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ppt,共(296)页,4.144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66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电子教案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基础系课程说明教学安排:上课2+上机2/周上课:6—18周上机:7—18周教学大纲:全国高等学校(重庆考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考试要求:1.非音、体、美及艺术专业学生期末全校统一考试;2.音、体、美及艺术专业学生要求参加全国高等学
校(重庆考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教学网站:计算机基础教学网JSJJC.CQNU.EDU.CN2目录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2章操作系统平台第3章办公软件第4章多媒体技术基础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
术第6章数据库与软件工程简介第7章计算机信息技术3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返回结束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信息处理41.1计算机技术1.1.1计算机的发展和展望1.计算工具的演变算筹算盘计算尺加法器计算器分析机51834年,巴贝奇在研制
差分机的工作中,看到了制造一种新的、在性能上大大超过差分机的计算机的可能性,他把这个未来的机器称为分析机。查尔斯.巴贝奇巴贝奇设计的分析机有3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由许多轮子组成的保存数据的存储库;第二部
分是对数据进行各种运算的装置;第三部分是对操作顺序进行控制,并对所要处理的数据及输出结果加以选择的装置,它相当于现代计算机的控制器。同时,在多年的研究制造实践中,巴贝奇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计算机程序的专著。巴贝奇是国际计算机界公认的、当之无愧的计算机之父。6计算机科学
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艾兰·图灵(AlanMathisonTuring,1912—1954)。在二战期间,为了能彻底破译德国的军事作密电,图灵设计并制成了真空管机器Colossus,多次成功的破译了德军作战密码,为
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是建立了图灵机(TuringMachine,TM)模型,奠定了可计算理论的基础;二是提出图灵测试,阐述了机器智能的概念。阿兰.图灵为纪念图灵对计算机科学做出的贡献,美国计
算机学会(ACM)于1966年创立了“图灵奖”,每年颁发给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目前是计算机科学的最高奖,被称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7另一个也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的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Neumann,1903—1957)。他和他的同事们研制出了
人类第二台计算机EDVAC,对后来的计算机在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EDVAC中采用了“存储程序”的概念,以此概念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统称为冯·诺依曼机。冯.诺依曼六十多年来,虽然计算机系统从性能指标、运算速度、工作方式
、应有领域等各方面都与当时的计算机产生了很大差别,但其基本结构并没有变,都属于冯·诺依曼机。但是,冯·诺依曼自己也承认,他的关于计算机“存储程序”的想法都来自图灵。82.计算机的发展史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名为ENIAC(ElectronicNu
mericIntegratorandCalculato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两位主要研制人为莫契利(J.Mauchiy)和埃克特(J.Eckert)。在ENIAC的实际制造过程中,莫契利是总设计师,埃克特则承担总工程师的角
色。ENIAC大约由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组成,每小时耗电100~150KW,占地170平方米,重50吨,平均每秒运算5000次浮点加法。第一台计算机尽管体积庞大、耗电量高、运算速度慢,但是,它奠定了计算机发展的技术基础,
在诞生之后的50多年时间里,其飞速发展,很快成为一个产业,即计算机产业。9ENIAC本身存在两大缺点:一是没有存储器;二是没有太明晰的CPU概念。ENIAC的发明仅仅表明计算机的问世,对为现代计算机在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奠定了基础。第一台计算机ENIAC第
一款商用计算机是1951年开始生产的UNIVAC计算机。1948年12月,ENIAC的两个发明人莫契利和埃克特创立了自己的计算机公司—“埃克特—莫契利计算机公司”(EMCC),生产UNIVAC计算机,于1951年6月14日正式移交给了美国
人口普查局,用于公众领域的数据处理。莫契利和埃克以及他们的UNIVAC奠定了计算机工业的基础。10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的体积不断变小,但性能、速度却在不断提高。按其采用的物理元件,
一般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分成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电子管时代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第四代计算机(
1971年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第五代计算机智能型时代一般认为,第五代计算机(即智能型计算机)应具有以下几方面功能:①具有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能对声音、文字、图象等形式表达的信息进行识别处理。②具有一定的学习、联想、推理和解释问题的能力。③具有对人类
自然语言的基本理解能力和对自然语言编写的程序的处理能力。113.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型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发展最为迅猛、变化最为迅速的高新科技之一。微型计算机与大、中、小型计算机的区别在于体积大小、结构复杂程度、功率消耗、性能指标、数据储存容量、指令系统和软件配置等方面的不同。微型计算
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可靠性强、操作简单等特点。通常,将微型计算机的CPU芯片称做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与微处理器的发展是同步的。1965年4月9日,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研究开发实验室主任的戈登·摩尔(Gordo
nMoore,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计算机的CPU性能“每隔18个月,集成度将翻一番,速度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这一定律量化和揭示了微型计算机的这一独特的发展速度,而如今这一翻番的周期以缩短为12个月甚至更短。12①高速化Intel公司最新推出的6
4位Pentium4531处理器主频达到3.0GHz。②超小型化小巧、方便和易于携带一直是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最典型的标志是笔记本式计算机和PDA的流行。③多媒体化体现在全新的多媒体处理芯片的设计、多媒体和超媒体系统的开发和标
准化、虚拟现实技术和发展多媒体通信等。④网络化网络计算机、具有连网功能的PDA以及各种类型的个人计算机等正在飞速发展。人机界面更友好,诸如手写输入、自然语音输入等技术将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将成为人类最友好的朋友和最容易使用的现代工具。今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134.计算机的
新技术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现今的技术角度来说,在21世纪初将得到快速发展并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技术有嵌入式计算机、云计算和中间件技术等。1)嵌入式计算机2)云计算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
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3)中间件技术145.计算机的发展趋势①光计算机是利用光作为信息传输介质的计算机,具有超强的并行处理能力和超高速的运算速度,这是
现代计算机望尘莫及的。目前,光计算机的许多关键技术,如光存储技术、光存储器、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都已取得重大突破。②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采用由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生物芯片。在这种芯片中,信息以波的形式传播,运算速度比当今最新一代计算机快10万倍
,能量消耗仅相当于普通计算机的十分之一,并且拥有巨大的存储能力。③量子计算机是利用处于多现实态下的原子进行运算的计算机。刚进入21世纪之际,人类在研制量子计算机的道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美国研究人员已成功地实现了4量子位逻辑门,取得了
4个锂离子的量子缠结状态。151.1.2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应用1.计算机的特点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仅有六十多年时间,其发展之迅速、应用之广泛,是与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密不可分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运算速度快存储能力强计算精度高、可靠性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运行自动化通用性强信息处理的
有力工具162.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按其规模可分为巨型机、大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等。这里的规模并不是单纯的体积,而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指令系统类型、输入输出能力、软件配置等各方面性能指标的综合。3.计算机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其应用领域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
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过程控制多媒体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工程CAD、CAI、CIMS网络应用智能模拟人工智能(AI)和虚拟现实171.2计算机系统组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
机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必须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工作原理等相关基本知识。1.2.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简称硬件)和软件系统(简称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如
下图所示。1819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中的物理设备实体,如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又称CPU,由运算器与控制器组成)、内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软件是指计算机所使用的各种程序的集合及有关的文档资料,这些程序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制
的,它包括计算机本身运行所需的系统软件和用户为解决某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所需的应用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对于软件和硬件的功能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硬件是基础,硬件本身
只是一台“裸机”,无法工作;软件是灵魂,只有硬件本身,而没有相应软件的机器就无法工作。只有当硬件和软件很好地协调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计算机所具有的功能,来解决用户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达到为用户服务的目的。201.2.2硬件
系统1946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在一篇题为《关于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的初步讨论》的学术报告中,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并且进行了论证。其主要观点可归结为:①计算机硬件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大部分组成的体系结构;②计算机中处理的数据模型是由二进制数
所表示的指令和数据;③将事先编制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一并存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启动计算机,在不受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计算机自动地、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且执行(被归纳为:二进制、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的思想。21冯·诺依曼的上述思
想奠定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六十多年来,虽然计算机系统从性能指标、运算速度、工作方式、应有领域等各方面都与当时的计算机产生了很大差别,但其基本结构并没有变,所以,现代计算机又统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221
.运算器运算器由数据寄存器、累加器、算术逻辑部件、辅助电路等组成,主要功能是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计算机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运算,大量的数据运算任务是在运算器中进行的。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LU)。2.控制器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部
件和微操作控制部件等组成,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它从内存依次取出指令,对其译码,并按每条指令所规定的功能,向整个系统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实施对其他部件的控制,使计算机各部件统一协调地动作。233.存储器存储器的功能是用来存放程序和数
据,是计算机中各种信息存储和交流的中心。可根据需要随时向存储器存取数据,其中,将信息存入存储器中称为“写”存储器;从存储器中取出信息称为“读”存储器。存储器是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的,为使计算机能识别这些单元,给每个单元一个编号,称为“地址”,计算机就是根据地址来访问存储器的
。就如同在旅馆中要知道某人所住的唯一房间号,才能找到该人一样。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241)内存储器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又称主存储器,通常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用户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的程序和数据送入内存;控制器执行的指令和运算器处理的数据取自内存,运算的
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保存于内存;输出设备输出的信息来源于内存;内存中的信息如要长久保存应送到外存储器中。总之,内存要与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打交道,进行数据传送。因此,内存的存储速度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内存储器分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
储器(RAM)、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25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容量较小,通常用来存放一些不能改写而用于管理机器本身的监控程序和其它基本的服务程序。它存储的信息一般是厂商
在制造时写入的。如主板上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BIOS是一个小型指令集合,在开机时,CPU首先执行BIOS中的指令来搜索磁盘上的操作系统文件。早期ROM不能修改或更新数据,而今天随技术的发展,ROM中数据已
经可以更新。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是一种既可“读”又可“写”,断电后数据会丢失的存储器。相对于ROM来说,RAM容量较大,是通常所说的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介于CPU和内存之间的一种可高速存取信息的芯片,是CPU和RAM之间
的桥梁,用于解决它们之间的速度冲突问题。262)外存储器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又称辅助存储器,主要用来长期存放“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通常外存不和计算机的其他部件直接交换数据,只和内存RAM交换数据。常用的外存有硬盘、光盘、优
盘等。存储器容量是指存储器中存储数据的最大容量,其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B),每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bit)组成,即1B=8bit。为了方便描述,比字节大的容量单位还有:KB、MB、GB、TB。其换算关系为:1KB=210B=1024B,1MB=220B=
1024KB,1GB=230B=1024MB,1TB=240B=1024GB。外存储器与内存储器相比,具有存储容量大、性价比高、脱机情况下可永久保存信息等优点,但速度较内存储器慢得多。27输入设备用来向计算机内存输入数据和程序,能将输入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形式(二
进制)存放到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4.输入设备5.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来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响
等。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简称I/O设备,又称为外部设备。281.2.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根据冯·诺依曼机“存储程序”的概念,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执行指令和程序的过程。程序是指能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组指令的有序集合。计算机按照程序设定的
指令依次执行,并完成对应一系列操作,这就是程序执行的过程。1.指令和程序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完成某一特定的操作。一条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个部分组成。一台计算机的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不同的计算机类型,其指令系
统的指令条数也不同。一般指令系统可分为五种类型:数据传送、数据处理、程序控制、输入输出、状态29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工作过程的实质就是依次执行指令的过程,因为控制器对各部件的控制都是通过指令实现
的。一般地,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如下:取指令根据当前控制器中程序计数器的指令起始地址值,从内存中取出指令送到控制器的指令寄存器存储起来。分析指令将指令寄存器中存放的指令送往指令译码器,对操作码进行译码,即将指令的操
作码转换成相应的控制电位信号,由地址码确定操作数地址。执行指令由操作控制部件发出完成该操作所需要的一系列控制信息,驱动相应部件完成该指令所要求的操作。程序计数器自动加1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301.2.4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是指程序、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开发、
使用和我维护这些程序所需要的文档的集合。通常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指管理、控制、监视、维护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类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间联系的桥梁。一般地,系统软件通常包括操作
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各种服务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指管理机器、管理用户、合理调度计算机全部软硬件资源的程序集合。其主要的功能是进行CPU管理、存储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即用户程序调度管理)等。312)程序设计语言①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指
用计算机能识别的0、1指令代码表达的程序设计语言,即是由一系列机器指令所构成的。机器语言是计算机唯一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计算机语言。②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指用一些能反映指令功能的助记符来表达机器指令的符号式语言。③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用类似于人们熟悉的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形式来描述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机语言,是独立于机器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32④第四代程序设计语言第四代程序设计语言简称4GL,是面向问题的、非过程化的程序设计语言。使用这种语言设
计程序时,用户不必给出解题过程的描述,仅需要向计算机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了,至于如何完成、采用什么算法和代码等则是计算机软件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用计算机来描述、表达和处理现实世界的对象,提出了面向对象(非过程化)的高级程序
设计语言,一般将其归为第四代程序设计语言。比较常见的有:C++、VisualBASIC、VisualC++、JAVA(一种新型的跨平台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适用于网络应用开发)等。目前,常见的高级语言有:BASIC、FORTRAN、
PASCAL、C语言等,这些均是面向过程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333)语言处理程序①源程序用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编制的程序叫源程序。②目标程序目标程序是指源程序经过翻译加工后得到的机器语言程序,可由计算机直接执行。目标程序也被称为目标代码、目的程序或结果程序。语言处理程序是指将
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能识别的目标程序的系统程序。“翻译程序”通常有汇编、编译和解释三种类型。一般的翻译过程如图所示。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源程序目标代码汇编编译(解释)344)服务程序服务程序是专门为系统维护及使用进行服务的一些专用程序。常用的服务程序有:系统设
置程序、诊断程序、纠错程序、编辑程序、文件压缩程序、防病毒程序等。5)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硬件等组成。目前,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Access、VFoxPro、SQLServer、Oracle、S
ybase等。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开发符合自己需求的数据库应用软件,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352.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指用户在各自的业务领域中开发和使用的解决各种实际
问题的程序集合。目前,应用软件可分为专用应用软件和通用应用软件两种。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应用程序越来越多。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之间一般没有较严格的界限。目前,广为流行的有以下几类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动画制
作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Internet服务软件此外,还有为财务管理、工资管理、人事管理、学籍档案管理、辅助教学、娱乐活动等开发的各种软件。361.2.5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主板2.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和控制器合
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在微机中,运算器和控制器不是两个独立的部件,而是被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构成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运行的核心,是计算机的中枢神经,无论是内部操作还是外部操作,都离不开CPU的运算、判断和处理。因为系统的所有计算、比较和
判断都是在CPU内完成的。CPU有通用CPU和嵌入式CPU两种类型。通用和嵌入式的区别,主要在于应用模式的不同。373.存储器1)内存储器内存储器是数据和代码的临时存放设备,存放输入/输出数据以及CPU进行计算、处理的数据,一般为半导体存储器。内存储器又可分为RAM(随
机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2)外存储器为了能存储器更多的数据,就需要配置磁盘、磁带、光盘、优盘等外部存储器。外存中的数据一般不能直接送到运算器,只能成批地将数据先送到内存,在进行处理。硬盘软盘存储器光盘优盘38输入设备将数
据、程序等转换成计算机能接受的二进制码,并将它们送入内存。4.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数字化仪游戏操作杆5.输出设备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换成人们能够识别的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显示、打印或
播放出来。显示器CRT、LCD打印机针式、喷墨、激光绘图仪396.I/O总线与接口1)I/O总线I/O总线是计算机中的传输数据信号的通道。总线的传输方式是并行的,所以也称并行总线。在I/O总线上通常传输数据、地址和控制三种信号,分别称为
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2)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接口外部总线通常以接口形式表现,是外部设备与计算机连接的端口。①串行接口②并行接口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都必须在软件控制下才能按需要输入或输出数据。③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
串行总线)接口USB接口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功能,传输速率较高,是目前外部设备与主机相连的主流接口方式。401.2.6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要全面衡量一台计算机系统的性能需要考虑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的配置、软件的配置
等诸方面因素,以下技术指标是主要考虑对象。1.字长2.运算速度3.内存容量4.指令和指令系统5.外部设备配置6.软件配置7.可靠性与性价比411.3计算机信息处理1.3.1数制1.数制及常用数制间的对应关系所谓数制(也称进位计数制)是指用一组固
定的数字符号、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则、由低位到高位进位来表示数的一种计数方法。在一种数制中,只能使用一组固定的数字符号来表示数目的大小。通常,把某数制所使用的数字符号个数称为该数制的“基数”,基数的方幂称为“位权”(简称“权”,对应数位相对大小)。对任何N进制,都有一套统一的运算规
则(即采用“逢N进一”的原则)。42在计算机系统中,除人们日常使用的十进制外,还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常用进制数的表示如表所示。数制名称运算规则数字符号基数第n位权值备注十进制逢十进一0,1,2,3,4,5,6,7,8,910整数:10n-1,小数:10-n二进
制逢二进一0,12整数:2n-1,小数:2-n八进制逢八进一0,1,2,3,4,5,6,78整数:8n-1,小数:8-n十六进制逢十六进一0,1,2,3,4,5,6,7,8,9,A,B,C,D,E,F16整数:16n-1,小数:16-nA-F分别代表十进制数的10-15432.不
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二、八、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将二、八、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一般方法是使用以下公式完成:(N)J=Nn-1Nn-2…N1N0N-1…N-m=Nn-1×Jn-1+Nn-2×Jn-2+…+N1×J1+N0×J0+N-1×J-1+
…+N-m×J-m其中,J为基数,依次取2、8、16;Ni为各数位,Ji为对应数位的位权。为区分不同数制表示的数,在书写时采用字母B(Binary)表示二进制、字母O(Octal)或Q表示八进制、D(Decimal)表示十进制、字母H(
Hexadecimal)表示十六进制。442)二进制与八、十六进制的转换二进制→八(十六)进制:整数部分从个位开始向左每三位(四位)一组,不足三(四)位则前补0;而小数部分从小数点后第一位开始向右每三位(四
位)一组,不足三位(四位)则后补0(注意,整数在最左面补0,小数在最右面补0);然后,每组均用对应的八(十六)进制位表示,按原来顺序连接即得到与之等价的八(十六)进制数。八(十六)进制→成二进制:该数的每位均用相应的三位(四位)二进制表示连接起来即可。注意:每位均应表示成三
位(四位)二进制代码,只有转换完毕后,整数部分最高位为0与小数部分最低位为0时才可省略。453)十进制数转换成二、八、十六进制数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八、十六进制数时,可将此数分成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别进行转换,然后再拼接起来即可
。整数部分:通常采用“除基数取余”法,即用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反复除以基数取余数,直到商是0为止,将每次所得余数按先后顺序依次由低到高位排列即可得该进制数。小数部分:通常采用“乘基数取整”法,即用十进制数的小数部分依
次乘以基数,分别取出相乘所得整数部分,直到满足要求的精度或小数部分是0为止,将所得整数按先后顺序依次组成小数后的各位。463.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的原因人类最直接的计数工具是手指,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十进制计数,而计算机采用二进制作为
它内部计数的基本代码,也是由于计算机采用的元器件以及二进制数的特点所决定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物理元件性能所致运算简单逻辑运算由于计算机中使用的二进制数通常位数比较多,读和写时容易出错,因此,人们又采用八、十、十六进制的方法
来书写其数值。必须明确一点:真正由计算机可以直接存贮和处理的数只能是二进制形式表达的。471.3.2数值数据的处理及运算1.数的编码表示在计算机中,由于只有0和1两种形式,为了表示数学上的正数和负数,就需要将数的符号用0和1进行编码。不管是字长为8、
16、32、64位的计算机,通常把一个数的最高位定义为符号位,用0表示正,1表示负,称为符号位,其余位仍表示数值大小。将一个数在计算机内的表示形式统称为“机器数”。在以下的示例中,我们将以数值数据在8位机中的表示和运算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其它字
长的计算机,其处理方法完全类似。例如十进制正数11,其二进制数为+0001011,在计算机中表示为:00001011;十进制负数-21,其二进制数为-0010101,在计算机中表示为:10010101。482.数的原码、反码、补码
及运算数值在计算机内采用符号数字化后,计算机就可识别和表示符号位了。但若将符号位同时和数值参加运算,由于两个操作数符号的问题,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否则就要考虑计算机结果的符号问题,但这将增加计算机实现的难度。显然,运算结果出错。若
要考虑符号位的处理,则运算变得比较复杂。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在机器数中,引入了原码、反码和补码的概念。并且,计算机系统规定,任何两个数之间的算术运算,都是通过其补码求和来实现的,符号位也参与求和运算。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以整数为
例进行说明。对于含有小数的实数,处理方法完全类似,这里就不再介绍了。49对于一个整数M(正数、负数均可),其原码、反码和补码规定为:原码:数符位0表示正,1表示负;其数值部分就是M绝对值的二进制表示。通常书写时用[M]原表示M的原码。反码:对于正数反码与原码相同;对于负数,数符位为1,
其数值位M的绝对值取反,即0变为1、1变为0。通常书写时用[M]反表示M的反码。补码:对于正数,与原码、反码相同;对于负数,数符位为1,其数值位M的绝对值取反后+1,即为反码+1。通常书写用[M]补表示M的补码
。在补码表示方法中,数字“0”有唯一的编码:[+0]补=[-0]补=00000000因而可用多出来的一个编码“10000000”来扩展补码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即将负数最小-127扩大到-128。50利用数的补码可以方便地进行运算。7-9=7+(-9)的运算如下:运算结果补码为:11111110
,符号位为1,即为负数。以知负数的补码,要求其实际值,只要将数值位再求一次补就可得其原码:10000010,再转换为十进制数,即为-2,运算结果正确。51-7+(-9)的运算如下:运算结果丢弃高位1,得补码为:11110000,与上例求法相同,获得-14的运算结果。请用以上方法计算:7+9、
-7+9,看看运算结果是否正确?由此可见,利用数值的补码可方便地实现正、负数的加法运算,规则简单。也就是说,减法可以通过加法来实现(在CPU的运算器中只有累加器即加法器,而没有减法器)。在数的有效范围内,符号位如同数值一样参加加法运算,也允
许最高位的进位(被丢失),所以使用较广泛。523.定点数和浮点数对于上面介绍的数值数据的正、负号编码方式,满足了对整数的处理。而含有小数的实数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在计算机中,对于实数的处理有两种方式:定点数和浮点数。53①定点数定点数是约定小数点
隐含在某一位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小数点位置固定在数的最后为定点纯整数;另一种是小数点位置固定在符号位之后,即数值位之前为定点小数,这两种方式均称为定点数。②浮点数实际存储数据和计算时定点数是不方便的,范围也是有限的,因此通常采用浮点
数进行表示,即指数形式。在数学中,任意一个实数可以用指数形式表示为:N=±d×10±p其中,d是尾数,前面的“±”表示数符;p是阶码,前面的“±”表示阶符。例如实数34.56可以表示为多种指数形式,如0.3456×
102、3456×101、3456×10-2等,由于小数点是浮动的,所以在计算机中称为浮动数。54为了便于计算机中小数点的表示,规定将浮点数写成规格化的格式,即尾数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1并且小于1,从而唯一地规定了小数点的位置。上例0.3456×102就是实数34.56的规
格化格式表示。同样,任意二进制规格化后的浮点数表示形式为:N=d×2±P它在计算机内的存储形式可表示如下:阶码只能是一个带符号的整数;尾数表示数的有效部分,是纯小数,其本身的小数点约定在数符和尾数之间。由此
可见,浮点数是定点整数和定点小数的混合。在浮点数表示中,数符和阶符都各占一位,阶码的位数表示数的范围,尾数的位数表示数的精度。。551.3.3西文字符处理对于西文字符数据的处理,主要表现在对于英文字母的处理。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来表示英文字符,简称ASCII码标准集,如表1.
5所示。对于其它西文字符,则使用ASCII码扩展集进行处理。在ASCII码标准集中,每个字符都用1个字节的低7位二进制代码来表示。因此,其基本集包括128个不同字符,其编码范围为0000000到1111111(即ASCII码值为0到127)。ASCII的机器内码为每个字符占一个字节,其最高位被作
为奇偶校验位。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记住各种字符的ASCII码,但应记住常用字符: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是连续且有序的。其中,字符0、A、a的ASCII码十进制分别为48、65、97,十六进制分别为30H、41H、61H。
561.3.4中文信息处理我国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一般都要对汉字信息进行处理,因此,必须解决汉字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运算传输、输出等处理存在的问题。汉字信息处理过程是将中文信息通过键盘以外码形式输入计算机;由中文操作系统中的输入处理程序把外码翻译成相应的交换码及内码(机内码的简
称),并在计算机内部进行存储和处理;然后,再由输出处理程序查找字库,按中文内码需要显示的调用相应的字形码(又称字模),并送到输出设备进行显示和打印,如图所示。57可见,汉字信息在计算机中都以内码形式进行统一存储和处理
。无论使用哪种中文操作系统和汉字输入方法,用户输入所有中文字符的外码都会通过中文操作系统的输入处理程序翻译成惟一的内码。这种内码的惟一性是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基础。编辑或存储一篇文章时,实际处理的是汉字内码而不是外码。一篇汉
字文稿可以看成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一连串汉字编码,而每个汉字编码占两个字节。因此,我们常说一个汉字占2B的存储空间,存储N个汉字需要2NB的存储空间。由于汉字和字符的内码是惟一的,与所用的输入方法和中文操作系统无关,所以,可以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信息交
流。58汉字输入码(也称外码)是计算机输入汉字的编码,代表一个汉字的一组键盘符号。汉字的输入方法不同,同一汉字的输入码可能也不同。输入码通常在汉字录入时使用,相对于计算机内存储和处理数据用的内码而言,被称为外码。汉字的输入码一般从汉字的3要素(即音
、形、义)入手,根据汉字的发音、字形等特征,用适当的字符和数字进行表示,从而构成了汉字的输入编码。目前,汉字外码的编码方案很多,按编码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流水码(又称顺序码):国标码、区位码等;音码:全拼、双拼、紫光拼音等;形码:五笔字型、极品五
笔、表形码等;音形码:智能ABC、自然码等。1.汉字输入码591)GB2312-80汉字字符编码为了适应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日益发展的需要,我国国家标准局于1980年底发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简称GB2312-80(也称为国标汉字编码或国标基本集),适用于
我国大陆,也是中文的国际标准编码。在GB2312-80字符集中,搜集了7445个汉字、字母、图形等符号,其中纯汉字6763个。根据汉字使用频度分为两级:一级汉字3755个(为常用字,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音字以笔形横、竖、撇、点(捺)、折为序);第二级汉字3008个(次常用字,按偏旁部首排列
,与新华字典用的部首顺序基本相同)。2.汉字交换码60每个汉字的编码占两个字节,使用每个字节的低7位,共计14位,最多可编码214个汉字及符号。国标汉字编码中,规定纵向为0~93行(行号为区号),横向也是0~93列(列号为位号),按94行×94列组成一张二维表中(最多可表示的
字符个数为8836个,而国标码只收集了7445个符号,表中的空位可作为扩充之用)。由区号和位号构成区位码。例如,“中”位于第54区48位,区位码为5448。为了避开ASCⅡ中的控制码,区号和位号各加32就构成了国际码,这是为了与ASCⅡ码兼容,保证每个字节值大于32(0~32为非图形字符码值)。
所以,“中”的国际码为8680。2)GBK码3)Unicode码4)CJK码5)BIG5码6)GB18030码7)USC码61汉字的机内码简称内码,是汉字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处理、传输时使用的编码。一般用两个字节存储一个汉字的机内码。在西文系统中没有交换码与机内码的区别,以ASCII编码为
机内码来设计计算机系统。ASCII编码的每字节最高位置为0,为使汉字编码与ASCII码相区别,通常把GB3210-80中汉字交换码(即国标码)两字节的最高位均置为1,就得到了相应汉字的机内码。3.汉字机内码汉字的双字节机内码与汉字国标码有固定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中”国标码对应的二进
制为(0101011001010000),相应十六进制为5650H,对应机内码二进制为(1101011011010000),相应十六进制为D6D0H。所以,汉字的双字节机内码与汉字国标码的对应关系。关系如下:国标码(十六进制)8080H机内
码(十六进制)624.汉字字形码及字库汉字字形码又称汉字字模,用于在显示屏或打印机输出汉字。汉字字形码通常有两种表示方式:点阵和矢量表示方式。用点阵表示字形时,汉字字形码指的就是汉字字形点阵的代码。根据输出汉字的要求不同,点
阵的多少也不同。简易型汉字为16×16点阵,提高型汉字为24×24点阵、32×32点阵、48×48点阵、64×64点阵等。书中图显示了宋体“水”字的64×64点阵字形,有有笔划的位置用1表示、无笔划的位置用0表示,一
个网格位置占一个bit,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用64×64个二进制位表示出来的代码就是其字形码。点阵规模愈大,字形愈清晰、美观,所占存储空间也就越大。63如果用16×16点阵来表示一个汉字,则存储该汉字需要256
bit的存储空间,共需要256/8=32B,两级汉字需占用32×6763/1024KB的存储空间。而存储一个24×24汉字需要576bit,共576/8=72B。因此,字模点阵只能用来构成“字库”,而不能用于机内存储。字库中存储了每个汉字的点阵代码,当显示输出时才检索字库,输出字模点阵
得到字形。矢量表示方式存储的是描述汉字字形的轮廓特征,当要输出汉字时,通过计算机的计算,由汉字字形描述信息生成所需大小和形状的汉字点阵。矢量化字形描述与最终文字显示的大小、分辨率无关,因此可产生高质量的汉字输出。点阵和矢量方式区别是,前者编码、存储方
式简单、无需转换可直接输出。但字形放大后的效果差;矢量方式特点正好与前者相反。结束返回64第2章操作系统平台操作系统基础WindowsXP基本知识WindowsXP基本操作WindowsXP资源管理Windows
XP的常用软件简介结束返回65操作系统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向用户提供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各种命令。有了操作系统,用户无需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特性和软件运行的复杂过程,只需通过键盘输入操作命令或者用鼠标点击各种菜单提供的功能,就可控制、指挥计算机执行程序,完成相应操作。一台没有任何软件支撑的计算
机称为裸机。人们直接在裸机上编制、运行程序是非常困难的,且效率非常低。操作系统直接运行在裸机之上,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第一次扩充,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用户才能简单、直观、快捷地操作计算机,计算机才能更好地运行其他的各
种软件。2.1.1操作系统的概念2.1操作系统基础66按照资源管理的观点,人们把操作系统的功能分为5大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①处理器管理按一定策略把处理器分配给程序运行,尽
可能提高系统运行效率。②存储器管理负责内存空间的扩充、分配和管理,使内存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并保证内存中各程序之间的信息互不干扰、破坏。③设备管理对各种外围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包括设备的分配、启动和故障处理等。④文件管理负
责处理系统中各种文件的存储、检索、修改等操作,以及解决文件的共享、保护、保密等问题。⑤作业管理为用户提供操作使用计算机的手段,便于用户有效、方便地去组织和控制自己的作业运行。672.1.2操作系统的分类目前操作
系统种类繁多,很难用单一标准统一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①根据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对作业的处理方式,可分为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②根据所支持的用户数目,可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③根
据同时可运行的任务数量,可分为单任务操作系统和多任务操作系统。④根据计算机硬件结构,可分为网络操作系统和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⑤根据用户对话的界面,可分为命令行界面操作系统和图形界面操作系统。68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具体的操作系统,
可能具有上面多种分类的特点。比如,WindowsXP是一个基于分时系统的,使用图形界面的,单用户、多任务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下面简要介绍经常提及的几个操作系统类别。批处理系统在批处理系统中,用户可以把程序、数据等组成的作业成批地输入系统,然后不再与作业发生交互作用,直到作业运行完毕。
然后根据作业的输出结果分析作业运行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再次上机。分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将CPU的时间划分成时间片,轮流接收和处理不同用户从终端输入的命令。由于计算机运算的高速性和并行工作的特点,使得每个用户感觉不到别人也在使用
这台计算机,就好像他独自使用这台计算机一样。69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对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能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也就是说,计算机对输入信息要以足够快的速度进行处理,并在确定的时间内做出反应或进行控制。超出规定时间范围就失去了控制的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
义。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又可以将实时操作系统分成两类:实时控制系统(如导弹发射系统、飞机自动导航系统)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如机票订购系统、联机检索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种运行在个人
计算机上的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一般采用图形用户界面,使用方便,用户无需专门学习,也能熟练操作。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能够管理网络通信和网络上的共享资源,协调网络中各个主机上任务的运行,并向用户提供统一、高效、方便、易用
的网络接口和用户界面。70MS-DOS是MicrosoftDiskOperatingSystem的简称,即美国微软公司提供的磁盘操作系统,一般简称为DOS。2.1.3常用操作系统简介1.MSDOS2.WindowsWindows操作系统是美国微软公司在DOS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与DOS相比,Windows功能更加强大,用户界面更为直观,操作更为方便,是目前微机上使用最普遍的操作系统。3.UNIXUNIX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处
理器架构。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UNIX已成长为一种主流的操作系统技术和基于这种技术的产品大家族。714.Linux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似于Unix的操作系统,主要用于基于x86系列CPU的计算机上。这个系统是由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
。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的版权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产品。5.MacOSMacOS是一套运行于苹果Macintosh系列电脑上的操作系统,是苹果机专用系统,是基于Unix内核的图形化操作系统,是首个在商用领域成功的图形用户界面,一般情况
下在普通PC上无法安装。MACOS操作系统界面非常独特,突出了形象的图标和人机对话,以简单易用和稳定可靠著称,广泛用于桌面出版和多媒体应用等领域。722.2WindowsXP基本知识2.2.1Windows概述1.Windows的发展2.WindowsXP的特点2.2.2WindowsXP
的安装、启动、退出1.WindowsXP的运行环境2.WindowsXP的安装3.WindowsXP的启动4.WindowsXP的退出732.2.3WindowsXP的键盘、鼠标操作1.键盘在WindowsXP系统中,常用的操作工具是鼠标、键盘,它们各有其特点
、作用。键盘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Windows系统的各种操作都可通过键盘来完成,特别是在文字录入时,键盘是主要的输入设备,必不可少。2.鼠标在WindowsXP系统中,大多数操作用鼠标可直接完成。相对于键盘操作,除了文字录入以外,其它功能使用鼠标操作更加灵活、方便、快捷。鼠标器常用的操作有定
位、单击左键、双击左键、单击右键、拖动等。在特殊情况下,也有三击左键、双击右键等非常规操作。742.2.4中英文输入1.英文输入2.中文输入切换输入法状态的方法有两种:使用鼠标单击和使用键盘组合键。3.智能ABC输
入法简介752.3WindowsXP基本操作2.3.1桌面及任务栏的基本操作WindowsXP启动后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是桌面。所谓桌面,是指WindowsXP所占据的屏幕空间,即显示器的整个屏幕。在桌面上,通常会有很多图标,用来表示WindowsXP系统
中的某个对象(一般是应用程序或文件夹)。1.桌面的组成任务栏位于桌面底部,由开始菜单、快速启动区、任务显示区、输入法和通知区几部分组成。2.任务栏763.桌面操作对于桌面上的图标,可根据需要进行如下操作。①新建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
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可以新建各种对象,以图标形式放在桌面上。②删除选中某图标后,按Del功能键可删除图标;也可使用鼠标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直接将图标拖动到“回收站”中也可以表示删除。③移动用鼠标指向某图标,拖动到目标位置
即可移动图标。④复制用鼠标指向某图标,用“Ctrl+拖动”将图标拖到目标位置可复制图标。注:对于移动、复制、删除等操作,也可通过快捷菜单中的“剪切”、“复制”、“粘贴”功能来完成。对于桌面图标,还可以进行自动排
列、对齐到网格等操作。77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功能,则弹出“显示属性”对话框,可以进行各种桌面属性设置。显示属性共有5个选项卡,分别用来选择主题、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外观和设置。4.显示属性设置2.3.2WindowsXP的窗口组成及其操作WindowsXP是一个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桌面和图标是常见的表现形式,另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是窗口。窗口具有形象直观、灵活方便、清晰高效等特点。Win
dowsXP的每一个任务、每一个应用程序在运行时,都以窗口的形式展现在用户面前。781.窗口的组成WindowsXP的窗口由若干个基本元素组成:控制菜单按钮、标题栏、最小化、最大化/还原、关闭按钮、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工作区、滚动条、边框与视窗
角、状态栏等。每个基本元素都有其相应的作用。2.窗口的类型WindowsXP系统的窗口代表正在运行中的应用程序,可分为活动窗口和非活动窗口2种类型。3.窗口的基本操作对于桌面上的窗口,可以进行移动、调整大小、最大化、还原、最小化、切换、关闭等操作
。792.3.3WindowsXP的菜单及快捷方式菜单是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所提供的操作功能的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WindowsXP系统中,常用的菜单有:开始菜单、控制菜单、快捷菜单、主菜单等。1.菜单的分类2.菜单的基本操作WindowsXP及
应用程序所提供的各种菜单,用户都可使用鼠标或者键盘对其进行相应的操作。3.菜单中各符号的含义WindowsXP系统及应用程序所提供的各种菜单中,通常包含一些特殊符号,不同符号代表了不同的含义。4.工具栏的使用5.快捷方式802.3.4WindowsX
P的对话框在操作WindowsXP系统过程中,用户需要经常与系统进行信息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对话框与窗口外观相似,但有许多不同之处。相对于窗口,对话框一般不能调整大小(有些可调整,但限定了最小区域),没有控制按钮,没有最大化、最小
化按钮,但拖动其标题栏可以进行位置移动,单击关闭按钮将关闭该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除有标题栏、边框线和关闭按钮外,通常还有其它组件供用户操作使用。下面列出了一些常用的组件选项、文本框、数值框、单选框、复选框、列表框、下拉列表框、命令按钮2.3.5应用程序的启动和退出812
.3.6剪贴板在WindowsXP中,剪贴板是用于在不同应用程序、文件之间传递、共享信息的临时存储区,是一段连续的可随着存放信息多少而变化的内存空间。剪贴板的使用步骤是先将信息“复制”或“剪切”到剪贴板这个临时存储区,然后在目标应用程序中将插入点定位在需要放置信息的位置
,再使用应用程序的“粘贴”命令将剪贴板中信息传到目标应用程序中。1)“剪切”操作当要将已经选定的内容或对象移动到其他位置或应用程序中时,可执行“剪切”操作,将选定内容或对象移动到剪贴板中。“剪切”功能一般在应用程序的“编辑”菜单中;鼠标指向已经选定的内容或对象后单击右键,弹出的快
捷菜单中也有“剪切”功能;有些工具栏上也有“剪切”按钮。822)“复制”操作“复制”操作与“剪切”操作非常类似,也可用相同的方法找到“复制”功能。“复制”与“剪切”不同之处:剪切后,原来选定的内容消失,选定的内容移动到剪贴板中,而复
制后,原来选定的内容仍然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另外将选定的内容复制一份到剪贴板中。3)“粘贴”操作将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一份到当前位置或插入到应用程序中光标开始的位置。“粘贴”功能也可以用上面相同的方法找到。剪贴板中的内容可供用户反复“粘贴”。在实际使用
时,也经常使用组合键Ctrl+X,Ctrl+C和Ctrl+V来分别完成“剪切”、“复制”、“粘贴”功能。另外,使用鼠标的拖动操作配合Ctrl键、Shift键,也可以实现复制、移动功能。83在WindowsXP系统中,可以把整个屏幕、活动窗口或活动对话框等对象以图形方式复制到剪贴板
中,称为屏幕硬拷贝。屏幕硬拷贝的方法是:先用鼠标将屏幕、活动窗口、活动对话框等调整到所需的状态,再按键盘上的PrintScreen键,则整个屏幕的静态内容作为一个图形复制到剪贴板中;按Alt+PrintScreen键,则将活动窗口或活动对话框
的静态内容作为一个图形复制到剪贴板中。用户可在应用程序中执行“粘贴”操作将该图形从剪贴板中复制出来使用,也可通过“画图”等图形编辑软件进行处理后再使用。2.3.7帮助系统的使用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用WindowsXP
提供的帮助系统是获得帮助信息和寻求技术支持的最好途径。842.4WindowsXP资源管理2.4.1程序管理1.程序程序是计算机为完成某一个任务而编写的一系列有序指令的集合,是一个静态的概念。程序通常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外存储器(如硬盘、U盘等)上的。在WindowsXP中,绝
大多数程序文件的扩展名都是.EXE。通常所说的启动(执行)一个程序,就是将其从外存储器中调入(复制)到内存中运行。此时,外存储器中的程序保持不变。WindowsXP是一种多任务操作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一个程序也可以同时运行多次。通过“Windo
ws任务管理器”中的“应用程序”选项卡,可以看到正在运行的程序及其状态。85简单地说,进程就是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或者说,进程是一个程序与其数据一起在计算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一个程序被加载到内存,系统就创建了一个进程,程序执行结束后,该进程也就消
亡了。当一个程序(如记事本程序)同时被执行多次时,系统就创建了多个不同的进程(外存储器中的程序仍然是同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可以被多个进程执行,一个进程也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程序。2.进程3.线程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并发处理和共享资源、提高CPU的利用率,目前许多操作系统把进程再
“细分”成线程(Threads)。一个进程细分成多个线程后,可以更好地共享资源。864.任务管理器在WindowsXP中,任务管理器可以管理当前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和进程,并查看有关计算机性能的信息。要打开任务管理器,同时按下Ctrl+A
lt+Del键即可。除了查看系统当前的信息之外,任务管理器通常用于终止未响应的应用程序或终止有问题的进程。如果系统中某个应用程序出现像“死机”一样的症状,对用户的操作没有反应时,可以通过任务管理器终止这个未响应的应用程序。方法是:在“应用程序”选项卡中,先选定需要终止的应用
程序,然后单击“结束任务”按钮。875.添加/删除程序在WindowsXP中,安装应用程序有多种方法:①如果应用程序是以光盘形式提供的,则光盘上一般都有Autorun.inf文件。将这种光盘插入光驱后会自
动运行安装程序。②找到应用程序的安装文件,通常是Setup.exe、Install.exe等,双击启动安装过程。③如果应用程序是从Internet上下载的,通常整套软件被打包成一个.EXE文件,用户双击运行该文件后会直接进入安装界
面。④使用“控制面板”中的“添加或删除程序”功能中的“添加新程序”,会打开添加新程序向导。通过该向导,不仅可以安装本地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还可以从WindowsUpdate上为系统添加新的功能。88对于WindowsXP系统自身,也携带了较为丰富、实用的应用程序,对于以前未安装或因误操作而破
坏的应用程序可以重新安装。方法是使用“控制面板”中的“添加或删除程序”功能中的“添加/删除Windows程序”来完成。选择该命令后,会弹出“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在该向导中根据需要“勾选”相应的组件即可(对于没有“勾选”的组件
,则表示删除、不安装)。使用该功能时,可能会要求插入WindowsXP的系统安装光盘。在“当前安装的程序”列表中,列出了用户自行安装的应用程序。选择列表中的应用程序后,可以更改或删除该程序。89需要注意的是,删除应用程序一般不要直接从文件夹中删除。因为应用程
序可能由许多文件构成,有些诸如DLL之类的文件是安装在其它系统目录中的,如C:中的Windows目录等。直接从文件夹中删除应用程序,一方面不可能将应用程序删除干净,另一方面很可能会删除某些其他程序也需要的DLL文件,导致依赖这些DLL的程序无法正常运行。通常情况下,应用程序安装后,在开始菜单中会
有相应的卸载功能,选择该功能可以快速地删除应用程序。902.4.2文件、文件夹管理文件是计算机中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每个文件都有一个名字,称为文件名。在WindowsXP中,文件名是存取文件的依据,即使用“按名存取”方式。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程序和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
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1.文件名在WindowsXP中,文件名分为“主文件名”和“扩展名”两个部分,中间用小数点“.”隔开。扩展名通常用来表示文件的类型。给文件取名字,必须遵守如下规则:①总长度不能超过255个英文字符。对于全角字符、中文标点、汉字等,一个字符算2个英文字符长度。
91②文件名中不能出现/\|:"*?<>这九个英文符号,这些英文符号都有另外的特殊含义。除这些以外的英文符号、数字、汉字、中文标点等都可以用作文件名。③WindowsXP中,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如AB.TXT与ab.txt被看作同一个文件。④可以使用多个小数点分隔符。例如This.is.a.bo
ok.txt就使用了4个小数点分隔符。这种情况下,文件名中最后一个小数点分隔符“.”后的字符串被称为扩展名,用以标识文件类型。例如,前面文件的扩展名就是“.txt”。文件扩展名长度通常是3个字符,也可以是多个字符。⑤文件名中的主文件名必须有,扩展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没有扩展名,
则小数点分隔符“.”也不需要。922.通配符文件名使用时,“*”与“?”被称作通配符。通配符用来在查找、显示时文件时表示多个文件名相似的文件。“*”代表一个任意长度字符串。“?”代表任意一个字符。3.文件类型在WindowsXP操作系统中,文件的扩展名通常表示文件的类型。不同文件类型的文件其处理
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各种扩展名表示的文件类型的含义可能是不相同的。4.文件属性文件除了文件名外,还有文件创建时间、存储位置、占用空间、是否只读等属性。右键单击文件,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功能,将弹出文件的“属性”对话框,在对话
框中可以查看、更改文件的属性。935.文件夹(目录)、盘在WindowsXP系统中,将“我的电脑”应用程序窗口左边列表框中显示出来的都称为“文件夹”,不但包括逻辑盘下的所有目录,还包括各种硬件、任务等。桌面就是最大的一个文件夹。通常情况下,用户将不同种类、作用的文
件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以方便查找和使用。文件夹是存放在“盘”中的。一台计算机的硬盘通常具有多个逻辑盘,一般使用“大写英文字母+冒号”进行表达,称为盘符,称呼时简称C盘、D盘等。一个盘可能是一个硬盘或一个硬盘中的一部分(逻辑分区),也可能是一张光盘、一个优盘。另外,现在很多具有存储功
能的电子设备,与计算机相连接后,也是以逻辑盘的形式出现的,如手机、MP3、数码相机等。94盘也可以另外取个名字,方便用户识别、使用,称为“标识”,即盘的标识符号。每个盘都有一个称为“根目录”的文件夹。根
目录就是一个盘上的最高层目录,在书写中通常使用“\”表示。一个盘中,可能有很多的文件,为了有效地管理、使用,用户通常在磁盘上创建多个不同的文件夹(目录),然后将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根据需要,还可在文件夹下再创建子文件夹(子目录)。需要注意的是,同一
层文件夹中不允许有相同名字的文件或文件夹出现。磁盘上所有文件、文件夹组织在一起,像一棵倒置的树,这种结构也称为树形目录结构。在计算机系统的整个完整树形目录结构中,处于最顶层的是桌面,计算机上所有的资源都组织在桌面上,从桌面开始可以访问任何一个文件和文件夹。956
.路径将文件放在不同文件夹中后,要查找、使用这些文件就要说明文件存放的位置。文件存放的位置也称为“路径”。文件路径分为两种: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绝对路径是指从根目录开始到某个文件的路径。一个文件的绝对路径是固定不变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地
方都是一样的。相对路径是指从当前目录(当前选中、正在使用的目录)开始到某个文件的路径。随着当前目录的不同,一个文件的相对路径也是不同的。在相对路径中,“.”表示当前目录,“..”表示上一级目录。967.“我的电脑”“我的电脑”是WindowsXP提供的用于管理文件
、文件夹、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工具,具有显示文件夹的结构、显示文件的详细信息、启动应用程序、进行各种文件目录操作、更改设置系统属性等功能。书中图2-25称为为“资源管理器”方式,若单击工具栏上的“文件夹”按钮,则不显示文件夹列表框,称为“我的电脑”方式,窗口左边显示与当前操作相
关的任务窗格而不显示文件夹列表框。不同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的爱好、操作习惯可能是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文件夹选项”功能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设置。方法是:选择“我的电脑”的“工具”菜单,然后选择“文件夹选项”功能,弹出“文件夹选项”对话框进行设置。978.文件、文件夹
基本操作在WindowsXP中要操作某个对象,通常需要先选定操作对象,再选择要进行的操作命令,即“先选择、后操作”。选定对象也是WindowsXP最基本的操作之一,绝大多数的操作都是从选定对象开始的。只有在选定对象后,才可以对
它们执行进一步的操作。有关选定的常用操作如下:①单个对象的选定如果只对某一个对象进行操作,可直接单击该对象,则该对象被选定。②连续多个对象的选定先单击选定连续部分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对象,然后按住Shift键不放,再单击连续部分的最后一个(或第一个)对象。也可在按住Sh
ift键后,使用键盘上的方向键,选定连续的多个操作对象。98③不连续多个对象的选定按住Ctrl键不放,再用鼠标依次单击需要选定的对象。④全选选择“编辑”菜单下的“全部选定”功能或按“Ctrl+A”,则将当前文件夹下的所有对象全部选定。⑤反向选择如果不需要选择的对象较少,
而需要选择的对象较多,则可以先选定不需要选择的对象,再选择“编辑”菜单下的“反向选择”,则除刚才选定以外的所有对象均被选中。⑥取消选定对象当选定对象不再需要时,单击任意空白处即可取消已选定的对象。另外,单击某一对象,即重新选定时,也将取消原来选定的对象。若按住Ctrl键
再用鼠标单击某个已选定的对象,则只取消该对象的选定,其它对象的选定不变。99(1)新建在需要新建文件或文件夹的地方,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在新建子菜单中选择需要建立的文件夹或文件类型,然后输入名字。也可以选择“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功能,其效果是一样
的。注意:新建文件或文件夹后,如果看不到它们的扩展名,需要在“文件夹选项”对话框中取消勾选“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2)移动/复制①使用鼠标(拖动时,鼠标指针右下角有“+”表示复制,否则表示移动
)同盘复制:Ctrl+拖动到目标位置同盘移动:直接拖动到目标位置异盘复制:直接拖动或Ctrl+拖动到目标位置异盘移动:Shift+拖动到目标位置100②使用菜单先选定对象,在快捷菜单或编辑菜单中选择“复制”或“剪切”功能,
然后单击目标文件夹,再选择快捷菜单或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功能实现。③使用工具栏上的按钮利用工具栏上的“剪切”、“复制”和“粘贴”按钮也可实现移动、复制功能,其操作过程与使用菜单相同。④使用键盘按键也可以使用键盘上的组合键实现移动、复制
功能。“Ctrl+X”等同于剪切,“Ctrl+C”等同于复制,“Ctrl+V”等同于粘贴,其操作过程与使用菜单相同。(3)重命名如果要更改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先选中文件或文件夹,然后按键盘上的F2键,或选择“文件”菜单或快捷菜单中的“重命名”功能,则可更改选中文件的名称。
101(4)删除、恢复先选定对象,然后可选择按Del键、单击标准工具栏上“删除”按钮、拖动选定对象到“回收站”、选择“文件”菜单或快捷菜单中的“删除”菜单项等几种方式之一实现删除功能。这几种删除功能的效果是一样的。删除了的文件、文件夹一般均置于“回收站”中。如果想恢复
(找回)已经删除了的文件或文件夹,可打开“回收站”,找到要恢复的文件、文件夹,然后单击右键,选择“还原”即可。由于“回收站”是硬盘中的一块区域,所以“回收站”中只能存放硬盘中删除的文件、文件夹。对于移动存储设备中的文
件及文件夹,一般是直接删除,不能恢复。关于回收站的更多操作,请参考《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材。102(5)只读、隐藏如果要设置文件的只读、隐藏属性,可利用图2-27所示的文件属性对话框。需要注意的是:如
果设置了隐藏属性后,文件仍然可以看到,但以灰色显示,则表示“文件夹选项”对话框中设置了“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这时需要将其修改为“不显示隐藏的文件和文件夹”。(6)搜索如果忘记了文件存放的位置或忘记了文件的
准确名字,可使用“搜索”功能。有多种方法可以启动搜索功能,如选择“开始”菜单中的“搜索…”功能、单击工具栏上的“搜索”按钮。最快捷的方式是:选择要进行搜索的盘或文件夹,鼠标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搜索”功能,则弹出的“搜索结果”窗口中进行操作。103
2.4.3磁盘管理磁盘是目前个人计算机上最常用的外存储器,包括硬盘、U盘等。现在很多具有存储功能的移动电子设备,与计算机相连时,也以磁盘的方式出现。一个硬盘,其容量往往很大,为了便于使用、管理,常把一个硬盘划分为多个逻辑分区
,每个逻辑分区均有一个逻辑盘符,可单独作为一个“盘”使用。在WindowsXP中,逻辑分区分为“主磁盘分区”和“扩展磁盘分区”两种。主磁盘分区不可以再细分,直接格式化后,作为一个“盘”使用。操作系统一般
应该安装在主磁盘分区中。扩展磁盘分区还可以细分为若干个逻辑分区,每个逻辑分区格式化后作为一个“盘”使用。一个硬盘,一般应该有一个或多个主磁盘分区,根据需要,扩展磁盘分区可能有,也可能没有。104有关磁盘分区的相关操作,一般可通过“控制面板
”中“管理工具”下“计算机管理”的“磁盘管理”功能进行。对磁盘进行分区并创建逻辑驱动器后,还不能使用该磁盘。在使用之前,一般先要进行“格式化”操作。格式化的目的是:把磁道划分成一个个扇区、安装文件系统,建立根目录等。已经格式化,正在使用的磁盘也可以再次格式化。
在进行格式化时,需要确定磁盘的文件系统格式。WindowsXP常用的文件系统格式有FAT16、FAT32、exFAT、NTFS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磁盘进行分区或格式化,将会删除磁盘上原有的所有信息,且一般不能恢复,因此在对磁盘进行分区、格式化时要特别慎重。如果需要对某个盘进行格式化操作,可
先选择该盘,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格式化”功能完成。1052.4.4设备管理每台计算机都配置了很多外部设备,它们的性能和操作方式各不相同,所需要的设备驱动程序也千差万别,如果使用手工管理,繁琐、复杂。目前绝大多数操作系统都支持即插即用技术,从而避免了用户使用设备时繁琐而复
杂的手工安装、配置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即插即用并不是说不需要安装设备驱动程序,而是意味着操作系统能自动检测到设备并自动安装设备驱动程序。在WindowsXP中,使用“设备管理器”对设备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在设备管理器中,用户可以了解有关计算机上硬件的安装和配置信息,以及
硬件与计算机程序交互的信息,还可以检查硬件状态,并更新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硬件的设备驱动程序等。1062.4.5系统管理鼠标右击桌面“我的电脑”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属性”功能,或在“控制面板”中选择“系统”图标,则弹出“系统属性”对
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可以查看系统的各种信息,更改系统的各种基本设置。2.4.6控制面板控制面板是计算机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是用来进行系统设置、设备管理等各种功能的一个集合。在控制面板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系统、显示、用户账户等进行设置和管理。启动控制面板的方法很多,最
方便、快捷的做法是在“开始”菜单中选择“控制面板”功能。控制面板有两种外观:经典视图和分类视图。这两种外观可以互相切换。1072.5WindowsXP的常用软件简介2.5.1InternetExplorerInter
netExplorer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款网页浏览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网页浏览器,简称为IE。2.5.2OutlookExpressOutlookExpress是WindowsXP自带的一种电子邮件软件,简称为OE,它即是一款电子邮件客
户端软件,也是一个基于NNTP协议的Usenet客户端。2.5.3WindowsMediaPlayerWindowsMediaPlayer是微软公司出品的一款免费的媒体播放器,是WindowsXP的一个组件,通常简称“WMP”
,支持通过插件增强功能。1082.5.5WindowsMessengerWindowsMessenger是WindowsXP附带的一个崭新、功能强大和与WindowsXP完美集成的实时通信软件,用户可以毫不费力地查看好
友、家人或同事的在线状态,与他们交谈、游戏或者展开工作上的协作。2.5.4WindowsMovieMakerWindowsMovieMaker是WindowsXP系统自带的视频制作工具,简单易学,使用它制作家庭电影充满乐趣.2.5.6命令提示符命令提示符是WindowsXP中的“MS-DOS方式”
,其运行界面、操作方式与DOS相似,主要用于执行以前为DOS设计的程序,即在WindowsXP系统下运行DOS应用程序。1092.5.7画图“画图”软件是一个简单的图像绘制、编辑程序,是WindowsXP自
身携带的附件中所包含的软件之一。2.5.8记事本记事本是WindowsXP操作系统中的一个简单文本编辑、浏览软件。记事本只具备最基本的编辑功能,且只能处理纯文本文件,不能保存格式信息。2.5.9计算器计算器是Windo
wsXP中自带的实用软件,用于简单的数据计算。2.5.10录音机录音机是WindowsXP自带的一个录音小软件,可以录取插入计算机中的麦克风输入的声音,也可以录取计算机声卡发出的声音,如看电影时录取其中的插曲。110第3章办公软件返回办公自动化基本知识文字处
理Word电子表格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结束1113.1办公自动化基本知识3.1.1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办公自动化是一种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人们办公方式、习惯和管理思想的变化而变化。1.什么是办公自动化(O
A)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简称OA)术语,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D·S·哈特于1936年首先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C·Zisman教授为办公自动化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办公自动化就是将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应用于传统的数据处理难以处理的数量庞大且结构不明确的、包括非数值型信息的办公事务处理的一项综合技术。”1122.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办公自动化是信息化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具有以下特点:①办公自动化是涉及文秘、行政管理、电子、机
械、物理等学科,并利用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技术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学科。②办公自动化是融人、机器、信息资源三者为一体的人机信息系统。它包括信息采集、加工、传递、保存四个基本环节。③办公自动化包括语言、数据、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的一体化处理功能。④办公自动化能优质
高效地处理办公信息和事务。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常用设备有办公用计算机、终端工作站、打字机、复印机、传真机、专用电话交换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办公用计算机和终端工作站。1133.1.2办公自动化的三个层次事务处理、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是办公自动化(OA)系统构成的三个功能层次。它们之
间的相互联系可以由程序模块的调用和计算机数据网络通信手段来实现。一体化OA系统的含义是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把三个层次的OA系统集成一个完整的OA系统,使办公信息的流通更为合理,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重复输入信息的环节,以期提高整个办公系统的效率。一体化、网络化OA系统的优点是,不
仅在本单位内可以使办公信息的运转更为紧凑有效,而且也有利于和外界的信息沟通,使信息通信的范围更广,能更方便、快捷地建立远距离的办公机构间的信息通信,并且有可能融入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1141.事务处
理型事务处理型OA系统是第一个层次,只限于单机或简单的小型局域网。最为普遍的应用有文字处理、电子排版、电子表格处理、电子文档管理、办公日程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统计、报表处理、个人数据库管理等。2.信息管理型信息管理型的办公系统,是把
事务型办公系统和综合信息紧密结合的一种一体化的办公信息处理系统。综合数据库存放该有关单位的日常工作所必需的信息。3.决策支持型决策支持型OA系统是建立在信息管理型OA系统的基础上,使用由综合数据库系统所提供的信
息,针对所需要做出决策的课题,构造或选用决策数字模型,结合有关内部和外部的条件,由计算机执行决策程序,作出相应的决策。115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三大核心支柱技术的成熟,世界上的OA系统已进入到了新的层
次,在新的层次中OA系统有四个新的特点:①集成化软硬件及网络产品的集成、人与系统的集成、单一办公系统同社会公众信息系统的集成,组成了“无缝集成”的开放式系统。②智能化面向日常事务处理,辅助人们完成智能性劳动,如:
汉字识别、对公文内容的理解和深层处理、辅助决策及处理意外等。③多媒体化包括对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信息的综合处理。④运用电子数据交换(EDI)通过数据通讯网,在计算机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化处理。1163.1.3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1.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文字处理文
件管理行政管理信息交流决策支持图像处理2.集成办公环境下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建立内部的通信平台建立信息发布的平台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辅助办公信息集成实现分布式办公1173.1.4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演变1.起步阶段(1985年―1993年)2.应用阶段(1
993年-2002年)3.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3.1.5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人性化无线化智能化协同化通用化门户化网络化1183.2文字处理Word3.2.1文字处理概述1.文字处理的发展
2.Word2003的功能文档管理编辑和自动排版排版设计表格处理图形处理高级功能119双击桌面上的Word2003图标,或选择“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Office”→“MicrosoftOfficeWord2
003”功能,可以启动Word2003系统。3.Word2003的窗口界面在Word2003系统中,可随时请求得到即时帮助,与Windows系统的帮助功能是相似的,获取帮助的方法有三种:使用系统命令菜单中的“帮助”功能,操作方法与Windows
系统类似;使用常用工具栏上的帮助按钮获取帮助;按F1键获得联机帮助。4.获取帮助1203.2.2文档处理1.建立新文档进入Word2003后,系统就默认在用户工作区内建立了一个新的空白文档,等待用户向空白文档中录
入或添加新的内容。如果当前已有一个正在编辑的文档,若需建立一个新的文档,可用鼠标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新建空白文档”按钮。也可选择“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功能来完成,将在系统窗口右边弹出任务窗格,供用户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若选择“本机上的模板…”则弹出对话框,用户可利用系
统提供的已有模板来建立新文档。对于新建的文档,用户并未取文件名,因此,系统默认当前文档的文件名为“文档1”、“文档2”…等。1212.文本录入要将已有文本录入到计算机中,最常用的是通过键盘进行输入,在Word2
003中还提供了语音输入、联机手写体输入、扫描仪输入等。Word2003启动成功后,窗口将出现一个空白的文本工作区,用户就可以在不断闪烁的光标(又称为插入点)“I”处开始依次输入文本信息了。若输入中文,应先设
置相应的汉字输入方法,如智能ABC、五笔字型等。当用户输入了相应的文本信息后,该文本自动显示在光标当前开始的位置,同时光标的位置从左向右自动移动,当到达标尺栏上的右缩进位置后,系统会自动换行进行显示。按Shift+Enter键可产生一个换行符“↓”,起分行
作用。在段落结束时按Enter(回车)键产生一个段落标记“”。然后,开始下一段落内容的录入及编辑工作。1223.保存文档将录入的文档内容以文件的形式在磁盘上存储起来,称为文档存盘。存盘的目的是为了需要时使用。1)保存“保存”功能是将修改内容及表现形式(字符、段落、文档修饰、表格、图形处理等)后的
文档仍以原来的文件名存储起来,新内容将代替旧的内容。可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选择“文件”菜单下的“保存”功能或按组合键Ctrl+S来实现。2)另存为“另存为”功能是指原文档内容和文件名均不变,修改内容及表现形式后以新的文件名或
路径进行存盘。文档“另存为”功能与文件复制功能不一样,另存后,文档内容及表现形式可能与原文件内容不同。123文档另存的操作方法:选择“文件”菜单下的“另存为…”功能,将出现“另存为”对话框,需选择盘符、路径、文件名、类型等选项,然后单击“确定
”按钮。对于新建立的文档,首次“保存”(已有文件名则不会出现)或已有文件进行“另存为”操作,均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文档另存后,原文档内容不变并自动被关闭,当前打开在屏幕上的是另存后的新文档。3)另存为网页如果用户希望创建的文档能在Windows系统的IE浏览器中显示,则应选择“另存为网页”
方式存盘。操作方法:选择“文件”菜单下的“另存为Web页…”功能来实现。当然,另存时将图3-4中的“保存类型”选择为“网页”选项也可以。1244)设置文档类型、属性及安全措施选项Word系统默认文档类型是“Word文档”,即扩展名为.doc。用户还可使用其“另存”功能更改
其类型。除Word文档外,Web页(*.HTM)、RTF格式等是常用的文件类型。在“另存为”对话框中,单击“工具”按钮并选择“安全措施选项…”功能可设置打开及修改密码,选择“属性”功能可设置相关属性,选择“保存选项…”功能可设置是否快
速保存、后台保存、自动保存及间隔时间等。4.打开文档如果用户需处理已存放在硬盘、优盘或光盘上的文件,可将其调入内存进行再编辑,此过程称为“打开”。打开已有文档的操作方法:选择“文件”菜单下的“打开…”功能、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或按组合键Ctrl+O,将
出现“打开”对话框。根据需要选择。1253.2.3文档的编辑Word系统的编辑操作是用来完成对文档内容进行插入、删除、移动、复制等工作的,目的是保证文本内容正确性。1.光标定位当某文本内容需要修改时,应将光标(插入点)定位到相应位置再进行处理。使用鼠标和键盘都能进行光标定位。
2.插入与改写状态在编辑文档内容时,经常会使用插入与改写操作,它出现在Word2003窗口状态栏的右边。插入与改写状态是通过按Insert键来相互转换的。系统默认状态为插入状态。1263.选定文本内容使用Word2003来编排文档是非常方便的。在编
排时,Word2003也采用“先选定后执行”的原则,即先选定要操作的文本内容,然后选择编排方式进行修改。选定文本内容(还可选定图形、表格、多媒体信息等)是Word系统经常使用的基本操作。选定文本最常用的方法是鼠标拖动法:首先,将鼠标指针移到要选定
文本首字符的前一位置(或末字符之后),然后按下鼠标左钮并拖动,直到目标位置后再释放鼠标,则需选定的文本都呈反色显示(一般变成黑底白字)。鼠标指针一般呈游标状,当移动到一行文本左缩进的左边(称为选择区域)时,鼠标指针将呈“”状态,供选定文本内容使用。1274.删除对于文档中多余的文本内容,应
将其删除。①删除单字符按一次Delete键,则删除光标当前位置开始的一个字符;按一次Backspace键,则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字符被删除后,其后面文本内容将自动依次前移一个位置。②删除选定文本按Delete键、Backspace键均可,也可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剪切”
按钮来实现。若按空格或字母键等将用该字符代替选定文本。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控制符,也可进行编辑操作(即可插入,也可删除)。例如,段落标记“”按Delete键删除,其作用是将两段合并成一段;按Enter键则插入,作用是将当前段从光标位置开始分为两段或插入一个空行。1285
.复制与移动如果某部分文本内容需重复使用或所处位置不对,可先选定,然后通过复制与移动操作来进行调整。对于文本框、艺术字、图形、表格等对象也有效。①快速复制(移动)法:选定文本内容后,将鼠标指针指向选定文本区域内,用Ctrl键+
拖动(直接拖动),牵引选定区域到指定位置后再释放鼠标即可。此方法一般用于短距离(当前显示部分)内容的复制(移动)操作。②复制(剪切)/粘贴法:选定文本内容后,先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复制”(“剪切”)按钮将其置于剪贴板中,然后
将光标定位到新的位置,再单击“粘贴”按钮将它粘贴回来,从而达到复制(移动)的目的。1296.撤消与恢复当用户进行插入、改写、删除、剪切、复制、粘贴、设置字符及段落格式等编辑操作时,Word2003都将记录下其连续操作的过程。如果在编辑时出错或编辑后又改变了主意,可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撤
消”按钮来恢复上一次的操作。也可以单击“恢复”按钮来恢复到当前的后一次的操作。不管是撤消或恢复,如果内存足够大,可撤消或重复若干次操作。只有在撤消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恢复操作。也可选择“编辑”菜单下的“撤消”或“重复”功能来实现。1307.显示比例用户编辑文档时,工作区中的所有文档内容一般是按100
%(即实际大小)进行显示的。在操作过程中,用户可设置成所需的任何显示比例,操作方法是单击常用工具栏“显示比例”按钮右边的下拉按钮“”,从下拉表中单击选择所需显示比例,也可从键盘上输入。选择“视图”菜单下的“显示比例…”功能也能实现。8.
显示/隐藏状态显示/隐藏状态是指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显示/隐藏编辑标记”按钮,其作用是控制非显示或打印字符(统称为控制字符、编辑标记)是否在当前屏幕上显示出来。常用的控制字符有空格、行结束标记、段落标记、分页符、分节符等。方法是单击该按钮进行切换显示/隐藏状态。1319.文档
的视图一个文档处理告一段落后,希望从不同角度观察其效果。Word2003提供了多种在屏幕上观察文档效果的显示方式,称为视图。每种视图均可使用户在处理文档时把精力集中在不同方面,以提高工作效率。页面视图普通视图Web版式视图大纲
视图阅读版式打印预览另外,Word2003系统还提供的视图有:文档结构图、网页预览、缩略图、全屏显示等。1323.2.4排版设计对文档内容进行排版设计就是要改变文本的外观效果,增加其可视性。文档的排版设计主要包括字符格式、段落格式、页面设置三个方面。由于W
ord系统最大的特点是“所见即所得”功能,所以,能够直接在屏幕上看到排版后的效果。同时,Word2003提供了许多排版工具,使得排版工作更加容易。1.字符格式设置字符是指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数字、汉字以及特殊符号的集合。在Word2003中,字符输入
时即带有系统预先设定的默认格式,如字体、大小及其相关格式等。可根据需要对已输入的文本内容选定后重新设置为其它格式,也可在输入字符前,通过选择新的格式来改变系统默认格式。已设置好的字符格式就决定了其在屏幕上显示和打印机打印时的外观效果。133字符格式
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先选定后操作”,如果不选定,则对将要输入的文字内容有效。字符的格式设置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字体字号字形颜色特殊效果字符间距中文版式对于文本内容要设置以上字符格式,需先选定内容,再选择“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功能,进入“字体”对话框
进行设置。对于常用的字符格式,可直接使用格式工具框进行操作。1342.段落格式设置在Word2003中,默认的段落格式为:首行和左右缩进均为0厘米。两端对齐、单倍(自动设置)行距、制表位是间隔0.75厘米、显
示段落标记。对于段落格式设置的各项操作,原则上对选定的若干段有效。如果不选定内容,则仅对光标所在的当前自然段有效。段落的格式设置包括以下一些方面:段落的缩进首行缩进左缩进右缩进段落的对齐两端对齐居中左对齐右对齐分散对齐135格式刷的使用Word系统提供的
“格式刷”功能,是用来复制(不复制具体的文本内容)选定文本的字符及段落格式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设置是文档编排最基本的方面,也是最常用的功能,要求能熟练地掌握。边框和底纹对于文本、段落、页面,可添加边框或底纹以增加可视效果。查找与替换段落
的间距段前段后行距1363.页面设置用Word系统编排文档时,需要设置纸张大小、页面方向、页眉及页脚、页边距(有上下左右之分)等。这些选项的设置称为Word系统的页面设置。Word2003对页面设置的默认值为:页边距:左、右边距为3.17
厘米,上、下边距为2.54厘米;纸型:A4纸(210×297毫米);页面方向:纵向(210毫米为宽,297毫米为高);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纸张来源:默认纸盒。4.打印文件凡是Windows系统安装好的打印机,Word200
3系统均支持。文档内容编排完毕并设置好页面格式后,就可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印机”按钮或选择“文件”菜单下的“打印…”功能进行打印文档内容了。打印前,应打开打印机电源,装上相应的纸张。1373.2.5文档修饰功能在W
ord2003中对文档内容进行编排时,为了充分展示文档的整体效果,还可设置分栏、页眉页脚、编号及项目符号、首字符下沉、背景等修饰效果。1.分栏、分页、分节设置分栏分页分页分节2.页码Word2003系统允许用户对编排的文档进行分页并加上页码。添加或删除页时,可自动插入
并更新页码。1383.页眉和页脚页眉和页脚是指文档中每页顶部或底部所显示的文本内容。页眉和页脚的功能是用来设置某一部分或整个文档中每页顶部或每页底部的文本。4.编号和项目符号在Word2003中,可以快速地以列表方式自动产生大小标题、正文的编号及项目符号,使文档更有层次感,易于阅读和理
解。编号和项目符号的区别在于,编号是一组连续的数字或字母,而项目符号是一组相同的特殊符号。自动建立编号和项目符号设置编号与项目符号多级编号1393.2.6样式与模板1.样式样式是一组已命名和保存的字符及段落格
式的集合,如字体、字号、字型、对齐、缩进、行距等等。当应用一种样式到选定的文本内容时,Word2003立即使用该样式的所有格式来描述选定的文本。Word系统的样式有字符样式和段落样式两种。字符样式用于控制字符的表现形式,如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磅值、粗体等格
式;段落样式用于控制段落的总体外观,如对齐方式、缩进、行距、边框等格式;样式的使用建立样式修改和删除已有样式1402.模板模板是一种特殊的文档,是提供塑造最终文档外观的基本工具和文本内容。模板是文档的一种模式(用Word2003编排的文档都是基于某种文档模板中完成的)。文档模
板是创建文档的工具,提供一种省时省力的方法来形成一个最终文档或定制一个特殊类型的文档。需说明的是,若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则不会出现“新建文档”任务窗格,系统使用默认标准模板Normal.dot,即没有任何内容的空文档。另外,用户也可以用
建立文档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模板,只是存盘时需选择“文件类型”为“文档模板”。Word2003系统为用户提供了许多中文、英文模板,一般存放于Office系统的template文件夹中,模板文件的扩展名为.DOT。用户可在“我的电脑”中查看。1413.2
.7表格处理表格是一种对数据信息简明、扼要的表现方式,其结构严谨、效果直观而被广泛采用。Word2003对表格的处理方便快速,可快速生成表格,并随意修改、随心所欲地进行各种文字和数据的输入和编辑、对表中数据可进行数学运算、调用MSGra
ph可对数据以更加直观的图表来进行表示等,在数据表达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但其数据运算、统计等功能较弱。表格是由行和栏(列)组成的若干方框形式,每个方框称为一个单元格,用户可向其中填入文字、图形等内容,表
格内容与编排的文字、图形还可采用层叠方式并存。表格的操作可通过“表格”菜单或“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来实现。应遵守“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选定要操作的行、列或单元格,然后选择功能进行操作。1421.表格基本操
作1)表格的建立表格的建立有多种方法:使用“插入表格”按钮使用“插入”中的“表格…”功能使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绘制表格按钮2)输入文本3)表格中文本或单元格的选定2.表格的编辑表格的编辑包括对表格、行、列或单元格的调整宽度及高度、插入、删除、复制、移动,以及合并、拆分单元格等操作。143
3.表格的格式化表格的格式化可以改变表格的外观,增加表格的可视性。表格的格式化包括表格中内容的格式设置和表格的格式设置。1)表格内容的格式化包括字体、对齐方式(水平与垂直)、缩进、设置制表位等,这与文本的格式化操作相同。2)表格外观的格式化包括表格相对页
面水平方向的对齐方式、行高、列宽等。可选择“表格”菜单下的“表格属性”功能来实现,也可通过“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来实现。3)表格自动套用格式Word为用户提供了30多种预先定义好的格式,包括表格的边框、底纹、字体、颜
色等,使用时只要选中其中之一,便能快速的编排表格。1444.表格的计算和排序1)表格的计算Word2003系统提供了在表格中进行数值的加、减、乘、除、平均值、最大值等计算功能。对于表格中的单元格列号依次用A、B、C、D…等字母表示,行号依次用1、2、3、4…等数字表示,使用公式计算时,各单元格中
的值用B2、D4等格式表示,称其为地址。教材图3-27是前面表格计算平均分的过程说明图,分别使用了公式和函数的计算方法。2)表格的排序表格可根据某列或几列的内容进行升序或降序(数值、字母、日期等均可)排列。按某列排序时,该列称为主关键字;当该列内容有多个数据相同时,可再根
据另一列来排序,称其为次关键字,依此类推。最多可选三个关键字来排序。1453.2.8图形处理Word2003是一个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能够在文档中处理图形,实现图文混排,美化文档的版面。用户操作时,最好在“页面视图”中完成。Word2003图形处理功能包括文
本框、插入剪辑画、插入图形文件、绘制图形、制作艺术字体、使用公式编辑器、添加水印等方面内容。1.文本框处理为了增加文本内容的可视性,系统提供了文本框处理功能。文本框是一个可包含文本、图形或表格等内容的矩形方框,其文字内容可以与文档正文
采用不同的方向排列,是实现图文混排及环绕的有力工具。文本框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使用鼠标可以方便地移动、复制、删除、调整大小等操作。1461)文本框的插入2)文本框的环绕方式3)文本框的编辑对文本框进行编辑操作包括大小调整、移动与复制、删除、加边框线及底纹、设置是否环绕等。嵌入式四周型紧
密型上下型穿越型衬于文字下方浮于文字上方。1472.绘图处理Word2003系统中,提供了绘图功能,可通过“绘图”工具栏来绘制图形。通常使用绘图工具栏来完成几方面工作:建立和编辑新图形、建立特殊标题文本;编辑工艺美术图案;输入和编辑其它应用程序绘制的图形。1)“绘图”
工具栏4)设置图形格式2)绘制图形在Word2003系统中,经常使用绘制功能绘制自选图形。系统提供了一套现成的基本图形,用户可方便地使用这些图形,并可对其进行组合、编辑、设置格式等操作。3)图形的缩放和自由旋转设置线型、虚框类型、箭头样
式设置颜色设置阴影、三维效果1485)图文环绕6)图形的叠放次序7)对象组合与取消组合3.图片处理用户可在Word2003编排的文档内容中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图片,也可插入其它一些绘图软件如Windows中“绘图”工具
、扫描仪、“图表”等绘制的图片。在文档内容中插入图片可以增加其可视性,操作方法:光标定位(以确定起始位置)后选择“插入”菜单下的“图片”功能实现。对于已插入的图形,可进行缩放、移动、复制、更改颜色、加边框、设置环绕方式等格式。操作方法与绘
制图形的操作方法一样,还可裁剪、重设图片大小、增降对比度、增降亮度。使用“图片”工具栏上的“图像控制”功能,还可设置“自动”、“灰度”、“黑白”和“水印”四项功能。1494.插入艺术字在Word2003中,可以制作文字的艺术效果,即艺术字。插入艺术
字有三种方法:对于已插入的艺术字,可单击选中后,利用“艺术字”工具栏上的相应按钮进行编辑,如编辑文字、更改艺术字库样式、设置艺术字格式、选择艺术字形状、自由旋转等等。已插入的艺术字,可进行缩放、移动、复制、设置与文本的环绕方式等操作,还可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阴影”按
钮设置阴影效果、“三维效果”按钮设置三维立体效果等。其操作方法与绘制图形相同。选择“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艺术字”按钮选择“艺术字”工具栏的“插入艺术字”按钮选择“插入”菜单→“图片”→“艺术字…”功能1505
.公式编辑器的使用公式编辑器Microsoft公式3.0是Word系统提供的用来制作数学公式的一项功能。操作时,只要选择其工具栏上的符号并输入数字和变量,就可方便地建立复杂的数学公式,系统将自动根据排版约定格式来调整大小、间距等。用户还可对建立好的公
式进行相应的图形编辑操作。公式编辑器使用灵活方便,编辑各种类型的公式十分美观,并可将编辑的公式直接显示在屏幕上,它给科技文章的编辑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6.水印处理水印是指文档背景中相对于正文内容表现出来的一些若隐
若现的文字或图形。用Word2003编排的文档内容中,可以将插入的图片、文字等设置成水印样来显示,以增加美观性。结束返回1513.3电子表格Excel3.3.1EXCEL2003概述1.电子表格的发展2.E
xcel2003的功能非常友好的用户工作界面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较强的图表处理能力具有函数与制图功能具有文字处理功能具有数据库管理能力能与其它软件共享资源1523.Excel2003窗口界面工作簿
窗口常用工具栏格式栏编辑栏4.工作簿与工作表1)工作簿在Excel系统中,将用户处理的文件称为工作簿,一个工作簿就是一个Excel文件,默认扩展名为.xls。2)工作表①工作表名称工作表选项卡区,有多张工作表,每一张工
作表有一个名称,默认为Sheet1、Sheet2…,其名称可更改。当前工作表选项卡呈反白显示,其内容显示于用户工作区中。153②行号与列号一张工作表由若干行、列组成,列号为A、B、C、Z、AA、AB、……、IV,共256列,行号为1~65536行。用户表格一般仅为极少的一部分。③单元
格、活动单元、单元格地址行与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是工作表存放数据的基本单位,可存放数值、变量、字符、公式等。在单元格输入、编辑数据之前,应选取某单元格为活动单元格(即正在使用的单元格,呈黑色外框显示),且右下方有一个黑色小方块,称为填充柄。给每个单元格一个编号称为单元格地址。在Ex
cel系统中,单元格地址有相对地址、绝对地址、混合地址三种形式,其区别在被其他单元格引用时才能体现出来。如果需表示多个单元格,可用单元格地址的区域表示法。1543.3.2工作表基本操作电子表格的内容是通过工作表而体现出来的。Excel
2003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主要包括内容录入、公式、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等方面。1.工作簿的建立、打开与保存2.工作表内容录入Excel2003工作表内容输入可分为直接输入、填充输入、外部导入3种方式。1)直接输入用户可直接在活
动单元格或编辑栏输入数据。输入的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文本型和日期型。系统默认数值型、日期型数据右对齐,文本型数据左对齐。数值型数据文本型数据日期和时间型数据输入1552)填充数据的填充输入是指一次同时在相邻单元格中复制有一定规律的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数据。填充输入只能将所选单元格中的内容复制到上、
下、左、右相邻的若干个单元格中。实际问题中,当需输入的相邻多个数据具有一定规律时,可使用填充输入来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填充柄输入序列输入导入外部数据3.公式和函数Excel系统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对各种数据报表的计算和统计方面。通过输入公式
和函数,可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统计汇总等各种运算,从而避免繁琐的手工计算和容易出现的错误,数据修改后公式计算的结果会自动更新,这是手工处理所无法比拟的。156Excel系统的公式类似于数学上的表达式。其特点是以“=”开头,由操
作数和运算符组成。一般由用户在编辑栏中进行输入。在编辑栏中显示的是活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的原型,而在单元格中显示公式计算后的结果。运算符操作数公式输入及填充2)单元格地址的引用相对地址引用绝对地址引用混合地址引用同一工作簿不同工作表之间的单元格
地址引用不同工作簿中单元格地址的引用1573)函数函数是Excel2003系统按数学方法预先定义好的一种格式,是公式的另一种表达形式。Excel2003提供了许多函数,为用户运算和分析数据带来了极大方便。常用函数函数的使用Excel2003函数的格式函数的一般格式为:函数名(
参数表)一个函数通常是由函数名和参数表组成,参数表用括号括起来,有些参数可以省略。函数名表示要完成的操作,如求和、平均、最大值、条件等等;参数表示要参与操作的对象,可以是常数、文字、逻辑值,也可为引用的单元格地址、区域名、公式或其他函数。1584.工作表的编辑工作表的编辑是指以单元格全部信
息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编辑处理,包括对工作表中行高列宽调整、单元格内容的修改,以及对单元格区域或整个工作表进行的编辑操作。1)单元格或工作表的选定2)单元格内容的修改3)单元格的移动/复制4)插入/删除/清除
单元格5)查找/替换6)工作表的操作1595.工作表的格式化工作表的格式化实质是针对单元格进行格式化,包括对行高列宽的调整、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自动套用、数据格式设置等方面。1)行高和列宽调整2)单元格的格式化数字格式设置对齐方式设置字符
格式设置设置边框和底纹3)自动套用格式Excel2003提供了很多适合各种情况使用的表格格式,供用户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格式来装饰工作表,以提高工作效率。1603.3.3Excel2003的实用功能Excel2003具有非常
强大的功能,一般用户仅使用其常用功能就可完成日常生活中的表格处理工作。系统的许多操作简单而实用的功能并未使用。这里,我们介绍几项较为实用的功能供用户使用。对于其他功能,有兴趣的用户可参阅相关资料。1.条件格式在实际的数据表格处理过程中,经常会
对具有某种特征的单元格进行特殊格式设置以突出某种特征。可以使用Excel2003提供的条件格式功能来实现。使用Excel2003提供的条件格式功能的操作方法:先选定单元格区域;选择“格式”菜单下的“条件格式…”功能实现。1612.数据有效
性用户输入数据前,可设置数据的有效性规则,以免输入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值。操作方法:先选定要检查的单元格区域,选择“数据”菜单下的“有效性…”功能实现。3.追踪引用单元格在Excel2003的进行公式运算时,一般均会引用其他单元格中的数据。当数据发生变化时,系
统会自动重新计算选定单元格中公式的运算结果。用户可使用系统提供的追踪引用单元格功能来进行标识。追踪引用单元格的操作方法:先选择“工具”菜单下的“公式审核”功能中的“显示“审核”工具栏”选项,通过“公式审核”工具栏实现。1624.追踪从属单元格如果某个单元格的值被其他单元格引用,那么此单元格就称为其
他单元格的从属单元格。当公式中所包含的值发生变化时,从属单元格中的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Excel可以追踪某个单元格的从属单元格,系统会用箭头标识出单元格之间的从属关系。5.圈释无效数据在Excel系统中,对于
已经输入的数据,可根据所设置的有效性规则,采用另外的方法让系统圈释出无效数据,以显示不满足有效性规则的错误单元格。圈释错误单元格的操作方法:选择“数据”菜单下的“有效性”功能,弹出“数据有效性”对话框,设置数据的有效范围;选中已设置有效性检测的数据区域;单击“公式审
核”工具栏中的“圈释无效数据”按钮。Excel系统就会把所设置区域的错误数据圈释起来。1633.3.4Excel2003的图表功能1.创建图表在Excel2003系统中,可以建立两种类型的图表:内嵌图表和独立图表。内嵌图表是与数据在同一张工作表中的图表对象;独立图表是在当前工作簿文件中自动
新建一个单独的工作表(默认工作表名为“Chart1”、“Chart2”…)。图表创建的一般操作方法。1)建立一个数据工作表2)选定数据区域3)创建图表图表类型图表源数据图表选项图表位置1642.图表的编辑已建立好的一个
图表,是由若干个对象组成的。图表编辑是指更改图表类型,以及对图表中各个对象的编辑。一般是用鼠标指向相应对象按右键弹出其快捷菜单,从中选择相应功能来完成。也可选中图表后,操作图表工具栏来实现。要编辑图表,先必须选中图表(也称激活图表)
。操作方法:用鼠标单击要编辑图表的四周边缘或图表中无对象的位置,则图表呈八个控制点的选中状态。若单击图表中的某个对象如图表标题,则仅选中该对象而非激活整个图表。要选中图表的某个对象,可单击该项对象或选择图表工具栏上的“绘图区”下拉列表框
来完成。1)编辑图表类型2)图表中各个对象的格式设置3)图表对象及图表的移动、删除和调整大小1653.3.5Excel2003的数据管理Excel系统不仅具有一般数据计算处理的能力,还具有数据库管理的一些功能,可对数据进行排序、汇总、筛选等操作。其操作方便、直观、高效,比一般的较数据库管理系统
更能发挥在表格处理方面的优势。1.数据清单数据清单类似于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表”内容,是由工作表的若干单元格构成的矩形区域,即一张二维表格,具有于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表”的一些主要特点:表中的一列称为一个“字段”
、一行称为一条“记录”,第一行称为“表头”,由若干个字段组成;表中每一列必须是性质相同、类型一致的数据,不能有完全相同的两行内容,不允许出现空行、空列、合并单元格的情况;表格任意两行或两列交换顺序不影响整体关系。1662.数据排序Excel2003提供了强大的排序功能,可按行或列、升序或
降序排列,英文字母按ASCII码排序,中文可按GB2312-80编码、笔划、拼音、特殊方式排序,也可按一个或多个关键字进行排序。1)简单排序简单排序也称单关键字排序、一般排序,是指对一个字段(表中的一列)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操作方法:先单击该列中的某一单元格,再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升序排
序”或“降序排序”按钮来快速地实现。也可选择“数据”菜单下“排序”功能来实现。2)复杂排序复杂排序也称多关键字排序,是指有多个字段参与的排序。当参与排序的字段有多个相同值时,可使用最多3个字段进行复杂排
序。1673.数据筛选数据筛选是指从数据清单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记录进行显示,而不满足条件的记录则暂时隐藏起来。当条件删除时,隐藏的记录又恢复显示。1)自动筛选自动筛选是按照简单的比较条件,快速地对数据清单中的数据进行
筛选,只将满足条件的数据集中显示在工作表上。2)高级筛选如果希望将筛选后的结果放在当前工作表的其它位置或其它工作表中,则需要使用“高级筛选”功能来实现,同时,“高级筛选”也能完成“自动筛选”的所有功能。“高级筛选”应有三个区域:数据区、条件区、结果区。进行高级筛选前应在非数据区单元格区域中输
入条件,且必须有条件的标题。1684.分类汇总分类汇总是指对数据清单按字段进行分类,将字段值相同的的记录作为一类,进行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最小值、计数、乘积等汇总运算。对同一字段的数据,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汇总。进行分类前,必须按相应字段排序,否
则分类就没有意义。汇总的一般操作方法:选择“数据”菜单下的“分类汇总…”功能则弹出对话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分类字段、汇总方式、选定汇总项;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如果需要二次汇总,需将“替换当前分类汇总”选项设置为无效。
若要取消分类汇总,需进入图3-81所示对话框后,单击“全部删除”按钮实现。结束返回1693.4演示文稿PowerPoint3.4.1PowerPoint2003概述1.PowerPoint2003窗口界面PowerPoint制作的文件称为演示文稿,由
幻灯片、备注两个部分组成,扩展名为.PPT。一个演示文稿是由若干张幻灯片构成成,幻灯片上可以放置文字、表格、图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对象。为演示文稿创作者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了方便,为他们全方位地表达观点、传递信息提供了技术保障。演示文稿的核心是幻灯片。P
owerPoint系统可以将演示文稿中幻灯片及备注内容以不同的显示方式、角度进行展示,从而形成演示文稿的大纲、备注、讲义等视图内容。1702.演示文稿的视图PowerPoint2003为了充分展示演示文稿的多种信息,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显示方式,以供演示文稿设计者进
行查看和编辑。对演示文稿及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展示称为视图操作,PowerPoint2003系统提供了普通、幻灯片浏览、幻灯片放映、备注页等四种常用视图。通过单击如图3-83所示的视图快捷按钮进行视图切换(普通视图时,用Shift+单击则切换到母版)。1)普通视
图2)幻灯片浏览视图3)幻灯片放映视图1713.4.2演示文稿基本操作1.建立演示文稿的一般方法1)根据设计模板2)根据内容提示向导3)根据现有的演示文稿4)新建空演示文稿2.建立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一般地,建立一个演示文稿按如下步骤完成。1)新建演示文稿2)选择新建方式3)设计幻灯片
内容4)插入新幻灯片5)演示文稿的存盘1723.幻灯片的编辑幻灯片的编辑包括插入、选定、删除、移动、复制等操作。1)插入幻灯片2)选定幻灯片3)复制、删除、移动幻灯片3.4.3幻灯片内容的编辑演示文稿的核心是幻灯片,设计幻灯片
内容就是设计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内容由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图表、影片等各个对象构成。设计和编辑幻灯片内容即在幻灯片上布置各种对象。设计和编辑幻灯片内容必须在普通视图中进行。1731.幻灯片的文字处理1)使用占位符添加文本2)使用文本框添加文本内容3)文
本框的编辑及格式设置2.插入图形对象PowerPoint2003创建的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上不仅可以包含文本,还可以包含各种图形、艺术字、图表、影像、声音、动画、影片等对象。在幻灯片的制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在空白处(当前不选定任何对象)插入相应的图形对
象。插入的图形对象可以为剪贴画、图片、艺术字、绘制图形、组织结构等对象,同时可设置其相应的表现形式。3.插入表格与图表1744.插入多媒体素材在幻灯片中,可根据需要插入声音、CD乐曲、影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用来进一步演示文稿的视觉和听觉效果。1)插入声音2)插入影片、视频
插入声音后,在幻灯片中自动有一个插入标记显示;插入影片、视频后,将会有一个初始界面图形,可调整区域大小。5.插入对象的编辑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图形、表格、图表、声音、影片等对象后,单击选中后,可进行调整大小、移动/
复制、删除等操作,方法与Word系统相同。1753.3.4幻灯片外观设计PowerPoint2003的一大特色就是可以使演示文稿的部分或所有幻灯片具有一致的外观。控制幻灯片外观的方法有4种:设计模板、母版、配色方案和背景。1.设计模板PowerPo
int2003的设计模板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包含配色方案、具有自定义格式的幻灯片和标题母版、以及字体样式等,可用来创建特殊的外观。每一种应用设计模板都由一个模板文件(扩展名为.POT),保存在系统文件夹“Mi
crosoft\Templates”,用户可方便地用来美化自己的演示文稿。实际上,我们制作演示文稿都是基于某个设计模板进行设计的。在PowerPoint2003中,同一演示文档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模板。1762.母版
模板是演示文稿的模型,影响的是演示文稿整体外观;母版是幻灯片的模型,影响当前演示文稿中的若干张幻灯片。一个演示文稿由若干张幻灯片组成,为了保持一致的风格和布局,同时提高编辑效率,可通过母版功能来设计好一张“幻灯片母版”。另外,还有标题
母版(演示文稿中的第一张幻灯片)、讲义母版、备注母版等,设计方法相同。使用得最多的是幻灯片母版。母版用于设置使用当前模板所有幻灯片(标题版式幻灯片除外)的默认(预定)格式,包括幻灯片编号、标题及正文文字的大小和位置、项目符号的样式、背景图案等。用来统一控制演示文稿中各部分的整体外观和结构。177
①占位符中文字内容的样式(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及项目符号)。②插入在应用当前模板多个幻灯片中要显示的相同文字、图形等对象。③设置日期/时间、页脚、数字(编号)文本框的格式,是否有效还需当前选择“视图”菜单下“页眉和页脚”功能进入“页眉和页脚”对话框(
如图3-92所示)中进行设置。在幻灯片母版中,通常需要设置演示文稿标记(单位名称、图标等)、编号、日期、各种文本样式等。设计和修改幻灯片母版的方法:选择“视图”菜单下“母版”中的“幻灯片母版”功能进入幻灯片母版的设计。通常可进行以下操作:1783.配色方案设计模
板时,各个对象颜色已进行了协调的配色,用户也可通过配色方案对幻灯片需要强调的部分进行重新配色。幻灯片的对象是指文本、背景、强调文字等,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在“任务窗格”的“配色方案”中选择一种,对选定
的配色方案,还可单击“编辑配色方案”进入其对话框“自定义”选项卡对各部分进行重新设置。4.背景用户可以为选定的一张或多张幻灯片设置背景,包括背景颜色、填充效果。设置背景的操作方法:选定一张或多张幻灯片,
选择“格式”菜单下的“背景”功能进入“背景”对话框进行设置。若不选定,单击“应用”按钮则对当前这一张幻灯片有效,否则对选定的多张幻灯片有效;不管是否选定,单击“全部应用”按钮则对所有幻灯片有效。1793.4.5建立交互式演示文稿在Po
werPoint2003中,可以为幻灯片中的文本、图形等对象添加超链接或动作按钮。当放映幻灯片时,单击添加了超链接或动作按钮的对象则自动跳转到的指定幻灯片页面、应用程序、Internet网的指定Web页或邮箱等。演示文稿不再是从头到尾播放的线性模式,而是具有了一定的交互性,能够按照事先设计的方式在
适当的时候放映需要的内容,或作出相应的反映。PowerPoint2003提供的交互式设计功能有超链接和动作按钮两种方式。1801.超链接对于插入的超链接,如果选定的是部分文字,则该文字内容有下划线和颜色(由配色方案中指定及更改);
如果选定的是一个整体对象则没有划线和颜色。插入超链接的操作方法:先选定方案或文本框、图形等对象,选择“插入”菜单下的“超链接”功能(右击从快捷菜单中选择也可),将弹出“插入超链接”对话框,可进行几方面设置:原有文件或网址本文档中的位置新建文
档电子邮件地址1812.动作按钮动作按钮是PowerPoint2003中预先设置好的一组带有特定动作的图形按钮。这些按钮被告预先设置为指向前一张、后一张、第一张、最后一张幻灯片以及播放声音、动画、影片等超链接。应用这些按钮可以实现在放映幻灯片时达到跳转的目的。动作按
钮的操作方法:选择“绘图”工具栏→“自选图形”菜单→动作按钮→单击选择所需项,然后在当前幻灯片中拖动鼠标建立一个动作按钮对象,将自动弹出“动作设置”对话框,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也可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动作按钮”功能来实现。已建立好的超链接、动作按
钮也可修改和删除,方法是选定后按鼠标右键,选择快捷菜单中的“编辑超链接”、“删除超链接”功能来实现。1823.4.6动画效果设计用户可以为幻灯片中的文本、图形等各个对象设计特殊的视觉效果及声音效果,使得放映时出现动画及声音,以提高演示的趣味性。
1)动画方案动画方案是PowerPoint2003系统提供的一组基本的动画设计效果,使用户可快速地设置一张幻灯片内对象的动画效果。在普通视图和浏览视图中均可选定多张幻灯片进行动画方案的设计。若不选定幻灯片,则在普通视图
中对当前幻灯片有效。动画方案是系统针对于幻灯片版式中默认标题和正文对象而设计的动画效果,对于版式中其它默认对象如剪贴画、图表等无效,用户插入的文本框、图片、表格、艺术字等各种类型的对象也无效。1.幻灯片内对象的动画效果183要取消动画效果,先选择要取消动画的
幻灯片,单击选择“无动画”选项即可。2)自定义动画对于幻灯片中的所有对象,包括版式默认和用户插入的对象,都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自定义动画功能来进行个性化的动画效果设计。自定义动画效果只能在普通视图中,选
定对象后才能进行设计。自定义动画效果的操作方法: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自定义动画”功能,出现“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选定一个或多个对象,单击“添加效果”按钮,选择“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之一种,再
选择其中的某一种动画样式,自动预览供选择。1843)编辑动画设计好幻灯片对象的动画方案及自定义动画后,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状态下可编辑各种动画样式,包括调整顺序、更改、删除和详细设置等。单击选中某对象后,其“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动画列表框中相应动画样式显示为粗框,同时,在上方显示出动画样式
、启动方式、方向、速度等。利用“开始”、“方向”、“速度”等下拉列表框可选择动画激发的动作、显示方向和动画显示的速度。拖动该动画样式项到目标位置可改变其播放时的顺序,单击其右边的按钮则弹出下拉菜单,选择“效
果选项”则进入其对话框,可进一步的详细设置。不同对象、不同动画样式的动画“效果选项”是有区别的。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形进行详细设置。1852.幻灯片间切换效果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效果是指幻灯片放映时两张幻灯片之间切换时的动画效果。例如,下一张幻灯片出现时以水平百叶窗、溶解、盒状展开
等方式展现。操作方法: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幻灯片切换”功能,在“幻灯片切换”任务窗格的列表框中单击进行选择,则设置当前幻灯片放映时出现的动画效果。选择后自动预览。同时,可设置切换速度、声音、换片方式、是否应用于所
有幻灯片等。“换片方式”可以用鼠标单击进行人工切换,也可设置间隔的时间(时间单位为秒)实现自动切换。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效果在普通视图和浏览视图中均可比较方便地操作。若选定则对多张幻灯片有效。一张幻灯片只能设置一种切换效果,当选择另一种切换效果时,系统自动取消原来的切换效果
。1863.4.7幻灯片放映演示文稿建立好后,用户可以通过放映来观察效果,不满意可以再进行编辑处理。PowerPoint2003系统提供了多种放映和控制幻灯片的方法。1.设置放映方式对于建立好的演示文稿,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者,设置为不同的放映方式。操作方法: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
设置放映方式…”功能,则出现其对话框。演讲者放映(全屏幕)观众自行浏览(窗口)在展台浏览(全屏)1872.设置排练幻灯片放映时间完成演示文稿内容制作之后,可以运用PowerPoint2003的“排练计时”功能来排练整个演示文稿放映的时间。在排练计时过程中,演讲者可
以确切了解每一张幻灯片讲解需要的时间及整个演示文稿的总放映时间。3.放映及过程控制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或制作好后,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播放。单击普通视图左下角的“幻灯片放映”按钮、任务窗格中的按钮则从当前幻灯片开始进行放映
;按F5键、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观看放映”、“排练计时”功能则从头开始放映整个演示文稿。在演示文稿放映过程中,单击鼠标、按回车键、按↓键或PageDown键等可进行人工控制其放映,也可改变鼠标指针、黑屏处理、中途结束放映、定位等操作。在放映的任何时候,按ESC键均可结束放映
。1884.将演示文档发布到Web服务器目前,演示软件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教学。可将演示文档发布到Web服务器,便于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有3种形式向Web服务器发布:①以扩展名.PPT格式发布演示文稿,可以编辑该演示文稿。②选择“文
件”菜单下的“另存为”功能,选择“文件类型”为“网页”,将演示文稿保存为扩展名为.HTM的网页形式,并创建一个与演示文稿同名的文件夹,其中包含支持文件,如项目符号、背景纹理和图形等。③选择“文件”菜单下的“另存
为网页”功能,将演示文稿保存为扩展名为.MHT的网页文件,该文件将Web站点的所有元素都保存到这一个文件中,便于管理。当向Web服务发布后,使用者就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进行浏览了。结束返回189第4章多媒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知
识多媒体信息处理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常用应用开发软件结束返回1904.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4.1.1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l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二是指传递信息
的载体。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媒体(Medium)在计算机领域里,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传播信息的载体,如语言、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等;其二是指存贮信息的载体,如ROM、RAM、磁带、磁盘、光盘等。多媒体(Multimedia)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正在飞速发
展和完善之中。1.多媒体1911)感觉媒体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感觉(视、听、嗅、味和触觉)的媒体成为感官媒体。2)表示媒体为了对感觉媒体进行有效的传输,以便进行加工和处理,而人为构造出的媒体成为表现媒体。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对媒体进行了如下定义:3)表
现媒体表现媒体是指感觉媒体和用于通信的电信号之间转换用的一种媒体。它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输入表现媒体;另一种是输出表现媒体。4)传输媒体传输信号的物理媒体称为传输媒体。5)存储媒体用于存储表示媒体,即存放感觉媒体数字化后的代码的媒体称为
存储媒体。192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定义。比如,有人定义“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还有人定义多媒体是“传统的计算媒体——文字、图形、图像以及逻辑分析方法等与视频、音频以及为了知识创建和表达的交互式应用的结合体”。4.1
.2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多媒体是融合两种以上媒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具有以下特性。1.信息载体的多样性2.交互性3.集成性4.数字化5.实时性1934.1.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
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1.家庭娱乐交互式电视交互式影院交互式立体网络游戏其典型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教育培训3.信息咨询4.电子出版物5.广播电视、
通信领域6.网络通信7.虚拟现实1944.1.4多媒体关键技术多媒体的传统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中:数据压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制造技术、大容量的光盘存储器(CD-ROM)、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网络和通信技术。1.多媒体数字压缩技术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中,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图像、视
频画面质量和听觉效果,必须解决视频、图像、音频信号数据的大容量存储和实时传输问题。解决的方法,除了提高计算机本身的性能及通信信道的带宽外,更重要的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有效的压缩。2.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制造技术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具有强大数据压缩能力及丰富运算功能的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问世,为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53.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设计信息的输入、编辑、存储、检索、排序、统计、传递和输出等。数字化数据存储
的介质有硬盘、光盘、磁带和闪存等。4.多媒体同步技术系统中各媒体在不同的通信路径上传输,将分别产生不同的延迟和损耗,造成媒体之间协同性的破坏,因此,媒体同步也是一个关键问题。5.多媒体网络和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包含语音压缩、图像压缩及多媒体的混合传输技术。为了用一根电话线同时传输语音、图像
、文字等信号,必须要用复杂的多路混合传输技术,而且要采用特殊的约定来完成。1964.2多媒体信息处理4.2.1数字音频信息处理音频(Audio)是个专业术语,人类能够听到的所有声音都称之为音频,它可能包括噪音等。1.多媒体中的音频信息自然界中的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
空气传递振动,最后这种机械运动被传递到人的耳膜而被人感知。197从听觉角度讲,声音媒体具有三个要素:音调音强音色声音的质量与声音的频率范围有关,即频率范围越宽,声音的质量就越好。2.数字音频的产生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声音之前把这些电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数。这个转换过程在电子技术中称为模数
转换(A/D)。198话音信号是典型的连续信号,不仅在时间上是连续的,而且在幅度上也是连续的。在时间上“连续”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里声音信号的幅值有无穷多个,在幅度上“连续”是指幅度的数值有无穷多个。我们把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的信号
称为模拟信号。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对这种模拟信号进行测量叫做采样(Sampling),由这些特定时刻采样得到的信号称为离散时间信号。这种由有限个数值组成的信号就称为离散幅度信号,这个过程就叫做量化,这样处理以后势必会带来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量化误差。199声音其
实是一种能量波,因此,也有频率和振幅的特征,频率对应于时间轴线,振幅对应于电平轴线。在声音信号的数字化中采样频率是一个重要概念。目前,通用的标准采样频率有:8kHz、11.025Hz、22.05kHz、15kHz、44.1kHz和48kHz,我们常
见的CD,采样率为44.1kHz。我们还必须获得该频率的能量值并量化,用于表示信号强度,即采样精度,指每个声音样本需要用多少位二进制数来表示,它反映出度量声音波形幅度值的精确程度。声道数是指所使用的声音通道的个数,它表明声音记录只产生一个波形(即单音或单声道)还是两个波形(即立体声或
双声道)。200采样频率、采样精度和声道数对声音的音质和占用的存储空间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下表所示。数据量与上述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述公式表示:2013.数字音频的格式数字音频的不同表示形式,导致了不同的文件格式,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1)PCM(脉冲编码调制)编码格
式2)WAV格式3)MP3编码格式4)MP3PRO编码格式5)WMA格式6)ASF格式7)RA、RM、RMX格式8)MIDI格式9)OGG编码格式2024.2.2图形图像信息处理1.基本概念亮度色调饱和度数字图像位图矢量图20
32.图像的数字化要在计算机中处理图像,必须先把真实的图像(照片、画报、图书、图纸等)通过数字化转变成计算机能够接受的显示和存储格式,然后再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图像的数字化过程主要分为:采样量化编码3.图形图像的常见格式BMPPCX
GIFJPEGPSDPCDWMFPNG2044.2.3视频信息处理1.基本概念视频(Video)泛指将一系列的静态影像以电信号方式加以捕捉、纪录、处理、储存、传送与重现的各种技术。2.视频的数字化视频数字化就是将视频信号经过视频采集卡转换成数字视频文件存储在数字载体——
硬盘中。3.视频的常见格式MPEGAVIRM/RA/RAMMOVASFWMVDivXRMVBFLVMP4/3GP2054.2.4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1.数据压缩的重要性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中,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图像、视频画面质量和听觉效果,必须解决视频、图像、音频信号数据的大容量
存储和实时传输问题。解决的方法,除了提高计算机本身的性能及通信信道的带宽外,更重要的是对多媒体进行有效的压缩。2.多媒体数据压缩方法分类①根据解码后数据与原始数据是否完全一致进行分类,压缩方法可被分为有失真编码和无失真编
码两大类。②根据编码原理进行分类,大致有编码、变换编码、统计编码、分析-合成编码、混合编码和其他一些编码方法。3.常见编码方式H.261JPEGMPEGDVI2064.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是指能把视
、听和计算机交互式控制结合起来,对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的获取、生成、存储、处理、回收和传输综合数字化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多媒体硬件平台;多媒体操作系统;图形用户接口;支持多媒体数据开发的应用工具软件。4.3.1概述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其中,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主要配置和各种外部设备以及与各种外部设备的控制接口卡(其中包括多媒体实时压缩和解压缩电路),软件系统包括多媒体驱动软件、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处理软件、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和多媒体应用软件。2071.多媒体硬件系统的组成多媒体硬
件系统是由计算机存储系统、音频输入/输出和处理设备、视频输入/输出和处理设备等选择性组合而成。2.多媒体驱动软件多媒体驱动软件是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中直接和硬件打交道的软件。它完成设备的初始化,完成各种设备操作以及设备的关闭等。驱动软件一般常驻内存,每种多媒
体硬件需要一个相应的驱动软件。3.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操作系统简言之就是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操作系统。多媒体操作系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特定的交互式多媒体系统使用的多媒体操作系统。另一类是通用的多媒体操作系统。
2084.多媒体处理软件多媒体数据处理软件是专业人员在多媒体操作系统之上开发的。常见的音频编辑软件有SoundEdit、CoolEdit等,图形图像编辑软件有Illustrator、CorelDraw、
Photoshop等,非线性视频编辑软件有Premiere,动画编辑软件有MacromediaFlash和3DStudioMAX等。5.多媒体创作软件多媒体创作软件是帮助开发者制作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工具,能够对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并按要求连接成
完整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如Authorware、Director、FLASH等。6.多媒体应用系统多媒体应用系统又称多媒体应用软件。多媒体应用系统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文化教育教学软件、信息系统、电子出版、音像影视
特技、动画等。2094.3.2多媒体存储系统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量非常大,要占用巨大的存储空间,光存储技术的发展为存储多媒体信息提供了保证。1.多光盘存储原理光盘物理结构如下图所示。2.光盘分类根据不同的存储介质和使用性能分类如教材表所示。2104.3.3多媒体功能卡1
.声卡声卡(SoundCard)也叫音频卡。声卡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声波/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一种硬件。声卡发展至今,主要分为板卡式、集成式和外置式三种接口类型。2113.视频卡视频采集卡又称视频捕捉卡,用它
可以获取数字化视频信息,并将其存储和播放出来,如下图所示。2.显卡显卡全称显示接口卡,又称为显示适配器,显示器配置卡简称为显卡。2124.3.4多媒体外围设备扫描仪(Scanner)是一种计算机外部仪器设备,通过捕获图像并将之转换成
计算机可以显示、编辑、存储和输出的数字化输入设备,如右图所示。1.扫描仪2.数码相机数码相机(DigitalCamera,简称DC)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
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数码相机分为单反数码相机、卡片式数码相机和长焦数码相机三种类型。2133.数码摄像机数码摄像机(DVR)可以直接生成数字视频信息,并保存到存储设备上,然后导入计算机中进行编辑,如右图所示。2144.触摸屏触控屏(Touc
hpanel)又称为触控面板,是个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如右图所示。5.投影仪在今天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办公中,投影机作
为新型办公设备用户可以随处见到它的身影。如右图所示。2154.3.5多媒体应用系统1.IP电话IP电话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或其他使用IP技术的网络,来实现新型的电话通讯。IP电话有三种实现方式:1)PCtoPC2)PCtoPhone3)PhonetoPhone2.多媒体会议系统
多媒体会议系统是一种让身处异地的人们通过某种传输介质实现“实时、可视、交互”的多媒体通讯技术。1)多媒体显示系统2)A/V系统3)房间环境系统4)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2163.网络视频点播系统VOD(VideoonDemand)是视频点播技术
的简称,也称为交互式电视点播系统,意即根据用户的需要播放相应的视频节目,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过去被动式看电视的不足。作为一个VOD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服务端系统2)网络系统3)客户端系统4.3.6Windows的多媒体功能1.画图画图是一个简单的图像绘画程序
,是微软公司Windows操作系统的预载软件之一。2172182.WindowsMediaPlayerWindowsMediaPlayer是一款Windows系统自带的播放器,支持通过插件增强功能2193.WindowsMovieMa
kerMovieMaker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视频制作工具,简单易学,使用它制作家庭电影充满乐趣。2204.4常用应用开发软件1.WinRAR简介4.4.1压缩/解压工具WinRARWinRAR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压缩包管理器,它是档案工具RAR在Windows环境
下的图形界面。WinRAR内置程序可以解开CAB、ARJ、LZH、TAR、GZ、ACE、UUE、BZ2、JAR、ISO等多种类型的档案文件、镜像文件和TAR组合型文件;2.WinRAR的基本操作1)压缩文件2)解压缩2214.4.
2流媒体播放工具RealPlayer1.RealPlayer简介RealPlayer是网上收听收看实时音频、视频和Flash的最佳工具,让用户享受更丰富的多媒体体验,即使带宽很窄。RealPlayer打开主界面下图所示。2222.播放和使用1)下载和安装2)播放本地文件3)
播放网络媒体内容4.4.3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1.Photoshop简介Photoshop是Adobe公司旗下最为出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集图像扫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2.Photos
hop的使用2232244.4.4动画制作软件Flash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所设计的一种二维矢量动画软件(现Adobe公司产品),用于设计和编辑Flash文档,网页设计者使用Flash创作出既漂亮又可改变尺寸的导航界面以及其他奇特的效果。1.Flash简介2.Flash功能
和使用Flash是一种创作工具,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可使用它来创建演示文稿、应用程序和其它允许用户交互的内容。Flash可以包含简单的动画、视频内容、复杂演示文稿和应用程序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任何内容。225结束返回226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
络概述计算机局域网Internet的使用Windows的网络功能网页制作系统FrontPage2003结束返回2275.1计算机网络概述5.1.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精确定义并未统一。关于计算机网
络的最简单的定义是指一些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从这个简单的定义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①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才能构成网络,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②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连接,互相通信交换信息,
需要有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的连接要通过传输介质来实现。③计算机之间要通信交换信息,彼此就需要有某些约定和规则,这就是协议。228因此,我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
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的的系统。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面向终端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的第三代计算机
网络以Internet为核心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29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称为资源子网;另一部分则专门负责信息的传输,称为通信子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4.计算机网络
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网络通信所涉及的地理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305.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在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几种,如下图所示。2315.1.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指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也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需要强调的是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遵循某一种体系结构的实现才是具体的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正确
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循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网络协议就是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网络协议也可简称为协议。一个网络协议由以下三要素组成:1.网络协议语法语义同步232计算机网络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相互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在高
度协调下才能进行工作。相邻两层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各层之间独立灵活性好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促进标准化3.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优点2334.OSI参考模型在1983年形成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的正式文件,即ISO7498国际标准,也就是O
SI七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它从功能上划分为七层,从底层开始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OSI只获得了一些理论研究的成果,但在市场化方面OSI彻底失败了。OSI失败的原因可归结为:OSI的专家缺乏实际经验;OSI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运行效率很低;OS
I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OSI的层次划分也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2345.TCP/IP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分为四个层次,由低到高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OSI的七层体系结构既复杂又不实用,但其概念清楚,体系结构理论较完整。TCP/IP协议现在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时往往采取折中的方法,结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235根据该五层协议体系结构,两个直接相连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数据在各层之间传递时所经历的变化如图所示。2365.1.3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传输介质也
称为传输媒体或传输媒介,它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物理通路。传输介质可分为两大类,即导向传输介质和非导向传输介质。在导向传输介质中,电磁波被导向沿着固体介质(铜线或光纤)传播,非导向传输介质是指自由空间,电磁波在非导向传输介质中的传输称为无线传输。1.导向传输介质1
)双绞线双绞线是把两根相互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然后用规则的方法绞合起来。双绞线按是否添加了金属屏蔽层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如图所示。237双绞线通过RJ45接头(俗称水晶头)与网络设备(HUB
、交换机、路由器等)和资源设备(工作站、服务器等)相连接。RJ45头的线序排列为铜片方朝上,左边第一个引脚为“1”,从左到右顺序排列1~8。双绞线电缆的4对8芯线与RJ45头进行连接压线时,每根线与压线片之间的对应关系
有两个不同的标准,分别为EIA/TIA568A和EIA/TIA568B。双绞线的两端连接RJ45头时,都使用同一标准压线,称为直连线;如果一端用EIA/TIA568A标准,另一端用EIA/TIA568B标准,这种线称为交叉线。一般情况下,两台PC机直接连接用交叉线,其他情况用直连线。
2382)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由内导体铜质芯线(单股实心线或多股绞合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屏蔽层以及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层所组成,如图所示。同轴电缆的得名与它的结构有关,内导体与外导体屏蔽层共用用一轴心。由于外导体屏蔽层的作用,
同轴电缆具有较好的抗干扰特性。通常按特性阻抗数值的不同,将同轴电缆分为两类:50Ω同轴电缆和75Ω同轴电缆。2393)光纤光纤就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导纤维传递光脉冲来进行通信。有光脉冲相当于1,没有光脉
冲相当于0,以此来传递数字信号。(a)多模光纤示意图(b)单模光纤示意图2402.非导向传输介质无线传输媒体通过自由空间(不一定需要空气)传输,不需要架设或铺埋电缆或光纤。目前常用的技术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激光。
虽然说非导向传输媒体都是自由空间,但它的应用也有几种不同的传输方式,主要表现为:无线电短波传输地面微波传输卫星通信激光传输2415.1.4数据通信技术1.数据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基本的点对点通信,均是把发送端的信息通过某种信道传递到接收端。因而,
这种通信系统可由图加以概括。2.信道信道是信号的传输通道。信道一般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信道可分成传送模拟信号的模拟信道和传送数字信号的数字信道。但应注意,数字信号在经过数模变换后就可以在模拟信
道上传送,模拟信号在经过模数变换后也可在数字信道上传送。2423.数据通信技术指标1)带宽带宽(Bandwidth)的原意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兹(Hz)。一个特定的信号是由许多不同的频率成分组成。因此,一个信号的带宽是指该
信号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做占据的频率范围。数字信道的带宽只是沿用了“带宽”这个名字,其含义已经不再表示频率范围了,而是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是比特/秒,或bps(b/s)。2)波特率波特率是
指码元传输速率,它说明每秒传送多少个码元。波特率也称为调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单位是波特(Baud)。2434)信道容量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推导出在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的公式:理
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2WBaud假设每个码元携带nbit的信息量,则该信道容量C可表示:(b/s)nWC23)误码率误码率是衡量通信系统线路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二进制符号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近似
等于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数与总发送的比特数的比值。【例5-1】设在理想低通信道下,带宽为3000Hz,假设每个码元携带2bit的信息量,计算该信道容量。解C=2×3000×2=12000(b/s)2441948年,香农(Shannon)用信
息论的理论推导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该信道的信道容量可表示为(b/s)其中W为信道的带宽(以Hz为单位);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的高斯噪声功率。信噪比的单位为分贝(dB),以功率比的形式表示时,有)/
1(log2NSWC)/lg(101NSdB4.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1)并行通信并行通信是指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个并行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2451)异步通信异步通信是一种很常用的通信方式。异步通信在发送字符时,所发送的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异步通信的好处是通信设备简单、便
宜,但传输效率较低,常用于低速设备。5.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2)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指数据以串行方式在一条信道上传输。2466.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从通信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信道多路复用一般采用频分多路复用(F
DM)和时分多路复用(TDM)两种技术。7.信道多路复用技术2)同步通信同步通信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同步通信不加起、止信号,因而传输效率高,通常比异步通信要快得多,但实现技术较复杂。2475.1
.5现代通信技术1.PSTN2.DDN3.ISDN4.X.255.FR6.ATM7.SDH8.xDSL8.数据交换技术通常使用三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2485.2计算机局域网5.2.1局域网的特点和体系架构局域网(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1.局域网
的特点局域网分布于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往往用于某一群体,如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等。局域网一般不对外提供服务,保密性较好,便于管理.局域网数据传输率高、传输延迟小、误码率低。局域网投资较少,组建方便,使用灵活。2.局域网的体系架构1)客户端/服务器2)对等网2495.2.
2局域网的组成局域网一般由服务器、用户工作站、网络适配器、传输介质、网络互连设备(如集线器、交换机)、附属设备和网络软件组成。5.2.3局域网技术及访问控制方法1.以太网2.令牌环网3.令牌总线网4.FDDI5.无线局域网6.蓝牙技术7.虚拟局域网2505.2.
4网络互连局域网互连是指网络之间物理与逻辑上的连接,以便构成一个规模更大的局域网。网络互连的关键是解决如何让使用不同协议的计算机相互通信,而不改变原网络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协议。网络连接设备:1.网卡2.中继器3.集线器4.网桥5.
交换机6.路由器2515.3Windows的网络功能5.3.1网络组件Windows中包含的网络组件可分为三大类:“客户端”、“服务”以及“协议”,它们可在安装Windows时添加,也可以在安装以后使用“添加/删除程序”工具进行添加,或在“本地连接属性”中添加。5.3
.2网上邻居的使用为了便于用户与网络中的其它用户共享资源,微软的Windows系统在安装、配置好基本的网卡、网络协议和服务后,都会在桌面上生成一个“网上邻居”快捷方式。2521.网上邻居的工作原理2.网上邻居与计算机浏览服务3.计算机浏览服务的配置
4.访问网上邻居的方式5.3.3设置网络共享资源用户可以将本地计算机上的资源指定为可被网络上其他计算机访问的共享资源。1.设置共享文件夹2.设置共享打印机2535.4Internet的使用Internet,中文正式译名为因特网。不少人认为现在已经是Int
ernet时代,这是因为Internet正在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已经给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好处,并加速了全球信息革命的进程。5.4.1Internet概述1.Internet的发展现代计算机网络是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的产物。Internet
的基础结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单一的ARPANET向互连网络发展2)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3)多级结构Internet的形成2.中国Internet的建设2545.4.2Internet基本知识1.TCP/IP协议簇Internet使用的标准协议是TCP/IP协议。TCP/
IP协议是一个协议簇,由一系列协议所组成,各层次上的协议如图所示。2.IP地址IP地址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在一个全世界范围唯一的32bit的标识符。IP地址的结构使我们可以在Int
ernet上很方便地进行寻址。IP地址的编址方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类的IP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255分类的IP地址是指将IP地址划分为若干个固定类,每一类地址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叫做
网络号,它表示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叫做主机号,表示该主机。这样,可以得到表5.3所示的IP地址的使用范围。2563.子网和子网掩码在IP地址中增加了一个“子网号”,使两级的IP地址变成为三级的IP地址。这种做法叫做划分子网。划分子网需要注
意以下三个方面:①划分子网是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②划分子网的方法是从网络的主机号借用几个比特来作为子网号。如图所示。③其他网络中的计算机发送IP数据报给本单位某个主机时,先根据网络号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此路由器根据网络
号和子网号找到目的子网,将IP数据报交付给目的主机。257划分子网时,会涉及到网络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也是由32位二进制组成,将网络号和子网号对应的二进制位置1,主机号对应的二进制位置
0,则得到相应子网掩码。例如,对于C类地址202.202.208.172,如果没有划分子网,则使用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将该IP地址与子网掩码按二进制位相与,得其网络地址为202.202.208.0。仍对C类地址202.202.208.172,如果其所在的网络划分了子
网,并已知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将该IP地址与子网掩码按二进制位相与,得其网络地址为202.202.208.128。2584.域名地址Internet中提供了另一种方便易记的地址方式:域名地址。典型的域名结构如下:
主机名.单位名.机构名.国家名例如,jsjjc.cqnu.edu.cn表示中国(cn)教育机构(edu)重庆师范大学(cqnu)校园网上的一台主机(jsjjc)。5.Internet的接入方式Inte
rnet服务提供商ISP是众多企业和个人用户接入Internet的桥梁。当计算机连接Internet时,它并不直接连接到Internet,而是采用某种方式与ISP提供的服务器连接起来,通过它再接入Internet。2595.4.3Interne
t提供的服务1.WWW服务2.电子邮件服务3.文件传输服务4.其他服务5.4.4浏览器的使用用户在使用WWW服务时,需要用到浏览器作为客户端软件。下面微软公司的以IE为例,介绍浏览器的部分功能。Windows系统中,IE是一个可执行程序,图标和程序主界面如书中
图5-44所示。2605.4.5HTML简介HTML即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用于制作Web网页的标准语言。由于HTML非常容易掌握且实施简单,因此,成为WWW上应用的重要基础。HTML的标准由万维网协会(W3C)负责制定。1.HTML基本结构先看一个简单的HTML文件:<html>
<head><title>testpage</title></head><body><b>hello,theworld!</b></body></html>将以上代码保存成扩展名为.htm的文件后,可以用浏览器将其打开查看效果。2
612.常用HTML标记符号常见的HTML标记符号如表5.6所示。2625.5网页制作系统FrontPage2003FrontPage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款网页设计、制作、发布、管理软件。FrontPage由于良好的易用性,被认为是优秀的网页初学者的工具。FrontP
age2003是OFFICE2003的组件之一,微软在2006年停止了对FrontPage的更新,推出替代产品SharePointDesigner。5.5.1概述FrontPage2003采取“所见即所得”的工作方式,结合了设计、代码、预览多种
模式于一体,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根据需要制作出美观实用的网页。2631.FrontPage2003工作窗口启动FrontPage2003,打开其工作窗口,如图所示。2.视图模式1)站点视图模式2)页面视图模式2643.创建站点1)使用模板创建站点使用
模板可以创建站点框架,并能够生成互相链接、包含常规文本的一系列网页,然后再由用户对网页的内容及格式进行完善,对站点包含的文件夹及其文件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2)自定义站点如果不使用模板,也可自定义空白站点,用户可自行创建主页及其他网页文件。4.新建网页在FrontP
age2003中,用户可以直接创建一个空白的网页。选择“文件”→“新建”命令,弹出“新建”任务窗口。在该任务窗格中的“新建网页”选项区中选择“空白网页”选项,即可新建一个空白的网页。2655.5.2表格处理制作网页的过程中,离不开表格的使用。使用表格可以控制网页中的文字、图像
及其他网页元素,使它们按照行或列整齐地排列在网页中。5.5.3常用外观元素1.插入图片2.添加音频3.添加视频4、添加滚动字幕2665.5.4超链接在网页中可以给文本和图片添加超链接。使用超链接,可以连接到网络中与该文字或图片相关的其他网页,从而使用户方便
地访问网络资源。1.添加超链接选中要创建超链接的文本或图片。选择“插入”→“超链接”功能,弹出“插入超链接”对话框。在“链接到”选项区中选择“原有文件或网页”选项,在网页列表中选择要链接的网页文件。设置好相关参数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创建好超链接。此时,可以看到刚才选
中文本的下方添加了下划线,表示已经插入了超链接标记。2.编辑超链接结束返回267第6章数据库与软件工程简介数据库系统概述软件工程Access数据库基础结束返回2686.1数据库系统概述6.1.1数据库基本概念1.数据和数据处理数据(Data)是指存储在某种存储介质上的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数
据不仅包括数值数据,也包括了文字、声音、图形等一切能被计算机接收且能被处理的符号都是数据。凡是能被计算机处理的对象都可以称为数据。数据处理是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它包括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分类、存储、排序、检索、加工和传输等操作。
2693.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指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用于建立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DBMS是数据库的核心组成部分,数据库的一切操作,如查询、更新、插入、删除及各种控制,都是通过它进行的。Access、VisualFo
xpro、SQLServer、Oracle等都是数据库管理系统。2.数据库数据库(DB)是以文件的形式按照某种特定结构存储在数字存储设备上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还包括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2706.1.2数据库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早期的计算机用于科学计算,
因此没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当海量数据出现后,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海量数据,就产生了数据管理技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和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管理技术大概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4.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BS)指使用数据库后的计算机系统,用来实现数据的组织、存储、
处理和数据共享。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等组成。271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2726.1.3关系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是指在数据库系统中表示实体类型和实体之间关系的模型,数据库所支持的
结构数据模型可分为3种,即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1.层次模型2.网状模型2733.关系模型1)关系模型的组成实际应用中,每一个二维表代表了一个关系,图6-6表示一种关系模型。2742)关系的种类关系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基本表、查询表和视图。3)关系的基
本运算选择选择是从指定的关系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组成新的关系的操作。例如在关系R中,选择“性别”是“男”的记录组成的新的关系R1如图6-7所示。投影投影是从指定关系的属性集合中选取若干个属性组成新的关系。
例如在关系R中选择“教师编号”,“姓名”,“院系编号”组成新的关系R2,如图6-8所示。联接联接是将两个关系中的元组按指定条件进行组合,生成一个新的关系。例如要查询郭靖所在的院系名称,则需要关系R和关系S进行联接操
作。2756.2Access数据库基础6.2.1Access概述1.Access的基本特点存储文件单一支持长文件名兼容多种数据库格式具有Web网页发布功能操作使用方便2.用户界面3.数据库的组成一个A
ccess数据库文件由几类对象组成: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及模块,所有这些对象都保存在扩展名为MDB的同一个数据库文件中。2764.数据库的基本操作1)Access的启动与退出2)打开已有的数据库3)创建一个空数据库4)使用模板创建数据库6.2.2Access的表和查询1)字段名
2)数据类型3)字段属性4)设定主关键字1.数据库表结构2772.建立数据表表是与特定主题(如产品或供应商)有关的数据的集合。创建和设计表的方法主要有3种,如图6-10所示,分别为使用设计器创建表、使用
向导创建表、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3.编辑数据表编辑数据表包括了打开和关闭表、修改表结构、设置字段属性、编辑表的内容和调整表的格式。数据表的使用包括建立数据表之间的关系、数据排序、记录筛选、数据查找等。4.数据表的
使用5.创建和使用查询2786.2.3Access窗体与报表1.窗体窗体是Access的重要对象,是维护表中数据最灵活的方式之一。在窗体上可以放置各种控件,用于对表中记录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也可以接受用户输入或选择,并根据用
户提供的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调用相应的对象。2.报表Access提供了方便强大的报表功能,可以设计单表报表或交叉报表,还可进行数据统计及分类汇总。2796.3软件工程6.3.1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在当今的
信息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软件产业是信息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软件应用日益广泛、软件规模日益扩大,人们开发、使用、维护软件必须采用工程的方法,从而经济有效地解决软件问题。1.软件及特征2.软件的历史6.3.2软件开发1.软件的生命周期2.软件开发模型结束返
回280第7章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结束返回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基础2817.1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7.1.1信息及信息科学1.信息“信息”一词源于拉丁文“Information”,译为解释、陈述之义。生活中一般将“信息”与消息、情况视为同义词。人们把信息与物质及能量并列作为构
成世界的三大要素。2.信息与数据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而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一方面并非任何数据都能表示信息,信息只是认识了的数据,使数据具有了含义;另一方面信息更本质地反映事物的概念,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所以信息不遂载体的性质而改变,但数据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的性质。2823.信息的性质
“信息”的基本性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普遍性依附性(载体不可分性)可度量性可识别性可处理性可共享性4.信息的结构和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信息总体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产生信息的客体性质来划分按信息的内容分类按信息的表达形式分类2835.信息的作用其
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媒介信息是重要的、活跃的生产力要素7.1.2信息技术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标志,它本身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在早期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艺,是劳
动者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能。定义: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保存、度量、传输、变换、处理、分析、识别及应用的科学技术。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总和(通常用“3C”表示这三种技术)。1.信息技术概念284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由
于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机精度高、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以及具有高度自动化、可靠性高等特点,使其成为人类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3.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展望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创造了价值,并占据
了社会的主导地位。以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运用为目的的信息技术(简称IT)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基本内容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其应用已渗透到生产、流通、金融、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娱乐、军事等各个领域。2857.2信息系统基础7.2.1信息系
统概述1.概念“系统(system)”一词应用极为广泛,如社会系统、经济系统、教育系统、计算机系统、生态系统、消化系统等,当人们把注意的目光投向世界的任意有组织的事物时,都将其作为一个“系统”看待。2.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但是不论何种信息系统,都具其基本的
功能:输入功能处理功能存贮功能输出功能传输功能控制功能2863.信息系统的类型基于层次等级的划分基于单元与整体概念的划分基于所属部门的划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导致信息系统的类型的多样性,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对信息系
统类型的划分,只能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需要来进行大致的分类。开放性人工性4.信息系统的特点信息系统除具有一般系统所具备的特征外,还具有一些信息系统本身才具备的特点:社会性系统行为的模糊性2877.2.2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是计
算机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互相渗透的产物。1.概念在此简介两种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即生命周期法和原型设计法。2.开发方法简介1)生命周期法2)原型设计法2887.3信息安全7.3.1信息安全概述随着计算机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已被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1.信息系统的脆弱性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范畴3.计算机信
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和攻击2897.3.3计算机病毒1.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可破坏软件和硬件的程序,是人为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7.3
.2信息安全技术1.网络信息安全的含义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3.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4.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2902.病毒特征: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操作系统型病毒原码病毒入侵病毒4.计算机病毒传染的一般途径通过网络通过磁盘(
优盘、软盘光盘等)通过硬盘2915.计算机病毒寄生方式寄生在磁盘引导扇区中寄生在可执行程序中寄生在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中6.计算机病毒的工作过程传染源确传染媒介病毒激活病毒触发病毒表现传染2927.4信息素养与知识产权保护7.4.1信息素养概述信息
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1.信息素养的定义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是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
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2932.信息素养标准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协会1998年,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
素养标准,概括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3.信息素养的培养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
技能。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任何情况境下,能充满自信地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2947.4.2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主要指个人及其组织在脑力劳动方面创造并完成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具有
无形性、双重性、确认性和独占性的特点。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范围包括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版权)、邻接权以及防止不正当竞争权等涉及人类智力成果的一切无形财产的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保护。1.网络时代的版权保护问题在网络业务方面,基于网络视频、网
络音乐、网络新闻、网络购物、BBS、博客这些网络技术无一不涉及到版权问题。2952.网络时代版权问题保护针对网络时代诸多版权保护问题,应用知识产权法维护多方利益:根据网络产业的自身特点,依据版权法为技术创新留有出口,保障创新的公共资源的开放性和社会公众合法获取
信息的自由。依据知识产权法完善技术创造者责任规避机制。依据知识产权法建立多方利益主体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网络产业的技术服务商依据知识产权法建立适当的风险防范机制。结束返回谢谢!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