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教学配套课件: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十六套.ppt,共(382)页,9.680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66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的发展•1.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1.3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1.4数据与编码•1.5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6软件系统与计算机语言•1.7计算机硬件•1.8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下一页下一页返回第2章WindowsXP操作系统•2.1操作系统
简介•2.2WindowsXP概述•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5控制面板•2.6实用程序•2.7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2.8因特网基础•2.9因特网的应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3章文字
处理软件Word2003•3.1Word2003概述•3.2文档的编辑•3.3文档格式的设置•3.4图文混排•3.5表格•3.6页面设置与打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4章电子表格Excel2003•4.1Excel2
003的基础知识•4.2基本操作•4.3工作表的格式化•4.4公式与函数•4.5图表•4.6数据库操作•4.7打印工作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5章演示文稿PowerPoint2003•5.1PowerPoint2003基础•5.2创建演示文稿•5.3添加幻灯片的内容
•5.4编辑幻灯片•5.5设计幻灯片•5.6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前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它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强调基础性和先导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
息素养。通过本课程,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原理,还可以为学习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和与本专业结合的计算机类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书配有《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指导》。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争做到注重
可读性,突出基础,重视实践,为后续计算机类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的编写小组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线教师组成,教材内容组织合理,语言使用规范,符合教学规律下一页下一页返回前言•本书在结构组织上内容循序渐进,每个知
识点的介绍都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为目标,既注重理论知识,又突出实用性,每章课后都配有习颗以帮助学十堂握所学到的知识。•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
格Excel2003,演示文稿PowerPoint2003的使用。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的发展•1.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1.3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1.4数据与编码•1.5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6软件系统与计算机语言•1.7计算机硬件•1.8计算机病
毒及其防治返回1.1计算机的发展•1.1.1电子计算机的生产和发展•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在ENIA
C的研制过程中,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玛·诺依曼参与进来,并总结归纳了三点:•(1)采用二进制。计算机是用数字电路组成的,数字电路中只有1和0两种状态。•(2)采用存储程序控制。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是自动、连续进行的。•(3)
采用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件的结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1计算机的发展•今天的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采用这一原理和思想。因此,人们称符合这种设计的计算机是玛·诺依曼机,称玛·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一般根据构成计算
机的主要逻辑元件的不同将其发展分成四个阶段(见表1-1)上一页返回下一页1.1计算机的发展•1.1.2微型机的发展•微型计算机是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的典型代表,微型机的核心是微处理器,因此,微处理器的发展过程即展现了微型机的发展历程。表1-2列出了不同时期几种微处理器。上
一页下一页返回1.1计算机的发展•1.1.3中国计算机的发展•我国从1956年开始研制计算机,1958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03机,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一一107型通用电
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经过几代人多年的努力,中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发方面做出举世瞩目的成就,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它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
计算机的行列。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II型通过鉴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1计算机的发展•2010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新的“天河一号”系统,其实测运算能力从上一代的每秒563.1万亿次倍增至2507万亿次,刷新
了世界上计算机运算速度最快的纪录。•在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上,中国的芯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龙芯一号于2002年研发完成,是一颗32位的处理器,主频是266MHz。•龙芯一号于2003年正式完成并发布
,是64位处理器,主频为300-500MHz。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1计算机的发展•1.1.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当前计算机正朝着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计算机本身的性能越来越优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
计算机成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1.巨型化•巨型化是指计算机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2.微型化•微型化是指计算机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使用方便、价格更便宜、适用范围更广。•3.智能化•智能化是指让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
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1计算机的发展•4.网络化•网络化是计算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所谓计算机网络化,是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结构。网络化的目的是使网络中的软件、硬件和数据
等资源能被网络上的用户共享。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1计算机的发展•1.1.5计算机的分类•1.巨型机•巨型机有极高的速度、极大的容量,主要用于国防尖端技术、空间技术、大范围长期性天气预报、石油勘探等方面。日前这类机器的运算速度变可达每秒百亿次。这类计算机在技术上朝两个
方向发展:一是开发高性能器件。二是采用多处理器结构。•2.大型机•这类计算机具有极强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极大的性能覆盖面。•3.小型机•小型机的机器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研制周期短,便于及时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软件开发成本低,易于操
作维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1计算机的发展•4.微型机•微型机技术在近10年内发展速度迅猛,平均每2~3个月就有新产品出现,1~2年产品就更新换代一次,目前还有加快的趋势。•5.工作站•工作站是一种以个人计算机和分布
式网络计算为基础。它属于一种高档的电脑,一般拥有较大屏慕显示器和大容量的内存和硬盘,也拥有较强的信息处理功能和高性能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以及联网功能。•6.服务器•服务器专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其高性能主要表现在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等
方面。上一页返回1.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1.2.1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采用了调整电子器件和线路,并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因此具有很高的运算速度。•2.计算精确度高•由于计算机是通过程序自动连续地运行,所以可以避免人工计算因疲
劳、粗心而产生的错误。•3.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计算机不仅能进行计算,而目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以供用户随时调用。同时,还可以对各种信息,通过编码技术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
算,甚至进行推理和证明。下一页返回1.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4.有自动控制能力•计算机内部操作是根据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控制进行的。•5.存储功能强•计算机中拥有容量很大的设备,不仅可以存储所需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存储指挥计算机工作
的程序,并保存大量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资料。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1.2.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计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值计算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尖端科学
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2.信息处理•信息处理就是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排序、存储、计算、传输、制表等操作。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应用已非常普遍,如人事管理、库存管理、则务管理、图书资料管理、商业数据交流、情报检索、经济管理等
。信息处理已成为当代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3.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某一过程进行自动操作,它不需人工干预,能按预定的目标和预定的状态进行过程控制。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可大大提高控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提高劳动效率
、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它是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的神经中枢。•4.计算机辅助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
nufacturing,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omputerAidedTest,CAT)、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AidedEngineering,CAE)、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CAI)。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
.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5.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指计算机模拟人类某些智力行为的理论、技术和应用。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新的领域,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医疗诊断、定理证明、语言翻译、机器人等方面,己有了显著的成效。•机器人
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典型例子。•6.多媒体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己经有能力把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各种媒体综合起来,构成一种全新的概念—“多媒体”(Multimedia)。在医疗、教育、商业、银行、保险、行政和出版等领域中,多媒体的应
用发展很快。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7.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由一些独立的和具备信息交换能力的计算机互联构成,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在网络方面的应用使人类之间的交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障碍
。计算机网络己成为人类建立信息社会的物质基础,它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上一页返回1.3数据在计算中的表示•1.3.1数据•数制即表示数的方法,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的数制称为进位数制,简称“进制”。对于任何进位数制,都有以下特点:•数
码:每一进制都有固定数目的记数符号(数码)。•基数:在进制中允许选用基本数码的个数称为基数。•位权表示法:一个进制数可按位权展开成一个多项式,例如:•为了区分各进制数,规定在十进制数后面加D,一进制数后面加B,八进制数后面加O,十六进制数后面加H,且十进制数的D可以省略。•1.二进制(Binary
)•数码:只有两个数字符号,即0和2。下一页返回1.3数据在计算中的表示•基数:基数是2。•位权表小法:例,•2.八进制(Octal)•数码:它有8个数字符号,即0,1,2,3,4,5,6,7。•基数:基数
是8。•位权表小法:例,•3.十六进制(Hexadecilmal)•数码:它有16个数字符号0,1,2,3,4,5,6,7,8,9,A,B,C,D,E,F。•基数:基数是16。•位权表小法: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3数据在计算中的表示•1.3.2各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其他进制转换成十进
制•采用位权展开法,求和时,以十进制累加。•2.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数•十进制到一进制的转换,通常要区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并分别按除2取余数部分和乘2取整数部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1)十进制数整数部分转换为一进制数的方法与步骤。•对整数部分,要用除2取余数办法完成十
进制到一进制转换,其规则是:•①用2除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取其余数为转换后的一进制数整数部分的低位数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3数据在计算中的表示•②再用2去除所得的商,取其余数为转换后的一进制数高一位的数字;•③重复执行第一步的
操作,直到商为0或1,结束转换过程。•(2)十进制小数部分转换一进制数方法与步骤。•对小数部分,要用乘2取整数办法完成十进制到一进制的进制转换,其规则是:•①用2乘十进制数的小数部分,取乘积的整数部分为转换后的一进制数的最高位数字;•②再用
2乘上一步乘积的小数部分,取新乘积的整数部分为转换后一进制小数低一位数字;•③重复第一步操作,直至乘积部分为0,或己得到的小数位数满足要求,结束转换过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3数据在计算中的表示•3.二进制与八进制转换•由图1-1可以得出每3个一进制位对应1个
八进制位,因此得出以下规律:•整数部分:由低位向高位每3位一组,高位不足3位用0补足3位,然后每组分别按权展开求和即可。•小数部分:由高位向低位每3位一组,低位不足3位用0补足3位,然后每组分别按权展开求和即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3数据在计算中的表示•4.二进制与十六进制
数的转换•由图1-1可以得出每4个一进制位对应1个十六进制位,因此得出以下规律:•整数部分:由低位向高位每4位一组,高位不足4位用0补足4位,然后每组分别按权展开,求和即可。•小数部分:由高位向低位每4位一组,低位不足4位用0补足4位,然后每组分别按权展开求和即可。•5.八进制
与十六进制数的转换•以二进制作为转换的中间工具进行转换。上一页返回1.4数据与编码•1.4.1计算机中的信息单位•1.位(bit)•位是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技术中采用一进制,代码只有0和1,每个0和1都是一位(bit)。•2.字节(Byte)•字节是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存储空
间大小的基本容量单位,1个字节由8个一进制数位组成。例如,计算机内存的存储容量,磁盘的存储容量等,都是以字节为单位表示的。•★要注意位与字节的区别:位是计算机中最小数据单位,字节是计算机中基本信息单位。
下一页返回1.4数据与编码•1.4.2ASCII码•目前计算机中用得最广泛的字符集及其编码,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制定的ASCII码(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
nInterchange,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适用于所有拉丁文字字母。ASCII码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形式,见表1-3。•ASCII码对大小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及控制符等特殊符号规定了编码,表中每个字符都对应一个数值,称为该字
符的ASCII码值。•表中还有34个非图形字符(又称控制字符),如:sp(Space)空格、cr(CarriageReturn)回车、del(Delete)删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4数据与编码•1.4.3汉字编码•1.国标码•为了使计算机能够处理、显示、打印
、交换汉字字符等,同样需要对汉字进行编码。我国于1980年发布了国家汉字编码标准GB2312-80,全称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一基本集》(简称国标码GB)•国标规定:一个汉字用两个字节来表示,每个
字节只用前7位,最高位均未作定义,如表1-4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4数据与编码•2.内码与外码•国标码是汉字信息交换的标准编码,但因其前后字节的最高位为0,与ASCII码发生冲突,国标码是不可能在计算机内部直接采用的。因此,汉字的机内码采用变形国标码,其变换方法为:
将国标码的每个字节的最高位由0改1,其余7位不变。•在计算机系统中,由于内码的存在,输入汉字时就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习惯使用不同的输入码,进入系统后再统一转换成内码存储。例如,用拼音输入法输入“国”字和用五笔输入“国”字,它们在计算机内都是以同一个内码的
方式存储。这样就使得汉字在各种系统之间的交换成为可能。与内码对应,输入法编码称为外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4数据与编码•3.汉字字形码•字形码是指供计算机输出汉字(显小或打印)用的二进制信息,也称字模。通常采用的是数字化点阵字模,如
图1-2所示。•汉字字形码是一种用点阵表示字形的码,是汉字的输出形式。它把汉字排成点阵。在相同点阵中,不管其笔画繁简,每个汉字所占的字节数相等。•各种汉字编码的关系如图1-3所示。上一页返回1.5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5.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一台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的总称为计算机硬件系统,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实体,是计算机工作的基础。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各种程序的集合称为计算机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的灵魂,
是控制和操作计算机工作的核心。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如图1-4所示。下一页返回1.5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5.2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结构•1.运算器•运算器是计算机处理数据形成信息的加工厂,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一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
或逻辑运算。因此,称它为算术逻辑部件(ALU)。•2.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由它指挥计算机各个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3.存储器•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用来保存信息,如数据、指令和运算结果等。存储器可分为两种: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5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它直接与CPU相连接,存储容量较小,但速度快,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程序的指令,并直接与CPU交换信息。•(2)外存储器
(简称外存或辅存):外存储器又称辅助存储器,它是内存的扩充。外存只能与内存交换信息,不能被计算机系统的其他部件直接访问。•4.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简称I/O(Input/Output)设备。输入设备用来
向计算机输入数据,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显小或打印出来。•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1-5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5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5.3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字长•字长是指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二进制信息的位
数。•字长由微处理器对外数据通路的数据总线条数决定。•2.运算速度•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一万条指令/秒”CMIPS)来描述。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上一
页下一页返回1.5计算机系统的组成•3.时钟频率•时钟频率也称为主频,是指CPU在单位时间(秒)内所发出的脉冲数,单位为兆赫兹(MHz)。•4.内存容量•计算机的内存容量通常是指随机存储器(RAM)的容量是内存条的关键性参数。内存越大,
其处理数据的范围就越广,并且运算速度也越快。•5.存取速度•存储器完成一次读/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存取时间或访问时间,存储器连续进行读/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称为存取周期。存取周期越短,存取速度就越快,它是反映存
储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5计算机系统的组成•6.磁盘容量•磁盘容量通常指硬盘、软盘存储量的大小,反映了计算机存取数据的能力,它与内存的区别是:•内存储器:速度快,价格贵,容量小,断电后内存内数据会丢失。•外存
储器:速度慢,单位价格低,容量大,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7.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一个特别的高速随机存储器,可以使CPU用很快的速度访问数据。高速缓冲存储器使得一旦CPU请求,就可以迅速访问到数据。上一页返回1.6软件系统与计算机语言•1.6.1软件系统•计算机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其组成如图1-6所示。•系统软件是指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以提高工效、方便用户的各种程序集合。•系统软件又分为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操作系统是最基本、
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为用户提供一个清晰、整洁、易于使用的友好界面;一是应尽可能使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利用。•操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主存储器,通常把这部分称为系统的内核或者核心。下一页返回1.6软件系统与计算机语言•1.6.2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用户利用计算机及其提供的系统软件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是指除了系统软件以外的所有软件,由各种应用软件包和面向问题的各种应用程序组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6软件系统与计算机语言•1.6.3计算机
语言•计算机语言(computerlanguage)指用于人与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语言。•计算机语言的种类非常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1.机器语言•机器语言(machinel
anguage)是一种用一进制代码,以0和1表示的、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计算机机器语言程序。•2.汇编语言•汇编语言(assemblylanguage)是一种用助记符表小的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6软件系统与计算
机语言•用汇编语言所能完成的操作不是一般高级语言所能实现的,而且源程序经汇编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不仅比较小,而且执行速度很快。•4.高级语言•高级语言(Chighlevellanguage)是一种比较接近自然语言和数学表达式的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
•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一般称为“源程序”,计算机不能直接识别和执行,而要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机器指令,方式通常有编译和解释两种。(1)解释类:应用程序源代码一边由相应语言的解释器“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一边执行,因此效率比较低,而目不能生成可独立执行的可
执行文件,应用程序不能脱离其解释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6软件系统与计算机语言•(2)编译类:编译是指在应用源程序执行之前,就将程序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因此其目标程序可以脱离其语言环境独立执行,使用比较方便、效率较高。但应用程序一旦需要修改
,必须先修改源代码,再重新编译生成新的目标文件(x.osJ)才能执行,只有目标文件而没有源代码,修改很不方便。上一页返回1.7计算机硬件•1.7.1主机•主机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件,它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和
主板二大部分组成。•1.CPU•衡量一台计算机的性能高低,基本可以由CPU决定。•CPU的主要性能指标:•(1)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2)LI和L2高速缓存,即一、二级调整缓存。内置调整缓存可以提高CPU的
运行效率。下一页返回1.7计算机硬件•(3)内存总线速度,也叫系统总线速度,是指CPU与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4)工作电压,是指CPU常工作所需的电压。•(5)制造工艺,是指集成电路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2.内存•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
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内存一般分为RAM(RandomAccessMemory,读写存储器)和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随机存储器(RAM):既可以从中读取数据,也可以写入数据。目前市场
上常见的内存条有1G/条,2G/条,4G/条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7计算机硬件•(2)只读存储器(ROM):在制造ROM的时候,信息(数据或程序)就被存入并永久保存。•3.主板•计算机的主板(motherboard)或系统板(systemboard)简称为主板,结构如图1-7
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7计算机硬件•1.7.2外存储器•1.硬盘•硬盘是最重要的外存储器,它由一组同样大小、涂有磁性材料的铝合金圆盘片环绕一个共同的轴心组成。其性能指标主要有容量和转速。•(1)容量•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下‘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硬盘
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2)转速•转速(rotationalspeed或spindlespeed),是硬
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7计算机硬件•2.光盘和光驱•光盘是一种辅助存储器,可以存放各种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多媒体数字信息,具有价格低、体积小、容量大、易长期保存的优点。•光盘盘片有3种类型:只读型光
盘CD-ROM(CompactDiskReadOnlyMemory)、只写一次型光盘WORM(writeoncereadmany)、可擦写型光盘CD-RWCcompactdiskreadwrite)。•光盘驱动器可分为只读光盘驱动器和DVD驱动器。它
是根据激光束照射到带四坑的光盘上的反射光的强弱不同,而由光电检测电路读取光盘上的信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7计算机硬件•3.刻录机•刻录机是一种类似于光盘驱动器的设备,主要用于存储和备份计算机数据。•刻录机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
种。•4.U盘•U盘也叫闪盘,它是采用FlashMemory(一种半导体存储器)制造的移动存储器,它具有断电后还能够使存储的数据不丢失的特点。一般将它接在USB接口上,所以叫U盘。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7计算机硬件•1.7.3输入设备•1.键盘和鼠标•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将数据和信息传入存储器。常
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音频/视频输入设备等。•现在的键盘和鼠标有两种接口,分别是PS/2和USB接口。•2.扫描仪•扫描仪是图片输入的主要设备,能把一幅画或一张照片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在计算机内,然后利
用有关的软件编辑、显示或打印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图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7计算机硬件•1.7.4输出设备•1.显示器•显小器也称监视器,是微机中最重要的输出设备之一,也是人机交互必不可少的设备。•(1)显小器的分类•
常用的有阴极射线管显小器(简称CRT)和液品显小器(简称LCD)。•(2)显小器的主要性能•①像素(pixels)与点距(pitch)屏幕上图像的分辨率或说清晰度取决于能在屏幕上独立显示点的直径,这种独立显示的点称作像素,屏
慕上两个像素之间的距离叫点距。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7计算机硬件•②分辨率:每帧的线数和每线的点数的乘积(全屏幕上像素的数目=列X行),就是显示器的分辨率,其乘积越大,分辨率就越高,是衡量显示器的一个常用指标。•③屏慕尺寸:指屏慕大小,以显示屏的对角线来度量
,以英寸为单位。•④刷新率:每秒刷新屏慕的次数,单位为Hz。•(3)显示卡•显示卡的作用是在显示驱动程序的控制下,负责接收CPU输出的显示数据、按照显示格式进行变换并存储在显示存储器中,再把显示存储器中的数据以显
示器所要求的方式输出到显示器。•2.打印机•打印机可以打印出各种资料、文书、图形、图像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7计算机硬件•根据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日前打印机主要有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打印机的性能有打印质量、打印速度等。•打印质量:分辨率DPI(DotPe
rInch)是衡量打印质量的重要指标。•打印速度:PPM(PagePerMinute)是指打印机每分钟可打印多少页,是衡量打印机打印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上一页返回1.8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1.8.1计算机病毒
的本质•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症状•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寄生性•计算机
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宿主程序运行时,病毒程序就可以获得被寄生程序所拥有的权利。•(2)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己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下一页返回1.8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3)潜伏性
•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4)隐蔽性•由于杀毒软件技术的滞后性,新的病毒检查不出来,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5)破坏性•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删除或损坏计算机内的文件。•2
.计算机病毒常见的症状•(1)计算机经常出现死机或不能正常启动的现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8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2)显示器上经常出现异常信息。•(3)磁盘文件异常。如文件数目增多,或可执行文件长度增加,或莫名丢失文件•(4)系统的内存空间明
显变小。•(5)能正常运行程序突然因内存不足而不能载入。•(6)程序加载时间或执行时间比正常清况明显变长。•(7)计算机硬件异常操作。如没有进行读写操作时,磁盘却在动作。•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1)操作系统型:这种病毒最常见,危害性也最大。•(2)外壳型:这种病毒主要隐藏在
合法的主程序周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8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3)入侵型:这种病毒是将病毒程序的一部分插入到合法的主程序中,破坏原程序。•(4)源码型:这种病毒是在源程序被编译前,将病毒程序插入到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
序中,经过编译后,成为可执行程序的合法部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8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1.8.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计算机病毒的预防•(1)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2)关闭或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3)经常升级
操作系统的安全补丁。•(4)使用复杂的密码。•(5)迅速隔离受感染的计算机。•(6)安装专业的防病毒软件进行全面监控。•(7)及时安装防火墙。•尽管病毒和黑客程序的种类繁多,发展和传播迅速,感染形式多样,危害极大,但是还是可以预防和杀灭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8计算机病毒及其
防治•2.计算机的病毒清除•若是发现计算机感染了病毒,最好立即关闭系统,特别是不要向存储媒介再写入信息。•用反病毒软件杀毒是当前比较流行的办法,既方便,又安全。在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中最好安装一款杀毒软件。上一页返回表1-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返回返回表1-2几种微处理器返回返
回表1-3ASCII码返回表1-4汉字国标码编码的格式返回图1-1各进制编码制返回图1-2点阵字形返回图1-3汉字编码之间的关系返回图1-4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返回图1-5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返回图1-6软件系统组成返回图1-7主板结构返回第2章Window
sXP操作系统•2.1操作系统简介•2.2WindowsXP概述•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5控制面板•2.6实用程序•2.7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2.8因特网基础•2.9因特网的应用返回2.1操作系统简介•2.1.1常用操作系统的简介•1.DOS•DOS(Disk
OperatingSystem)是Microsoft公司研制的配置在PC机上的单用户命令行(字符)界面操作系统。•2.Windows•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因其生动、形象的用户界面,简便的操作方法,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用户,成为目前装机普及
率最高的一种操作系统。•微软公司从1983年开始开发Windows,并于1985年和1987年分别推出Windows1.0版和2.0版,受当时硬件和DOS的限制,它们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而微软于1990年5月推出的Windows3.0在商业
上下一页返回2.1操作系统简介•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微软公司于1995年推出了Windows95,它可以独立运行而尤须DOS支持。•2000年,微软公司发布的Windows2000有两大系列:Professional(专业版)及Server系列(服务器版),
包括Windows2000Server,AdvancedServer和DataCenterServer。•2005年微软公司己经发布了Vista系统(Windows2005),对操作系统核心进行了全新修正。•3.UN
IX•UNIX是一种发展比较早的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市场一直占有较大的份额。上一页返回下一页2.1操作系统简介•4.Linux•Linux是一种源代码开放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免费获取Linux及其生成工具源代码,然后进行修改,建立一个自己的Linux开发平台,开发Li
nux软件。•Linux版本众多,厂商们利用Linux的核心程序,再加上外挂程序,就变成了现在的各种Linux版本。•5.OS/2•1987年,IBM公司在推出PS/2的同时发布了PS/2设计的操作系统•OS/2。返回返回上一页下一页2.1操作系统简介•6.MacOS•MacOS是在苹果公司的P
owerMacintosh机及Macintosh一族计算机上使用的。•7.NovenNetWare•NovellNetWare是一种基于文件服务和目录服务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构建局域网。下一页上一页返回返回2.1操作系统简介•2.1.2文件系统•1.软盘、硬盘和光盘的编号
•计算机最主要的外存储器是硬盘,计算机上至少有一个硬盘,一个硬盘通常分为几个区,Windows给每个分区都编一个号,依次是“C:”、“D”。光盘的编号紧接着硬盘的最后一个编号。•2.文件的基本概念•(1)文件名•在计算机中,任何一个文件都有
文件名。文件名是存储文件的依据,即按名存取。一般来说,文件名分为文件卞名和扩展名两部分。•不同的操作系统其文件名命名规则有所不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操作系统简介•(2)文件类型•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表示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并不相同。常见的文件扩展名及其表示的意义如表2-1
所示。•(3)文件属性•文件除了文件名外,还有文件大小、占用空间等,这些信息称为文件属性。右击文件夹弹出的属性对话框包括如下属性:•①只读:设置为只读属性的文件只能读,不能修改,当删除时会给出提示信息,起保护作用。•②隐藏:具有隐藏属性的文件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显示的
。•③存档:任何一个新创建或修改的文件都有存档属性。当选择“附件/系统工具/备份”命令后,归档属性消失。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操作系统简介•(4)文件名中的通配符•在对一批文件进行操作时,系统提供了通配符,即用来代表其他字符的符号,通配
符有两个:“?”和“*”。其中通配符“?”用来表示任意的一个字符,通配符“*”表示任意多个字符。•(5)文件操作•一个文件中所存储的可能是数据,也可能是程序的代码,不同格式的文件通常都会有不同的应用和操作。文件的常用操作有:建立文件、打开文
件、写入文件、删除文件和属性更改等。•3.目录结构•(1)目录结构•一个磁盘上的文件成千上万,如果把所有的文件存放在根目录下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操作系统简介•造成许多不便,为了有效地管理和使用文件,大多数的文件系统允许用户在根目录下建立子目录,在子目录下再建子目录,也就是将目录结构
建成树状结构,然后将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不同的目录中。这种目录结构像一棵倒置的树,树根为根目录,树中每一个分支为子目录,树叶为文件。•(2)目录路径•若要访问的文件不在同一个目录中,就必须加上目录路径,以便文件系统可以查找到所需要的文件。•目录路径有两种:绝对路
径和相对路径。•①绝对路径:从根目录开始,依序到该文件之前的名称。•②相对路径:从当前目录开始到某个文件之前的名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操作系统简介•4.Windows文件系统•(1)FAT(FileAllocationTable)•FAT是从MS-DOS发展过来
的一种文件系统,最大管理2GB的磁盘空间或分区,它是一种标准的文件系统。•(2)FAT32•FAT32文件系统提高了存储空间的使用效率,其缺点是兼容性没有FAT格式好,它只能通过Windows9x版本以上的
系统进行访问。•(3)NTFS(NewTechnologyFileSystem)•NTFS兼顾了磁盘空间的使用与访问效率,文件大小只是受卷的容量限制。它是一种提供了高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以及许多FAT或FA
T32没有的功能的高级文件系统。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操作系统简介•5.文件关联•文件关联是指将一种类型的文件与一个可以打开它的应用程序建立依存关系。当双击该类型文件时,系统就会先启动这一应用程序,再用它来打开该类型文件。•熟悉和掌握
文件关联的设置方法对初学者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具体介绍设置文件关联的一些方法。•1)安装新应用程序•大部分应用程序会在安装过程中自动与某些类型的文件建立关联。•注意:系统只确认最后一个安装程序设置的文件关联。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操作系
统简介•2)利用“打开方式”指定文件关联•右击某个类型的文件(如BMP文件),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打开方式”命令,弹出“打开方式”对话框。从“程序”列表框中选择合适的程序,如果同时选中下方的“始终使用选择的程序
打开这种文件”复选框,单击“确定”该类型文件(BMP)就与“画图”程序重新建立默认关联。上一页返回2.2WindowsXP概述•2.2.1WindowsXP的启动•WindowsXP中文版安装好以后,开机。启动后桌面上只有回收站图标,通过设置,出现图
2-4所示的桌面。•2.2.2关闭计算机•不能直接关闭计算机电源,这样可能会造成致命的错误(如硬盘损坏或启动文件缺损等),并导致系统无法再次启动。正确的关机方法:保存并退出所有的应用程序和文档窗口,单击“开始”/“关机”命
令,打开“关闭计算机”对话框,如图2-5所示。下一页返回2.2WindowsXP概述•2.2.3切换用户或重启系统•另外,WindowsXP还可以设置多个用户名和密码,从而允许多个用户在使用一台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时,每个用户拥有自己的设置和工作环境,互不干扰。当其他用
户需要使用该计算机时,可以使用“注销”或“切换用户”方式进行登陆。•选择“开始”l“注销”命令,打开“注销Windows"对话框,如图2-6所示。“切换用户”和“注销”按钮都可以在不关闭计算机的情况下让其他用户使用计算机。上一页下
一页返回2.2WindowsXP概述•2.2.4键盘和鼠标的操作•1.键盘操作•键盘操作分为输入操作和命令操作。输入操作指利用键盘向计算机输入信息。命令操作指利用键盘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使其完成指定的工作。•键盘操作可以
是几个键的组合,称为快捷键,表2-2表2-3表2-4中是列的常用快捷键。•2.鼠标的操作方法•鼠标最常用的操作有以下几种:•(1)移动:握住鼠标在鼠标垫板或桌面上移动时,计算机屏慕上的鼠标指针就随之移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2WindowsXP概述•(2)指向:将鼠标指针
指向某个对象。•(3)单击:用鼠标指向某个对象,再将左键按下,松开。•(4)双击:连续单击两次,一般指左键双击。•(5)右击:将鼠标的右键按下,松开,右击通常用于完成一些快捷操作。•(6)拖动:一般是指将某个对象从一个位置移动到一个新位置的过程。上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3)桌面背
景•图标以外的广大区域为桌面背景,可以通过改变桌面背景的图案使桌面更加美观。•2.桌面的一些基本操作•(1)添加新对象:可以用鼠标将对象从驱动器、文件夹或“开始”菜单中拖到桌面上。•(2)删除桌面上的对象:选中对象
后,按下键盘的Delete键,将其放入“回收站”。•(3)重排桌面图标:在桌面上任意空白位置右击,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排列图标”命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4)启动程序或窗口:双击桌面上的图标,
可以启动相应程序或打开窗口。•(5)创建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图标仅仅提供所代表的程序或文件的链接,它指向某个程序、文件或文件夹。创建快捷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找到文件所在的位置,然后用鼠标右键将文件拖到桌面上,释
放鼠标右键。•②找到文件夹所在的位置,按下Alt键的同时用鼠标左键将其拖到桌面上。•③选中文件夹,按下Ctrl+C组合键,右击桌面空白处,单击“粘贴快捷方式”命令。•④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右击文件
或文件夹,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命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2.3.1桌面的组成•启动Windows后看到的第一个界面(如图2-8所示)就是桌面,即屏幕工作区,Windows的桌面包括“开始”菜单、图标、任务栏
和背景等。•1.桌面的组成•1)图标•将Windows的各种组成元素,包括程序、驱动器、文件夹、文件等(称为对象),图标则是代表这些对象的小图像。•2)“开始”菜单和任务栏•“开始”菜单和任务栏是位于
桌面底部的狭长条形栏,单击左边的“开始”按钮可打开“开始”菜单,右边的区域则是任务栏,可通过任务栏中的按钮在运行的程序间切换。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2.3.2“开始”菜单的组成与操作•1.“开始”菜单的组成•“开始”菜单主要集中了用户可能用到的各种操作,例如程序的快捷方式、,常用
的文件夹等,使用时只需要单击相应的项目即可。•“程序”子菜单中列出了一些当前用户经常使用的程序。单击“程序”命令,将显示较全面的可执行程序列表,单击某个程序名,就会启动该程序。•2.设置“开始”菜单•右击“开始”
换到“‘常规”和“菜单,单击“属性”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自定义”按钮可以切高级”选项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按照下面的提示进行设置,设置完后单击“确定”按钮。•(1)调整“开始”菜单中图标显示的大小。•(2)显示最近使用过的程序数目
。单击“清理列表”按钮可以清空这些图标。•(3)控制是否显示网页浏览器图标以及所使用的程序。•(4)控制是否显示电了邮件程序图标以及所使用的程序。•(5)当鼠标指向有了菜单的选项时,其了菜单将自动弹出,否则必须通过单击弹出。•(6)指定在“开始”“所有程序”菜单中以不同颜色突出显示新安装的程序。
•(7)选中对应项的复选框,可以在“开始”菜单中显示该项目。•(8)控制是否显示最近使用过的文档,单击“清除列表”按钮可以清空“开始”菜单中的项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2.3.3任务栏的组成与操作
•1.任务栏的各组成部分作用•(1)分割线:将鼠标指针置于分隔线处,当指针变为<->形状时,左右拖动分割线可以改变相应工具栏的宽度。•(2)快速启动栏:单击该工具栏中的图标均可以快速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3)应用程序
栏:存放了当前所有打开的窗口和程序的最小化图标,正在操作的窗口的图标呈四下状态。•(4)翻页按钮:当打开的程序太多时,任务栏会自动将这些程序图标分页,单击上、下箭头按钮,可以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5)语言
栏:该工具栏显示了当前使用的输入。•(6)通知区域:显小了一些应用程序的状态。•2.设置“任务栏”•1)改变任务栏大小把鼠标移动到任务栏与桌面交界的边缘上此时鼠标指针变成垂直双向箭头形状,可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即可改变任务栏大小。•2)移动任务
栏•桌面屏幕上的四边都可以放置任务栏,单击任务栏的空白处并按住左键不放,拖动鼠标就可以看到一个任务栏的虚框,将虚框移动到想放置的地方后松开鼠标,就可以把任务栏移动到别的地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3)隐藏任务栏•任务栏显示在屏幕上会占用屏幕空间,也可以把任务栏隐藏起来,
方法是:右击任务栏的空白区域,在打开的菜单中选择“属性”选择,在“任务栏”选项卡中,选中“自动隐藏任务栏”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13所示。•3.在任务栏中添加快捷方式•通过任务栏,可以快速
执行某些程序。还可以建立新的工具栏,把经常使用的程序加入到任务栏,以实现快速启动的目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2.3.4窗口的基本组成与操作•1.窗口的组成•图2-14是一个典型的窗口,其中包括窗口边框、标题栏、窗口控制按钮、菜单栏、工具栏及工作区域。下面介绍其中的几个区
域。•(1)窗口边框:决定窗口大小的四条边即边框。•(2)标题栏:窗口的顶部是标题栏。•(3)菜单栏:标题栏的下面是菜单栏。•(4)工具栏:工具栏中放置了一些常用的操作命令,这样可以在需要进行这些操作时,不用总是到相应的菜
单中去查找。•(5)状态栏:位于窗口的底部,用来显示该窗口的状态。•(6)工作区域:窗口的内部区域,显示了当前窗口的内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7)滚动条:当工作区中的内容不能在窗口
中全部显示出来时,工作区中会出现水平或垂直的滚动条,可以拖动滚动条或者单击滚动条两端的滚动箭头,显示所有的内容,还可以单击滚动条中的空白区域,通过鼠标进行快速滚动。•2.窗口的操作•1)最大化、最小化、还原或关闭窗口•如图2-15所示,从左到右依次为“最小化”、“还原”、“关闭”
按钮,它们位于标题栏的最右边,单击这些按钮即可执行相应的操作。•2)移动窗口或改变窗口大小•当窗口的大小没有被设为最大化或最小化时,可以将鼠标移动到标题栏处,然后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即在桌面上移动窗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要改变窗口尺寸,
则需要把鼠标移动到窗口的边框或角上。当鼠标变成双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进行拖动,窗口大小即可改变。•3)切换窗口•在任何时候只有一个程序是当前活动程序,要控制其他程序,必须将其切换为当前活动程序,切换程序有以下方法:•(1)单击切换:
单击程序窗口的任何地方,该窗口切换为当前活动窗口。•(2)通过任务栏切换窗口:单击任务栏中程序对应的按钮即可。•(3)通过AIt+Tab组合键切换窗口:按住Alt键不放,再按Tab键,这时屏慕弹出一任务框,框中排列着当前打开的各窗口的图标
,•如图2-19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然后每按一次Tab键,就会按顺序选中一个窗口图标(若按住Alt+Shift组合键不放,再按Tab键,则按相反的顺序选择窗口图标)。选中所需图标后,释放Alt键相应窗口即被激活为当前窗口。•4)排列窗口•有时候为了特殊的用
途,我们可以将打开的窗口按一定的方法在桌面上进行排列。•5)退出窗口•退出程序有以下几种方法:•(1)单击程序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2)单击“文件”/“退出”命令。•(3)按Alt+F4组合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4
)双击窗口控制菜单图标。•(5)单击窗口控制菜单图标,或右击窗口标题栏,或按Alt+Space组合键,或右击任务栏上窗口对应的按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关闭”命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2.3.5对话框的组成与
操作•1.对话框的组成•(1)标题栏:标题栏位于对话框的顶部,默认设置下底色为蓝色。•(2)标签与选项卡:有些对话框由多个选项卡组成,各个选项卡相互重叠,这样可以减小对话框的尺寸。•(3)输入框:输入框分为两类,即文本框和列表框。•文本框用于输入文本信息。列表框中排列着许多对象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从中进行选取。•(4)按钮:Windows操作系统为不同形式的操作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按钮,有了这些按钮,使得许多操作更加直观、便捷。•①命令按钮:矩形的带有文字命令或图案的按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②选择按钮:分为单选按钮和复选框两种。单选按钮为圆形,单击该按钮即选中相应选项,这时该按钮中间出现一黑点。复选框为一方框。•③微调按钮:由上下两个紧挨的方向箭头组成。•④滑动式按钮(即滑块):左右拖动滑标,可以形象地改变参数。•2.对话框的主要操作•1)对话
框的移动和关闭•要移动对话框,只需将光标定位在标题栏后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然后拖动鼠标即可。果对话框中的输入或修改参数确认后,可单击“确定”按钮使其生效,对话框也随之关闭;若要取消设置,可单击“取消”按钮关闭对话框;也可直接单击标题栏右边的“关闭”按钮或
按Esc键退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2)对话框中选项的选取•(1)利用鼠标可以方便地在各选项间进行选取。•(2)同一组选项间可以通过上、下、左、右方向键来进行切换。•(3)要在不同标签中进行切换,可以按Ctrl+Tab组合键
从左到右进行选择,也可以按Ctrl+Shift+Tab键以相反的顺序进行切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2.3.6菜单的操作•1.“开始”菜单•单击任务栏上最左侧的包含几乎所有程序的链接,“
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如图2-24所示。“开始”菜单用户要求的所有功能儿乎都可以由“开始”菜单提供。•在WindowsXP系统中考虑到旧版本用户需要,不但可以使用具有鲜明风格的“开始”菜单,Windows系统中还保留了经典“开始”菜单。•2.下拉式菜单•菜单中通常包含若十条命令,这些
命令按功能分组,分别放在不同的菜单项单,组与组之间用一条横线隔开。当前能够执行的有效菜单命令以深色显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3.弹出式菜单•这是一种随时随地为用户服务的“上下文相关的弹出菜单”。在菜单中常见的符号约定如表2-5所示。•2.3.7使用帮助系统•Window
sXP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帮助系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时,可以在帮助系统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帮助系统中不但有关于WindowsXP操作与应用的详细说明,而且可以在其中直接完成对系统的操作。不仅如此,基于Web的帮助还能•使用户通过互联网享受Micr
osoft公司的在线服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选择“开始”/“帮助和支持”命令后,即可打开“帮助和支持中心”窗口,在这个窗口中会为用户提供帮助主题、指南、疑难解答和其他支持服务,这样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内容,快速了解WindowsXP的新增功能及各种常规操作,
如图2-26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2.3.8常用的中文输入法•首先要选择中文输入法,单击语言栏的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合适的中文输入法。用户可以使用Ctrl+空格键关闭中文输入法,或者使用Ctrl+Shift
键在各种输入法之间切换。•1.全拼输入法•在众多输入法中,全拼输入法是最简单的中文输入法,它使用汉字的拼音字母作为编码,只要知道汉字的拼音就可以输入汉字。在全拼输入状态下,直接输入汉字的汉语拼音编码就可以输入单个汉字。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2.3认识图形用户界面•2.智能ABC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在全拼输入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善,它是目前使用较普遍的一种输入法,仅次于五笔字型输入法。在使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时,其优点卞要体现在词组和语句的输入上。上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
件夹的管理•WindowsXP提供了“资源管理器”这个实用工具,它可以以分层的方式显示计算机内所有文件的详细图表,如图2-28所示。•2.4.1新建文件•通常可通过启动应用程序来新建文件。也可以不启动应用程序,直接建立新文件。•2.4.2
创建文件夹•(1)在资源管理器中,定位到要建立新文件夹的磁盘或文件夹。•(2)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或在至白处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文件夹”命令即可新建一个文件夹。•(3)在新建的文件夹名称文
本框中输入文件夹的名称,按Enter键或用鼠标单击其他的地方即可。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4.3文件或文件夹的管理•1.文件夹的浏览•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如果一个文件夹包含下一层了文件夹,则在文件夹列表窗口中该文件夹的左边有
一个方框,其中包含一个加号加号或减号。加号表示该文件夹没有展开,看不到下一级文件夹;减号表示该文件夹己经展开,可以看到下一级了文件夹。单击加号或减号即可展开或折叠文件夹。•2.查看图标•在浏览窗口中的内容时,用户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显示方式。Windows为用户
提供了5种显示方式:“缩略图”、“平铺”、“图标”、“列表”和“详细信息”。单击窗口中的“查看”菜单,从打开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查看”下拉菜单中即可选择各种显示方式。•3.排列图标•选
择“排列图标”,出现级联菜单,选项有:名称、类型、大小、可用空间、备注、按组排列、自动排列和对齐到网络,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某种方式排列图标。•4.刷新•利用“查看”菜单的“刷新”命令,可以将窗口内容的最新内容或属性显示出来。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
的管理•2.4.4选取文件或文件夹•1.要选取多个连续对象•如果所要选取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安排位置是连续的,则可单击第1个文件或文件夹,然后按住Shift键的同时单击最后一个文件或文件夹,即可一次性选取多个连续文件或文件夹。•2.选取多个不连续对象•如果要选取的文件或文件夹在窗口中的排列位置
是不连续的,则可采用按下Ctrl键的同时,单击需要选取的对象的方法来实现。若取消选择,则在窗口任意处单击即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3.全部选定或反向选择•在“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编辑”菜单中,系统提供了两个用于选取对象的命令:全部选定和反向选择。前者用于选取当
前文件夹中的所有对象,后者用于选取那些当前没有被选中的对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4.5剪贴板•剪贴板是程序或文件之间用于传递信息的临时存储区,它是内存的一部分。•当选定数据并选择“编辑”菜单中的存储在剪贴板中。选择“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或“
剪切”命令时,所选定的数据就会被命令,“剪贴板”中的数据就被复制或移动到目的文档中。粘贴有如下两种实现方式:•1.“嵌入”交换实现•选定对象,选择“编辑”菜单中的“复制”或“剪切”命令。切换到目的位置,选择“编辑”/“选择性粘贴”命令。通常,“选择性粘贴
”对话框中的“形式”列表框中,可以进行嵌入的格式选择,如图2-33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链接”交换实现•选定对象,选择“编辑”菜单中的“复制”或“剪切”命令。切换到目的位置,选择“编辑”/“粘贴链接”命令,这样就创建了一个与源文档的链接,
并将以默认格式显示源对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4.6移动和复制文件•1.移动文件和文件夹•移动文件和文件夹最快捷的方法是在“资源管理器”中进行。•2.复制文件和文件夹•复制文件和文件夹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首先选定要复制
的文件或文件夹,然后按住Ctrl键将其拖动到目标位置。•(2)用右键选中并拖动到目标位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复制到当前位置”命令。•(3)选中文件或文件夹,单击“编辑”/“剪切”命令,或按Ctrl+X组合键
,定位到目标位置;再单击“编辑”/“粘贴”命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4.7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1)选中要改的文件或文件夹。•(2)单击“文件”/“重命名”命令或右击选中的文件或
文件夹,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则文件或文件夹名高亮显示并被边框围起来。•(3)在文件名区域输入新的名称然后按Enter键即可。•技巧:单击某个文件或文件夹名两次,文件或文件夹名称处于可改写状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4.8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1)按Delete键。•(2)单击“文件”/“删除”命令。•(3)直接用鼠标将其拖到“回收站”图标上。•(4)右击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删除”命令。•不论选择哪一种操作,系统都会弹出一个“确认文件删除”或“确认文件夹删除”的话框,如图2-34所示。如果
确定要删除,单击“是”按钮,要取消则单击“否”按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4.9回收站•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专门用来存放用户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这些文件和文件夹在需要时可恢复
,一旦用户把回收站清空,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就被永久删除了。•1.从回收站还原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1)双击桌面上的回收站图标,弹出“回收站”窗口。•(2)选中要还原的文件或文件夹。•(3)单击窗口左侧动态下拉菜单中的“还原此项目”命令,即可将
该文件或文件夹还原到原来的位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删除“回收站”中的内容•如果要永久删除“回收站”中的文件或文件夹,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回收站”窗口中,单击窗口左侧动态下拉菜单中的“清空回
收站”命令。•(2)在弹出的“确认删除文件”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将删除回收站中的所有文件。•(3)如果要删除回收站的部分文件,首选选定需删除的文件,然后按Delete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即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4.1
0搜索文件或文件夹•(1)打开“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窗口,然后单击工具栏中的“搜索”按钮,弹出如图2-36(a)所示的搜索选项区。•(2)在“你要查找什么?”选项组中选择“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选项,显示如图2-36(b)所示的对话框;在“全部或部分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要搜索的文件名或
部分文件名。•(3)在“在这里寻找”下拉列表中选择想要查找的驱动器、文件夹或网络。•(4)单击“什么时候修改的?”动态下拉菜单按钮,显示图2-36(c),在其中指定文件修改的日期。•(5)单击“大小是?”动态下拉菜单按钮,在其中指定要搜索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大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
理•(6)单击“更多高级选项”动态下拉菜单按钮,指定附加的查找条件,如搜索系统文件夹、搜索隐藏的文件和文件夹等,如图2-36(d)所示。•(7)单击“搜索”按钮,即可进行搜索。搜索的结果将出现在右边的当前文件夹或内容窗格中。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
.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4.11文件夹选项对话框•打开“文件夹选项”对话框的方式有如下两种:•(1)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在打开的“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文件夹选项”图标。•(2)双击“我的电脑”图标,在“我的电脑”对话框中选择“工
具”/“文件夹选项”命令,打开“文件夹选项”对话框。•1)“‘常规”选项卡•该选项卡用来设置文件夹的常规属性。•2)“查看”选项卡•该选项卡用来设置文件夹的显示方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4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3
)“文件类型”选项卡•该选项卡用来更改己建立关联文件的打开方式。•4)“脱机文件”选项卡•该选项卡用来设置网络文件在脱机时是否可用。上一页返回2.5控制面板•2.5.1设置桌面背景及屏幕保护•1.设置桌面背景•(1)右击桌面任意空白处,在弹出的快
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或执行“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在弹出的“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显示”图标,都可打开“显示属性”对话框。•(2)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中,选择“桌面”选项卡,如图2-42所示。•(3)在“背景”列
表框中可选择一个喜欢的背景图片,在上方可预览效果,也可单击“预览”按钮,在本地磁盘或网络中选择其他图片作为桌面背景。在“位置”下拉列表框中有“居中”、“平铺”和“拉仲”二个选项,用于调整背景图片在桌面上的位置。下一页返回2.5控制面板•2.设置屏幕保护•
当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不使用计算机时,可设置屏慕保护程序自动启动,以动态的画面显示于屏慕,这样可以减少屏慕的损耗并保障系统安全。•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中用得较多的选项卡是“桌面”和“屏慕保护程序”。在“外观”和“设置”选项卡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是很容易操作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5控
制面板•2.5.2调整鼠标和键盘•在安装WindowsXP时系统己自动对鼠标和键盘进行过设置,但这种默认的设置不符合用户个人的使用习惯,用户可以按个人的喜好对鼠标和键盘进行一些调整。•1.调整鼠标•调整鼠标的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在打开的“控制
面板”窗口中双击鼠标图标,打开“鼠标属性”对话框,如图2-44所示。•(2)在“鼠标键”选项卡的“鼠标键配置”选项卡中,系统默认左边的键为主要键,若选中“切换卞要和次要的按钮”复选框,则设置右边的键为主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5控制面板•2.调整健盘•调整键盘的操作步骤
如下:•()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在打开的“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键盘”图标,打开“键盘属性”对话框。•(2)切换到“速度”选项卡,如图2-46所示。•(3)在该选项卡的“字符重复”选项组中,拖动“重复延迟”滑块,可调整在键盘
上按住一个键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开始重复输入该键,拖动“重复率”滑块,可调整输入重复字符的速率;在“光标闪烁频率”选项组中拖动滑块,可调整光标的闪烁频率。•(4)单击“应用”按钮,即可应用所做的设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5控制面板•2.5.3更改日期和时间•1.不显示日期和时间•(1)右击任务栏,在弹
出的快捷键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2)切换到“任务栏”选项卡。•(3)在“通知区域”选项组中,取消选中“显示时钟”复选框。•(4)单击“应用”和“确定”按钮即可。•2.更改日期和时间•(l)双击时间栏,或执行“开始”/
“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在“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日期和时间”图标。•(2)打开“日期和时间属性”对话框,切换到“日期和时间”选项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5控制面板•(3)在“日期”选项组的“年份”微调框中可按微调按钮调节准
确的年份,在“月份”下拉列表框中可选择月份,在“日期”列表框中可选择日期;在“时间”选项组中的“时间”微调框中可输入或调节准确的时间。•(4)更改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5控制面板•2.5.4
安装和设置输入法•中文输入法的安装与其他应用程序的安装过程基本相同。下面介绍如何添加输入法。•(1)右击语言栏自任意位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命令(或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在“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区域和语言选项”图标,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切换到“语言”选项卡,单击“详细
信息”按钮),即可打开“文字服务和输入语言”对话框。•(2)单击“添加择要添加的语言,如按钮,打开“添加输入语言”对话框,从“输入语言”下拉列表中选中文(中国)”,选中“键盘布局/输入法”复选框,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某种中文输入法,如“中文(简体)——王码
五笔型98版”中文输入法的添加单击“确定”按钮,就完成了该操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5控制面板•2.5.5设置多用户使用环境•为了便于管理,WindowsXP将用户分为Administrator,PowerUsers及Guests等。不同类型的用户账户拥有不同的
访问权限。•除了Administrator和Guest账户外,其他一般用户都是由竹理员创建的受限用户,这些用户在网络、计算机使用及系统设置方面均有限制。创建用户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以管理员的账户登录系统后,在“控制面板”窗口的分类视图方式中单击“用户账户
”图标,打开如图2-51所示窗口。•(2)选择“创建一个新账户”选项,然后输入账户名,如lx,单击“下一步”按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5控制面板•(3)为账户选择权限,可以是“计算机管理员”(拥有所有权限)和“受限”两种权限。•(4)单击“创建账户”按钮,然后
返回“用户账户”窗口就会发现多一个账户。单击该账户,在打开的窗口中可以为账户设置密码、图标、更改账户类型和名称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5控制面板•2.5.6安装和删除应用程序•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单击“添加”/“删除程序”图标,弹出如图2-54所示
的“添加或删除程序”对话框,用于更改或删除程序、安装新程序、添加或删除WindowsXP的组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5控制面板•2.5.7设置文件夹的共享•在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工具”/“文件夹选项”命令,在弹出的“文件夹选项”对话框中切换到“
查看”选项卡,然后取消选中“高级设置”中的“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推荐)”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后,再右击任意一文件夹或磁盘分区,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共享和安全”命令,就出现文件夹的“共享”设置界面,我们可以轻松设置该共享文件夹的名称和允许的最大用户访问数量,当然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权
限”和“缓存”,只需单击相应的按钮即可完成。上一页返回2.6实用程序•2.6.1画图•“画图”程序是一个位图编辑器,可以对各种位图格式的图画进行编辑。用户可以自己绘制图画,也可以对己有的图片进行编辑修改,在编辑完成后可以用BMP,JPG等格式存档,还可以发送到桌面或
其他文件中。•1.认识画图窗口•执行“开始”l“程序”l“附件”l“画图”命令,就可以进入画图窗口,如图2-56所示为程序默认状态。•2.页面设置•在使用“画图”程序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击要进行画布的选择,即进行页面设置,确定所要绘制的画图大小以及各种具体的格式。
具下一页返回2.6实用程序•体可以通过“文件”l“页面设置”命令来实现,如图2-57所示。•3.使用工具箱•在工具箱中,为用户提供了16种常用的工具,每当选择一种工具时,在下面的辅助选择框中就会出现相应的信息。•4.图像及颜色的编辑•在画图菜单栏的“图像”菜单中,选择其中的命令后,即可弹出相应
的对话框,通过对话框可对图像进行简单的编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6实用程序•2.6.2写字板•“写字板”是一个使用简单但功能较强的文字处理程序,可以利用它进行文件的编辑。它不仅可以进行中英文文档的编辑,而目可以图文混排,并可在其中插入声音、视频剪辑等
多媒体资料。•1.认识“写字板”•选择“开始”“程序”l“附件”l“写字板”命令,进入“写字板”界面。它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格式栏、水平标尺等几部分组成。•2.新建文档•当需要新建一个文档时,选择“文件”
新建文档的类型,默认的为RTF格式的文档。“新建”命令,弹出“新建”对话框,可以选择单击“确定”按钮后,即可新建一个空白文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6实用程序•2.6.3记事本•“记事本”用于纯文本文档的编辑,功能没有“写字板”强,适于编写一些篇幅短小的文件,但由于它使用方便、快捷,应用
还是比较多的。如一些程序的readme文件通常是以“记事本”的形式打开的。•执行“开始”l“程序”l“附件”l“记事本”命令,即可启动“记事本”,它的界面与“写字板”的界面基本一样。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6实用程序•2.6.4计算器•“计算器”可以帮助人们完成数据的运算,它分为“标准计算器”和“科学
计算器”两种。“标准计算器”可以完成日常工作中简单的算术运算;“科学计算器”可以完成较为复杂的科学运算,比如函数运算等,运算的结果不能直接保存,而是将结果存在内存中,以供粘贴到别的应用程序或其他文档中。•1.标准计算器•在处理一般的数据时,使用“标准计算器”即可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选择“开始”“程序”l“附件”l“计算器”命令,打开“计算器”窗口,系统默认为标准计算器,如图2-60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6实用程序•“计算器”窗口包括标题栏、菜单栏、数字显示区和工作区儿部分。工作区由数字按n钮运算符按钮
、存储按钮和操作按钮组成。•2.科学计算器•当用户从事非常专业的科研工作时,需要经常进行较为复杂的科学运算,此时可以选择“查看”l“科学型”命令,弹出科学计算器窗口,如图2-61所示。上一页返回2.7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2.7.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根
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给出了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定义,一种较为常见的理解为“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管理下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网络连接
的简图如图2-62所示。•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对计算机网络应理解两点:一是计算机网络的设备是分布在不同物理位置上的多台独立的计算机。二是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这种资源共享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资源共享。下一页返回2.7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2.7.2计算机网络
的形成与分类•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诞生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整个美国范围内2000多个
终端组成的飞机订票系统。•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陇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
之间不是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7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
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实现这些结构的软硬件产品。•第四阶段:高速网络技术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由于局域网技术发
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网络、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7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种类繁多、性能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分类原
则,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按地理分布范围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种。•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抛开网络电缆的物理连接来讨论网络系统的连接形式,是指网络电缆构成的几何
形状,它能从逻辑上表示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的连接。•网络拓扑结构按形状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星型、环型、总线型。如图2-63所示。上一页返回2.8因特网基础•1.什么是因特网•Internet始于196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
划局提出并资助的ARPANET网络计划,其目的是将各地不同的主机以一种对等的通信方式连接起来,最初只有4台主机。•2.我国的互联网•中国是第71个加入Internet的国家级网。我国的Internet主干网主要有如下几个:
•(1)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CHINANET,由中国电信主管。•(2)中国科学技术网CASNET,由中国科学院网络中心主管。•(3)中国教育网CERNET,由教育部主管。•(4)金桥网(国家经济信息网)GBNET,由信息产业部吉通公司主管。下一页返
回2.8因特网基础•(5)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o•(6)利用军队资源组建的网。•CHINANET是我国计算机网络的骨十网,也是我国最大的互联网络。•3.因特网提供的服务•(1)www服务:用户在客户端使用专门的浏览器软件(如InternetExplorer)来查看共享信息,即平时所说的浏
览网页。•(2)电子邮件服务:电子邮件(E-mail)服务是Internet上应用最早、最重要的服务之一。•(3)FTP服务:FTP服务允许Internet用户使用FTP(FileT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协议升录到FTP服务器上,进行文件的下载和上传。上一
页下一页返回2.8因特网基础•(4)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Internet网络应用之一。•(5)电子政务:通过Internet远程完成许多政府功能,如发布公告、行政审批、公文传递等,可以极大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加行政工作透明度。•
(6)远程教育:通过Internet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一个地方上课,听课的学生可以在世界上的任意地方。•(7)实时聊天:实时聊天是Internet上最受欢迎的服务之一。•(8)多媒体应用:它是建立在宽带网络和高效的数据压缩技术基础上的,通过网络传输各种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
(9)BBS:又称电子公告板,用户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俗称发帖子),其他用户可以对帖子进行回复、发表看法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8因特网基础•4.TCP/IP协议•1)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协议
•TCP即传输控制陇议,位于传输层。它是向应用层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确保网上所发送的数据报可以完整地被接收。•2)IP(InternetProtocol)协议•IP协议是TCP/IP协议体系中的网络层协议,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不同类型的物理网络互联在一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主
要将不同格式的物理地址转换成统一的IP地址。•5.1P地址和域名•1)IP地址•目前使用的IP地址是IPV4版本,以下均以IPV4版本为例进行介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8因特网基础•IP地址采用一进制来表小,每个地址长32位,在读写IP地址时,32位分为4个字
节,每个字节转成十进制,字节之间用“.”分隔。例如,新浪网站卞机地址为202.108.33.60。由于网络的规模有较大差别,有的卞机多,有的主机少,所以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不同将IP地址分为A,B,C二大类,除了上述三大类IP地址外,还有D,E两类特殊IP地址。•2)域名•由于IP地址是数字型的,
难以记忆,也难以理解,因此,Internet采用另一套字符型旷地址方案,即域名地址。它用一定含义的字符串来标识卞机地址,IP与域名地址两者相互对应,而且保持全网统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8因特网基础•DNS(DomainNameSystem)称为域
名系统,它是一个分层的名字管理查询系统,主要提供Internet上主机IP地址和主机名相互对应关系的服务。•国际上,第一级域名采用通用的标准代码,它分为组织机构和地理模式两类。常用一级域名代码见表2-6。•我国的域名规定,一级域名是cn,次
级域名分为类别名和地区域名。上一页返回2.9因特网的应用•1.相关概念•1)万维网•万维网(WorldWideWed,WWW)的其他名称还有如3W,WWW,Web、全球信息网等。www是一种建立在因特网上的全球性的、交互的、动态的、多平台的、分布式的超文本超
媒体信息查询系统。它也是建立在因特网上的一种网络服务。•2)超文本和超链接•超文本(Hypertext)中不仅包含文本信息,还包含图形、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因此称为“超”文本,更重要的是超文本中包含着指向其他网页的链接,这种
链接叫做超链接(HyperLink)。下一页返回2.9因特网的应用•3)统一资源定位器•3W用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resourcelocator,URL)来描述Web网页的地址和访问它时所用的陇议。因特网上几乎所有的功能都可以通过在3W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URL网址实现,通过URL表
示因特网中网页的位置。•4)浏览器•浏览器是浏览WWW信息的工具,安装在用户的机器上,是一种客户瑞软件。它能够把用超文本标记语言描述的信息转换成便于理解的形式。此外,它还是用户与WWW之间的桥梁,把用户对信息的清求转
换成网络上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命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9因特网的应用•2.浏览网页•1)IE的启动和关闭•(1)单击桌面左下角“快速启动”工具栏中的IE图标。•(2)双击桌而上的IE快捷方式图标。•(3)
使用“开始”菜单启动IE。•2)IE6.0的窗口•当启动IE后,出现一个窗口,这个窗口内会呈现一个页面,也就是我们浏览的主要位置。菜单栏下面是标准按钮栏,在这栏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后退”、“前进”、“停止”、“刷
新”、“主页”、“搜索”、“收藏夹”、“历史”、“邮件”、“打印”、“编辑”、“讨论”等按钮。单击某一个按钮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相应功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9因特网的应用•3)页面浏览•(1)填写Web地址。将插入点移到地址栏内
,输入Web地址。•(2)浏览页面在浏览页面时,可能需要返回前面曾经浏览过的页面,此时,可以使用标准按钮栏中的“主页”、“后退”、“前进”按钮来浏览最近访问过的页面。•3.Web页面的保存和阅读•1)保存Web页•(1)打开要保存的Web页面。•(2)单击“文件”/“另存为”命令,打开“另存
为”对话框。•(3)选择要保存文件的盘符和文件夹。•(4)在“文件名”下拉列表文本框内输入文件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9因特网的应用•(5)在“保存类型”下拉列表框中,根据需要可以从“Web页,全部”、“Web页,仅HTML,”“文本文件”三类中选择一种。•(6)单
击“保存”按钮保存。•2)打开己保存的Web页•(1)在IE窗口上单击“文件”I“打开”命令,显示“打开”对话框。•(2)在“打开”对话框的“打开”下拉列表文本框中输入所保存的Web页的盘符和文件夹名。•(3)单击“确定”按钮
,就可以打开指定的Web页。•3)保存部分Web内容•(1)用鼠标选定想要保存的页面文字。•(2)按下Ctrl+C快捷键,将选定的内容复制到剪贴板。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9因特网的应用•(3)打开一个空白的Word文档或记事本,按Ctrl+V快捷键将
剪贴板中的内容粘贴到文档中。•(4)给定文件名和指定保存位置,保存文档。•4)保存图片、音频等文件•(1)在图片上单击鼠标右键。•(2)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上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打开“保存图片”对话框。•(
3)在对话框内选择要保存的路径,键入要保存的文件的名称。•(4)单击“保存”按钮。•4.更改主页•(1)打开IE窗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9因特网的应用•(2)单击“工具”/"Internet选项”命令,打开“Internet选项”对话框。•C3)单击“‘常规”标签,打开“‘常规”选项卡,如图2
-71所示。•(4)在按钮,“主页”选项区中,单击“使用当前页”此时,“地址”文本框中就会填入当前IE浏览的Web页的地址。•(5)单击“确定”或“应用”按钮使设置生效。•5.链接栏的使用•链接栏中可以存放最经常访问的网页的快捷方式,使用时,只要单击
链接栏中该Web页的图标就可以连接上,非常方便。将少量最常用的Web页地址放在链接栏中也是提高浏览效率的方法之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9因特网的应用•6.“历史”按钮的使用•IE会自动将浏览过的网页地址保留在历史记录中,因此,灵活利用历史记录可以提高浏览效率。•7.收藏夹的使用•我们可以把喜爱
的网页地址保存起来,供以后使用。利用IE提供的收藏夹可以保存网页地址。将网页地址添加到收藏夹中,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1)使用“收藏夹”按钮•2)在收藏夹中创建新文件夹•收藏夹下可以包含若十个了文件夹,将收藏的页面
地址分门别类地组织在各文件夹中,以便于使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9因特网的应用•3)拖动收藏法•拖动网页图标到收藏夹或其中某个子文件夹中是一种快捷的收藏方法。•4)使用收藏夹中的地址•单击标准按钮栏中的“收藏夹”按钮,打开“
收藏夹”窗口,选择所需的Web页名称并单击,即可转到相应的Web页。也可以单击“收藏”下拉菜单中的Web页名称转向此Web页。•5)整理收藏夹•当收藏夹中的网址过多时,我们应整理收藏夹,使网页地址的存放井然有序。•(1)创建文件夹。•(2)重命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9因
特网的应用•(3)删除。选中要删除的文件夹或网页名,单击“删除”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即可删除。•(4)移动至文件夹。•8.网上收发电子邮件•1)申请电子邮箱•电子邮箱类似于居民家的门牌号码的邮箱地址,相当于在邮局租用了一个信
箱。要想使用电子邮箱,必须先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信箱,才能在Internet上准确收发电子邮件,因为申请邮箱时须设置密码,所以外人无法读取用户的信件。•ISP提供的信箱有两种:一种是免费信箱,容量较低,服务也较少;另一种是收费信箱,主要向IS
P机构支付一定的费用,收费邮箱能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9因特网的应用•用户获得更好的服务。•2)使用电子邮箱•申请了电子邮箱后,就可以升录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了。•(1)登录已经申清的邮箱,在搜狐主页中单击“邮件”链接,或者在IE地址栏中输入http://mail.sohu.com,
进入“搜狐闪电邮箱”主页,输入邮箱名称和密码,单击“登录”按钮,进入自己的邮箱,见图2-79。•(2)单击窗口左侧的“收件箱”链接,打开收件箱,可以看见每一封来信的发件人、主题、时间、大小等信息。•(3)单击邮件主题,即可查看具体内容,若有附件,
可单击邮件图标或“下载”链接,在“文件下载”对话框中单击“保存”按钮,再按照提示操作下载到计算机中。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9因特网的应用•(4)单击“写信”按钮,打开写邮件页面,填写收件人邮箱名称、邮件主题、正文,单击“发送”按钮,即把信件发出。•(5)若
有附件,可单击“上传附件”链接,选择要上传的文件,单击“打开”按钮即可。其他网站邮箱的附件操作与此略有不同,可按提示操作。上一页返回表2-1文件扩展名及其意义返回表2-2窗口操作通用快捷键返回表2-3菜单操作通用快捷键返回表2-4对象操作通用快捷键返回表2-5菜单中常见的符号约定返回表2-6常用一
级域名代码返回图2-4桌面返回图2-5“关闭计算机”对话框返回图2-6“注销Windows”对话框返回图2-8桌面返回图2-13“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返回图2-14一个典型的窗口返回图2-15“最小化”、“还
原”、“关闭”按钮返回图2-19窗口切换任务框返回图2-24“开始”菜单返回图2-26“帮助和支持中心”窗口返回图2-28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返回图2-33“选择性粘贴”对话框返回图2-34“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返回图2-36搜索文件或文件夹返回图2
-36搜索文件或文件夹返回图2-42“桌面”选项卡返回图2-44“鼠标键”选项卡返回图2-46“速度”选项卡返回图2-51“用户账户”窗口返回图2-54“添加或删除程序”对话框返回图2-56画图窗口返回图2-57“页面设置”对话框返回
图2-60标准计算器窗口返回图2-61科学计算器窗口返回图2-62网络连接的简图返回图2-63网络拓扑结构返回图2-71Internet选项返回图2-79邮箱网页返回第3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3.1Word2003概述•3.2文档的编辑•3
.3文档格式的设置•3.4图文混排•3.5表格•3.6页面设置与打印返回3.1Word2003概述•Word2003是由微软公司出品的MicrosoftOffice2003系列办公软件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文字编辑软件。它主要用于文字处理,拥有强大的图文混排和表格
制作功能,也用于其他印刷品的排版,比如宣传单、杂志等,因为其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所以在自动化办公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是现代办公室不可缺少的软件之一。•3.1.1Word2003的启动与退出•1.Word2003的启动•Word的启动有多种方式,常用以下几种:•1)通
过“开始”菜单启动•2)通过“新建Office文档”启动•3)通过“打开Office文档”启动下一页返回3.1Word2003概述•2.Word2003的退出•当文档编辑完毕后,可以退出Word200
3。退出的方法同WindowsXP窗口退出的方法。•不管采用哪种退出方法,在退出Word2003之前,一定要先保存文档,以免造成数据丢失。3.1Word2003概述•3.1.2Word2003的窗口组成•Wo
rd2003窗口和WindowsXP中的窗口类似,如图3-1所示。•3.1.3文档的基本操作•1.建立文档•1)建立新文档•所谓新文档是指在当前位置不存在的文档。在启动Word程序时,Word会自动创建空白文档,其缺省文件名为“文档l.doc”。•2)利用模板和向导创建空白文档
•假如用户要创建的文档属于当前流行的某些固定格式,如个人简历、传真、信函、备忘录等,可以利用Word2003中提供的模板和向导创建。模板是Word程序中预先设定好的标准模式。向导是Word首先上一页返回下一页3.1Word2003概述•提出问题,
用户根据问题做出选择,然后Word根据用户的选择来排版并设置文档格式的一种功能。•2.保存文档•1)直接保存•2)间接保存•3)加密保存•4)自动保存•3.打开文档返回返回上一页下一页3.1Word2003概述•3.1.
4Word2003的视图方式•所谓视图就是文档窗口的显示方式。Word2003提供了5种视图供选择使用。在不同的视图下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以方便排版和文本输入,并以不同的方式显示文档以观察效果。可通过在“视图”菜单
中选择有关显示命令,或单击水平滚动条左端的有关视图切换按钮来实现各种显示方式之间的切换。•(1)普通视图:可以显小文本格式,但简化了页面布局,可以进行简单的排版。•(2)Web版式视图:用于创作Web页,模拟显小浏览器文档内容以及可在解幕上显小出来的Web页。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
1Word2003概述•(3)页面视图: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视图方式,也是Word启动时默认的视图方式。•(4)大纲视图:用于显示文档的框架,为长文档的组织和竹理提供了方便。•(5)阅读版式视图:它的最大特点是便于阅读内容连接的紧凑文档。•要在各个视图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可以执行“
视图”菜单中相应的视图模式命令,切换视图模式。返回返回上一页下一页3.1Word2003概述•3.1.5自定义Word2003工作环境•1.自定义工具栏•Word中默认的工具栏,完成通常的任务没子}一么问题。但是,有些我们常用的任务却并不在工具栏上,比如公式编辑器。所以,有必要向工具栏
中自行添加需要的按钮。•2.自定义菜单•有时候我们需要在菜单栏的某一个类别中增添一个或多个命令。上一页返回3.2文档的编辑•3.2.1输入文本•1.输入英文•在英文状态下通过键盘可以直接输入英文及标点符号,需要注意的是,
按CapsLock键可输入英文大写字母,再次按该键可输入英文小写字母;按Shift键的同时按双字符键将输入上档字符;按Shift键的同时按字母键输入英文大写字母;按Enter键,插入点自动换行,即插入点移到下一行行首;按空格键,在插入点的左侧插入一个空格符号。•2.输入中文•在Word2003中
,要想输入汉字,首先要选择汉字的输入法。一般安装好WindowsXP操作系统后,系统会自带一些基本的输入法,如微软拼音、智能ABC等。这些中文输入法都是比较常用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2文档的编辑•3.输入符号•符号的输入包括标点符号的输入
和特殊符号的输入。,常用标点符号在键盘上都可以找到,例如,逗号、句号、顿号、感叹号和破折号等。特殊符号的输入可通过选择“插入”/“符号”命令,打开“符号”对话框。选择符号后,单击右下角的“插入”按钮即可插入符号,单击左下角的“快捷键”按钮可以为符
号设置相应的快捷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2文档的编辑•3.2.2选取文本•1.使用鼠标选取文本•2.使用键盘选取文本•先将插入点定位到要选定文本的首部,然后按下面的快捷键拉开亮条一直延仲到欲选定的文本的尾部后释放按键。常用组合键及功能如表3-1所
示。•3.鼠标键盘结合选取文本•使用鼠标和键盘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选取连续的文本,也可以选择不连续的文本。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2文档的编辑•3.2.3文本的编辑•在文档编辑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文本进行复制、移动和删除等基本编辑操作
,这些操作是Word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操作。熟练地运用文本的简单编辑功能,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使得用户能够提高编写效率。•1.复制文本•1)通过快捷菜单复制•2)通过鼠标复制•注意:不管使用哪一种复制方式,被复制的文本都可以被多次
粘贴。•2.移动文本•1)通过快捷菜单移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2文档的编辑•2)通过鼠标移动•注意:不管使用哪一种移动方式,被剪切的文本都可以被多次粘贴。•3.删除文本•(1)选定要删除的文本。•(2)按退格键或Delete键删除,也可以用剪切的方式
删除。•4.撤销与恢复•如果想要撤销对文本所做的修改,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栏上的“撤销”按钮或“编辑”菜单中的“撤销键入”命令来实现,还可以通过键盘上的Ctrl+Z快捷键来完成。假如要恢复先前所做的撤销操作,可以使用“恢复”命令或Ctrl+Y快捷键来恢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2文档
的编辑•3.2.4查找与替换文本•在编辑文档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查找某个词或用一个词替换另一个词的情况,Word提供的“查找和替换”功能可以快速地完成这种操作。•1.查找•选择“编辑”/“查找”命令或按下Ctrl+F快捷键,打
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3-10所示。在“查找内容”下拉列表文本框内输入要查找的文字。单击“查找下一处”按钮,Word2003即开始查找,找到内容后将其反白显示并停止查找。•2.替换•在“查找内容”下
拉列表文本框中输入要查找的文字在“替换为”下拉列表文本框中输入要替换为的文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2文档的编辑•3.2.5拼写与语法检查•在输入、编辑文档时,若文档中包含与Word2003自身词典不一致的单词或词语时,会在该单词或词语的下方显示一条红色或绿色的波浪线,表示该单词或词语
可能存在拼写或语法错误,提示用户注意。Word2003用红色波浪线标记输入有误的或系统无法识别的中文和单词,用绿色波浪线标记可能有语法错误。•在使用的过程可以通过选择“工具”/“选项”命令,切换到“拼写和语法”选项
卡,设置系统在键入时是否检查拼写和语法,如图3-11所示。上一页返回3.3文档格式的设置•3.3.1字符格式的设置•(1)通过“格式”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首先选中要设置格式的文字,然后使用工具栏中提供的工具按钮进行相应的设置
。各工具按钮的功能如图3-12所示。•(2)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设置字符格式。•在“字体”对话框中有3个选项卡:“字体”、“字符间距”和“文字效果”。如图3-13所示。下一页返回3.3文档格式的设置•3.3
.2段落格式的设置•1.设置段落对齐方式•在Word2003中,段落的对齐方式包括两端对齐、居中对齐、左对齐、右对齐、分散对齐。•2.设置段落缩进•段落缩进是指文本与页边距之间的距离。段落缩进包括左缩进
、右缩进、首行缩进、悬挂缩进。•1)用水平标尺设置左、右缩进•段落缩进标记符如图3-16所示。•2)用菜单设置缩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3文档格式的设置•3.设置段落间距和行距•(1)选定要进行间距设置的段落(可以选定多段),或将光标移到需要设置间距的段落中。•(
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如图3-17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3文档格式的设置•3.3.3项目符号和编号的设置•1.添加项目符号和编号•编号与项目符号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为连续的数字或字母,而后者都使用相同的符号。改变项目符号形式的操作方法与改变编号形式的方法相同
,不再重复。•若要对己设置好编号的列表插入或删除编号,Word2003会自动调整编号,不必人工干预。•若用户想将编号改成项目符号,只要单击“项目符号”按钮即可,反之亦然。•要想去掉项目符号和编号,恢复文本的本来面目,可以先选中带有编号或项目符号
的文本,再次单击“项目符号”或“编号”按钮,项目符号或编号就取消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3文档格式的设置•2.自定义项目符号和编号•选择“项目符号”和“编号”选项卡,在里面可以选择合适的样式,如果己有
的样式中没有合适的样式,可以通过“自定义”功能自行编辑编号与项目符号的格式(如字体、颜色、字号缩进等),如图3-19和图3-20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3文档格式的设置•3.3.4边框和底纹的设置•1.段落和字符边框
设置•1)边框•执行“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单击“边框”选项卡(见图3-21)。•2)页面边框•在“页面边框”增加了“艺术型”下拉列表框,通过该下拉列表框,可以给页面添加装饰性的边框。•2.段落和字符底纹设置•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单击“底纹”选项卡。在
该选项卡中,可以给所选文字或表格设置底纹颜色或图案,如图3-23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3文档格式的设置•3.3.5特殊格式的设置•1.首字下沉•把选定段落中第一个汉字变大、嵌入文章。它可以出现在左侧页边距线,也可以从段落中第一行的基准线上下沉。
•2.使用中文版式•有些场合需要输入一些比较特殊的文本,例如,输入带拼音的文字、带圈的字符等,按照常规的方法显得有些费事。在Word2003中的“格式”菜单下有“中文版式”子菜单,它单面包含了5个子功能,分别是:拼音指南、带圈字符、纵横混排、合并
字符、双行合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3文档格式的设置•3.分栏排版•在编辑报纸、杂志时,经常需要对文章做各种复杂的分栏排版,使得版面更生动、更具有可读性。必须切换到“页面视图”显示方式,才能显示分栏的效果。•1)利用“分栏”按钮分栏•2)利用“分栏”对话框分栏•用“分栏”按钮只能建立相同栏宽的分
栏。若要建立不同栏宽和加分隔线的分栏等,可选择“格式”/“分栏”命令,弹出如图3-30所示对话框。•3)多种分栏并存•若要对文档内容进行多种分栏排版,只要分别选择需要分栏的段落,然后进行上述分科的操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3文档格式的设
置•3.3.6格式的复制•“格式刷”按钮主要用来实现格式的复制。•3.3.7批注、题注、月却注和尾注的设置•1.批注•选定要批注的文本或位置,选择“插入”}“批注”命令或单击“审阅”工具栏上的“插入批注”按钮,即可添加批注条日,在其中可以输入批注的内容。批注条
目中会记录批注的作者和批注的编号。不同作者对文档的批注条日会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删除批注的方法是选中批注,选择右键快捷菜单中的“删除批注”命令,或单击“审阅”工具栏中的“删除批注”按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3文档格式的设置•2.题注•Word中插入图片时,一般是在图的下面加
上注释。•3.插入脚注和尾注•脚注和尾注主要用于为文档中的文本提供解释、批注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脚注位于每页的底端,用于说明每页中要说明的内容。尾注出现在本节的结尾或文档的结尾。脚注包括“脚注标记”和“脚注内容”。一页中有多个脚注出现时可以用带有数字的脚注标记脚注的序号,序号可以由W
ord自动生成也可以用户自定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3文档格式的设置•3.3.8使用样式•1.样式的应用•(1)选定需要应用样式的文本。•(2)单击“样式和格式”任务窗格中的某种样式,则该样式被自动应用到所
选的文本中。•2.创建新样式•3.样式的更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3文档格式的设置•3.3.9插入目录•在编辑文档的时候,目录有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但在实际上,很多使用者不知道怎样使用Word中的自动生成目录功能,而是自己在首页乎动编制,结果常常
因为后面格式或者字体的调整,使得目录正文出现差距。因此用下面的方法能简单的生成。图3-32是索引和目录对话框上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3.4.1艺术字•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可使文档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同时艺术字在形态、颜色
以及版式的设计上也比单纯文字格式设置更显灵活。•1.插入艺术字•2.编辑艺术字•插入艺术字后,“艺术字”工具栏自动出现,如图3-35所示。对插入到文档中的艺术字,用户可以利用该工具栏对其内容、样式、填充颜色、大小、形状、环绕方式等进行编辑。另外,由于艺术字是一种图形对象,因此还可以利用
“绘图”工具栏对其设置自由旋转、阴影和二维效果等。下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3.4.2图形•1.认识“绘图”工具栏•根据图3-41所示的按钮顺序,对“绘图”工具栏中的按钮的功能进行简单介绍。•2.绘制自选图形
•要绘制图形,首先要在Word窗口中显示“绘图”工具栏。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绘图”按钮或单击“视图”/“工具栏”/“绘图”命令,可打开“绘图”工具栏。•1)图形对象操作中控制点及其功能•在Word文档中用鼠标选择图形对象后,在其四周会出现几个小圆圈或小方块,图3-42所
示,它们分别是尺寸控制点、旋转控制点和调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控制点。用鼠标拖曳控制点以改变图形对象的外观。•功能:•(1)尺寸控制点:出现在选定图形对象各角和各边上的小圆圈或小方块。拖动尺寸控制点可以更改图形对象的大小。•(2)调整控制点:
黄色菱形块,用来调整大多数自选图形的外观,而不调整其大小。•(3)旋转控制点:绿色小圆圈,用来旋转图形对象。•2)绘制基本图形•(1)绘制基本图形可直接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箭头”、“矩形”和“
椭圆”按钮,在文档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即可绘制图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2)若要绘制正圆或正方形,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即可。绘制直线时,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可限制此直线与水平线夹角15
、30、45°、90°。•(3)绘制其他类型的图形。可单击“绘图”工具栏中“自选图形”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图形类别选项,然后在弹出的图形列表中单击要插入的图形,如图3-43所示。或者选择“插入”/“图片”
/“自选图形”命令,在弹出的“自选图形”工具栏中进行选择,如图3-44所示。•3.编辑自选图形•在文档中绘制图形后,用户可以对图形进行各种修饰,如改变图形线条与填充颜色、设置图形的阴影和二维效果,也可以对其位置、大小、形状及环绕方式等进行调整,以使其符合实
际需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1)图形的选定•可以直接单击鼠标左键选定单个自选图形,如图3-45所示。•2)调整图形位置•在Word中,绘制的图形是浮于文字上方的,因此可以在文档中随意调整它的位置。•3)调整图形大小•选定要调整大小的图形,将鼠标指针移至图
像周围的控制点上,鼠标指针变为形状时,单击并拖动这些控制点,即可调整图形大小。•4)更改图形的形状•绘制完成的图形,可根据需要来调整其形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5)设置图形的颜色和线条•默认情况下,绘制的图形的线条为黑色实线,填充色为白色。利用“绘图”
工具栏中“填充颜色”按钮和“线条颜色”按钮可设置图形的颜色,如图3-49所示。利用“线型”按钮和“虚线线型”按钮可设置图形边框样式,如图3-50所示。•6)为图形设置阴影与三维效果•利用“绘图”工具栏中的“阴影样式”按钮和三维效果样式”按钮可以为图形设置阴影和维效果。•7)为图形添加文字•选定
自选图形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文字”命令即可,如图3-55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8)图形的组合•当文档中绘制了多个图形,为了统一调整其位置、尺寸、线条和填充效果等,可以将它们组合为一个图形单元。•9)图形的叠放次序
•在绘制图形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多个图形叠加的情况,在默认情况下,后绘制的图形会覆盖前面的图形。可利用“绘图”工具栏中“绘图”下拉菜单中的“叠放次序”命令进行调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3.4.3图片•Word文档中使用的图片对象分为位图和矢量图两种。位
图的格可以是.bmp,.jpg,.gif,.tif等。在Word中不可以对位图直接编辑,只可以调整其亮度、对比度和灰度等特性。•1.插入图片•1)插入剪贴画•剪辑库是Word软件中自带的、具有各类精美而实用图片的图片库,
“剪贴画”是一种矢量图像。•2)插入图形文件•Word文档中的图片来源可以是其他文件,也可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获得,还可以从Internet上获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2.图片的格式设置•在文档中插入图片之后,‘常常击要对图片的格式进行设置。在Word中,可以使
用“图片”工具栏或“设置图片格式”命令来对图片进行格式设置。•1)图片工具栏•利用“图片”工具栏可以调整图片大小、位置和环绕方式、裁剪图片、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图片”工具栏如图3-63所示。•2)调整图片的大小•对于插入到文档中的图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其大小。•方法一
:利用鼠标来改变图片大小。•方法二:利用“设置图片格式”命令或按钮调整图片大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3)移动图片的位置•将鼠标指针移至图片上方,此时指针变为形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并拖动鼠标,即可调整图片
在文档中的位置。•4)裁剪图片•当只需要插入的图片的一部分时,可利用“图片”工具栏上的“裁剪”按钮拖曳裁剪或利用“设置图片格式”命令对话框中“图片”选项卡中的“裁剪”选项进行精确的裁剪设置,将图片中不需要的部分剪裁掉,保留图片有用的部分。•5)调整图片的亮度与对比度•
要调整图片的亮度,可选中图片后单击“图片”工具栏上的“增加亮度”按钮或“降低亮度”按钮,或是利用“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的“图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选项卡进行设置,即可增加或降低图片色彩亮度。•6)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默认情况下,插入到文档中的图片与文字的环
绕方式为“嵌入型”,该环绕方式的优点是对象的相对位置较固定,但却不利于图形对象的灵活摆放。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单击“图片”工具栏上的“文字环绕”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环绕方式,如图3-67所示。•方法二:利用“设置图片格式”命令来设置
图片的环绕方式。•7)图片的复制和删除•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剪切”、“复制”和“粘贴”按钮,可以对图片进行复制或删除操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3.4.4文本框•文本框是Word的一种绘图
对象。在文本框中可以输入文本、插入表格和图形对象等,并可将文本框放在页面上的任意位置。应用文本框,可以编排出复杂的图文混合效果,使排版更具灵活性。•1.插入文本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一:选择“插入”“文本框”命令,在级联菜单中选择“横排”或“竖排”
命令,此时鼠标指针形状变成十字形。按住鼠标左键在文档窗口中拖动即可绘制一个文本框。•方法二:单击“绘图”工具栏“文本框”按钮或“竖排文本框”按钮,在文档中拖动鼠标即可完成文本框的绘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2.设置文本框的格式•
文本框创建完成后,可以通过“文本框格式”命令对文本框的大小、边框样式、填充效果、环绕方式等进行设置。•1)移动文本框•2)改变文本框大小•3)设置文本框内文本的格式•4)设置文本框的边框和填充色•5)设置文本框的环绕方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4图文混排•3.4.5使用模板•模板就是
将一些常用的文档类型设计编排成固定的文档框架。模板中文档的基本结构、页面格式、段落格式、字符格式以及通用的文字都己设计并安排妥当。通过模板新建文档就是新建一个设置了文档结构的文档,同时用户可以根据文档的实际情况,对这些设置
好的格式进行取舍或修改。•Word2003中可以使用的模板有3个来源:OfficeOnline模板、本机上的模板、其他网站上的模板。•使用Word2003提供的模板可以快速地制作各种文档,如公文、简历、信函、传真、报
告和合同书等。上一页返回3.5表格•3.5.1表格的创建•1.利用“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创建表格•注意:当表格的行列数较多时,用此方法不能一次完成。•2.利用“表格”菜单创建表格•3.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创建表格•4.自由绘制表格下一页返回3.5表格•3.5.2表
格的编辑•刚创建的表格往往与实际的表格有一定的差距,还要进行适当的编辑,如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插入或删除行、列等。•1.在表格中选取对象•在对表格进行操作之前,必须先选定操作对象是哪个或哪些单元格。•1)用鼠标
选取表格中的对象•2)使用表格菜单命令选取表格中的对象•2.表格的移动和缩放•在Word中,可以像处理图形一样,对表格进行移动、复制、缩放等操作,如图3-88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5表格•3.插入或删
除行、列•将光标定位在表格里,选择“表格”/“插入”命令,再从了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命令,如图3-89所示,就可以插入行、列。•4.插入或删除单元格•5.删除表格•6.拆分或合并单元格•7.拆分表格•Word允许用户把一个表
格拆分成两个或多个表格。•8.调整表格的行高或列宽•在Word中,调整行高或列宽的方法很多,既可以利用鼠标改变行高或列宽,也可以利用“表格属性”命令精确调整行高或列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5表格•1)利用
鼠标改变行高或列宽•2)精确调整行高或列宽•3)利用“自动调整”命令设置行高、列宽•9.设置表格抖线表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5表格•3.5.3编辑表格内容•1.在表格中输入数据•创建表格之后,可将插入点置于表格的任一个单元格内,然后向此单元格中输入文本,其输入方法与录入一
般文本的方法相同。除了在表格内输入文本之外,Word还允许在表格内插入图形或其他表格。•2.设置单元格的文本对齐方式•方法一:选定单元格并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从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命令,弹出如图3-97所示的“单元格对齐方式”下一级了菜单。可以设置单元格内容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
对齐方式。•方法一:选定单元格并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单元格对齐方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相应的对齐方式,如图3-98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5表格•3.设置表格内文字方向•单击“格式”/
“文字方向”命令,打开“文字方向”对话框,如图3-99所示•3.5.4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底纹•默认情况下,创建的表格的边框是黑色的单实线,无填充色,用户可以为选择的单元格或表格设置不同的边线和填充颜色,其操作方法如下:•方法一: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方法二:使用“边
框和底纹”命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5表格•3.5.5设置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单击“表格”/“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命令,打开“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如图3-109所示。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样式,快速设置表格的外观
。•3.5.6表格和文本的转换•在Word中,可以将文本和表格进行互相转换。选择“表格”/“转换”/“文本转换成表格”或“表格转换成文本”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设置即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5表格•3.5.7你表格中数据的排序与计算•1.表格中数据的排序•Word中提供了对表格中数据
进行排序的功能,用户可以依据拼音、笔画、日期或数字等对表格内容以升序或降序进行列的排序。•2.表格中公式的运用•操作方法:将光标定位在要添加计算结果的单元格中,选择“表格”/“公式”命令,弹出如图3-116所示的“公式”对话框。上一页返回3.6页面设置与打印•3.6.1页面设置
•页面设置是指每页的字符数、行数、页边距、纸型和纸张来源等。新建文档时,Word对纸型、纸张方向、页边距及其他选项进行了默认设置。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更改。设置页面既可以在输入文档之前,也可以
在输入过程中或文档输入之后进行。•1.版面、版心和页边距•书籍的一页、报纸的一版等称为版面。在版面中规定正文的内容(如文本、插图、表格等)所占的大小叫版心。不同的纸型有不同的版心尺寸。页边距是正文与纸张边缘之间的距离。版面、版心和页边距二者的关系如图3-
120所示。下一页返回3.6页面设置与打印•2.设置纸张大小与来源•默认情况下,纸张大小是标准的A4纸,其宽度是21厘米,高度是29.7厘米,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纸张的大小及来源等。•3.设置页边距•为文档设置合适的页边距,可使文档外观显得更加清楚,让人赏心悦目,既可以利用
标尺快速设置页边距,也可以利用“页面设置”命令精确设置页边距。•4.设置版式•利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的“版式”选项卡,可以为文档的奇、偶页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以及设置页眉和页脚与纸张上、下边界的距离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6页面
设置与打印•3.6.2插入分隔符•在Word中,当输入的文本或插入的图形满一页时,Word会自动进行分页,不需要插入分页符与分节符。如果要将文档中某个段落后面的内容分配到下一页中,则可通过插入分页符在指定位置强制分页。•1.插入分页符•
2.插入分节符•为了便于对同一个文档中不同部分的文本进行不同的格式设置,用户可以将文档分割成多个节。在不同的节中,可以设置与前面文本不同的页眉页脚、页边距、页面方向、文字方向等格式。分节使文档的编辑排版更灵活,版面更美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6页面设
置与打印•3.6.3设置页码•当一篇文章由多页组成时,为了便于按顺序排列与查看,希望每页都有页码。使用Word可以快速地为文档添加页码。•1.插入页码•2.设置页码格式•3.6.4页眉和页脚的设置•页眉和页脚是指分别位于文档页面顶
部和底部的说明信息。页眉和页脚的内容通常包括标题、页码、日期、文件名、公司徽标、符号等文字和图形。用户可以将首页的页眉或页脚设置成与其他页不同的形式,也可以对奇数页和偶数页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6页面设置与打印•1.创建页眉或页脚•
2.为奇偶页创建不同的页眉和页脚•通常清况下,整篇文档的页眉和页脚内容是相同的,有时候需要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内容,如奇偶页不同的页眉和页脚内容或首页不同的页眉和页脚内容。•3.页眉和页脚的删除•在页眉或页脚位置双击,进入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选定页眉或页脚
并按Delete键即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6页面设置与打印•3.6.5文档的打印•文档编排完毕后,就可以打印输出了。为了防止出错,如空页、错行等,在文档打印之前,可以利用打印预览功能先查看一下打印效果,以便及时改正,以免浪费资源。•1.打印预览•打印预览是指用户可以在屏慕上预览打印
效果,也就是实现了“所见即所得”。•2.打印文档•在Word中有多种打印文档的方式,用户不仅可以按指定范围打印文档,还可以打印一份或多份文档,以及对文档进行缩放打印。上一页返回表3-1常用组合键及功能返回图
3-1Word2003窗口界面返回图3-10“查找和替换”对话框返回图3-11“选项”对话框返回图3-12“格式”工具栏返回图3-13“字体”对话框返回图3-16“段落”标记符返回图3-17“段落”对话框返回图3-19“自定义项目符号列表”对话框返回
图3-20“自定义编号列表”对话框返回图3-21“边框和底纹”对话框返回图3-23“底纹”选项卡返回图3-32“索引和目录”对话框返回图3-35“艺术字”工具栏返回图3-41“绘图”工具栏返回图3-42图形选中状态返回图3-43插入自选图形返回图3-
44自选图形工具栏绘制的图形返回图3-45选定单个自选图形返回图3-49设置图形的填充颜色和线条颜色返回图3-50设置图形的线条样式返回图3-55在自选图形中添加文字返回图3-63“图片”工具栏返回图3-67“文字环绕”下拉菜单返回图3-89插入行、列、单元
格的命令返回图3-97快捷菜单“单元格对齐方式”命令返回图3-98“单元格对齐方式”按钮返回图3-99“文字方向”对话框返回图3-109“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返回图3-116“公式”对话框返回图3-120版面、版心和页边距三者的关
系返回第4章电子表格Excel2003•4.1Excel2003的基础知识•4.2基本操作•4.3工作表的格式化•4.4公式与函数•4.5图表•4.6数据库操作•4.7打印工作表返回4.1Excel2003的基础知识•4.1.1Excel基本功能•1.方便
的表格制作•Excel可以快速地建立数据表格,即工作簿和工作表,输入和编辑工作表中的数据,方便和灵活地操作和使用工作表以及对工作表进行多种格式化设置。•2.强大的计算功能•Excel提供简单易学的公式输入方式和丰富的函数,利用自定义的公式和Ex
cel提供的各类函数可以进行各种复杂计算。•3.丰富的图表表现•Excel提供便捷的图表向导,可以轻松地建立和编辑出多种类型的、与工作表对应的统计图表,并可以对图表进行精美的修饰。下一页返回4.1Ex
cel2003的基础知识•4.快速的数据库操作•Excel把数据表与数据库操作融为一体,利用Excel提供的菜单选项和命令可以对以工作表形式存在的数据清单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操作。•5.数据共享•Excel提供数据共享功能,可以
实现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个工作簿文件,建立超链接。4.1Excel2003的基础知识•4.1.2Exce12003的启动与退出•1.启动Excel2003•2.退出Excel2003•4.1.3Excel2003的窗口组成•启动Excel
2003之后,将打开如图4-1所示的Excel2003工作窗口。它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标签、状态栏、工作表区、任务窗格等部分组成。上一页返回下一页4.1Excel2003的基础知识•4.1.4Excel2003的基本概念•1.工作薄•一个工作
簿就是一个Excel2003文件,其扩展名为.xls。其中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表格(称为工作表)。它像一个文件夹,把相关的表格或图表存在一起,便于处理。•2.工作表•工作表是Excel2003竹理数据的基本单位,工作表由单元格、行号、列标、工作表标签等组成。•3.单元格
•单元格是组成工作表的最小单位,工作表中每一行与每一列的交义处即为一个单元格。返回返回上一页下一页4.1Excel2003的基础知识•在工作表中有一个单元格被加黑框标注,此单元格被称为当前单元格(或活动
单元格),用户可通过单击某单元格使其成为当前单元格。当前输入的数据或公式保存在该单元格内,当前工作表中只能有一个单元格是活动的,在活动单元格的右下角有一个小黑方块,被称为填充柄。•4.单元格区域•由连续单元格组成的矩形区域,称为单元格区域,简称“区域”。区域
可以是工作表中的一行、一列或是多行和多列组合。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1Excel2003的基础知识•4.1.5Excel主要用途•Excel是一款功能强大、方便灵活、使用快捷的电子表格制作软件,可用来创建数据表格,即把用户所使用的数据输
入到Excel中形成电子表格。可以利用公式或函数对所输入的数据进行计算,例如,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小)值及其他复杂的计算;还可以根据所输入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建立各种统计图表,直观显示数据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对数据表进行各种数据库操作,例如,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
Excel2003还提供了数据共享和Internet功能。•Excel界面友好、功能丰富、操作方便,因此,在金融、则务、单据报表、市场分析、统计、工资管理、工程预算、文秘处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返回返回上一页4.2基本操作•4.2.1建立
、打开与保存工作簿•1.建立新工作薄•2.打开工作薄•3.保存工作薄•4.2.2输入和编辑工作表数据•Excel数据输入和编辑须先选定某单元格使其成为当前单元格,输入和编辑数据要在当前单元格中进行,也可以在数据编辑区进行。•1.输入数据•Excel200
3允许在工作表区的单元格中输入文本、数值、日期和时间等多种类型的信息。下一页返回4.2基本操作•1)输入文本•文本可以是汉字、英文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空格或是它们的组合。文本数据的特点是可以进行字符串运算,
不能进行算数运算(除数字串外)。•2)输入数值•输入数值时,Excel2003会自动将数值在单元格中右对齐。伴随着输入操作,该数值会同时出现在活动单元格和编辑栏中。当输入的数据长度超出单元格宽度时,Excel2003自动以科学计数法表示。•3)输入日期和时间•在单元格中输入Excel可
识别的日期或时间数据时,单元格的格式自动转换为相应的“日期”或“时间”格式,而不需要去设定该单元格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2基本操作•为“日期”或“时间”格式,输入的日期和时间在单元格内默认为右对齐方式。•4)输入逻辑值•逻辑值数据有两个:TRUE(真)和FALSE(假)。可以
直接在单元格中输入逻辑值TRUE或FALSE,也可以通过输入公式得到计算的结果为逻辑值。•5)检查数据的有效性•为了确认所输入数据的有效性,用户可以预先设置某一单元格区域允许输入的数据类型、范围,并可设置数据输入时的提示信息和输入错误时的提示信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2基本操作•
2.数据的填充•1)使用填充柄•使用填充柄填充时,只要将光标指向初始值所在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拖动至要填充行(列)的最后一个单元格即可完成自动填充操作。•2)使用自定义序列•Excel2003除本身提供的预定义的序列外,还允许用户自定义序列,可以把经常用到的一些序列进行定义。•3)使用“记
忆式输入”功能填充•可利用“记忆式输入”功能,在工作表中输入一列具有许多相同或部分相同数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2基本操作•4)使用“编辑”和“填充”命令•Excel2003支持用户在工作表中填充一些有规律的数据。•3.数据的编辑•1)数据修改•(
1)在单元格内直接进行编辑。选中要进行编辑的单元格,直接输入新数据,单元格中原有数据将被新的数据代替。如果仅仅修改单元格中的部分内容,则需双击单元格,进入单元格编辑状态,对单元格内的数据进行修改。•(2)在编辑栏内进行编辑。选
中单元格后,单元格中的数据同时在编辑栏中显示,单击编辑栏使其激活,则可刘一编辑栏中的数据进行编辑修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2基本操作•2)数据删除•在Excel2003中,数据清除和数据删除为两种不同含义的操作。•(1)数据清除。数据清除是指可以
将单元格中的格式、内容或批注等分别删除,而不影响单元格本身。•(2)数据删除。数据删除是指将选中的单元格(或区域)的数据及其所在的单元格(区域)位置一起删除。•3)移动或复制单元格数据•移动和复制单元格的方法基本相同。•(1)使用菜单命令移动或复制单元格内容。•(
2)使用鼠标拖动移动或复制单元格内容。•(3)复制单元格中特定内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2基本操作•4.2.3使用工作表和单元格•1.使用工作表•在Excel中,新建一个空白工作簿后,会自动在该工作簿中添加3个空白工作表,并依
次命名为Sheetl、Sheet2和Sheet3。•1)选定工作表•操作前需选定工作表,可以选定一个或多个工作表(选定的工作表标签默认为白色)。•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同时选定了多个工作表,其中只有一个工作表是当前工作表,对当前工作表的编辑操作会
作用到其他选定的工作表。•2)插入新工作表•Excel允许一次插入一个或多个工作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2基本操作•3)删除工作表•4)重命名工作表•双击工作表标签,输入新的名字即可,或者右键单击要重新命名在弹出的工作表标签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输入新的名字即可。
•5)移动或复制工作表•(1)利用鼠标在工作簿内移动或复制工作表。•若在一个工作簿内移动工作表,可以改变工作表在工作簿内的先后顺序。复制工作表可以为己有的工作表建立一个备份。•(2)利用对话框在不同的工作簿之间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利用“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对话框
,可以实现一个工作簿内工作表的移动或复制,也可以实现不同的工作簿之间工作表的移动或复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2基本操作•6)拆分和冻结工作表窗口•(1)拆分窗口。•由于显示屏范围有限,工作表很大时,往往出现只能看到工作表部分数据的
情况,当希望比较对照工作表中相距较远的数据时,往往希望能同时看到工作表的不同部分,在Excel2003中系统提供了分割工作表的功能,即可以将一张工作表“横向”或“纵向”分割成2个或4个窗格,以解决因显示屏慕限制而无法观察到全部数据的问题。•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可分为3种:
水平拆分、垂直拆分和水平、垂直同时拆分。•(2)冻结窗口。•工作表较大时,由于显示屏幕大小的限制,往往需要使用滚动条移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2基本操作•工作表来查看其屏幕窗口以外的部分,但有些数据最好能固定在窗口的上部和左部,(如行标
题和列标题)是不希望随着工作表的移动而消失的,这可以通过工作表窗口的冻结来实现。•7)设置工作表标签的颜色•选定工作表,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工作表标签颜色”命令,可设置工作表标签颜色。•2.使用单元格•工
作表的基本组成是单元格,工作表的绝大多数操作是针对单元格的操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2基本操作•1)选定单元格•在执行任何命令之前,必须对进行操作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进行选择。选择方法如表4-1所示。•2)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和删除•(1)插入单元格。•(2)插入
行、列。•3)命名单元格•为了使工作表的结构更加清晰,可以为单元格命名。•4)批注•批注是为单元格加注释。一个单元格添加了批注后,会在单元格的右上角出现一个三角标识,当鼠标指针指向这个标识时,显示批注信息。
上一页返回4.3工作表的格式化•工作表建立后,还可以对表格进行格式化操作,使工作表的外观更美观,排列更整齐重点更突出,也更具有可读性。工作表的格式包括单元格、区域、行列和工作表自身的格式,单元格格式包括数字格式、对齐格式、字
体、边框线、图案及列宽、行高等格式。设置格式前,首先选中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区域、一个或多个工作表。完成设置后,它们将自动套用新的设置格式。•4.3.1设置单元格格式•在菜单栏中选择“格式”/“单元格”命令,弹出“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如图4-15所示。在
6个选项卡中进行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使得单元格中的内容更加突出。下一页返回4.3工作表的格式化•1.设置数字格式•Excel2003提供了大量的数字格式,并将它们进行分类,用于进行数字格式化。•2.设置对齐格式•默认情况下,Excel2003采用文字左对齐
、数字右对齐格式。•3.设置字体•在Excel2003的字体设置中,字体类型、字体形状、字体尺寸是最卞要的3个方面。•4.设置单元格边框•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的“边框”选项卡中,可以在“设置”选项区为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设置“外边框”和“边框”;利用“边
框”样式为单元格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3工作表的格式化•设置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右边框和斜线等;还可以设置边框的线条样式和颜色。•5.设置单元格图案•图案是指区域的颜色和阴影,设置合适的图案可以使工作表显得更为生动活泼、错落有致。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的“图案”选项卡中,“颜色”框用
于设置单元格的背景颜色。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3工作表的格式化•4.3.2设置列宽、行高•工作表建立时,所有单元格具有相同的宽度和高度。灵活调整行高和列宽可使工作表更美观,层次更鲜明。使用鼠标便可方便地调整列宽、行高。•1.设置列宽•1)使用鼠标粗略设置列宽•2)使用“
列宽”命令精确设置列宽•2.设置行高•Excel2003根据输入字体的大小自动调整行高以适应行中最大字体,行的高度决定打印时行的间距。设置行高的方法与设置列宽的方法类似。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3工作表的格式化•4.3.3设置条件格式•条件格式可以对含有数值或其他内容的单元格,或者含有公式的
单元格应用某种条件来决定数值的显示格式。条件格式的设置是利用“格式”/“条件格式”命令完成的。•4.3.4自动套用格式•自动套用格式是把Excel提供的显小格式自动套用到用户指定的单元格区域,可以使表格更加美观,易于浏览。自动套用格式主要有:简单、占典、会计序列和二维效果等。自动套用格
式是利用“格式”/“自动套用格式”命令完成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3工作表的格式化•4.3.5格式的复制和删除•1.格式复制•格式复制是指将某单元格或区域中己有的格式复制到目的单元格或区域中去。•2.格式删除•格式删除后,单元格中的数据仍以常规格式表示,即文字左对齐,数字右对齐。上一
页下一页返回4.3工作表的格式化•4.3.6使用模板•模板是含有特定格式的工作簿,其工作表结构也已经设置。若某工作簿的格式以后要经常使用,为了避免每次重复设置格式,可以把工作簿的格式做成模板并存储,以后每当要建立与之相同格式的工作簿时,直接调用该模板,可以快速建立所击的工作簿。E
xcel已经提供了一些模板,用户可以直接使用。上一页返回4.4公式与函数•公式与函数是Excel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强大的计算功能,为分析和处理工作表中的数据提供了方便。•4.4.1公式的使用•公式是对工作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等式,类似于数
学中的表达式。•1.公式的形式•公式的一般形式为:=<表达式>。•2.运算符•用运算符将常量、单元格地址、函数及括号等连接起来组成了表达。常用运算符有算数运算符、字符运算符和关系运算符三类。运算符具有优先级,表4-2按运算符优先级从高到低列出各运
算符及其功能。下一页返回4.4公式与函数•3.公式的输入•选择要放置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后,公式的输入可以在数据编辑区中进行,也可以双击该单元格在单元格中进行。在数据编辑区输入公式时,单元格地址可以通过键盘输入,也可以直接单击单元格,
单元格地址即自动显示在数据编辑区。输入后的公式可以进行编辑和修改,还可以将公式复制到其他单元格。公式计算通常需要引用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内容,这种引用是通过使用单元格的地址来实现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4公式与函数•4.4.2复制公式•为了完成快速计算,,常常
需要进行公式的复制。•1.公式复制的方法•2.单元格地址的引用•在公式复制时,单元格地址的正确使用十分重要。Excel中单元格的地址分相对地址、绝对地址、混合地址三种。根据计算的要求,在公式中会出现相对地址、绝对地址和混合地址
以及它们的混合使用。•1)相对地址•相对引用是指在公式复制时,自动调节公式中单元格地址的引用,此方式仅用列标和行号来指定数据所在位置,如Al,A2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4公式与函数•2)绝对地址•绝对引用是
特定位置单元格的引用,引用时击在行号、列标前均加“$”符号。•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使用的目的和得到的计算结果大不相同。•3)混合地址•混合地址的形式为:D$3,$A8等,表示在单元格中当含有混合地址的公式被复制到目标单元格时,相
对部分会根据公式原来位置和复制到的目标位置推算出公式中单元格地址相对原位置的变化,而绝对部分地址永远不变,之后,使用变化后的单元格地址的内容进行计算。•4)跨工作表的单元格地址引用•单元格地址的一般形式为:[工作簿文件名]工作表名!单元格地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4公式与函数•在引用
当前工作簿的各工作表单元格地址时,当前“[工作簿文件名]”可以省略,引当前工作表单元格的地址时“工作表名!”可以省略。•5)单元格区域引用•对某一单元格区域进行引用时,用区域左上角及右下角两个对角单元格地址表示,两地址间以冒号“:”分隔,例如,区域Al:F6。用户可以对工作表内的单
元格或单元格区域重新命名,使它们有一个更有意义、更易记忆的名称,这样既容易识别,又可以减少公式或命令中的错误。•(1)区域名称的建立。•(2)区域名称的应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4公式与函数•4.4.3自动计算•利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
”按钮或在状态栏上单击鼠标右键,无须公式即可自动计算一组数据的累加和、平均值、统计个数、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等。自动计算既可以计算相邻的数据区域,也可以计算不相邻的数据区域;既可以一次进行一个公式计算,也可以
一次进行多个公式计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4公式与函数•4.4.4函数的使用•函数是Excel2003为用户提供的内置算法程序。Excel提供了11类函数,包括数学三角函数、日期与时间函数、则务函数、统计函数、查找引用函数、数据库函数、文本和数据函数、工程函数、外部函数、逻辑函数和
信息函数。用函数能方便地进行各种运算。函数处理数据的方式与直接创建的公式处理数据的方式是相同的。•1.函数形式•函数的语法格式为:函数名(参数1,参数2,…)。•其中,函数名用来指明函数要执行的运算,参数是函数运算必需的条件,参数可以是常数、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单元格区域
名称或函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4公式与函数•2.函数引用•Excel2003提供了3种基本的函数输入法:插入函数法、公式选项板法、直接输入法。•3.函数嵌套•函数嵌套是指一个函数可以作为另一个函数的参数使用。•4.Excel函数•1)常用函数•2)统计个数
参数•3)四舍五入函数ROUND(数值型参数,n)•返回时对“数值型参数”进行四舍五入到第n位的近似值。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4公式与函数•4)条件函数IF(逻辑表达式,表达式1,表达式2)若“逻辑表达式”值为真,函数值为“表达式1”的值;否则为“表达式2”的值。•5)条件计数COU
NTIF(条件数据区,”条件”)统计“条件数据区”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6)条件求和函数SUMIF(条件数据区,”条件”「,求和数据区])•在“条件数据区”查找满足“条件”的单元格,计算满足条件的单元格对应于“求和数
据区”中数据的累加和。如果“求和数据区”省略,统计“条件数据区”满足条件的单元格中数据的累加和。•Excel的其他函数以及详细应用清查看Excel帮助信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4公式与函数•5.关于错误信息•在单元格中输
入或编辑公式后,有时会出现诸如“####!”或“#VALUE!”的错误信息,错误值一般以“#”符号开头,出现错误值有如表4-3所示的几种原因。上一页返回4.5图表•图表的作用是将工作表中的数据图形化,以改善工作表的视觉效果,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现
出工作表中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图表的创建是基于一个己经存在的数据工作表,并目当工作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图表中的数据也自动随之变化。•4.5.1图表的类型•Excel2003提供了14种标准图表类型,每一种图表类型又分为多个子类型,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
图表类型来表现数据。‘常用的图表类型有: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XY散点图、面积图、圆环图、‘宙达图、曲面图、气泡图、股价图、圆柱图、圆锥图和棱锥图等。其中,默认的图表类型是柱形图。下一页返回4.5图表•4.5.2图表的组成•图表中组成元素的
种类和数量根据图表类型的不同而不同。通常请况下,一个图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如图4-38所示。•注意:当鼠标指向图表中的某部分时,会显示出该部分的名称,如图表区、坐标轴等。•4.5.3创建图表•图表的创建是基于一个己经存在的数据工作表的,根据图表存放位置的不同,将图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
将图表作为一个对象与其相关的工作表数据存放在同一个工作表中,称为“嵌入式图表”;另一种将图表以一个新工作表的形式插入工作簿中,称为“独立图表”。•“嵌入式图表”与“独立图表”的创建操作基本相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5图表•1.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2.利用“
自动绘图”创建图表•3.利用“图表”工具栏创建图表•4.5.4修改图表•图表创建完成后,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编辑和修改,以满足用户需要。•当选中了一个图表后,菜单栏中的“数据”菜单就会变成“图表”菜单。可以利用“图表”菜单
命令,或在图表中相应区域单击鼠标右键,利用弹出的快捷菜单,以及“图表”工具栏三种常用方法对图表进行相应的编辑和修改。,常用修改图表操作如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5图表•1.修改图表类型•2.修改图表源数据•1)增加图表数据•2)删除图表数据•若同时删除工作表及图表中的数据,
则只需删除工作表中的数据,图表中的相应数据就会自动消失。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5图表•4.5.5修饰图表•图表创建完成后,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修饰,以满足用户各种需要。常用的修饰操作如下:•(1)利用“图表选项”对话框,实现对图表的标
题、坐标轴、网格线、图例、数据标志、数据表的编辑和设置。•(2)利用各种“格式”对话框,实现对图表相应部分的修饰,如改变图表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改变图表对象的大小、边框、底纹图案等。若完成这类操作,首先需要选定图表对象,
然后利用各种“格式”对话框对图表对象进行格式设置。•1)选定图表对象•2)修饰图表对象上一页返回4.6数据库操作•4.6.1创建数据清单•1.数据清单•数据清单是指在工作表中,存放一组相关数据的连续单元格区域。它
是一种特殊的表格,由结构(即标题行,由所有列标题组成)和内容(即数据)两部分组成。•2.记录单•记录单是数据清单的一种竹理工具,利用记录单可以方便快速地实现记录的输入、修改、删除及查找等操作。•1)利用记录单添加记录•2)利用记录单查找记录
•3)利用记录单修改记录下一页返回4.6数据库操作•4)利用记录单删除记录•4.6.2数据排序•创建数据清单时,各记录按照输入的先后次序排列。•排序就是根据数据清单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的内容重新调整记录之间的物理位置,以便于浏览或为进一步处理(如分
类汇总等)做准备。•按升序排序时,Excel使用如表4-4所示的规则排序。•1.利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升序”按钮和“降序”按钮排序•2.利用“数据”/“排序”命令排序•3.自定义排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6数据库操作•4.6.3数据筛选•数据筛选是指在数据清单中快速查找符合一定条
件的记录,筛选后数据清单中只含有符合筛选条件的记录,其他记录暂时隐藏起来,从而方便用户浏览。利用“数据”/“筛选”命令,可以完成自动筛选、高级筛选和取消筛选操作。•1.自动筛选•适用于简单条件的筛选。•2.高级筛选•适用于复杂条件的
筛选。•3.取消筛选•单击“数据”/“筛选”/“全部显示”命令,数据清单中将显示全部记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6数据库操作•4.6.4分类汇总•分类汇总是Excel提供的一项统计计算功能。顾名思义,分类汇总需要先对数据清单中的内容进行分类(即进行排序),
然后统计汇总同类记录的相关信息,包括求和、计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1.创建分类汇总•2.分级显示数据•分类汇总之后,Excel将自动对数据进行分级显示,在数据清单的左侧出现分级显示区,其中列出了一些分级显示符号,用于对数据的显示进行控制。•“一”称为“隐藏明
细数据”按钮,单击它可以隐藏数据清单中的明细数据,如图4-76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6数据库操作•“+”称为“显示明细数据”按钮,单击它可以显示数据清单中的明细数据。•3.清除分类汇总•4.6.5合并计算•合并计算是Excel提供的又一项统计计算功能。所谓合
并计算是指把来自不同源数据区域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合并到同一个目标区域中。其中,多个源数据区域可以位于同一个工作表中,同一个工作簿的不同工作表中,甚至在不同的工作簿中。目标区域可以建立在某个源数据区域所
在的工作表中,同一个工作簿不同的工作表中,甚至是不同的工作簿中。上一页返回4.7打印工作表•4.7.1设置打印区域•在Excel2003中进行打印时,默认的打印范围是选定的整个工作表。如果只需要打印工作表中的一部分数据,可以通过设置打印区域来实现。•4.7.2页面设置•进行页面设
置可以控制打印出来的工作表的版面。•1.设置页面•单击“页面设置”对话框中的“页面”选项卡,在其中可以进行打印方向、缩放比例、纸张大小、打印质量及起始页码等选项的设置。•2.设置页边距•单击“页面设置”对话框中的“页边距”选项卡,在其中可以设置页面中下一页返回4.7
打印工作表•正文与页面边缘的距离,如图4-87所示。•3.设置页眉/页脚•单击“页面设置”对话框中的“页眉/页脚”选项卡,在其中可以设置页眉和页脚,如图4-88所示。•4.设置工作表•单击“页面设置”对话框中的“工作表
”选项卡,在其中可以设置工作表的打印区域(另一种设置打印区域的方法见前面的介绍)、打印标题和打印顺序,并确定是否打印网格线、行号列标、批注等,如图4-89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7打印工作表•4.7.
3打印预览•在正式打印之前,可以先进行打印预览来观察打印效果,满意后再打印。•4.7.4打印•1.设置打印范围•可以选择打印全部文档或打印指定的页码范围。•2.设置“打印内容”•3.设置“打印份数”•指定打印
份数和是否逐份打印。•4.设置“打印机”•选择目前使用的打印机,显示打印机的状态、类型、位置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7打印工作表•4.7.5分页符•1.自动分页符•进行打印预览或打印操作后,工作表上会出现多条虚线,这就是自动分页符。•
2.手工分页符•手工分页符以实线形式出现。•3.分页预览上一页返回图4-1Exce12003窗口组成返回图4-15“单元格格式”对话框返回图4-38图表的组成返回图4-76隐藏部分明细数据返回图4-87“页边距”选项卡返回图4-88“页眉/页
脚”选项卡返回图4-89“工作表”选项卡返回表4-1选择单元格或区域的方法返回表4-2常用运算符号返回表4-3错误值表返回表4-4排序规则返回第5章演示文稿PowerPoint2003•5.1PowerPoint2003基础•5.2
创建演示文稿•5.3添加幻灯片的内容•5.4编辑幻灯片•5.5设计幻灯片•5.6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返回5.1PowerPoint2003基础•5.1.1启动与退出PowerPoint2003•1.启动PowerPoint2003•启动PowerPoint2
003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从“开始”菜单启动•2)通过桌面上的快捷方式•3)通过打开Office文档启动•2.退出PowerPoint2003•PowerPoint2003退出的方法类似于窗口的退出。返回下一页5.1PowerPoint2003基础•5.1
.2PowerPoint2003窗口简介•PowerPoint2003启动成功后,进入其他界而,如图5-3所示。•5.1.3打开与退出演示文稿•1.打开演示文稿•对己经存在的演示文稿,若要编辑或放映,必须先打开它。打开演示文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使用工具栏中的“打开”按钮。•2)通过
“文件”菜单打开。•3)双击要打开的演示文稿文件。•4)通过“开始工作”任务窗格。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PowerPoint2003基础•2.退出演示文稿•完成了对演示文稿的编辑、保存或放映工作后,单击“文件”菜单下的“关闭”命令,即可退出该演示文稿。•5.1.4PowerPoi
nt2003帮助功能•1.查看屏幕上的内容•如果用户想了解工具栏上的按钮名称,可以将鼠标指针移到工具栏上的按钮上,停留片刻后,就会显示该按钮的名称。例如,显示“格式刷”按钮,如图5-7所示。•2.通过Office助手获得帮助•在PowerPoint中,Off
ice助手是一个卡通的图片,通过助手也可以查找帮助的卞题,显习、相关的帮助信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PowerPoint2003基础•1)显示、隐藏助手•2)设置Office助手选项•3)选择Office助手•4)通过助手帮
助•3.通过帮助菜单获得帮助•通过PowerPoint的帮助菜单可以获取帮助,如图5-10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PowerPoint2003基础•4.通过对话框获得帮助•在Windows系统下有两个基本的界面,一个是“窗口”界面,一个是“对话框”界面,在对话框界面中有一个“
?”按钮,通过这个按钮可以获得帮助信息。•5.通过Internet直接获得帮助•如果PowerPoint帮助菜单中找不到所击的帮助信息,可以通过“帮助”菜单下“OfficeOnline”直接在Internet上获取帮助。上一页返回5.2创建演示文稿•5.2.1创建空演
示文稿•空演示文稿是最普通的演小文稿形式,也是最基础的形式。•5.2.2使用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根据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就是利用系统提供的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其中包含很多种设计模板供用户选择•(1)执行“文件”/“新建”命令。•(2)单击
“任务窗格”中的“根据设计模板”选项,如图5-16所示。•(3)在“可供使用”列表框中选择需要的设计模板,所选模板将应用到幻灯片中,如图5-17所示。•(4)根据击要选择模板的应用范围,如图5-18所示。下一页返回5.2创建演示文稿•5.2.3使用内容提示向导创建演示文稿•
内容提小向导将提供演小文稿的卞题及结构,协助用户迅速创建好演小文稿。•根据现有演示文稿:从己有的演示文稿中选择一个作为模板进行设计。•相册:可以将大量图片轻松放置在创建的演示文稿中,图片可以从硬盘、扫描仪、数码相
机中获取。上一页返回5.3添加幻灯片内容•5.3.1输入文字•在幻灯片中输入文本有两种途径:在文本占位符中输入文本和在文本框中输入文本。•1.在文本占位符中输入文本•PowerPoint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幻灯片的版式,绝大部分幻灯片版式中
都有可以输入文本的文本占位符,用户可以根据击要进行选择,如图5-25所示。•图中带有虚线的框就是占位符,其中“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单击此处添加文本”是占位符位置,在这些框内可以输入文字。•2.在文本框中输入文本•如
果用户想在没有占位符的位置输入文本,可以使用插入文本框功能。下一页返回5.3添加幻灯片内容•5.3.2插入图形对象•在PowerPoint中,用户可以为幻灯片插入剪贴画、艺术字和图片等,使演示文稿更加生动有趣、更具吸引力。•
1.插入剪贴画•2.插入艺术字•3.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5.3.3插入图表•图表是一种以图形显示的方式表达数据的方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可以使数据更清晰、更容易理解。在灯片中插入图表的方法很简单,通常使用以下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3
添加幻灯片内容•1.通过菜单项插入图表•2.通过带有图表的幻灯片版式插入图表•5.3.4插入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图是PowerPoint中一种常用的图形对象,它可以清楚地展示组织结构、显示人员调配信息等。•5.3.5插入影片和声音•在幻灯片中除了可插
入图形对象外,还可以插入影片、声音,如MIDI音乐、CD中的歌曲等。•1.插入与播放影片•1)插入剪辑库中的影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3添加幻灯片内容•2)插入文件中的影片•3)播放影片•2.插入与播放声音•1)插入剪辑库中的声音•2)插入文件中的声音•3)播放声音•根据插入声音
时的设置,播放幻灯片时声音自动或单击时播放。上一页返回5.4编辑幻灯片•5.4.1插入新幻灯片•1.在指定的位置插入一张新幻灯片。•2.插入其他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5.4.2复制和移动幻灯片•1.复制幻灯片•在普通视图的“大纲”和“幻灯
片”窗格以及浏览视图中,如图5-38所示,都可以非常方便地复制幻灯片,可以复制一张或多张幻灯片。在实际工作中,复制不仅应用于文字内容,对幻灯片进行复制后,重新输入内容,可以形成具有相同版式和文字格式的新幻灯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下一页返回5.4编辑幻灯片•2.移动幻灯片•要改变幻灯
片的排列顺序,可以通过在普通视图的“大纲”和“幻灯片”窗格,以及浏览视图中用鼠标拖动或单击“剪切”/“粘贴”命令(与复制方法类似)的方法完成移动。•5.4.3删除幻灯片•要删除幻灯片很容易,在普通视图的“大纲”和“幻灯片”窗格以及浏览视图中首先选中要删除的幻灯片,然后执行“编辑”/“
删除幻灯片”命令,即可删除当前选中的幻灯片。下一页返回5.4编辑幻灯片•5.4.4撤销和恢复操作•1.撤销操作•在编辑文稿时,若误操作,可以利用撤销操作来避免不该发生的操作。•2.恢复操作•恢复操作与撤销操作相反,它可以把撤销的操作进行恢复。上一页返回5.5设计幻灯片•5.5.1应用设计模
板•PowerPoint中提供了许多设计模板,任何时候都可以应用这些设计模板设计幻灯片,并目还可更改所创建幻灯片的配色方案和背景。•1.使用设计模板•用户可以直接使用PowerPoint提供的设计模板,既可用于创建新演小文稿,也
能应用于已经存在的演小文稿。•1)使用设计模板创建新演示文稿•2)将设计模板应用于己经存在的演示文稿•若对演示文稿当前的设计模板不满意,可以重新选择设计模板并应用到演示文稿。下一页返回5.5设计幻灯片•2.修改设计模板•若PowerPoint提供的设计模板中
没有完全符合自己需要的设计模板,则用户可以从空白演示文稿出发,创建全新的模板,也可以在现在的设计模板中选择一个比较接近自己需求的模板,并加以修改,以创建符合要求的新设计模板。修改可以在幻灯片母版中进行。•3.建立自己的模板•如果用户经常使用某种固定模板建立演示文稿,而现有的设计模板不完全符合要
求,用户可以利用上面介绍的方法修改某个设计模板,使之适合需要。如果以后希望按同样要求创建演示文稿,则不得不重新修改模板。若将修改好的设计模板保存为新模板,则可避免每次创建该演示文稿时均要重复修改模板。上一页下一
页返回5.5设计幻灯片•5.5.2应用配色方案和背景的设置•所谓配色方案,是指一组可以应用到所有幻灯片、个别幻灯片、备注页或听众讲义的均衡颜色。在演示文稿中应用设计模板时,可以从每个设计模板预定义的配色方案
中选择,可以很容易地更改幻灯片或整个演示文稿的配色方案,并确保新的配色方案和演示文稿中的其他幻灯片相互协调。•配色方案中的各种颜色都有其特定的用途,例如,可以控制背景、阴影、标题文本、颜色填充、强调文字、超级
链接等。一般在套用演示文稿设计模板时,同时也套用了一个配色方案。•1.设置配色方案•1)选用标准配色方案•2)自定义配色方案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5设计幻灯片•3)添加和删除标准配色方案•创建了一种自定义配色方案后,可以把它作为新的配色方案添加到“编辑配色方案”对话框的“标准”选项中,对原来的标
准配色方案如果不满意,也可以予以删除。•2.设置背景•如果对幻灯片背景不满意,可以重新设置幻灯片的背景,主要通过改变背景颜色和增强背景填充效果的方法来美化幻灯片的背景。•1)改变背景颜色•2)改变背景填充效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5设计幻灯片
•5.5.3设计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如果在幻灯片中使用了很多对象,可以分别为它们设置动画效果,这样能丰富幻灯片的放映效果。•PowerPoint2003为用户提供了应用于幻灯片中的各种动画效果,它们统称为“动画方案”。动画方案中的动画效果只对幻灯片
的标题和正文有效,如果用户自己插入的文本框、图片等对象要添加动画效果,需要使用“自定义动画”功能。•1.使用动画方案2.自定义动画•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动画列表框中显示了所有动画对象,它左侧的数字表示该对象动画出现的顺序号,幻灯片中的动画对象也显示相应序号,
如图5-47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5设计幻灯片•5.5.4插入动作按钮•1.为动作按钮设置超级链接•PowerPoint提供了一组预定义好的导航按钮,如返回、帮助、信息、上一张、下一张、开始、结束等,它们称为动作按钮。动作按钮可帮助跳转到演示文
稿或文件的特定部分。•2.为文本设置超级链接上一页返回5.6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打印•5.6.1设计放映方式•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放映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有3种,演讲者放映(全屏慕)、观众自行浏览(窗口)和在展台放映浏览(全屏慕)。•1.
演讲者放映•演讲者放映是全屏慕放映,这种放映方式适合会议或教学的场合。放映过程完全由演讲者控制。若想自动放映,则必须事先进行排练计时,使放映速度适合于观众。•2.观众自行浏览•在展览会上若允许观众自己操
作,则采用这种方式较适宜。它在窗口中展小演小文稿,允许观众利用窗口命令控制放映进程。下一页返回5.6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打印•3.在展台浏览•这种放映方式采用全解慕放映,适合尤人看管的场合。•4.放映方式的设置•5.6.2幻灯片放映•1.启动幻灯片放映•启动幻灯片放映
常用以下方法:•(1)将演示文稿存为放映方式。•(2)启动放映方式。•2.对幻灯片进行标注•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演讲者可能需要在幻灯片上书写,对重点内容进行提示,可以运用标注功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6演
示文稿的放映、打包打印•3.隐藏幻灯片•如果不想放映某张幻灯片,可将其隐藏,这样不会丢掉幻灯片,需要时还可以将其显示。•5.6.3排练计时•排练计时是指讲演者模拟讲演的过程,系统会将每张幻灯片以及幻灯片中第一个设置对象在放映时停留的时间
记录下来,并可以应用在以后的实际幻灯片放映中。•如果保存了排练时间,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每一张幻灯片的下方都有放映时的驻留时间,如图5-57所示。这样在以后的实际讲演中,各张幻灯片就会自动地按照这个时间播放。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6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打印•5.6.4增加幻灯片的切换效
果•幻灯片的放映中有很多不同的切换效果,这样可以增强幻灯片放映的动感,使幻灯片的页之间的切换不至于单调。•5.6.5打包•完成的演小文稿有可能会在其他计算机上演示,如果该计算机上没有安装PowerPoint就无法放映演小文稿。此时
,可以利用演小文稿打包功能,将演小文稿打包到文件或CD,甚至可以把PowerPoint播放器和演小文稿一起打包。这样即使计算机上没有安装PowerPoint,也能正常放映演小文稿。•1.演示文稿打包•要将制作好的演示文稿打包,并存放到某文件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6演示文稿的放
映、打包打印•2.运行打包的演示文稿•5.6.6打印演示文稿•打印演示文稿的步骤如下:•(1)打开演示文稿,执行“文件”/“打印”命令,弹出“打印”对话框,如图5-61所示。•(2)在“打印机”选项区中选择当前要使用的打印机。纸张大小、打印方向等信息可以通过单击“属性”按钮来设置。•(3)
在“打印范围”选项区确定打印范围,可以是全部幻灯片也可以是部分幻灯片。上一页返回图5-3PowerPoint2003主界面返回图5-7查看屏幕内容返回图5-10PowerPoint帮助返回图5-16根据设计模板选项窗口返
回图5-17选择模板窗口返回图5-18选择模板的应用范围窗口返回图5-25标题和文本版式幻灯片返回图5-38幻灯片普通视图和浏览视图返回图5-47设置动画的幻灯片界面返回图5-57播放时的驻留时间返回图5-61“打印”对话框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