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第1章-概论_ok课件

PPT
  • 阅读 6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6 页
  • 大小 774.877 KB
  • 2022-12-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计算机第1章-概论_ok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计算机第1章-概论_ok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计算机第1章-概论_ok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计算机第1章-概论_ok课件
计算机第1章-概论_ok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7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计算机第1章-概论_ok课件.pptx,共(76)页,774.877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73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概论第1章主要内容1.2计算机的发展1.4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1.1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3数制与数制转换1.5多媒体数据的编码1.1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电子计算机的问世1946年2月由宾州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电子

计算机时代的到来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重达30吨占地170m2启动工耗150000瓦18000个电子管保存80个字节1.1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194

6年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元器件为:18000支电子管、70000个电阻、10000支电容,性能为重30吨,耗电150千瓦,速度5000次加减运算/秒;用途:火炮弹道计算。该计算机不具备“存储程序”的功能。冯.

诺依曼结构: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或指令计算机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内且能自动执行1.1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2.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2.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1.2计算机的发展1.2.

3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2.4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新发展第一代电子管,磁鼓、磁芯,几千~几万次,数据处理、科学计算,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第二代晶体管,磁芯、磁盘,几十万~几百万次,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高级语言FORTR

AN、COBOL、ALGOL60等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几百万~千万次,应用在各个领域,在硬件设计上实现了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软件形成了操作系统、编译系统和应用程序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几万亿~

十万亿次,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应用到各行各业,正向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发展1.2.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时代年份器件软件应用一46-58电子管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科学计算二58-64晶体管高级语言数据处理工业控制三64-71集

成电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四71年迄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数据库、网络等社会的各个领域1.2.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5.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指具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计算机,它具有推理、联想、判断、决策、学习等功能。第五代计算机的系统设计中考虑了编制知识库管理软件和推

理机,机器本身能根据存储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同时,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人们能用语音、图像、视频等更自然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智能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具备人工智能,能像人一样思维,并且运算速度极快,其硬件系统支持高度并行和推理,其软件系统能够处理知识信息。神经网络计算机(

也称神经元计算机)是智能计算机的重要代表。第五代计算机系统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的体系结构。这方面的研究课题应包括逻辑程序设计机、函数机、相关代数机、抽象数据型支援机、数据流机、关系数据库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信息通信网络等。1.2.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6.第六代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研

究人员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能容纳巨量信息,其存储量相当于半导体芯片的数百万倍。一个蛋白质分子就是存储体,而且阻抗低、能耗小、发热量极低。基于此,利用蛋白质分子制造出基因芯片,研制生物计算机(也称分子计算机、基因计算机),已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的最前沿。生物计算机比

硅晶片计算机在速度、性能上有质的飞跃,被视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第六代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不同的是,由于生物芯片的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所以,生物计算机芯片既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又可直接与生物活体结合。同时,生物芯片具有发热少、功能低、电路间无信号干

扰等优点。生物计算机与以逻辑处理为主的第五代计算机不同,它本身可以判断对象的性质与状态,并能采取相应的行动,而且它可同时并行处理实时变化的大量数据,并引出结论。以往的信息处理系统只能处理条理清晰、经络分明的数据。而人

的大脑活动具有能处理零碎、含糊不清信息的灵活性,第六代电子计算机将类似人脑的智慧和灵活性。1.2.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开发的先驱是两个年青的工程师,美国英特尔(Intel)公司的霍夫(Hoff)和意大利的弗金(Fagin)。霍夫首先提

出了可编程通用计算机的设想,这个设想首先由弗金实现。凡由集成电路构成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人们习惯上称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由不同规模的集成电路构成的微处理器,形成了微型计算机的几个发展阶段。从1971年世界上出现第一个4

位的微处理器Intel4004算起,至今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6个阶段。1.2.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1)第一代微型计算机第一代微型计算机是以4位微处理器和早期的8位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4位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是Intel4004/4040。第一代产品采用了PMOS工艺

,字长4位或8位,指令系统简单,速度慢。微处理器的功能不全,实用价值不大。早期的8位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是Intel8008。(2)第二代微型计算机1973年12月,Intel8080的研制成功,标志着第二代微型计算机的开始。其特点是采用了NMOS工

艺,集成度比第一代产品提高了一倍。1976—1977年,高档8位微处理器以Z80和Intel8085为代表,使运算速度和集成度又提高了一倍,已具有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及中断、直接数据存取等控制功能,指令系统比较完善。它们所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的

功能显著增强,最著名的是Apple公司的AppleⅡ,软件可以使用高级语言进行交互式会话操作,此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开始进入全盛期。1.2.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3)第三代微型计算机1978年,Intel公司推出第三代微处理器代表产品Intel80

86,1979年又推出了Intel8088,同年Zilog公司也推出了Z8000。这些微处理器都是16位微处理器,采用HMOS工艺,各方面的性能比第二代又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由它们构成的微型计算机具有丰富的指令系统,采用多级中断、多重寻址方式、段式寄

存器结构,并且配有强有力的系统软件。1982年,Intel公司在8086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性能更为优越的80286,80286微处理器芯片的问世,使20世纪80年代后期286微型计算机风靡全球。(4)第四代微型计算机1985年10月,Intel公司推出了32位字长的微处理器In

tel80386,标志着第四代微型计算机的开始。1989年,研制出的80486,把80386的浮点运算处理器和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到一个芯片,并支持二级Cache,极大地提高了内存访问的速度。用该微处理器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完全可以与20世纪70年代的大中型计算机相匹敌。1

.2.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5)第五代微型计算机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更新的微处理器芯片Pentium,中文名为“奔腾”。随后Intel公司又陆续推出了ClassicPentium(经典奔腾)、PentiumPro(高能奔腾)、Penti

umMMX(多能奔腾,1997年初)、PentiumII(奔腾二代,1997年5月)、PentiumIII(奔腾三代,1999年)和PentiumIV(奔腾第四代产品,2001年)的微型计算机。在In

tel公司各阶段推出微处理器的同时,各国厂家也相继推出与奔腾微处理器结构和性能相近的微型机。(6)第六代微型计算机2006年Intel公司推出了酷睿系列的64位双核微处理器Core2,之后Intel和AMD公司又相继推出了四核的

处理器。2008年11月,Intel公司推出了第一代智能酷睿Corei系列,其性能相较之前的产品提升了20%~30%。目前,Intel已经发布的Corei7系列处理器中有四核八线程,六核12线程,八核16线程,10核20线程等几种规格。64位技术和多核技术的应用使得微型计算机进入

了一个新的时代,现代微型计算机的性能远远超过了早期的巨型机。随着近些年来微型机的发展异常迅速,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并向着重量轻、体积小、运算速度快、功能更强和更易使用的方向发展。1.2.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学规划时,把发展计算机、半导

体等技术学科作为重点1958年组装调试成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03机)1959年研制成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104机)1960年研制成第一台自己设计的通用电子管计算机(107机)1964年,我国开始推出第一批晶体管计算机。1971年,

研制成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74年后,DJS-130晶体管计算机形成了小批量生产。1982年,采用大、中规模集成电路研制成16位的DJS-150机。1983年,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推出向量运算速度达1亿次的银河Ⅰ巨型

计算机。1.2.3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计算机开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不论是大型、巨型计算机,还是微型计算机,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其中,作为代表国家综合实力象征的巨型机领域,我国已经处在世界的前列。1

.2.3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根据最新的统计,在2016年6月20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的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排在榜首的是由中国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9.3亿亿次。排名第二的也是我国的计算机,是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

号”,而在此前的3年中,“天河二号”一直处在该榜单首位的位置,其浮点运算速度也达到了每秒3.386亿亿次。软件方面,1992年我国的软件产业销售额仅为43亿元,2001年我国的软件产业销售额达796亿元。到2002年8月,我国通过认定

的软件企业为4200家,销售额超亿元的有十几家,登记的软件产品达9830个,共有各类软件从业人员近50万。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为发展软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0多年来,一大批优秀的国产应用软件在办公自动化、财税、金融电子化建设等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方面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成功地为“金卡”、“金税”、“金关”等国家信息化工程开发了应用软件系统,为贯彻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改造提升传统

产业和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1.2.3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普适计算普适计算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pervasivecomputing或Ubiquitouscomputing),这

一概念强调将计算和环境融为一体。在普适计算的模式下,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普适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小型、便宜、网络化的处理设备广泛分布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所,计算设备将不只依赖命

令行、图形界面进行人机交互,而更依赖“自然”的交互方式。普适计算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充满计算和通信能力的环境,同时使这个环境与人们逐渐地融合在一起。在信息时代,普适计算可以降低设备使用的复杂程度,使人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有效率。实际上,普适

计算是网络计算的自然延伸,它使得不仅个人电脑,而且其它小巧的智能设备也可以连接到网络中,从而方便人们即时地获得信息并采取行动。1.2.4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新发展2.网格计算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是伴随着互联网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这

种计算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网格计算的优势有两个:一个是数据处理能力超强;另一个是能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能力。网格计算不仅受到需要大

型科学计算的国家级部门,如航天、气象部门的关注,目前很多大公司也开始追捧这种计算模式。专家预测,网格计算在未来将会形成一个年产值20万亿美元的大产业。目前,网格计算主要被各大学和研究实验室用于高性能计算的项目。综合来说,网格能及时

响应需求的变动,通过汇聚各种分布式资源和利用未使用的容量,网格技术极大地增加了可用的计算和数据资源的总量。可以说,网格是未来计算世界中的一种划时代的新事物。1.2.4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新发展3.云计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

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这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能力。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

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1.2.4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新发展3.云计算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云计算主要分为三种服务模式:SaaS,PaaS和IaaS。云计算是科技业的一次革命,它带来了工

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首先,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来说,云计算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遇,他们可以借助云计算在更高的层面上和大企业竞争。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说,云计算意味着硬件之死。那些对计算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中小企业,不再试图去买价格高昂的硬件,而是从云计算供应商那里租用计算能力。当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不

受本地硬件的限制,企业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极高的计算能力,不用再投资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负担频繁的保养与升级。1.2.4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新发展4.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简称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

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三大尖端技术之一。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体系。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除了计算机科学以外,

人工智能还涉及信息论、控制论、自动化、仿生学、生物学、心理学、数理逻辑、语言学、医学和哲学等多门学科。人工智能主要的应用领域有机器翻译、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机器人工厂、自动程序设计、航天

应用、庞大的信息处理、储存与管理、执行化合生命体无法执行的或复杂或规模庞大的任务等等。1.2.4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新发展5.物联网物联网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

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

用层。其中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

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1.2.4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新发展5.物联网物联网根据其实质用途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应用模式。★对象的智能标签。通过二维码,RFID等技术标识特定的对象,用于区分对象个体

。★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利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和分布广泛的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某个对象的实时状态的获取和特定对象行为的监控。★对象的智能控制。物联网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用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它是

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多个领域。预计物联

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随着物联网的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1.2.4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新发展6.大数据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

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它具有4个基本特征:一是数据体量巨大;二是数据类型多样;三是处理速度快;四是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业界将这4个特征归纳为4个“V”,Volume(大量)、Variety(多样)、Velocity(高速)、Value(价值)。

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在大数据领域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决定最终信息是否有价值的决定

性因素。大数据的作用体现在如下的四个方面:第一,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正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结点。第二,大数据是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引擎。第三,大数据利用将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第四,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将发生重大改变。1.2.4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新发展1.3.1数制1.3.2各类数制间的转换1.3.3数据存储单位及存储方式1.3数制与数制转换1.3.4数值数据的编码1.3.1数制人们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创造了各种表示数的方法,这种数的表示系统称为数制。按照进位

方式计数的数制叫进位计数制。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不同进制的数。例如,十进制,逢十进一;十二进制(一年等于十二个月),逢十二进一;七进制(一周等于七天),逢七进一;六十进制(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逢六十进一。平常用的最多的是十进制数,而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是二进制数据,有时编写程序时还要用到八

进制和十六进制数据,因此,需要了解不同进制是如何转换的。基数:某进制数中允许选用的基本数字符号的个数。★十进制(Decimal):其每位数位上允许使用的是0、1、2、3、4、5、6、7、8、9这10个数字符号中的一个,故基数为10。★二进制(Binary):其每位数位上允许使用的是0和1两个数

字,故基数为2。★八进制(Octal):其每位数位上允许使用0、1、2、3、4、5、6、7这8个数字符号中的一个,故基数为8。★十六进制(Hexadecimal):其每位数位上允许使用0、1、2、3、4、5、6、7、8、9、A、B、C、D、E、

F这16个数字符号中的一个,故基数为16。其中A~F分别代表十进制数的10~15。位权: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数值等于该数字乘以一个与数字所在位置有关的常数,这个常数就是位权。位权的大小是以基数为底,以数字所在位置的序号为指数的整数幂。

1.3.1数制(1)十进制基数为10,即“逢十进一”。它含有10个数字符号:0、1、2、3、4、5、6、7、8、9。位权为10i,(i=-m~n-1,其中m、n为自然数)。(2)二进制基数为2,即“逢二进一”。它含有两个数字符号:0、1。

位权为2i(i=-m~n-1,其中m、n为自然数)。二进制是计算机中采用的计数方式,(3)八进制基数为8,即“逢八进一”。它含有8个数字符号:0、1,2、3、4、5、6、7。位权为8i(i=-m~n-1

,其中m、n为自然数)。(4)十六进制基数为16,即“逢十六进一”。它含有16个数字符号:0、1、2、3、4、5、6、7、8、9、A、B、C、D、E、F,其中A、B、C、D、E,F分别表示十进制数10、11、12、13、14、1

5。位权为16i(i=-m~n-1,其中m、n为自然数)。1.3.1数制★十进制数886.88可以表示成:886.788×102+8×101+6×100+8×101+8×102。这里,10是十进制数的基数,10i(im~n1,m、n为自然数)就是每位

数位上的位权。十进制计数时按“逢十进一”的原则进行计算。★二进制数110.011则可以表示成(110.011)21×22+1×21+0×20+0×21+1×22+1×23。这里,2是二进制数的基数,2i(im~n,m、n为

自然数)就是每位数位上的位权。二进制计数时按“逢二进一”的原则进行计算。★八进制数的基数为8,位权为8i(im~n1,m、n为自然数),其进位方式按“逢八进一”的原则进行计算★十六进制数的基数为16,位权为16i(im~n1,m、n为自然

数),其进位方式按“逢十六进一”的原则进行计算。为了区分各种数制,在数后加D、B、O、H分别表示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也可用下标来表示各种数制的数。如(1010)2、(1010)8、(1010)10、(1

010)161.3.1数制1.3.2各类数制间的转换只要将某种数制的数按位权展开然后求和,就可以把这个数转换成十进制数。★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11.101)21×21+1×20+1×21+0×22+1×23(3.625)10★八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1276)8

1×83+2×82+7×81+6×80512+128+56+6(702)10★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32CF)163×163+2×162+12×161+15×16012288+512+192+15(13007)101.其他数制转换成十进制数★

把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任意r进制整数采用“除r取余”法。具体步骤是:把十进制整数除以r得一商数和一余数;再将所得的商除以r,又得到一个新的商数和余数;这样不断地用r去除所得的商数,直到商等于0为止。每次相除

所得的余数便是对应的二进制整数的各位数码。第一次得到的余数为最低有效位,最后一次得到的余数为最高有效位。可以理解为:除r取余,自下而上。★把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任意r进制小数采用“乘r取整,自上而下”法。具体步骤是:把十进制小数乘以r得一整数

部分和一小数部分;再用r乘所得的小数部分,又得到一整数部分和一小数部分;这样不断地用r去乘所得的小数部分,直到所得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每次相乘后所得乘积的整数部分就是相应二进制小数的各位数字,第一次相乘所得的整数部分为最高有效位,最后一次得到的整

数部分为最低有效位。2.十进制数转换成其他数制1.3.2各类数制间的转换例:(10.6875)10=(?)2用除2取余法求出整数9对应的二进制用乘2取整法求出小数部分0.6875的二进制(9.6875)10=(1001.1011)2上一页下一页

0.6875×2=1.375……取出整数10.375×2=0.75……取出整数00.75×2=1.50……取出整数10.5×2=1.00……取出整数1(0.6875)10=(0.1011)2(10)10=(1010)2210

----余数为025----余数为122----余数为021----余数为10高位低位2.十进制数转换成其他数制1.3.2各类数制间的转换用二进制数编码,存在这样一个规律:n位二进制数最多能表示2n种状态。可见,

3位二进制数就可对应表示一位八进制数;4位二进制数就可对应表示一位十六进制数。利用这样的规律可以进行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或十六进制数间的转换上一页下一页★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每位八进制可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每位十六进制可用4位二进制数

表示★二进制转换为八进制、十六进制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向右按每3位一组划分,不足3位的组以“0”补足,然后将每组3位二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一位八进制数。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向右按每4位一组划分,不足4位的组以“0”补足,然后将每组4位二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一位十六进制数。3

.二进制数与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1.3.2各类数制间的转换上一页下一页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的例子:(2C1D)16=(0010110000011101)22C1D(7123)8=(111001010011)27123二进制转

换为八进制、十六进制的例子:(001101101110.11010100)2=(36E.D4)1636ED4(001101101110.110101)2=(1556.65)81556653.二进制数与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

换1.3.2各类数制间的转换要实现八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最简单的方法是借助于二进制数来实现,即将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再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同理,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时,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即将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再将二进制数转换为

八进制数即可。3.二进制数与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1.3.2各类数制间的转换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000000000100010011200100022300110033401000044501010055601100

066701110077810000108910010119101010012A111011013B121100014C131101015D141110016E151111017F161000002010上一页下一页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

六进制数的对照表应当指出,二、八、十六和十进制都是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所以在一定数值范围内直接写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表示,也是经常遇到的。右表列出了0~15这16个十进制数与其他3种数制的对应关系。1.3.2各类数制间的转换1.数据的存储单位(1)位(bit)计算机只识别二进制数,即在计算机

内部,运算器运算的是二进制数。因此,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单位就是二进制的一位数,简称为位,英文名称是bit,音译为“比特”,它是表示信息量的最小单位,只有0、1两种二进制状态。(2)字节(Byte)由于bit太小,一个比特只能表示两种

状态(0或1),而对于人们平时常用的字母、数字和符号,只需要用8位二进制进行编码就能将它们区分开来。因此,将8个二进制位的集合称做“字节”,英文名称是Byte(简写为B),它是计算机存储和运算的基本单位。通常

,一个数字、字母或字符就可以用1个字节来表示。如字符“A”就表示成“01000001”。由于汉字不像英文那样可以由26个字母组合而成,为了区分不同的汉字,每个汉字需要用两个字节来表示。1.3.3数据存储单位及存储方式常用存储单位换算关系除了字节(B)外,

计算机常用的存储单位还有千字节(KB)、兆字节(MB)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1024B=1KB千字节1024EB=1ZB皆字节1024KB=1MB兆字节1024ZB=1YB佑字节1024MB=1GB吉字节1024YB=1BB珀字节1024GB=1TB太字节10

24BB=1NB诺字节1024TB=1PB拍字节1024NB=1DB刀字节1024PB=1EB艾字节1.3.3数据存储单位及存储方式1.数据的存储单位(3)字长(WordSize)在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送过程中,

数据通常是按字节的整数的倍数传送的,将计算机一次能同时传送数据的位数称为字长(WordSize)。字长是由CPU本身的硬件结构所决定的,它与数据总线的数目是对应的。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内的字长是不同的。计算机中

常用的字长有8位、16位、32位、64位等。1.3.3数据存储单位及存储方式一个字长最右边的一位称为最低有效位,最左边的一位称最高有效位。在8位字长中,自右而左,依次为b0~b7,为一个字节。在16位字长中,自右而左,依次为b0~b15,为两个字节,左边8位为高位字节,右边8位为低位

字节。b7b6b5b4b3b2b1b0LSBMSB一个字1个字节8位二进制数MSBLSBb15b14b13b12b11b10b9b8b7b6b5b4b3b2b1b0一个字2个字节16位二进制数高位字节(高8位)低位字节(低8位)1.3.3数据存储单位及存储方式2.内存地址和数

据的存取在计算机处理数据时,数据是存放在内存储器中的,简称为内存。实际上,内存储器是由许许多多个二进制位的线性排列构成的,为了存取到指定位置的数据,通常将每8位二进制位(即1个字节)组成的存储空间称为基本的存储单元,并给每个单元编上一个号码,称为地址

(address)。计算机需要存取数据时,只要指定该数据的地址,即可到对应的存储单元对数据进行存取操作,就像人们在旅馆中根据门牌号码找房间一样。因此,可将内存描述为由若干行组成的一个矩阵,每一行就是一个存储单元(字节)且有一个编号,称

为存储单元地址。每行中有8列,每列代表一个存储元件,它可存储一位二进制数(“0”或“1”)。1.3.3数据存储单位及存储方式1.机器数在计算机中,只有“0”和“1”两种形式,所以数的正、负号,也必须以“0”和“1”表示。通常把一个数的

最高位定义为符号位,用“0”表示正,“1”表示负,称为数符,其余位表示数值。把在机器内存放的正、负号数码化的数称为机器数;把机器外部由正、负号表示的数称为真值数。例如,真值为-00101100B的机器数为

10101100B,存放在机器中。128瓦32瓦64瓦16瓦8瓦4瓦1瓦2瓦11111000上一页下一页1.3.4数值数据的编码上一页下一页符号位小数点定点小数:-0.6875D=-0.1011000B|N|≤1-2-

M-1100001(1)定点小数的表示法定点小数是指小数点准确固定在数据某一个位置上的小数。一般把小数点固定在最高位的左边,小数点前边再设一位符号位。按此规则,任何一个小数都可以写成:N=NSN-1N-2……N-M其中NS为符号位。2.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1.3.4数值数据的编码2.数的定点和浮点表

示上一页下一页(2)整数的表示法整数所表示的数据的最小单位为1,可以认为它是小数点定在数值最低位(最右面)的一种表示法。整数分为带符号整数和无符号整数两类。对于带符号整数,符号位放在最高位。可以表示为:N=NSNN-1NN-2……N2N1N0,NS为符号位小数点|N|≤2N-1定

点整数:139D=11000001B(无符号位)符号位±无符号位小数点0≤|N|≤2N+1-1100111011100000N位定点整数:±75D=±1001011B(带符号位)1.3.4数值数据的编码注:尾数的位数决定数的

精度,阶码的位数决定数的范围上一页下一页110.011B=0.110011×2+11N=数符×尾数×2阶符×阶码阶符阶码数符尾数01101100112.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3)浮点数的表示方法浮点表示法对应于科学(指数)计数法,如数110.011

可表示为N=110.011=1.10011×210=11001.1×2-10=0.110011×2+11在计算机中一个浮点数由两部分构成:阶码和尾数。阶码是指数,尾数是纯小数。浮点数存储格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浮点数

1.3.4数值数据的编码1.4.1ASCII码1.4.2Unicode编码1.4.3BCD码1.4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1.4.4汉字的编码上一页下一页1.4.1ASCII码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的。用于表示字符的二进制编码称为字符编码。计算机中常用的字符编码有EBCDIC(Extende

dBinaryCodedDecimalInterchangeCode)码和ASCII(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码。IBM系列,大型机采用E

BCDIC码,微型机采用ASCII码。ASCII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定为国际标准。ASCⅡ码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版本。国际通用的7位ASCⅡ码是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其编码范围从0000000B~1111111

B,共有27(128)个不同的编码,相应可以表示128个不同字符的编码。空格20H320~930H~39H48~57A~Z41H~5AH65~90a~z61H~7AH97~122控制字符:0~32,127;普通字符:94个每个字符占一个字节,用7位,最

高位为0ASCII码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包括0~9十个数字,大小写英文字母及专用符号等95种可打印字符和33种控制符COMPUTER01000011010011110100110

101010000010101010101010001000101010100106543210上一页下一页ASCII码上一页下一页1.4.2Unicode编码扩展的ASCII码所提供的256个字符,用来表示世界各国的文字编码还显

得不够,还需要表示更多的字符和意义,因此又出现了Unicode编码。Unicode是一种16位的编码,能够表示65000多个字符或符号。目前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一般所使用的字母或符号都在3400个左右,所以Unicode编码可以用于任何一种语言。Unicode编码与现在流行的ASCII码完全兼容

,二者的前256个符号是一样的。目前,Unicode编码已经在WindowsNT、OS/2、Office2000等软件中使用。上一页下一页1.4.3BCD码BCD(BinaryCodedDecimal)码是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有4位BCD码、6位BCD码和扩展的

BCD码3种。(1)8421BCD码8421BCD码是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十进制数字,4位二进制数从左到右其位权依次为8、4、2、1,它只能表示十进制数的0~9十个字符。为了能对一个多位十进制数进行编码,需要有和十进制数的位数一样多的4位组。每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编码表示2

5=(00100101)BCD25上一页下一页(2)扩展BCD码由于8421BCD码只能表示10个十进制数,所以在原来4位BCD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6位BCD码。它能表示64个字符,其中包括10个十进制数,

26个英文字母和28个特殊字符。但在某些场合,还需要区分英文字母的大、小写,这就提出了扩展BCD码,它是由8位组成的,可表示256个符号,其名称为ExtendedBinaryCodedDecimalInterchangeCode,缩写为EBCDIC

。EBCDIC码是常用的编码之一,IBM及UNIVAC计算机均采用这种编码。1.4.3BCD码为了在计算机内表示汉字,用计算机处理汉字,同样也需要对汉字进行编码。计算机对汉字信息的处理过程实际上是各种汉字编码间的转换过程。这些编码主要包括:汉字输入码、汉字内码、汉字字形码、汉

字地址码及汉字信息交换码等。上一页下一页1.4.4汉字的编码1.汉字信息交换码汉字信息交换码是用于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之间或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与通信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汉字代码,简称交换码,也叫国标码。它是为使系统、设备之间信息交换时能够采用统一的

形式而制定的。我国1981年颁布了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代号为GB2312-80,即国标码。1.汉字信息交换码上一页下一页(1)常用汉字及其分级国标码规定一般汉字信息处理时所用的7445个字符编码,其中682个非汉字

图形符号和6763个汉字的代码。汉字代码中又有一级常用字3755个,二级次常用字3008个。一级常用汉字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二级次常用字按偏旁部首排列,部首依笔画多少排序。(2)两个字节存储一个国标码由于一个字节只能表示28(256)种编码,显然用一个字节不可能表示汉字的国标码,所以一

个国标码必须用两个字节来表示。1.4.4汉字的编码1.汉字信息交换码上一页下一页(3)国标码的编码范围为了中英文兼容,国标GB2312-80规定,国标码中所有字符的每个字节的编码范围与ASCII码表中的94个字符编码相一致,所以,其编码范围是2121H~7E7EH(共可表示94×94个字符)。(4

)国标码是区位码类似于ASCII码表,国标码也有一张国标码表。简单地说,把7445个国标码放置在一个94行×94列的阵列中。阵列的每一行称为一个汉字的“区”,用区号表示;每一列称为一个汉字的“位”,用位号表示。区号范

围是1~94,位号范围也是1~94。这样,一个汉字在表中的位置可用它所在的区号与位号来确定。一个汉字的区号与位号的组合就是该汉字的“区位码”。实际上,区位码也是一种输入法,其最大优点是一字一码的无重码输入法,最大的缺点是难以记

忆。1.4.4汉字的编码2.汉字输入码上一页下一页为将汉字输入计算机而编制的代码称为汉字输入码,也叫外码。汉字输入码都是由键盘上的字符或数字组合而成,它是根据汉字的发音或字形结构等多种属性及有关规则编制的,目前流行的汉字输

入码的编码方案已有许多,如全拼输入法、双拼输入法、自然码输入法、五笔输入法等。可分为音码、形码、音形结合码3大类。数字编码(顺序码)如:区位码、电报码字音编码(音码)如:拼音码、自然码字形编码(形码)如:五笔字型码、表形码

音形编码如:双拼码1.4.4汉字的编码“补”:国标码“3239H”00110010001110011011001010111001“补”:机内码“B2B9H”3.汉字内码汉字内码是为在计算机内部对汉字进行存储、处理而设置的汉字编码。当一个汉字输入计算机后就转换为内码,然后才能在机器内传输、处

理。对应于国标码,汉字的内码也用2个字节存储,并把每个字节的最高位置“1”作为汉字内码的标识。也就是说,国标码的两个字节每个字节最高位置“1”,即转换为内码。1国标码第一字节1国标码第二字节内码1.4.4汉字的编码4.汉字字形码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中产

生汉字字形的方式,大多以点阵的方式形成汉字,汉字字形码也就是指确定一个汉字字形点阵的编码,也叫字模或汉字输出码。汉字是方块字,将方块等分成有n行n列的格子,简称为点阵。点阵中各点用0,1表示,构成的二进制串就形成了汉字字形码。汉字点阵类型点阵占用字节数简易型161632普及型242472

提高型3232128精密型4848288点阵越大,字形的质量越好,但存储汉字字形码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也就越大。1.4.4汉字的编码5.汉字地址码上一页下一页汉字地址码是指汉字库(这里主要指字形的点阵式字模库)中存储汉字字形信息的逻辑地址码。汉字库中,字形信息都是按一定顺序(大多数按国标码

中汉字的排列顺序)连续存放在存储介质中,所以汉字地址码也大多是连续有序的,而且与汉字内码间有着简单的对应关系,以简化汉字内码到汉字地址码的转换。1.4.4汉字的编码6.各种汉字代码之间的关系上一页下一页汉字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实际上是汉字的各种编码之间的转换过程,或者说汉字编码在系

统有关部件之间传输的过程。汉字输入码向内码的转换,是通过使用输入字典(或称索引表,即外码与内码的对照表)实现的。一般的系统具有多种输入方法,每种输入方法都有各自的索引表。在计算机的内部处理过程中,汉字信息的存储和各种必要的加工以及

向磁盘存储汉字信息,都是以汉字内码形式进行的。汉字通信过程中,处理器将汉字内码转换为适合于通信用的交换码(国标码)以实现通信处理。在汉字的显示和打印输出过程中,处理器根据汉字内码计算出汉字地址码,按地址码从字库中取出汉字字形码,实现汉字的显示或打印输出

。1.4.4汉字的编码输入码机内码交换码(国标码)字形码显示输出打印输出汉字信息的数字化各种汉字代码之间的关系1.4.4汉字的编码1.5.1声音的编码1.5.2图形和图像的编码1.5多媒体数据的编码上一页下一页1.声音的基本知识

声音是人耳所感觉到的“弹性”介质中的振动,是压力迅速而微小的起伏变化。“声”产生于物体的振动,振动的传播形成“音”。从技术上来说,声音是物理能量(如拍手)到空气压力扰动的转换。空气压力中的这种改变通过空

气以一连串振动(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振动也可以通过其他介质传播,如墙壁或地板。一般的声音(包括音乐、声响等)振动以周期形式传播,我们就说声音具有波形。可以看出模拟声音的信号是个连续量,由许多具有不同振幅和频率的正弦波组成。

模拟声音的主要参数是振幅和频率:●振幅:声音波形的振幅表示声音的大小(音量),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反之声音就越轻。●频率:声音频率的高低表示声音音调的高低(我们平时称之为高音、低音),两波峰之间的距离越近,声音越尖锐(高音),反之声音越低沉(低音)。声音是模拟信号,

要用计算机处理,需要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一转换过程称为模拟音频的数字化,模拟音频信号数字化过程涉及到音频的采样、量化和编码。1.5.1声音的编码上一页下一页1.5.1声音的编码时间振幅上一页下一页2.声音的数字化(1)采样

为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模数/转换,A/D转换),需要把模拟音频信号波形进行分割,这种方法称为采样。采样的过程是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在模拟声音的波形上取一个幅度值,把时间上的连续信号变成时间上的离散信号

。该时间间隔称为采样周期,其倒数为采样频率。采样频率是指计算机每秒钟采集多少个声音样本。显然采样频率越高,所得到的离散幅值的数据点就越逼近于连续的模拟音频信号曲线,但同时采样的数据量也越大。1.5.1声音的编码时间振幅采样点上一页下一页2.声音的数字化(2)量化采样只解决了音频波形信号在时间坐标(

即横轴)上把一个波形切成若干个等分的数字化问题,但是还需要用某种数字化的方法来反映某一瞬间声波幅度的电压值大小。该值的大小影响音量的高低。我们把对声波波形幅度的数字化表示称之为“量化”。量化的过程是先将采样后的

信号按整个声波的幅度划分成有限个区段的集合,把落入某个区段内的样值归为一类,并赋于相同的量化值。简单说量化就是把采样得到的声音信号幅度转换成数字值,用于表示信号强度。1.5.1声音的编码时间振幅25519664128-64-128-196用多少个二进位来表示每一个

采样值,称为量化位数(也称量化精度)。声音信号的量化位数一般是8、16或32位。在相同的采样频率下,量化位数越大,则采样精度越高,声音的质量也越好,当然信息的存储量也相应的越大。上一页下一页2.声音的数字化(3)编码编码是将采样和量化后的数字

数据以一定的格式记录下来。编码的方式有很多,常用的编码方式是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Modulation,PCM),其主要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失真小、传输特性稳定,但编码后的数据量比较大。因此,为了降低传输或存储的费用,有时还必须对数字音频信号进行编码的压缩。通过采样、量化及编码,即可

将模拟音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1.5.1声音的编码模拟信号采样量化编码成数字信号011010110110上一页下一页2.声音的数字化(4)有损和无损根据前面对采样和量化的介绍可以得知,相对自然界的信号,音频编码最多只能做到无限接近,相

对自然界的信号,任何数字音频编码方案都是有损的,因为无法完全还原。在计算机应用中,能够达到最高保真水平的就是PCM编码,被广泛用于素材保存及音乐欣赏,CD、DVD以及我们常见的WAV文件中均有应用。因此,PCM约定俗成为无损编码,它代表了数

字音频中最佳的保真水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PCM就能够确保信号绝对保真,PCM也只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无限接近。而我们习惯性的把MP3列入有损音频编码范畴,是相对PCM编码的。(5)音频压缩技术采用PCM编码后的数据量是比较大的,比如存储一秒钟采样率为44.1KHz,量化精度为16位,双声

道的PCM编码的音频信号,需要176.4KB的空间,1分钟则约为10.34M,这对大部分用户是不可接受的,尤其是喜欢在电脑上听音乐的朋友,要降低磁盘占用,只有2种方法,降低采样指标或者压缩。降低指标是不可取的,因此专家们研发了各种

压缩方案。由于用途和针对的目标市场不一样,各种音频压缩编码所达到的音质和压缩比都不一样。1.5.1声音的编码上一页下一页3.常见的数字音频文件格式(1)WAV格式。WAV是MicrosoftWindows本身提供的音频格式,由于Windows本身的影响力,这

个格式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通用音频格式。(2)MP3格式。MP3是Fraunhofer-IIS研究所的研究成果。MP3是第一个实用的有损音频压缩编码。(3)MP3PRO格式。与MP3格式是兼容的,最大的特点是能在低达64kbit/s的比特率下仍然能提供近似

CD的音质(MP3是128KB)。(4)RealMedia。是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其特点是可以在非常低的带宽下提供足够好的音质让用户能在线聆听。(5)WindowsMedia。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网络流媒体技术,本质上跟RealMedia是相同的。(6)MIDI格

式。该技术最初应用在电子乐器上,随着在计算机里面引入了支持MIDI合成的声音卡之后,MIDI正式地成为了一种音频格式。(7)AAC格式。是高级音频编码的缩写,目前有苹果的iPOD以及NOKIA的手机音乐播放器支持这种格式。(8)AIFF格式。是Apple电脑上的标准音频格式,属于Qu

ickTime技术的一部分。该格式的特点就是格式本身与数据的意义无关,因此受到了微软公司的青睐,并以此开发了WAV格式。(9)AU格式。AU是UNIX下的一种常用音频格式,起源于Sun公司的Solaris操作系统。1.5.1声音的编码上一页下一页1.计算机图形图像

的基本概念数字图形与数字图像是数字媒体中常用的两个基本概念。计算机图形主要指可用于计算机处理的,以数字的形式记录的数字化图形。计算机产生的图像是数字化的图像,简单地说数字图像是用数字或数学公式来描述的图像,它与传统图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图像是用色彩来描述的,而色彩本身没有任何数字概念。传

统电视屏幕上所见的图像,是模拟图像,它是用电频来描述的。电脑显示屏上的图像,是数字图像,它是使用数学算法将二维或三维图形转化为计算机显示器的栅格形式的图形。它不仅包含着诸如形、色、明暗等外在的信息显示属性,而且从产生、处理、传输、显示的过程看,还包含着诸

如颜色模型、分辨率、像素深度、文件大小、真/伪彩色等计算机技术的内在属性。在数字媒体中,图形与图像主要是指静态的数字媒体形式,根据计算机对图像的处理原理以及应用的软件和使用环境的不同,静态数字图像可以分为矢量

图(形)和点阵图(像)两种类型。认识它们的特色和差异,有助于创建、输入、输出、编辑和应用数字图像。1.5.2图形和图像的编码上一页下一页(1)图形计算图形通常指由外部轮廓线条构成的矢量图,它用一系列指令集合来描述图形的内容,如点、直线、曲线、圆、

矩形等。一幅矢量图由线框形成的外框轮廓、外框轮廓的颜色以及外框所封闭的颜色所决定。矢量图通常用画图程序编辑,可对矢量图形及图元独立进行移动、缩放、旋转和扭曲等变换操作。由于矢量图可以通过公式计算获得,所以矢量图文件

体积一般较小,不会因图形尺寸大而占据较大的存储空间;同时,矢量图与分辨率无关,进行放大、缩小或旋转操作时部图形不会失真,图形的大小和分辨率都不会影响打印清晰度。因此,矢量图形尤其适用于描述轮廓不很复杂,色彩不是

很丰富的对象,如:文字、几何图形、工程图纸、图案等。1.5.2图形和图像的编码上一页下一页(2)图像计算机图像通常指由像素构成的点阵图,也称位图或栅格图。点阵图与矢量图不同,它是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输入设备捕捉实际的画面或由图像处理软件绘制的数字图像。点阵

图把一幅图像分成许多像素,每个像素用若干个二进制位来指定该像素的颜色、亮度和属性,因此一幅点阵图由众多描述每个像素的数据组成,在表现复杂的图像细节和丰富的色彩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适合用于表现照片、绘画等具有复杂色彩的图像。由于一幅点阵图包含着固定数量的像素,因

此它的精度和分辨率有关,分辨率越高即单位面积上的像素点越多,图像就越清晰,但同时该图像文件也就越大。当在屏幕上以较大的倍数显示,或以过低的分辨率打印时,点阵图会出现锯齿边缘或损失细节。另外,与矢量图相比,点阵图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

比较大,计算机在处理的过程中相对会慢一些。从本质上讲,数字图形和图像虽有区别,但并不是本质区别,只是从图像显示内容类别的角度加以区分的,与内容形式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图像所表现的显示内容是自然界的真实景物,或利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出的带有光照、阴影等特性的自然

界景物。而图形实际上是对图像的抽象,组成图形的画面元素主要是点、线、面或简单文本图形等。1.5.2图形和图像的编码上一页下一页2.图像的数字化要在计算机中处理图像,必须先把真实的图像(照片、画报、图书、图纸等)通过数字化转变成计算机能够接受的显示和存储格式,

然后再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图像的数字化过程主要分采样、量化与编码三个步骤。(1)采样采样的实质就是要用多少点来描述一幅图像,采样结果质量的高低就是用前面所说的图像分辨率来衡量。简单来讲,对二维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等间距地分割成矩形网状结构,所形成的微小

方格称为像素点。一副图像就被采样成有限个像素点构成的集合。例如:一副640*480分辨率的图像,表示这幅图像是由640*480=307200个像素点组成。采样频率是指一秒钟内采样的次数,它反映了采样点之间的间隔大小。采样频率越高,得到的图像样本越逼真,图

像的质量越高,但要求的存储量也越大。在进行采样时,采样点间隔大小的选取很重要,它决定了采样后的图像能真实地反映原图像的程度。一般来说,原图像中的画面越复杂,色彩越丰富,则采样间隔应越小。1.5.2图形和图像的编码上一页下一页2.图像的数字化(

2)量化量化则是在图像离散化后,将表示图像色彩浓淡的连续变化值离散化为整数值的过程。量化需要确定要使用多大范围的数值来表示图像采样之后的每一个点,其结果是图像能够容纳的颜色总数,它反映了采样的质量。量化位数越越大,表示图像可以拥有更多的颜色,自然可以产生更为细致的图像

效果。但是,也会占用更大的存储空间。两者的基本问题都是视觉效果和存储空间的取舍。把量化时所确定的整数值取值个数称为量化级数,表示量化的色彩值(或亮度)所需的二进制位数称为量化字长。一般可用8位、16位、24位、32位等来表示图像的颜色,24位可以表示224=167772

16种颜色,称为真彩色。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图像的色彩值称为图像的颜色深度,有多种表示色彩的方式。●黑白图:图像的颜色深度为1,则用一个二进制位1和0表示纯白、纯黑两种情况。●灰度图:图像的颜色深度为8,占用一个字节,灰度级别为256级。通过调整黑

白两色的程度(称为颜色灰度)来有效地显示单色图像。●RGB:24位真彩色彩色图像显示时,由红、绿、蓝三基色通过不同的强度混合而成,当强度分级成256级(值为0~255),占24位,就构成了224=1677

7216种颜色的“真彩色””图像。1.5.2图形和图像的编码上一页下一页2.图像的数字化(3)压缩编码数字化后得到的图像数据量十分巨大,必须采用编码技术来压缩其信息量。在一定意义上讲,编码压缩技术是实现图像传输与储存的关键。已有许多成熟的编码算法应用于图像压缩。常见的有

图像的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分形编码、小波变换图像压缩编码等。当需要对所传输或存储的图像信息进行高比率压缩时,必须采取复杂的图像编码技术。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做基础,不同系统间不能兼容,除非每一编码

方法的各个细节完全相同,否则各系统间的连接十分困难。为了使图像压缩标准化,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已经制定并继续制定一系列静止和活动图像编码的国际标准,已批准的标准主要有JPEG标准、MPE

G标准、H.261等。1.5.2图形和图像的编码上一页下一页3.常见图形图像的文件格式(1)BMP格式。Windows系统下的标准位图格式,使用很普遍,其结构简单,未经过压缩,一般图像文件会比较大。(2)JPEG格式。是所有压缩格式中最卓越的

。虽然它是一种有损失的压缩格式,但是在图像文件压缩时将不易被人眼察觉的图像颜色删除,这样有效地控制了JPEG在压缩时的损失数据量,从而达到较大的压缩比。(3)PSD格式。是Photoshop软件的专用格式,它能保存图像数据的每一个小细节,可以存储成RGB或CMYK色彩模式,也能自定义颜色数目

进行存储。(4)PCX格式。是ZSOFT公司在开发图像处理软件Paintbrush时开发的一种格式,存储格式从1位到24位。(5)CDR格式。是图形设计软件CorelDRAW的专用格式,属于矢量图像。(6)DXF格式。是三维模型设计软件A

utoCAD的专用格式,文件小,所绘制的图形尺寸、角度等数据十分准确,是建筑设计的首选。(7)TIFF格式。是最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它既能用于MAC也能用于PC。(8)EPS格式。是由Adobe公司专门为存储矢量图形而设计的,它可以在各软件之间使文件进行相互转换。(9)GI

F格式。是8位图像文件,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支持该格式。它能存储成背景透明化的图像形式,所以这种格式的文件大多用于网络传输上。(10)AI格式。是一种矢量图形格式,在Illustrator中经常用到。(11)PNG格式。可以使用无损压缩方式压缩文件。1.5.2图形和图像的编码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