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0计算机行业5G应用研究报告-V2X车联网:5G新基建领头雁课件.pptx,共(28)页,1023.293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70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6月12日计算机行业5G应用研究报告V2X车联网:5G新基建领头雁CONTENTS目录1.车联网千亿级大市场,C-V2X拥抱5G时代2.5G技术+政策+产业链共同驱动,行业迎来加速发展新阶段3.聚焦产业链中下游,从车机到路侧到云端,市场机遇接连而至4.行业策略
及风险因素11.车联网千亿级大市场,C-V2X拥抱5G时代2I.车联网是什么II.移动互联从手机走向车机,车联网市场空间巨大III.C-V2XvsDSRC:C-V2X5G演化路径清晰,前景看好1.1车联网是什么3车联网(V2X)是指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
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从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乘感受,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从通信对象上,V2X分成V2V(Vehicl
etoVehicle),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P(VehicletoPedestrian)和V2N(VehicletoNetwork)。资料来源:IMT-2020(5G)推进组C-V2X白皮书,中信证券研究部通信对象设备类型应用场景V2V其他车辆(Vehi
cle)车载单元OBU(OnBoardUnit)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车辆监督管理等V2I路边设施(Infrastructure)路边单元RSU(RoadSideUnit)实时信息服务、车辆监控管理、不停车收费等V2P行人(Pedestrian)行人携带电子设备,如手机、可穿戴设备避免或减
少交通事故、信息服务等V2N运营商网络(Network)基站,包括NB(3G)、eNB(4G)、gNB(5G)车辆导航、车辆远程监控、紧急救援、信息娱乐服务等手机移动互联网在过去十年高速增长,我国2017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8.23万亿,预计未来增速将逐渐放缓。预计
202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9.26万亿元,增速放缓至2.6%,进入存量时代。车联网是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产物,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汽车有望成为下一个最重要的移动互联入口。预计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在2021年突破千亿元。根据赛迪顾问数据,
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在2017年达427.1亿元,预计到2020年,联网汽车渗透率大幅提高,V2X加速商用落地,用户增值付费提升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增速超过60%,至2021年市场规模将过千亿元。当车联网市场趋于成熟时,汽车后市场及各类应用预计
将占据车联网市场大部分份额。资料来源:赛迪顾问(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中信证券研究部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成熟车联网市场各环节市场份额占比分析1.2移动互联从手机走向车机,车联网市场空间巨大366.4427.1486574975115006004002008001400120
01000201620172018E2019E2020E2021E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亿元)14%40%19%21%6%硬件收入服务费大数据应用汽车后市场第三方合作4V2X主要形成了DSRC(802.11p)和C-V2X两条无线通信技术路线。DSRC(DedicatedSho
rtRangeCommunication,专用短距离通信)主要基于低移动性场景的Wi-Fi技术,其标准由汽车技术供应商花费十年以上逐步形成,目前主要由美国主导。C-V2X(Cellular-V2X)最初是3GPP在Release14中定义为基于LTE-V2X,现在也包
括了演进中的5GNR-V2X,主要由电信行业联合拥有蜂窝技术背景的公司和车企推动,目前主要由中国主导。从技术性能上,C-V2X在容量、时延、可管理性以及抗干扰算法等方面优势凸显。DSRC在性能与成本上的缺陷催生C-V2X,DSRC在性能上存在局限性——难以支持高速移动场景,移动速度一旦提高,DS
RC信号就开始骤降、可靠性差、时延抖动较大。资料来源:Qualcomm资料来源:Qualcomm故障车辆在视野盲区:C-V2X允许更高车速和更广通知范围超车危险警告:C-V2X允许更高车速和更广警戒范围1.3C-V2XvsDSRC:C-V2X5
G演化路径清晰,前景看好561.3C-V2XvsDSRC:C-V2X5G演化路径清晰,前景看好从商用部署上,C-V2X可复用现有4G和未来5G移动基站和通信网络,部署成本更低。DSRC技术的组网需要新建大量路侧单元,
新建成本较大,其硬件产品成本也比较高昂。而C-V2X可以通过结合路侧单元(RSU)和现有的面向网络通信的蜂窝基础设施,将V2N、V2I的功能与4G/5G基础设施及其回传链路相结合,降低部署成本,带来重要的经济效益。
从持续演进上,C-V2X对5G前向兼容,更具发展前景。C-V2X是唯一具有清晰5G演化路径的V2X技术。在5G落地的推动下,未来C-V2X的发展将结合5GNR功能,进一步强化高吞吐量、宽带载波支持、超低延
迟和高可靠性等优势。国际社会在V2X技术路径选择上仍存争议,中国有望通过C-V2X实现弯道超车。美国倾向于部署DSRC技术,欧盟则分别基于DSRC和C-V2X技术开展互操作测试。中国在LTE标准上拥有较多的专利,发展C-V2X技术将具有更好的基础条件。资料来
源:Qualcomm,中信证券研究部802.11pC-V2XRel-14/15(LTE-V2X)C-V2XRel-16+(5G-V2X)应用场景数据外部环境安全数据外部环境安全和安全性增强用例支持自动驾驶、测距定位、大吞吐量的传感器共享和本地3D高清地图更新高密度传输支持会丢包可保证不丢包可
保证不丢包高移动性支持在有先进接收器的情况下支持最高500km/h的相对速度最小设备需求下可达500km/h的相对速度最小设备需求下可达500km/h的相对速度90%可信度误差范围,280km/h相对速度下的传输范围最大255m直连情况下超过450m,蜂窝网络下更大直连情况
下超过450m,蜂窝网络下更大周期传输的典型频率100ms一次(50ms一次亦可)100ms一次(20ms一次亦可)低至几毫秒一次CONTENTS目录1.车联网千亿级大市场,C-V2X拥抱5G时代2.技术+政策+产业链共同驱动,行业迎来加速发展新阶段3.聚焦产业链中下游,从
车机到路侧到云端,市场机遇接连而至4.行业策略及风险因素72.技术+政策+产业链共同驱动,行业迎来加速发展新阶段8I.5G技术:商业落地元年,车联网是最大落地应用场景II.政策:频段规划落地,标准建设加快,前瞻指引明确III.产业链:上游芯片模组完成商用基础,车联网产业链趋于
成熟IV.示范区部署加速,运营商积极试点车联网是5G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uRLLC)的最重要应用之一。5G高速率、超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特性的特点,可支持三个基本场景,第一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第二是大规模机器通信场景(mMTC);第三是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
景(uRLLC)。其中,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uRLLC)专用于支撑海量物联网。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分论坛上表示,5G应用将呈“二八”分布,80%用于物和物之间的通讯,即移动状态的物联网。而移动状态的物联网最大的一
个市场可能就是车联网。通过NFV、SDN和网络切片技术,5G能够为C-V2X应用在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自动驾驶领域提高坚实的服务保障。5G具有低时延、高可靠、高速率等特点V2X是5G高可靠低时延(uRLLC)最重要应用场景之一2.15G技术:商业落地元年,车联网是最大
落地应用场景资料来源:华为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ITU-RM.2083-0(2015)建议书,中信证券研究部92.15G技术:商业落地元年,车联网是最大落地应用场景资料来源: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5GAA),中信证券研究部5G商用与V2X商用融合发展5G技术与
车联网的融合已经开始。2018年高通推出了9150C-V2X芯片,兼容LTE和5G通信。起亚在2018年CES上展出了全新概念电动车NiroEV,搭载全球首款5G网络打造的车载无线传输系统,基于该网络,驾驶者可通过脸部和声音识别“登陆”车辆,并可进行预先
个性化设置。在世界移动大会-上海(MWCS)期间,中国移动、上汽集团、华为进行了基于5GEraLTE低时延网络和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的V2X技术(C-V2X)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的联合展示。根据3GPP更新的5G标准时间表,随着2019年3月完成5GR15技术
规范,5G-V2X将开始进行Uu技术试验,验证5G网络对于eV2X部分典型业务场景的支持能力。102.2政策:频段规划落地,标准建设加快,前瞻指引明确11政府积极推动智能化社会,车联网产业成为建设智能交通的重点发展任务。成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委员会,负责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2017年6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同意筹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并于2018年4月3日正式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展开车联网产业标准顶层设计。2018年6月,工业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组织制定《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全面推
动车联网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布C-V2X通信频段规划,将5905-5925MHz确定为专用频段。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
定(暂行)》,规划了5905-5925MHz频段共20MHz带宽的专用频率资源,用于基于LTE演进形成的V2X智能网联汽车的直连通信技术。十一部委联合盖章《智能汽车发展战略》,车联网C-V2X发展迎来拐点。2020年2月24日,发改委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盖章《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与此
前出台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正式文件在多方面发生变动:1)出台部门增加到11个部委,体现国家战略决心;2)第一阶段战略愿景日期推迟到2025年,将目标修改为“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3)主要任务在技术体系、生
态建设、基础设施体系三方面有多处变动;4)保障措施进一步落实,强调加强组织实施,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栏目变动内容一、出台部门发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强调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二、总体要求(三
)战略愿景第一阶段战略愿景由2020年推迟至2025年,取消“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目标;将“中高级别智能汽车(L3及以上)实现市场化应用,重点区域示范运行取得成效”目标改为“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取消大城市、高
速公路的LTE-V2X覆盖率达到90%的目标,改为LTE-V2X实现区域覆盖;5G-V2X目标降低,由“基本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要”改为“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删除“北斗”发展目标,改为“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删除“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
应用”目标。2035年战略愿景放宽至2050年。(一)构建协同开放的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体系1.突破关键基础技术“大数据应用”修改为“车路交互”。3.开展应用示范试点。新增“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城市级智能汽车大规模、综合性应用试点,支持优势地区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4.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推动
产业中删除“中央处理器、无线通信设备、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新增“智能计算平台”。三、主要任务(二)构建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5.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删除“鼓励整车企业逐步成为出行服务商”;删除“鼓励互联网企业发展成为数据服务商”内容;新增“鼓励交通基础设施相
关企业发展成为智慧城市交通系统方案供应商。”8.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新增“结合5G商用部署,推动5G与车联网协同建设。”(三)构建先进完备的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11.建设覆盖全国路网的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新增“构建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快速动态更新和在线服务体系。”(
一)加强组织实施“成立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领导小组”改为“充分发挥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等工作机制”。四、保障措施(二)完善扶持政策新增“利用多种资金渠道,支持智能汽车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智能交通及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等。”(五)优
化发展环境12新增“严禁以发展智能汽车为名,新建或扩大汽车整车生产能力”。2.2政策:频段规划落地,标准建设加快,前瞻指引明确大唐、华为、中兴、移远提供通信模组,为C-V2X提供有力支持。在通信模组方面,大唐、华为等芯片企业都提供基于各自芯片的通信模组。通信模
块互通,C-V2X解决方案基本成熟。2018年8月23日,高通和大唐电信携手完成了全球首个多芯片组厂商支持的C-V2X互操作性测试,该芯片组将于2019年支持商业部署,为汽车制造商智能网联汽车商用部署提
供进一步支持。2018年10月15日,华为和大唐电信集团宣布共同完成了基于3GPPRel14的直连通讯(PC5口)互操作测试。终端设备与整车厂商跟进“三跨”互通,谋求合作共赢。在2018年11月SAECCE
上,展现了世界首例跨通信模组、跨终端、跨整车的互联互通,即所谓的“三跨”互联互通。资料来源:大唐电信集团官网资料来源:上海移远通信官网大唐于2017年11月发布LTE-V商用通信模组DMD31上海移远发布基于高通9150芯片组的C-V2X
模组AG152.3产业链:上游芯片模组完成商用基础,车联网产业链趋于成熟132.4示范区部署加速,运营商积极试点14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向规模先导应用逐步过渡,国内各示范区正在加快部署C-V2X网络环境。目前我国共有10个国
家级智能网联(车联网)测试示范区,超过30个城市级及企业级测试示范点,遍布我国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华南、西南、西北地区,除此之外,还有10多个智慧高速公路开展智能网联试点工作。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积极开展车联网应用平台试点。目前,中国移动在北京、无锡、上海、宁波、柳州等地
,中国电信在雄安,中国联通在常州、重庆等地,三大运营商积极部署支持车联网业务的MEC服务平台。资料来源:亿欧,人民网,汽车之家,中信证券研究部分类示范区国家级智能网联(车联网)测试示范区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无锡)、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浙江5G车
联网应用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智能汽车集成系统实验区(i-VISTA)、中德合作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四川试验基地
。城市级及企业级测试示范点南京秦淮区/溧水区/江宁区智能网联开放测试区、苏州工业园区和相城区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常熟中国智能车综合技术研发与测试中心国家智能交通测试及应用推广基地(常州)、盐城汽车试验场、同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基地、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杭州余杭区
未来科技城和萧山区、宁波杭州湾新区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平台、嘉兴嘉善产业新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湖州德清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合肥自动驾驶5G示范运行线、芜湖奇瑞汽车V2X示范场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研发基地(池州
)、福州市平潭县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基地、福州市罗源县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联合实验基地、厦门BRT5G公交站系统、江西南昌市/上饶市/赣州市/九江市/鹰潭市/新余市/景德镇市/赣江新区智能网联开放测试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智能网联示范区、许昌芙蓉湖5G自动驾驶示范区、天
津西青智能网联(车联网)先导区、山东青岛即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中国汽研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重庆车检院自动驾驶测试应用示范基地、德阳Dicity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运营基地、贵阳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区域。CONTENTS目录1.车联网千亿级大市场,
C-V2X拥抱5G时代2.技术+政策+产业链共同驱动,行业迎来加速发展新阶段3.聚焦产业链中下游,从车机到路侧到云端,市场机遇接连而至4.行业策略及风险因素153.聚焦产业链中下游,从车机到路侧到云端,市场机遇
接连而至16I.车载智能操作系统:智能网联需求升级,车载OS市场有望率先爆发II.终端设备厂商:中长期云控平台、OBU和RSU受益III.高精地图:长期看新商业模式有望明确,2021年后将迎来指数型增长3聚焦产业链中下游,从车机到路侧到云端,市场机遇接连而至资料来源:IMT
-2020(5G)推进组C-V2X白皮书,中信证券研究部C-V2X产业地图车联网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通信芯片和模组模组提供商,中游则以整车制造厂商和相关的软硬件产品供应商为代表,下游主要以运维服务为主,包括电信运营商、测试验证机构、高精地
图服务提供商等。从投资角度看,上游芯片厂商中,华为、高通处于领先地位。聚焦于产业链中下游,我们认为行业将沿着从车机到路侧进而拓展到云端服务的方向依次爆发,对应车载操作系统、终端设备、高精地图这三个产业链环节。173.1车载智能操作系统:智能网联需求升级,车载O
S市场有望率先爆发18资料来源:CSDN,中信证券研究部车载智能操作系统作为车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联网渗透率持续提高的背景下,同样迎来高速发展阶段。QNX和类Linux操作系统(Android,AaliOS)占据车载OS主流,需要适配优化。目前常见的车载操作系统有QNX、L
inux(Android,AaliOS)、WindowsCE、iOS等。复制手机业务优质客户模式,作为智能汽车赋能者,中科创达有望迎来高速发展。中科创达作为操作系统技术服务商形成了优质的客户资源,与上层的高通、ARM、Intel等芯片公司,知名操作系统厂商保持着
深度合作。未来,中科创达有望通过手机业务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客户渠道,在汽车OS领域继续保持优势,深化与车厂合作模式,提高获取明确的成长空间。BlackberryQNXNeutrino(QNX)类Linux系统(Andr
oid,AliOS)所属公司黑莓谷歌合作汽车厂商宝马、奥迪、奔驰等铃木、戴姆勒、福特、本田、捷豹路虎、马自达、三菱、日产等;特斯拉基于Linux自主开发合作互联网企业百度阿里等优势稳定性和安全性高定制开发灵活度高、应用生态系统强大缺
陷兼容性较差需要较大改进优化3.2终端设备厂商:中长期云控平台、OBU和RSU受益19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1)云控平台云控平台是车联网的数据交流中心、智能交通管控核心,是车联网通信交互的重要基础设施。借助云控平台链接、应用、管理车辆,
C-V2X提供辅助手段降低车辆设备、存储、算力等方面需求,弥补单车智能的不足。伴随2020年车联网示范区建提速,自动驾驶商用小范围落地。2021年起,自动驾驶商业化渗透率有望加速,云控平台有望进入高增长通道,预计到2025年云控平台投资规模将达到875亿元,建设期每年投资规模大约在1
00-300亿之间。高速公路总长度(wkm)高速公路云控平台渗透率城市道路长度(wkm)大城市道路长度(wkm)大城市云控平台渗透率云控平台投资额(亿元)2018年14.6441.2824.77201
9E15.4742.8225.692020E16.32%44.3626.621%19.832021E17.1310%45.927.546%116.882022E17.9620%47.4428.4612%242.62023E18.7930%48.9829.3920%406.642024E19.734
5%50.5530.3329%617.362025E20.7260%52.1631.340%874.641.2.3.4.2018年高速公路长度和城市道路长度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假设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长度保持线性增长,由此预测2
019-2023年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长度;高速公路云控平台总数=(高速公路长度*渗透率*覆盖密度(取100km/个));城市云控平台总数=(城市公路长度*渗透率*覆盖密度(取40km/个));云控平台投资额=(高速公路云控平台总数+城市云控平台总数)*单位建设成本((取2
000万/个)3.2终端设备厂商:中长期云控平台、OBU和RSU受益20资料来源:公安部、中汽协,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2)OBU(车载单元)在OBU(车载单元)市场,中期内以前装模式为主导,推动OBU渗透
率提高。短期内OBU渗透率的提高将主要依靠整车厂商前装模式推动,而后期随着RSU和OBU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装OBU产品也能够快速地让消费者体验到V2X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助长OBU渗透率提高。考虑国家政策的推进
,叠加车厂新车型的研发周期,我们预计爆发期可能会有所滞后,给予保守估计。按照到2023年OBU新车渗透率35%测算,按照前装OBU1000元/个的价格,在不考虑后装市场的情况下,车载智能联网终端OBU市场规模预计108.5亿元,预计此后
每年市场规模均有望在百亿级。汽车新增销量(万辆)新车配装率前装OBU数量(万个)前装OBU价格(万元)前装OBU市场规模(亿元)2018年2808----2019E2810----2020E28501%290.154.282021
E291010%2910.1234.922022E299020%5980.1165.782023E310035%1,0850.10108.502024E321045%1,4450.10144.452025E332060%1,9920.10199.201.2.3.假设汽车销量保持趋势不变,201
8年汽车销量数据来自公安部,2019年汽车销量数据来自中汽协预测,2020-2025年汽车销量数据为根据销量增长趋势预测前装OBU数量=汽车新增量*新车装配率前装OBU市场规模=前装OBU数量*前装OBU价格3
.2终端设备厂商:中长期云控平台、OBU和RSU受益21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3)RSU(面向V2I的路侧单元)RSU(面向V2I的路侧单元)市场依靠政府率先推动,将首先在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道铺设,协同产业力量共同落地。从高速到城市道路,比照OBU产业进程,RS
U有望在2021年实现高速路段的铺开和城市路段的落地。从RSU实际布设进度来看,商用基础已经具备,当前仍在加大试点示范阶段。预计到2023年RSU总数将接近30万个,每年市场规模在100亿元上下。高速公路总长度渗透率高速公路RSU总
数城市道路长度大城市道路长度渗透率大城市道路RSU总数RSU单价RSU市场空间2018年14.64--41.2824.77--2019E15.47--42.8225.69--2020E16.3--44.3626.62--2021E17.1330%6.4245.927.5410%2.
755.0045.892022E17.9640%8.9847.4428.4625%7.125.0080.482023E18.7950%11.7448.9829.3935%10.295.00110.152024E19
.7355%13.5650.5530.3345%13.654.00108.852025E20.7260%15.5452.1631.3055%17.223.0098.261.2.3.4.5.2018年高速公路长度和城市道路长度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假设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长度保持线性增长,
由此预测2019-2025年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长度;高速公路RSU总数=高速公路长度*渗透率/覆盖密度(取800m/个);大城市道路长度根据2016年88个大城市道路长度21.91wkm占总城市道路长度38.2wkm的约60%所确定,假设这一比例保持不变,大城市道路长度=城市道路长度*60%,大
城市道路RSU总数=(大城市道路长度*渗透率)/覆盖密度(1km/个)RSU市场空间=(高速公路RSU总数+大城市道路RSU总数)*RUS单价3.2终端设备厂商:中长期云控平台、OBU和RSU受益22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云-路-端全面提前布局,V2X终端设备厂商重点关注千方科
技。千方科技是较早全方位推出基于V2X的路侧、路边控制器以及全套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成功通过世界首例“三跨”互联互通测试;与百度Apollo合作推出V2X车路协同解决方案;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完成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里程超12万公里;其中车载单元业已通过车规级测试,具备了向整车厂
家及Tier1等合作伙伴提供相关产品及服务的条件。华为在推出V2X芯片和模组后,也在此基础上推出了自主生产的OBU和RSU产品。一方面,OBU、RSU设备厂商与华为存在合作机会,另一方面,大量V2X设备厂商如千方科技、金溢科技、万集科技等采用大唐或高通芯片组制造智能终端OBU
/RSU,结合良好的汽车客户/高速路客户关系,也构筑了较强竞争力。前装OBU市场规模(亿元)RSU市场规模(亿元)云控平台投资额(亿元)V2X基站/MEC及其他设施(亿元)2018年--2019E--2020E4.28-19.832021E34.9245.89116.882022E6
5.7880.48242.62023E108.50110.15406.645002024E144.45108.85617.362025E199.2098.26874.641000高精地图和C-V2X高度融
合,共同组成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场景下的5G-V2X业务可以实现高精地图的实时下载和更新,从而实现高精度定位和环境的监测感知,两者作为自动驾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自动驾驶的实现。高精地图服务于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数据呈现方式不同于传统导航地
图。对比传统导航地图,高精地图的应用者是车辆的智能驾驶系统,而非驾驶员的视觉读取,因此其数据呈现方式和传统地图并不一致,组成方式也并不一样,并且和导航地图不同的是,将承担自动驾驶车辆时保证驾驶安全的重要责任。资料来源:Qualcomm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5G-V2X和3D高精地
图组成自动驾驶汽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精度地图主要优势3.3高精地图:长期看新商业模式有望明确,2021年后将迎来指数型增长•高精地图可以赋予自动驾驶车辆稳定可靠的路径规划能力,在安全性和可操控性上大大强于纯依靠传感器感知。同时,配合
传感器的感知数据可以辅助提供定位车辆信息。超视距+辅助定位感知•传感器存在感知边界,当面对光线,浮尘或者恶劣天气环境时,传感器的感知边界大大降低,自动驾驶车辆的可操控性与安全性大大降低。此时高精度地图将扮演最低安全保证的“行驶轨道”角色。抗复杂环境干扰•在复杂路况环境,或者传感器部分失灵状
况下,在自动驾驶模式下,依托高精地图的静态数据执行驾驶指令,可以承担最终的安全责任。冗余计算底线安全保证23我们判断高精地图的供给端在一段时间内会受一定的政策监管,国资背景的公司可能更占优势。且随着自动驾驶路测向L3逐步推进,我们判断高精地图的经营资质可能会再次面临监管政策变化,从
国家安全等角度出发,均有利于国资背景公司的竞争排位。未来高精地图的门槛较高,市场集中度会高于传统导航市场,且市场格局一旦确立便较难打破,预计高精度地图的市场空间将在2021年爆发,并且在2021-2025五年内呈现指数型
的高速通道增长。高精度地图领域首推四维图新。四维图新身为传统导航地图的行业领跑者(近40%市占率)拥有研发积累、产业集群积累、资质优势与大车厂背书四大优势。243.3高精地图:长期看新商业模式有望明确,2021年后将迎来
指数型增长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L3汽车销量(万辆)3060150240400L4汽车销量(万辆)52040100高精地图单价(元/辆)10001000100010001000高精地
图维护客单价(元/辆)100100100100100高精地图市场空间(亿元)3.006.8017.9530.6555.50四维图新市占率假设38%37%36%35%35%四维图新高精地图收入(亿元1.142.526.4610.7319.08资料来源:
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CONTENTS目录1.车联网千亿级大市场,C-V2X拥抱5G时代2.技术+政策+产业链共同驱动,行业迎来加速发展新阶段3.聚焦产业链中下游,从车机到路侧到云端,市场机遇接连而至4.行业策略及风险因素254行业策略及风险因
素26我们建议沿着三条主线布局车联网V2X投资机遇:终端设备:OBU和RSU作为V2X的核心载体有望获取高确定性增量。车载操作系统;纯软方案+软硬结合方案高精地图:伴随L3车型落地推广加速。风险因素:车联网整体技术成熟度与完
备度进展不及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导致车联网全面推广进度慢于预期;5G商用落地进程不及预期。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