 页
  • 大小 3.546 MB
  • 2022-12-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4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概要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概要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概要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概要课件
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概要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8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4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概要课件.ppt,共(181)页,3.546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74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1概述5.2工业控制计算机5.3计算机接口技术5.4计算机接口设计5.5D/A转换器5.6A/D思考题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1概述5.1.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将模拟式自动控

制系统中的控制器的功能用计算机来实现,就组成了一个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图5-1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控制规律计算程序D/AA/D执行机构被控对象检测装置设定值+-反馈量被控量计算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结构可用图5-2来示

意,它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是指计算机本身及其外围设备,一般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磁盘驱动器,各种接口电路,以A/D转换和D/A转换为核心的模拟量I/O通道、数字量I/O通道,以及各种显示、记录设备,运行操作台等。第5章计

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2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I/O接口A/D多路开关传感器及变送器工业对象计算机主机操作台I/O接口D/A多路开关执行机构I/O接口数字量输入I/O接口数字量输出主机及操作台I/O接口电路I/O通道信号检测及变送被控对象I/O接口打印机I/O接口显示终端通

用外围设备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1)由中央处理器、时钟电路、内存储器构成的计算机主机是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逻辑判断、控制量计算、越限报警等功能,并通过接口电路向系统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指挥全系统有条不紊地协调工作。(2)操作台是人—机对话的联系纽带。(

3)通用外围设备主要是为了扩大计算机主机的功能而配置的。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4)I/O接口与I/O通道是计算机主机与外部连接的桥梁。常用的I/O接口有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I/O通道有模拟量I/O通道和数字量I/O通道。其

中,模拟量I/O通道的作用是:一方面将经由传感器得到的工业对象的生产过程参数变换成二进制代码传送给计算机;另一方面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控制量变换为控制操作执行机构的模拟信号,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5)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将

被检测的非电学量参数转变成电学量,如热电偶把温度变成电压信号,压力传感器把压力变成电信号等等。变送器的作用是将传感器得到的电信号转变成适用于计算机接口使用的标准的电信号(如0~10mADC)。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系统软件是由

计算机的制造厂商提供的,用来管理计算机本身的资源和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软件。常用的有操作系统、开发系统等,它们一般不需用户自行设计编程,只需掌握使用方法或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适当改造即可。应用软件是用户根据要解决的控制问题而编写的各种程序,比如各种

数据采集、滤波程序,控制量计算程序,生产过程监控程序等。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软件和硬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设计时必须注意两者相互间的有机配合和协调,只有这样才能研制出满足生产要求的高质量的控制系统。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1.2计算机在控制中的应用方式

1.如图5-3所示,在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用来控制生产对象。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3计算机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示意图A/D多路开关传感器控制器人生产过程……控制量设定值操作指导参考数据测量值操作指导计算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直接数字控制DDC(Dir

ectDigitalControl)系统是计算机用于工业过程控制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其结构如图5-4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4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结构生产过程检测执行输入通道输出通道接口接口计算机显示打印设定

值……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3.在监督计算机控制SCC(SupervisoryComputerControl)系统中,计算机根据工艺参数和过程参量检测值,并按照所设计的控制算法进行计算,计算出最佳设定值后直接传送给常规模拟调节器或者DDC计算机,最后由模拟调节器

或DDC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SCC系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SCC+模拟调节器,另一种是SCC+DDC控制系统。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成示意图如图5-5所示。(1)SCC+模拟调节器的控制系统。(2)SCC+DDC的控制系统。第

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5(a)SCC+模拟调节器系统;(b)SCC+DDC系统4A/D多路开关传感器模拟调节器生产过程……设定值测量值SCC计算机输入输出A/D多路开关传感器多路开关生产过程……设定值测量值S

CC计算机输入输出D/ADDC(a)(b)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4.图5-6是一个四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其中,过程控制级为最底层,对生产设备进行直接数字控制;车间管理级负责本车间各设备间的协调管理;工厂管理级负责全厂各车间的生产协调,包括安排生产计划、备品备件等

;企业(公司)管理级负责总的协调,安排总生产计划,进行企业(公司)经营方向的决策等。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6计算机分级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级过程控制级生产过程车间管理级过程控制级过程控制级车间管理级工厂管理级企业(

公司)管理级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1.3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图5-7介绍了工业炉计算机控制的典型情况,其燃料为燃料油或者煤气,为了保证燃料在炉膛内正常燃烧,必须保持燃料和空气的比值恒定。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7工业炉的计算机控制计

算机燃料空气温度测量压力测量燃烧效率计算废气分析仪废气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图5-8是计算机控制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图。其中,晶闸管触发器、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均由计算机实现。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8计算机控制的双闭环系统A/D速度调节器电流调节器晶

闸管触发器++微型计算机隔离放大+-同步电流互感器A/D三相交流电+-给定M测速发电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3.在图5-9中表示出一个在线、开环、实时的简单机床数字程序控制系统的构成框图。根据所使用的软件,该系统既可以设计成平面点位控制系统,又可设计成平面轮廓控制系

统。图中的微型计算机是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完成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存储、加工轨迹计算和步进电动机控制程序、显示程序、故障诊断程序等控制程序的执行等。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9简单机床数字程序控制系统的构成框图控制台光电隔离并行I/O口驱动电路y轴步进电动机传动机构机床工作台x轴步进电动机CPU

RAMEPROM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4.图5-10给出了智能机器人的一般结构,它是一个多级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这样说:没有计算机,就没有现代的工业机器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10智能机器人的一般结构中央计算机摄像多关节手臂图像处理机控制计算机行走机构

控制计算机话筒扬声器语言识别机语言合成器显示器显示计算机知识库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25.2.1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特点及要求1.实时性2.高可靠性3.硬件配置的可装配可扩充性4.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下面以MCS系列单片机为例,来介绍单片机的结构、性能及使

用上的特点。1.MCS-48单片机系列MCS-48系列是8位的单片机,根据存储器的配置不同,该系列包括有8048、8049、8021、8035等多种机型,由于价格低廉,目前仍有简单的控制场合在使用。其主要特点是:(1)8位CPU,工作频率为1~6MHz。(2)64BRAM数据存储器,1KB程

序存储器。(3)5V电源,40引脚双列直插式封装。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4)6MHz工作频率时机器周期为2.5μs,所有指令的执行为1~2个机器周期。(5)有96条指令,其中大部分为单字节指令。(6)8字节堆栈,单级中断,两个中

断源。(7)两个工作寄存器区。(8)一个8位定时/计数器。2.MCS-51该系列包括有8031、8051、8751、2051、89C51等多种机型。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1)8位CPU,工作频率为1~12MHz。(2)128BRAM数据存储器,4KB

ROM程序存储器。(3)5V电源,40引脚双列直插式封装。(4)12MHz工作频率时机器周期为1μs,所有指令的执行为1~4个机器周期。(5)外部可分别扩展64KB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6)2级中断,5个中

断源。(7)21个专用寄存器,有位寻址功能。(8)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1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9)4组8位I/O口。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3.MCS-96MCS-96系列是16位单片机,适用于高速的控制和复杂数据处理系统中,其在硬件和指令系统

的设计上较8位机有很多不同之处。MCS-96单片机系列主要有8096、8094、8396、8394、8796等多种机型。(1)16位CPU,工作频率为6~12MHz。(2)232BRAM数据存储器,8KBROM程序存储器。(3)有48和68两种引脚,多种封装形式。(4)高速I/O接口,能测量和产生

高分辨率的脉冲(12MHz时是2μs),6条专用I/O,两条可编程I/O。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外部可分别扩展64KB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6)可编程8级优先中断,21个中断源。(7)脉宽调制输出,提供一组

能改变脉宽的可编程脉宽信号。(8)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4个16位软件定时器。(9)5组8位I/O口。(10)10位A/D转换器,可接收4路或8路的模拟量输入。(11)6.25μs的16位乘16位和32位除16位指

令。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12)运行时可对EPROM编程,ROM/EPROM的内容可加密。(13)全双工串行通信口及专门的波特率发生器。另外一种16位的单片机是8098单片机,其内部结构和性能与8096完全一样,但其外部数据总线却只有8位,因此是准16

位单片机。由于8098减少了I/O线,其外形结构简化,芯片的制造成本降低,因此应用非常广泛。MCS-98单片机系列主要有8398、8798等几种机型。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11是PLC应用于逻辑控制的简单事例。输入信号是由按钮

开关、限位开关、继电器触点等提供的各种开关信号,通过接口进入PC,经PC处理后产生控制信号,通过输出接口送给线圈、继电器、指示灯、电动机等输出装置。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11PLC的逻辑控制电路控制单元可编程控制器按钮开关限位开关继电器触点灯泡电磁线圈继电器线

圈控制电路电压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1.PCPC实际上是一个专用计算机,它的结构和组成与通用微机的基本相同,主要包括CPU、存储器、接口模块、外部设备、编程器等。下面介绍PC的各主要部分。(1)CPU。图5-12中,在同步扫描

周期内,除I/O扫描之外,还有服务程序、通信窗口、内部执行程序等。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12PC的扫描工作机制内部执行程序(自诊断)通信窗口服务程序逻辑方程求解I/O扫描启动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存储器。存储器分为系统程序存储

器和用户程序存储器。(3)接口模块。PLC①数字量I/O模块。数字量I/O模块完成数字量信号的输入/输出,一般可替代继电器逻辑控制。②模拟量I/O模块。③专用和智能接口模块。④编程器。⑤外部设备。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

接口技术2.PC(1)存储器:可以是带有电源保护的RAM、EPROM或EEPROM。(2)数字量输入/输出端子:具有继电逻辑控制中的输入/输出继电器功能,端子点数的多少是决定PC的控制规模的主要参数。(3)计数器和定时器:在PC的逻辑顺序控制中,可替代继电器逻辑控制中的时间继电器和计数继电

器。(4)标志(软继电器):在PC的逻辑顺序控制中用作中间继电器,其中部分标志具有保持作用。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平均扫描时间:指扫描用户程序的时间,决定了PC的控制响应速度。(6)诊断:由通电检查和故障指

示的软件完成。(7)通信接口:一般采用RS232接口标准,可以连接打印机和上位机等设备。(8)编程语言:一般采用继电器控制方式的梯形图语言和语句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控制系统流程图和顺序功能图等语言。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除上述一般特性外,高性能的PC还具有下列特

性:(1)数据传送和矩阵处理功能:可以满足工厂管理的需要。(2)PID调节功能:备有模拟量的输入/输出模块和PID调节控制软件包,以满足闭环控制的要求。(3)远程I/O功能:使输入/输出通道可分散安装在被控设备的附近,以减少现场

电缆布线和系统成本。(4)图形显示功能:借助图形显示软件包(组态软件等),可显示被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方便操作者监控系统的运行。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冗余控制:控制系统设计中备有一台同样的PC系统,并处

于待机状态,当原系统出现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切换,使待机的PC投入运行,从而提高控制的可靠性。(6)网络功能:通过数据通道与其他数台PC连接或与管理计算机连接,以构成控制网络,实现大规模的生产管理系统。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

术3.PCPC的结构分成单元式和模块式两种。(1)单元式。(2)模块。5.2.4总线工控机1.STD总线工业控制机典型的STD总线工控机系统的构成如图5-13所示,其突出特点是:模块化设计,系统组成、修改和扩展方便;各模块间相对独立,使检测、调

试、故障查找简便迅速;有多种功能模板可供选用,大大减少了硬件设计工作量;系统中可运行多种操作系统及系统开发的支持软件,使控制软件开发的难度大幅降低。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13用STD总线工业控制机组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模板的特点。(1)数

字量I/O模板。图5-14是一种典型的数字量I/O模板的电路原理框图。(2)模拟量I/O模板。图5-15所示是一种光电隔离型A/D模板的结构示意图,D/A模板的结构与之类似。在模板选用时主要需考虑系统中信号的最

高频率、电平范围、信号数量等参数及系统对信号的转换速度、精度及分辨率等要求,以既满足控制系统需要又不造成过大的浪费为原则。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14数字量I/O模板的原理框图数据缓冲器D0~D7输入口地址输出口地址RESETSTD总线接口逻辑I/O功

能逻辑I/O电气接口板选地址数据总线板地址译码IORQIOEXPA2~A7输入缓冲器8输入调理电路来自外围设备输入口译码RDA0~A1输出口译码WRA0~A1输出锁存器8输出驱动电路去外围设备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15光电隔离型A/D模板的结构示意图A/D转换部分

光电隔离STD总线接口…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3)信号调理模板。图5-16是信号调理模板的应用实例。信号调理模板应根据传感器与执行机构的要求来匹配,并应充分考虑信号的信噪比、放大增益的可调范围、零点的调整方法、滤波的通带增益和阻带衰减率等参数。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16信号调理模板

的应用实例输入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输出模块传感器工业对象执行机构模拟子系统A/DD/A计算机…热电偶、热电阻mV~V,4~20mA4~20mA0~5V±5V模块插件架0~5V±5V4~20mA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4)CPU模板。(5)存储器模板。(6)其他特殊功能模板。2.P

C总线工业控制机IBM公司的PC总线微机最初是为个人或办公室使用而设计的,早期主要用于文字处理或一些简单的办公室事务处理。早期产品是基于一块大底板结构,加上几个I/O扩充槽。PC/AT总线的IBM兼容计算机由于价格低廉、使用灵活、软件资源非常丰富,因而用户众多,在国内更是主要流行机种之一。第5

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近几年来许多公司推出了PC/AT总线工业控制机,(1)机械结构加固,使微机的抗震性好。(2)采用标准模板结构。(3)加上带过滤器的强力通风系统,加强散热,增加系统抵抗粉尘的能力。(4)采用电子软盘取

代普通的软磁盘,使之能适于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下工作。(5)根据工业控制的特点,常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表5-1给出了三种常用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性能比较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表5-1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35.3.1接口、1.I/OI/O接口电路简称接口电

路,它是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部件(电路)。它在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接口电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1)解决主机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时序配合和(2)解决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和匹配问题。(3)解决CPU

的负载能力和外围设备端口的选择问题。2.I/OI/O通道也称为过程通道。它是计算机和控制对象之间信息传送和变换的连接通道。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应当指出,I/O接口和I/O通道都是为实现主机和外围设备(包括被控对象)之间信息交换而设的器件,其功能都是保证主机

和外围设备之间能方便、可靠、高效率地交换信息。因此,接口和通道紧密相连,在电路上往往结合在一起了。例如,目前大多数大规模集成A/D转换器芯片,除了完成A/D转换,起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作用外,其转换后的数字量可保存在片内具有三态输出的输出锁存器中;同时,具

有通信联络及I/O控制的有关信号端,可以直接挂到主机的数据总线及控制总线上去,这样,A/D转换器也就同时起到了输入接口的作用。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3.2I/O在微机控制系统或微机系统中,主机和外围设备间所交换的信息通常分为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三类。1.数据信息是主机和外围设备

交换的基本信息,通常是8位或16位的数据,它可以用并行格式传送,也可以用串行格式传送。数据信息又可以分为数字量、模拟量、开关量和脉冲量。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1)数字量。(2)模拟量。(3)开关量。(4)脉冲量。2.状态信息是外围设备通过接口向CPU提供的反映外围设备所处的工作状

态的信息,可作为两者交换信息的联络信号。3.控制信息是CPU通过接口传送给外围设备的信息。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3.3计算机和外部交换信息又称为通信(communication),按数据传送方式可分为并行通信和1.并行通信就是把传送数据的n位数用n条传输线同时传送。其优点是传送速度快、信息

率高,并且通常只需提供两条控制和状态线,就能完成CPU和接口及设备之间的协调和应答,实现异步传输。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串行通信是指数据按位进行传送。串行通信又分为全双工方式和半双工方式、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1)全双

工方式。(2)半双工方式。(3)同步通信。(4)异步通信。标准的异步通信格式如图5-17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17标准的异步通信数据格式1到0跳变作为新字符的开始最低位最高位起始位5~8个字符位可选的奇偶校验位1,1.5或2位停止位字符之间的间隔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3.

4I/O通常采用的有三种I/O控制方式: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和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在进行微机控制系统设计时,可按不同要求来选择各外围设备的控制方式。1.程序控制I/O方式是指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

送是在程序控制下进行的。它又可分为无条件I/O方式和查询式I/O方式。(1)无条件I/O方式。无条件传送方式的工作原理如图5-18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18无条件传送方式I/O接口的电路原理图端口译码&&输出锁存器(7

4LS273)输入缓冲器(74LS244)数据总线输出数据至外围设备自外围设备输入数据LS327441LS327441WR地址总线IOM/RD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查询式I/O方式。查询式I/O方式也称为条件传送方式。按查询式I/O方式传送信息时,CPU和外围设备的I/O接口除需设

置数据端口外,还要有状态端口。查询式I/O接口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5-19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19查询式I/O方式接口电路的原理框图端口译码器&&输出锁存器(74LS273)输入缓冲器(74LS244)数据总线输出数据输入数据LS32

7441LS327441WR地址总线IOM/RD三态缓冲器(74LS245)外围设备状态&LS327441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查询式I/O方式是微机控制系统中经常采用的方式。假设某微机控制系统中采用查询式对1#、2

#、3#三个外围设备进行I/O管理,其查询和I/O处理的简化程序流程图如图5-20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20查询式I/O处理简化程序流程图初始化读入1#外围设备状态1#请求服务吗?读入2#外围设备状态2#请求服务吗?读入3#外围设备状态3#请求服务吗?继续吗?结束1#外围设备服务(

I/O处理)子程序2#外围设备服务(I/O处理)子程序3#外围设备服务(I/O处理)子程序YNYNYNYN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从原理上看,查询式比无条件传送方式可靠,接口电路简单,不占用中断输入线,而且查询程序也简单,易于设计调试。但是在查询式I/O方式下,CPU要不断地读取状态字和

检测状态字,不管那个外围设备是否有服务请求,都必须一一查询,许多次的重复查询可能都是无用的,而又占去了CPU的时间,效率较低。I/O方式的选择必须符合实时控制的要求。对于查询式I/O方式,满足实时控制要求的使用条件是:“所有外围设备的服务时间

的总和必须小于或等于任一外围设备的最短响应时间”。这里所说的服务时间,是指某台外围设备服务子程序的执行时间。最短响应时间是指某台设备相邻两次请求服务的最短间隔时间。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中断控制I/O为了提高C

PU的效率和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可以采用中断控制I/O方式。在中断传送时的接口电路如图5-21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21中断传送方式的接口电路&地址译码器地址总线A0~A7三态缓冲器

锁存器&装置中断允许输入装置三态缓冲器MIO/RD去数据总线DBINTRDQ+5V数据选通中断矢量去数据总线DBINTA(中断响应信号)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微机控制系统中,可能设计有多个中断源,且多个中断源可能同时提出中断请求。多重中断处理必须注

意如下四个问题:(1)保存现场和恢复现场。(2)正确判断中断源。(3)实时响应。(4)按优先权顺序处理。3.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利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可以大大提高CPU的利用率。但在中断方式下,

仍必须通过CPU执行程序来完成数据的传送。每进行一次数据传送,就要执行一次中断过程,其中保护和恢复断点、保护和恢复寄存器内容的操作与数据传送没有直接关系,但会花费掉CPU的不少时间。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DMA的工作流程如图5-22所示。实现上述操作的DMA控制器的硬件框图如图

5-23所示。图5-24是8237A的内部编程结构和外部连接。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22DMA的工作流程图HLDA发存储器地址传送数据传送结束否?DMA结束修改地址指针YN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23DM

A控制器框图数据端口状态/控制端口DMA控制器地址寄存器计数器控制/状态寄存器数据缓冲寄存器DMA请求触发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DMA请求DMA响应HLDAHOLD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248

237A的内部编程结构和外部连接HRQHLDACLKAENHOLDHLDA时钟使CPU地址锁存无效1STB锁存器EN地址译码ADSTBDB0~DB7CSA3~A0A7~A4控制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模式寄存器地

址寄存器字节计数器IORIOWMEMRMEMWREADYRESETDREQ0DACK0DREQ1DACK1DREQ2DACK2DREQ3DACK30V+5V…(通道1、2、3)8237AA7~A0A15~A8/IOM数据总线通道0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3

.5I/O接口的编址方式1.I/O这种编址方式是将存储器地址空间和I/O接口地址空间分开设置,互不影响,并设有专门的输入指令(IN)和输出指令(OUT)来完成I/O操作。8086微处理器的I/O接口也是属于独立编址方式

的。它允许有256个8位的I/O端口,两个编号相邻的8位端口可以组合成一个16位端口。8086输入/输出指令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的输入/输出指令,如INAL,55H;OUT70H,AX。另一类是间接的输入输出指令,如INAX,DX;OUTDX,AL。在执行间

接输入/输出指令前,必须在DX寄存器中先设置好访问端口号。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I/O统一编址方式不区分存储器地址空间和I/O接口地址空间,它把所有的I/O接口的端口都当作是存储器的一个单元对待,每个接口芯片都安排一个或几个与存储器统一编号的地

址号;也不设专门的输入/输出指令,所有传送和访问存储器的指令都可用来对I/O接口操作。M6800和6502微处理器以及Intel51系列的51、96系列单片机都采用I/O接口与存储器统一编址方式。两种编址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I/O接口的

编址方式是由所选定的微处理器决定的,接口设计时应按所选定的处理器规定的编址方式来设计I/O接口地址译码器。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45.4.1I/O计算机接口是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连接界面。典型的I/O接口和外部的连接如图5-25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25典

型的I/O接口与外部的连接数据输入寄存器数据输出寄存器控制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常用外围设备或被控设备数据线控制线状态线读/写复位时钟地址译码控制片选寄存器选择I/O接口电路数据总线数据总线I/O存储器选择信号控制总线地址总线中断请求中断回答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

技术图5-26、图5-27和图5-28中,分别画出了典型的I/O接口芯片Z80PIO、8255A和8251A与CPU和外围设备的连接关系。由图5-26、图5-27和图5-28可见,接口芯片与CPU之间必要

的连接信号有下列4类:(1)数据信号D0~D7。(2)读/。(3)片选信号CS和地址线A1、A0。(4)时钟、复位、中断控制、联络信号等控制信号。)(IOWIORWRRD、或、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26Z80PIO与C

PU和外设的连接D0D7~PA0~PA71MRDIORQAB/DC/CE译码器NT1Z80PIOPB0~PB7外围设备ASTBARDY端口A端口BBRDYA1IEOBSTBA0IORQRD1M1数据总线D0D7~Z80CPUA0~A7INTIE

I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278255A与CPU和外设的连接D0D7~PA0~PA7WRCS译码器PC0~PC7外围设备端口A端口CA1A0RD数据总线D0D7~8086主机RESETRDWRRESET地址线IOM/IOM/PB0~PB7端口B8255A第

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288251A与CPU和外设的连接译码D0~D7CSCSDC/RDWRRDWRTxRDYTxERxRDYSYNDETRESET8086外围设备DTRDSRRTSCTSTxDRxD计数器/定时器D0~D7CLKIOM/DC/82

51AA1TxCRxC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4.2I/O接口扩展1.扩展I/O接口必然要解决I/O接口的端口(寄存器)的编址和选址问题。每个通用接口部件都包含一组寄存器,一般称这些寄存器为I/O端口。74LS138的管脚图如图5-29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2974L

S138管脚图1EA1B2C32E7Y地45678VCC74LS1381615141312111090Y1Y2Y3Y4Y5Y6Y选择允许输出译码输出E3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例5-1此例采用8位的Z80CPU的微机控制系统,按控制要求扩展一个并行接口芯片PIO、一个计数

器/定时器(CTC)、一个8位的A/D转换器(ADC0808)和一个8位的D/A转换器(DAC0832)。若指定它们的地址分别为40H~43H、44H~47H、58H和5CH,那么可以设计出如图5-30所示的地址译码电路。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

技术图5-30I/O接口地址译码扩展≥1≥1≥1≥11DAC0832CSADC0808STARTOEALECS0CS1CTCCEIORQRD1MPIOCEIORQRD1M≥1≥1≥1A6A7A5G12AG2BGA4A3CBAA2A1A0AB/DC/0Y1Y6Y7Y32LS7441RDIORQ1M

WRZ80CPU32LS742102LS742132LS744132LS742174LS138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30中,独立编址方式的片选信号只利用地址总线的低8位(A0~A7)译出,为了区别是访问存储器还是访问I/O接口,IORQ信号是必须用的。同

时,为了控制数据流向也要使用读(RD)、写(WR)信号。但是Z80PIO和Z80CTC芯片有些特殊,没有WR信号引脚,它是利用IORQ、RD和Mi三个信号通过内部逻辑电路的组合而得到读、写、复位、中断响应等控制

信号的。2.扩展的I/O接口和存储器的数据线都同时要挂到CPU的数据总线上,各芯片的地址也都要挂到CPU的地址线上,控制线也一样要挂到CPU的控制总线上。由表5-2可见,MOS器件的输入电流小,驱动能力也差。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表5-2TTL和MOS器件的输

入/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从图5-31中可以看到,8286具有两组对称的数据引线,A7~A0为输入数据线,B7~B0为输出数据线。当然,由于在收发器中数据是双向传输的,因此实际上输入线和输出线也可以交换。用T表示的引脚信号就是用来控制数

据传输方向的。当T=1时,就使A7~A0为输入线;当T=0时,则使B7~B0为输入线。在系统中,T端和CPU的DT/R端相连,DT/R为数据收发信号。当CPU进行数据输出时,DT/为高电平,于是数据流由A7~A0进入,从B7~B0送出

;当CPU进行数据输入时,DT/R为低电平,于是数据流由B7~B0进入,而从A7~A0送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318286收发器和8088的连接8286A0A1A2A3A4A5A6A7OEAD0

AD1AD2AD3AD4AD6AD7B0B1B2B3B4B5B6B7TDEN数据总线RDT/8088AD5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4.3模拟量输入通道可完成模拟量的采集并将它转换成数字量送入计算机的任务。依据被控参量和控制要求的不同,模拟量输入通

道的结构形式不完全相同。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公用运算放大器和A/D转换器的结构形式,其组成方框图如图5-32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32模拟量输入通道的组成方框图信号处理装置1信号处理装置2信号处理装置n

…工业装置采样单元采样保持和放大器控制电路A/DI/O接口电路CPU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1.信号处理装置一般包括敏感元件、传感器、滤波电路、线性化处理及电参量间的转换电路等。2.采样单元也称为多路转换器或多路切换开关,它的

作用是把多个已变换成统一电压信号(0~40mV)的测量信号按序或随机地接到采样保持器或直接接到数据放大器上。3.模拟信号的计算机数据采集过程需要解决用离散数据表示连续信号的精度问题。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1)采样过程

。如图5-33所示。(2)量化过程。量化过程(简称量化)就是用一组数码(如二进制码)来逼近离散模拟信号的幅值,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如图5-34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33(a)模拟信号;(b)离散模拟信号543210tf(t)/Vf(t)(a)f

*(t)/V54321f*(2T)f*(3T)0T2T3T4T5T6T7Tt(b)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34(a)离散模拟信号;(b)数字信号f*(t)/V246810120T2T3T4T5T6T7Tt(a)f(nT)数字246801

01010010001001101110110T2T3T4T5T6T7T10010111t(b)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量化单位q是指量化后二进制数的最低位所对应的模拟量的值。设fmax和fmin分别为转换信号的

最大值和最小值,i为转换后二进制数的位数,(5-1)例如,模拟信号fmax=16V、fmin=0,取i=4,则q=1V,量化误差最大值emax=±0.5V。iffq2minmax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4.4输入/在微机控制系统中,为了实现对生产过程

的控制,要将对象的各种测量参数,按要求的方式送入微机。微机经过运算、处理后,将结果以数字量的形式输出,此时也要把该输出变换为适合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量。所以在微机和生产过程之间,必须设置信息的传递和变换的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被称为输入与输出通道,它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

输入通道和数字量输出通道,其组成如图5-35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35输入与输出通道的组成工业对象执行机构保持器扫描装置检测元件采样器D/A转换器A/D转换器数字量输出数字量输入I/O接口电路现场运行操作台中央处理器CPU第5章计

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1.模拟量输入通道一般由信号处理装置、多路转换器、采样保持和A/D转换器等组成。模拟量输出通道有以下两种基本结构形式。(1)一个通道设置一个D/A转换器的形式。这种形式是指在微机和通路之间通过

独立的接口缓冲器传送信息,这是一种数字保持的方案,如图5-36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36一个通路一个D/A转换器D/A转换器D/A转换器I/O接口电路微机…通路1通路n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多个通道共用一个D/A转换器的形式。3.随输入数字信号的类型不同,数字量输入

通道的结构也不同。(1)编码信号。(2)脉冲列。(3)开关信号。图5-37画出了几种微机系统中常用的电平转换、滤波、去抖动及光电隔离和继电器隔离电路。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37(a)电平转换及滤波器;(b(c)消除开关二次反跳触发器电路;(d)光电隔离及电平转换电路1S+5V5.1kL

S0474610.1FSK+24V1S+5V5.1kLS0474610.1FKKS(b)(a)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37(a)电平转换及滤波器;(b(c)消除开关二次反跳触发器电路;(d)光电隔离及电平转换电路

&&S+5V5.1k5.1k74LS00S11kLS047461+5VS4TLP5214115S+24V211.5k(d)(c)16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4.数字量输出通道输出的数字信号有三类:二进制编码数字、“1”或“0”

的开关信号和脉冲信号。具体电路可参阅图5-38。图5-39画出了几种开关量输出的具体电路。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38一种使用步进电动机串行D/A转换电路D0D7~CLK2gate2OUT2CLK1gate1OUT1CLK0gate0OUT0&11

门控方向-△+△YB013ABC环形分配器CP1光电隔离电路11驱动电路x轴步进电动机RDWRA0A1CSD0D7~CLK2gate2OUT2CLK1gate1OUT1CLK0gate0OUT0&11门控方向-△+△YB013ABC环形分配器CP1光电隔离电路11驱

动电路y轴步进电动机R/DWRA0A1CS系统总线地址译码+5V+5V+5V1k×3+5V1k×3LS047461LS047461分频器(74LS93)时钟脉冲1182538253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

39(a)TTL电平输出(PC900为高速光电隔离电路);11kLS047461输出21360645PC9001输出端口i位输出LS047461(a)+5V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39(b)晶体管开关输出;1k输出+5V360TLP5211输出端口i位输出LS047461(b)39

05.1k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39(c)继电器输出DZ144MC141316DZ14415…9PA0PA1PA6128255A8(c)+16V驱动电路~+24V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5D/A转换器5.5

.1并行D/AD/A转换器是把输入的数字量转换为与输入量成比例的模拟信号的器件。为了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先分析一下图5-40所示的R-2R梯形电阻解码网络的原理电路。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40R-2R梯形电阻解码网络原理图

+-UOUTRbIOUT1IOUT2BIT1(LSB)2R2R2RR2RR2RRUREFBIT2S·nS·(n-1)S·2S·1“1”“0”…BIT(n-1)BITn(MSB)A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在图中,整个电路由若干个相同的支电路组成,每个支电路有两

个电阻和一个开关,开关S-i是按二进“位”进行控制的。当该位为“1”时,开关将加权电阻与IOUT1输出端接通;当该位为“0”时,开关与IOUT2接通。由于IOUT2接地,IOUT1为虚地,RUIREF(5-2)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RUIREFn211RUIREFn1

221RUIREFn121….(5-3)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由于Iout1端输出的总电流是置“1”的各位加权电流的总和,IOUT2端输出的总电流是置“0”的各位加权电流的总和,因此当D/A转换器输入为全“1”时,IOUT1和IO

UT20)21...2121(121OUTnREFOUTIRUI(5-4)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当运算放大器的反馈电阻Rfb等于反相端输入电阻∑R时,其输出模拟电压为对于任意二进制码,式中

,ai=1或ai=0。由上式便可得到相应的模拟量输出。)21...2121(2111nREFfbOUTOUTURIU(5-5))2...22(2211nnREFOUTaaaUU(

5-6)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5.2D/A(1)分辨率。D/A转换器的分辨率表示当输入数字量变化了1时,输出模拟量变化的大小。它反映了计算机的数字量输出对执行部件控制的灵敏程度。对于一个N位的D/A转换器,(5-7)

分辨率通常用数字量的位数来表示,如8位、10位、12位、16位等。分辨率为8位,表示它可以对满量程的1/28=1/256的增量作出反应。所以,N位二进制数最低位具有的权值就是它的分辨率。N2满刻度值分辨率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稳定时间。稳定时间是指D/A转换器中代码有满刻度值的

变化时,其输出达到稳定(一般指稳定到与±1/2最低位的值相当的模拟量范围内)所需的时间,一般为几十纳秒到几微秒。(3)输出电平。不同型号的D/A转换器件的输出电平相差较大,一般为5~10V。也有一些高压输出型,输出电平为24~30V。还有一些电流输出型,低的为2

0mA,高的可达3A。(4)输入编码。一般二进制编码比较通用,也有BCD等其他专用编码形式芯片。其他类型编码可在D/A转换前用CPU进行代码转换变成二进制编码。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温度范围。较好的D/A转换器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较差的为0~70℃。可按计算机

控制系统使用环境查器件手册选择合适的器件类型。5.5.38位D/A转换器DAC0832DAC0832是双列直插式8位D/A转换器,能完成从数字量输入到模拟量(以电流形式)输出的转换。图5-41和图5-42分别为DAC0832的内部结构图和引脚图。其主要参数如下:分辨率为8位(满度量

程的1/256),转换时间为1μs,基准电压为+10~-10V,供电电源为+5~+15V,功耗为20mW,与TTL电平兼容。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41DAC0832内部结构图8位输入寄存器8位DAC寄存器8位D/A转换器&&&UREFIOUT2IOUT1RfbAG

NDUCCDGND2LE1LED7~D0ILECS1WR2WRXFER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42DAC0832引脚图12345678910CS1WRUCCILEDI4DI5DI6DI7IOUT1IOUT2201918171615141312112WRXFE

RAGNDDI3DI2DI1DI0UREFRfbDGND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从图5-41中可见,在DAC0832中有两级锁存器;第一级锁存器称为输入寄存器,它的锁存信号为ILE;第二级锁存器称为DAC寄存器,它的锁存信号也称为通道控制信号XFER

。因为有两级锁存器,所以DAC0832可以工作在双缓冲器方式下,即在输出模拟信号的同时,可以采集下一个数据。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转换速度。另外,有了两级锁存器以后,可以在多个D/A转换器同时工作时,利用第二级锁存器的锁存信号来实现多个转

换器的同时输出。图5-41中,当ILE为高电平、CSWR1为低电平时,LE1为1,这种情况下,输入寄存器的输出随输入而变化。此后,当WR1由低电平变高时,LE1成为低电平,此时,数据被锁存到输入寄存器中,这样,输入寄存器的输出端不再随外部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

术对第二级锁存器来说,XFER和WR2同时为低电平时,LE2为高电平,这时,8位的DAC寄存器的输出随输入而变化。此后,当WR2由低电平变高时,LE2变为低电平,于是,将输入寄存器的信息锁存到DAC寄存

器中。图5-42CS——片选信号,它和允许输入锁存信号ILE合起来决定WR1是否起作用。ILE——允许锁存信号。WR1——写信号1,它作为第一级锁存信号将输入数据锁存到输入寄存器中,WR1必须和CS、ILE同时有效

。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WR2——写信号2,它将锁存在输入寄存器中的数据送到8位DAC寄存器中进行锁存,此时,传送控制信号XFER必须有效。XFER——传送控制信号,用来控制WR2。DI7~DI0——8位数据输入端,DI7为最高位。IOUT1——模拟电流输出

端,当DAC寄存器中全为1时,输出电流最大;当DAC寄存器中全为0时,输出电流为0。IOUT2——模拟电流输出端,IOUT2为一个常数与IOUT1的差,即IOUT1+IOUT2=常数。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Rfb——反馈电阻引出端,DAC0832内部已经有反馈电阻,所以,R

fb端可以直接接到外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这样,相当于将一个反馈电阻接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UREF——参考电压输入端,此端可接一个正电压,也可接负电压,范围为+10~-10V。外部标准电压通过UREF与T形电阻网络相连。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UCC

——芯片供电电压,范围为+5~+15V,最佳工作状态是+15V。AGND——模拟量地,即模拟电路接地端。DGND——数字量地。DAC0832(1)直通方式。当ILE接高电平,CS、WR1、WR2和XFER都接数字地时,DAC处于直通方式,8位数字量一旦到达DI7~DI0输入端

,就立即加到8位D/A转换器上被转换成模拟量。例如在构成波形发生器的场合,就要用到这种方式,即把要产生基本波形的存在ROM中的数据,连续取出送到DAC去转换成电压信号。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单缓冲方式。只要把两个寄存器中的任何一个接成直通方式,而用另一个锁存数据,DAC就可处于单缓冲工

作方式。一般的做法是将WR2和XFER都接地,使DAC寄存器处于直通方式,另外把ILE接高电平,CS接端口地址译码信号,WR1接CPU系统总线的IO/W,这样便可以通过一条OUT指令选中该端口,使CS和WR1有效,启动D/A转换。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3)双缓冲方式。主要在以下两种情

况下需要用双缓冲方式的D/A其一,需在程序的控制下,先把转换的数据传入输入寄存器,然后在某个时刻再启动D/A转换。这样可以做到数据转换与数据输入同时进行,因此转换速度较高。为此,可将ILE接高电平,WR1和WR2均接CPU的IO/W,CS和XFER分别接两

个不同的I/O地址译码信号。执行OUT指令时,WR1和WR2均变为低电平。这样,可先执行一条OUT指令,选中CS端口,把数据写入输入寄存器;再执行第二条OUT指令,选中XFER端口,把输入寄存器内容写入DAC寄存器,实现D/A转换。第5

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43是DAC0832工作于双缓冲方式下,与有8位数据总线的微机相连的逻辑图。其中,CS的口地址为320H,XFER的口地址为321H。当CPU执行第一条OUT指令时,选中CS端口,选通输入寄存器,将累加器中的数据传入输入寄

存器。再执行第二条OUT指令,选中XFER端口,把输入寄存器的内容写入DAC寄存器,并启动转换。执行第二条OUT指令时,累加器中的数据为多少是无关紧要的,主要目的是使XFER有效。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43DAC0832与有8位数据总线的微机的连

接图CSXFER1WR2WRDI7~0ILEUREFDGNDAGNDIOUT2IOUT1+-RfbUCC地址译码+5VAUoDAC0832320H321HIOW地址总线D7~D0+5V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其二,在需要同步进行D/A转换的多路

DAC系统中,采用双缓冲方式,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把要转换的数据分别打入各DAC的输入寄存器,然后由一个转换命令同时启动多个DAC的转换。图5-44是一个用3片DAC0832构成的3路DAC系统。图中,WR1和WR2接CPU的写信号WR,3个DAC

的CS引脚各由一个片选信号控制,3个XFER信号连在一起,接到第4个片选信号上。ILE可以根据需要来控制,一般接高电平,保持选通状态。它也可以由CPU形成的一个禁止信号来控制,该信号为低电平时,禁止将数据写入DAC寄存器。这样,可在禁止信号为高电平时

,先用3条输出指令选择3个端口,分别将数据写入各DAC的输入寄存器,当数据准备就绪后,再执行一次写操作,使XFER变低,同时选通3个D/A的DAC寄存器,实现同步转换。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44用DAC0832构成的3路DAC系

统+-CSXFER2WR1WRDAC1ILE+-CSXFER2WR1WRDAC2ILE+-CSXFER2WR1WRDAC3ILE译码器输出1输出2输出3地址总线DAC禁止WR选通1CS2CS3CSXFEROAOAOA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

口技术(1)单极性输出电路。单极性输出电路如图5-45所示。D/A芯片输出电流i经输出电路转换成单极性的电压输出。图5-45(a)为反相输出电路,其输出电压为UOUT=-iR(5-8)图5-45(b)是同相输出电路,(5-9)(2)双极性输

出。在某些微机控制系统中,要求D/A的输出电压是双极性的,例如要求输出-5~+5V电压。在这种情况下,D/A的输出电路要作相应的变化。图5-46就是DAC082双极性输出电路实例。]1[12RRiRUOUT第5

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45(a)反相输出;(b)同相输出D/A+-iRUOUT(a)D/AiRUOUT(b)+-R1R2……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由电路各参数计算可得最后的输出电压表达式为UOUT=-2U1-UREF

设U1为0~-5V,选取UREF为+5V,则UOUT=(0~10)V-5V=-5~+5V。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46双极性输出电路D/A…+-RfbUREFA1V1R2R3+-A2R4UOUT+UREF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5.412位D/A转换器DAC121

01.DAC1210DAC1210(与DAC1208、DAC1209是一个系列)是双列直插式24引脚集成电路芯片。输入数据为12位二进制数字;分辨率为12位;电流建立时间为1μs;供电电源为+5~+15V(单电源供电

);基准电压UREF范围为-10~+10V。DAC1210的特点是:线性规范只有零位和满量程调节;可与所有的通用微处理机直接接口;单缓冲、双缓冲或直通数字数据输入;与TTL逻辑电平兼容;全四象限相乘输出。第5

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DAC1210DAC1210的原理框图及引脚图如图5-47所示。各引脚的CS——片选(低电平有效)。WR1——写入1(低电平有效),用于将数据位(D1)送到输入锁存器。当WR1为高电平时,输入锁存器中的数据被锁存。12位输入锁存器分成两个

锁存器,一个存放高8位的数据,而另一个存放低4位的数据。BYTE1/BYTE2控制脚为高电平时选择两个锁存器,处于低电平时则改写4位输入锁存器。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XFER——传送控制信号(低电平有

效)。该信号与WR2结合时,能将输入锁存器中的12位数据转移到DAC寄存器中。DI0~DI11——数据写入。DI0是最低有效位(LSB),DI11是最高有效位(MSB)。IOUT1——数模转换器电流输出1。DAC寄存器中的所有

数字码为全“1”时,IOUT1最大;为全“0”时,IOUT1IOUT2——数模转换器电流输出2。IOUT2为常量减去IOUT1,即IOUT1+IOUT2=常量(固定基准电压),该电流等于基准输入阻抗。基准输

入阻抗4096/11REFU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47DAC1210的原理框图及引脚图DI1115DI1016DI917DI818DI719DI620DI54DI458位输入寄存器4位输入寄存器DI

36DI27DI18DI0912位DAC寄存器DQDQDQDQ12位D/A转换器&&&LELELE10UREF14IOUT2IOUT1Rfb1311AGND3DGND12UCC24当=1时,Q=DLE当=0时,锁存数据L

E(LSB)231221221WRXFER1WRCS2BYTEBYTE1/(MSB)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Rfb——反馈电阻。集成电路芯片中的反馈电阻用作为DAC提供输出电压的外部运算放大器的分流反馈电阻。芯片

内部的电阻应当一直使用(不是外部电阻),因为它与芯片上的R-2RT形网络中的电阻相匹配,已在全温度范围内统调了这些电阻。UREF——基准输入电压。该输入端把外部精密电压源与内部的R-2RT形网络连接起来。UREF的选择范围是-10~+10V。在四象限乘法DAC应用中,也可以是模拟电压输入

。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UCC——数字电源电压。它是器件的电源引脚。UCC的范围是直流电压5~15V,工作电压的最佳值为15V。AGND——模拟地。它是模拟电路部分的地。DGND——数字地。它是数字逻辑的地。DAC1210是电流相加型D/A转换器,有

IOUT2和IOUT2两个电流输出端,通常要求转换后的模拟量输出为电压信号,因此,外部应加运算放大器将其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输出。加一个运算放大器可构成单极性电压输出电路,加两个运算放大器则可构成双极性电压输出电路。图5-48中绘出了DAC1210单缓冲单极性电

压输出的电路图。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48DAC1210单缓冲单极性电压输出电路UREFRfbIOUT1IOUT2+-LF3562WRXFERAGNDDGNDBYTYE2BYTE1/CS1WRDI0DI11~DAC1210数

据总线23+15V接片选信号12接CPU写信号10+10V11131423222131241-15V+15V20k零位调整5615满量程调节+15V7Uo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由上面的分析可知,DAC1210与DAC

0832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主要差别在于分辨率不同,DAC1210具有12位的分辨率,而DAC0832只有8位的分辨率。例如,若取UREF=10V,按单极性输出方式,当DAC0832输入数字0000000139.06mV,而DAC1210输入数字0000000000

01时,其输出电压约为2.44mV。可见,DAC1210的分辨率比DAC0832的分辨率高16倍,因此转换精度更高。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6A/D6.5.1A/D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的原理如图5-

49所示。它由逐次逼近寄存器、D/A转换器、比较器和缓冲寄存器等组成。当启动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逐次逼近寄存器清0,这时,D/A转换器输出电压Uo也为0。当启动信号变为高电平时,转换开始,同时,逐次逼近寄存器进

行计数。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49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的原理图8位D/A转换器逐次逼近寄存器控制电路+-比较器UiUo缓冲寄存器D7D6D5D4D3D2D1D0启动信号CLK转换结果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逐次逼近式寄存器工作时与普通计数器不同,

它不是从低位往高位逐一进行计数和进位,而是从最高位开始,通过设置试探值来进行计数的。具体讲,在第一个时钟脉冲到来时,控制电路把最高位送到逐次逼近寄存器,使它的输出为10000000,这个输出数字一出现,D/A转换器

的输出电压Uo就成为满量程值的128/255。这时,若Uo>Ui,则作为比较器的运算放大器的输出就成为低电平,控制电路据此清除逐次逼近寄存器中的最高位;若Uo≤Ui,则比较器输出高电平,控制电路使最高位的1保留下来。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若最高位被保留

下来,则逐次逼近寄存器的内容为10000000,下一个时钟脉冲使次低位D6为1。于是,逐次逼近寄存器的值为11000000,D/A转换器的输出电压Uo到达满量程值的192/255。此后,若Uo>Ui,则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从而使次高位复位;若Uo<Ui,则比较器输出为高电平,从而保留次高位为

1……。重复上述过程,经过N次比较以后,逐次逼近式寄存器中得到的值就是转换后的数值。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6.2A/DA/D转换器的种类很多,按转换二进制的位数来分类,包括:8位的ADC0801、0

804、0808、0809;10位的AD7570、AD573、AD575、AD579;12位的AD574、AD578、AD7582;16位的AD7701、AD7705等。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1.分辨率通常用转换后数字量的位数表示,如8位、10位、12位、

16位等。分辨率为8位表示它可以对满量程的1/28=1/256的增量作出反应。分辨率是指能使转换后数字量变化为1的最小模拟输入量。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量程是指所能转换的电压范围,如5V、10V等。3.转换精度是指转换后所

得结果相对于实际值的准确度,有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两种表示法。4.转换时间是指从启动A/D到转换结束所需的时间。5.较好的A/D转换器的工作温度为-40~85℃,较差的为0~70℃。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6.38位A/D转换器ADC08091.电

路组成及转换原理ADC0809是一种带有8位转换器、8位多路转换开关以及与微处理机兼容的控制逻辑的CMOS组件。8位A/D转换器的转换方法为逐次逼近法。在A/D转换器的内部含有一个高阻抗斩波稳定比较器,一个带有模拟开关树组的256R分压器,以及一个逐次逼近的寄存器。八路的模拟开

关由地址锁存器和译码器控制,可以在8个通道中任意访问一个单边的模拟信号,其原理框图如图5-50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ADC0809无需调零和进行满量程调整,又由于多路开关的地址输入能够进行锁存和

译码,而且它的三态TTL输出也可以锁存,因此易于与微处理机进行接口。从图中可以看出,ADC0809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八通道多路模拟开关,它的基本原理与CD4051类似。它用来控制C、B、A端子和地址锁存允许端子,可使其中一个通道被选中。第二部分为一个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它由比较器、控制

逻辑、输出缓冲锁存器、逐次逼近寄存器以及开关树组和256R电阻分压器组成。后两种电路(即开关树组和256R电阻分压器)组成D/A转换器。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控制逻辑用来控制逐次逼近寄存器从高位到低位逐次取“1”,然后将此数字量送到开关树组(8位开关),用来控制开

关S7~S0与参考电平相连接。参考电平经256R电阻分压器后,输出一个模拟电压Uo,Uo、Ui在比较器中进行比较。当Uo>Ui时,本位D=0;当Uo≤Ui时,本位D=1。因此,从D7~D0比较8次即可逐次逼近寄

存器中的数字量,即与模拟量Ui所对应的数字量相等。此数字量送入输出锁存器,并同时发转换结束脉冲。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50ADC0808/0809的原理框图比较器控制逻辑逐次逼近寄存器SAR输出缓冲锁存器(三态)开关组合256R电阻分压器八位输出转换结束(中断)EOCSTA

RTCLOCKUREF(-)UoUREF(+)GNDUCC八通道多路模拟开关地址锁存和译码器UiABCALE模拟量输入三~八地址线地址锁存允许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ADC0808/0809ADC0808/0809的管脚排列如图

5-51所示,其主要管脚的功能如下:IN0~IN7——8个模拟量输入端。START——启动A/D转换器,当START为高电平时,开始A/D转换。EOC——转换结束信号。当A/D转换完毕之后,发出一个正脉冲,表示A/D转换结束。此信号可作为A/D转换是否结束的检测信号或

中断申请信号。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OE——输出允许信号。如果此信号被选中,则允许从A/D转换器的锁存器中读取数字量。CLOCK——时钟信号。ALE——地址锁存允许,高电平有效。当ALE为高电平时,允许C、

B、A所示的通道被选中,并将该通道的模拟量接入A/D转换器。ADDA、ADDB、ADDC——通道号地址选择端,C为最高位,A为最低位。当C、B、A为全零(000)时,选中IN0通道接入;为001时,选中IN1通道接

入;为111时,选中IN7通道接入。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D7~D0——数字量输出端。UREF(+)、UREF(-)——参考电压输入端,分别接+、-极性的参考电压,用来提供D/A转换器权电阻的标准电平。在模拟量为

单极性输入时,UREF(+)=5V,UREF(-)=0V;当模拟量为双极性输入时,UREF(+)=+5V,UREF(-)=-5V。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51ADC0808/0809管脚排列图UREF(+)IN31IN42IN53IN64IN75START6EO

C7D38OE9CLOCK10UCC1112GND13D114IN228IN127IN026ADDA25ADDB24ADDC23ALE22D7(MSB)21D620D519D4181716D215UREF(-)D0

(LSB)ADC0808ADC0809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6.412位A/D转换器AD574AD574是一个完整的12位逐次逼近式带三态缓冲器的A/D转换器,它可以直接与8位或16位微型机总线进行接口。AD574

的分辨率为12位,转换时间为15~35μs。AD574有6个等级,其中AD574AJ、AD574AK和AD574AL适合在0~+70℃温度范围内工作,AD574AS、AD574AT和AD574AV适合在-55~+125℃温度范围内工作。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1.

AD574AD574的原理框图如图5-52所示。AD574由模拟芯片和数字芯片两部分组成。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52AD574原理框图NIB272625242322212019181716ANIBBNIBC12位三态输出缓冲器逐次逼近寄存器(SAR)12位输出控制逻辑控制转换结束复

位时钟时钟启动/停止数字芯片比较器AD565AD571REFIN10UREF12位23156812/CSA0CR/CEMSBLSB数字量输出28标志状态STSEOCBUSYAGNDDACOUT模拟芯片3k5k5k131111517+15V+5VDGND-15V20VIN10VINAG

NDBIPOFFREFINREFOUT(10V)91210810k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2.AD574AD574各个型号都采用28引脚双列直插式封装,引脚图如图5-53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53AD574引脚图BIPOFF+5VULOGIC12

3A045CE67REFOUT8AGND9REFIN10111210VIN1314STS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DGND15DB0AD574A812/CSCR/+15VUCC-15VUEE20VINDB1DB2DB3DB4DB5DB6DB7DB

8DB9DB10DB11高位中位低位数字输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AD574DB0~DB11——12位数据输出,分三组,均带三态输出缓冲器。ULOGIC——逻辑电源+5V(+4.5~+5.5V)。UCC——正电源+15V(+13.5~+

16.5V)。UEE——负电源-15V(-13.5~-16.5V)。AGND、DGND——模拟和数字地。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CE——片允许信号,高电平有效。在简单应用中固定接高电平。CS——片选择信号,低电平有效。R/C——读/转换信号。CE=1,CS=0,R/C=

0时,转换开始,启动负脉冲为400ns。CE=1,CS=0,R/C=1时,允许读数据。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CE=1、CS=0、R/C=0、A0=0时,启动12位转换CE=1、CS=0、R/C=0、A0=1时,启动8位转换CE=1、CS=0、R/C=1、A0=0时,读取转换后的高8位数CE=

1、CS=0、R/C=1、A0=1时,读取转换后的低4位数据(低4位+0000);12/8——输出数据形式选择信号。12/8端接PIN1(VLoGIc)时,数据按12位形式输出。12/8端接PIN15(DGND)时,数据按双8位形式输出。

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STS——转换状态信号。转换开始STS=1,转换结束STS=0。10VIN——模拟信号输入。单极性0~10V,双极性±5V。20VIN——模拟信号输入。单极性0~20V,双极性±10V。REFIN——参考电压

输入。REFOUT——参考电压输出。BIPOFF——双极性偏置。AD574的真值表如表5-3所示。单极性输入电路和双极性输入电路分别如图5-54、图5-55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表5-3AD574真值表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54AD

574单极性输入电路8/12CSA0CR/CEREFINREFOUTBIPOFF10VIN20VINAGNDDGND-15V+15V+5V16~19低位20~23中位24~27高位STSAD574+15V1

00k-15V10100k100模拟输入81000~+10V0~+20V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55AD574双极性输入电路8/12CSA0CR/CEREFINREFOUTBIPOFF10VIN20VINAGNDDGN

D-15V+15V+5V16~19低位20~23中位24~27高位STSAD5741010100100±5V±10V模拟输入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6.5A/D转换器与系统的连接及举例1.A/D转换器的输入模拟电压可以是单端输入也可以是双端输入。如单通道

8位A/D转换器ADC0804的两个输入端为VIN(-)、VIN(+),如果用单端输入的正向信号,则把VIN(-)接地,信号加到VIN(+)端;如果用单端输入的负向信号,则把VIN(+)接地,信号加到VIN(-)端;如果用双端输入,则模拟信号加在VIN(-)端和VIN(+)端之间。第5章计

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ADC0808/0809可以从IN0~IN7接8路模拟电压输入,通常接成单端、单极性输入,这时UREF(+)=5V、UREF(-)=0V,也可以接成双极性输入,这时UREF(+)和UREF(-)应分别接+、-极性的参考电压。AD574是单端输入模拟电压,在1

0VIN和20VIN中任一端和AGND之间,可输入单极性电压或双极性电压,输入模拟电压的极性不同,其输入电路也不同(可参阅图5-54、图5-55)。2.A/D转换器的数据输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A/D芯片内部带有三态输出门,其数据

输出线可以直接挂到系统数据总线上去。另一种是A/D芯片内部不带三态输出门,或虽有三态输出门,但它不受外部信号控制,而是当转换结束时自动开门,如AD570就是这种芯片。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4.A/D转换结束时,A/D转换

芯片输出转换结束信号。转换结束信号也有两种:电平信号和脉冲信号。CPU检测到转换结束信号后,即可读取转换后的数据。CPU一般可以采用以下3种方式和A/D转换器进行联络来实现对转换数据的读取:(1)程序查询方式。(2)中断方式。(3)固定的延迟程序方式。可画出ADC0808/

0809和8086CPU的连接原理图如图5-56所示。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56ADC0808/0809与8086CPU的连接原理图ABCG2BG2AG1Y7A2CA3A4A5A7A6IOM/CLK时钟ALESTART1≥1OE74LS02A1BA0AUREF(-)GND7

4LS138WRRD74LS02D7D0~D7D0~数据总线EOC接8259AUCCUREF(+)IN0IN1~IN7…八路模拟电压输入ADC08080809CPU8086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由于ADC0808/08

09的数据输出带三态输出门,故可直接接到CPU数据总线上。按图5-56所示接线,74LS138译码出的地址范围正好是78H~7FH。低3位地址线A2~A0分别直接接到ADC0808/0809的采样地址输入端C、B、A上,用于选通8路输入通路中的其中一路。那么用一条输出指令即可启

动某一通路开始转换(使ADC0808/0809的START端和ALE端得到一个启动正脉冲信号)CONTV1:MOVAL,00H;可以是不为00HOUT78H,AL;选通IN0…CONTV7:MOVAL,00HOUT7FH,AL;选通IN7…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转换结束,ADC0808

/0809从EOC端发出一个正脉冲信号,通过中断控制器8259A向CPU发出中断请求,CPU响应中断后,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执行一条输入指令,即可读取转换后的数据。例5-3AD574与8031的连接

。图5-57为AD574与8031单片机的接口电路。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57AD574与8031的接口电路A01CSDDDDCECR/STS21314812/9AD57410812117150~1

0V0~20V100+15V100k100k100-15V-15V+15V地址锁存ALEP0,7P0,0~≥1≥18031WRRDP3.2A0A1…A7+5V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利用该接口电路完成一次A/D转换,并把转换结果的高8位放入R2中,低8位放入R3中的M

AIN:MOVR0,#7CH;选择AD574,并令A0=0MOVX@R0,A;启动A/D转换,全12LOOP:NOPJBP3.2,LOOPMOVXA,@R0;读取高8MOVR2,A;存入R2MOVR0,#7DH;令A0=1MOVXA,@R0;读取低4位,尾随4个0MOVR3,A;存入R3

…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例5-412位A/D转换器AD574与外部的连接。图5-58是AD574与外部的连接电路。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图5-58AD574与外部的连接电路D7D6D5D4D3D2D1D027262524232221201

9181716DB11~DB8~DB4~DB01RDCR/译码器CSIOM/A7~A1A0REFINREFOUTBIPOFF10VIN20VINCEUCCUEEDGNDAGNDA0812/STS10010812100-1

2V+12V+5V-12V117161413674+12V3210k50kCPU8086LS04746174LS138534接8255A28215741ULOGIC输入模拟电压地址9AD574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设转换

结束信号STS接8255A的PA,8255A初始化设定为A口输入。用查询法启动和读取AD574的转换数据的接口程序如下:OUTADPORT,AL;启动A/D按12位转换,ADPORT是AD574的一个偶WAIT1:INAL,PA;读取转换结束信号,PA是8255A的AMOVCL,03第5章计算

机控制及接口技术RCRAL,CLJCWAIT1;如为高电平,INAL,ADPORT;读取转换后的高8MOVAH,AL;高8位数据传送到AHINAL,ADPORT+1;读取转换后的低4位数据(后跟4个0)…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思考题5-1何谓I/O接口?计算机控制过程中为什么

需要I/O接口?5-2试分析家用变频空调的计算机控制原理(重点分析输入/输出通道)。5-3试举例说明几种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领域。5-4计算机的I/O过程中的编址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5-5若12位A/D转换器

的参考电压是±2.5V,试求出其采样量化单位q。若输入信号为1V,问转换后的输出数据值是多少。第5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5-6用ADC0809测量某环境温度,其温度范围为30~50℃,线性温度变送器输出0~5V,试求测量该温度环境的分辨率和

精度。5-7中断和查询是计算机控制中的主要I/O方式,试论述其优、缺点。5-8计算机的输入/输出通道中通常设置有缓冲器,请问该通道中的缓冲器通常起到哪些作用?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