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物理复习 课时过关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含答案解析).doc,共(8)页,171.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49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人教版)高考物理复习课时过关题0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沿直线运动的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同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通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
)A.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2.两位杂技演员,甲从高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蹦床上竖直跳起,结果两人同时落回蹦床上(忽略空气阻力).若以演员自己为参考系,此过程中他们各自看到对方的运动情况是()A.
甲看到乙先朝上、再朝下运动B.甲看到乙一直朝上运动C.乙看到甲先朝下、再朝上运动D.甲看到乙一直朝下运动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
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D.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4.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3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1m/sB.物体的加速度是1.0m/s2C
.前3s内物体的位移是5.4mD.3s末物体的速度是4m/s5.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描绘出物体的xt-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6.如图所示,若干
个质量不相等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用轻细绳穿拴成一串,将细绳的一端挂在车厢的顶部。当车在平直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这串小球及细绳在车厢中的形状的示意图正确的是()7.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运动方向相反B.0~4s内
,A、B的位移相同C.t=4s时,A、B的速度相同D.A的加速度比B的加速度大8.A、B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t=0时刻,B在A的前面,两物体相距7m,B物体做匀
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A物体追上B物体所用时间是()A.5sB.6.25sC.7sD.8s9.如图所示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0~6s内的位移—时间图线(抛物线)。若t=1s时,图线所对应的切线斜率为4(单位:m/s)。则()A.
t=1s时,质点在x=5m的位置B.t=1s和t=5s时,质点的速度相同C.t=1s和t=5s时,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反D.前5s内,合外力对质点做正功10.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
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20t-2t2(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A.25mB.50mC.100mD.200m11.(多选)酒后驾驶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主要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
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反应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停车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驾驶员酒后反
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1sB.若汽车以20.0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也能安全停车C.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约为7.5m/s2D.表中x为66.712.(多选)如图所示,a、b、c、d为光滑斜面上的四个点。一小滑块自a点
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ab、bc、cd各段所用时间均为T。现让该滑块自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该滑块()A.通过bc、cd段的时间均大于TB.通过c、d点的速度之比为C.通过bc、cd段的位移之比为1∶3
D.通过c点的速度等于通过bd段的平均速度实验题13.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
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为h,斜面的长度为x.数据如表格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m/s2.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因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14.斜面ABC中AB段粗糙,BC段长为1.6m且光滑,如图a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A=12m/s沿斜面向上滑行,到达C处速度恰好为零,小物块沿斜面从A点上滑的v-t图象如图b所示.已知在A
B段的加速度是BC段加速度的两倍,g取10m/s2.(vB、t0未知)求:(1)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通过B点处的速度vB;(2)斜面AB段的长度.15.校车交通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务院发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将校车安全问题纳入法制轨道
,若校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在33m远处行人开始横穿马路,立即采取刹车措施.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t1=0.75s,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1)司机从发现情况至汽车行驶完33m距离,经过多少时间
,此时车速多大?(2)如果行人横穿20m宽的马路,横穿速度为5m/s,行人是否有危险?(3)《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校车运行中,如遇到意外情况,驾驶员按下安全按钮,校车车速会迅速降至7.2km/h以
下,如果按(2)中条件,此时行人横穿马路是否会发生事故.答案解析1.答案为:B;解析:甲车速度一定,乙车先加速后减速,平均速度比甲车大,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平均速度比甲车、乙车都小,所以乙车的平均速度最大,乙车所用的时间最短,故选B.2.答案为:B;
解析:甲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越来越快,乙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当乙的速度减小到零时,再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两者运动的总时间相同,乙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时间也相同,均是总时间的一半,所以乙向上运动的初速度大小等于
乙最后落回蹦床时的速度大小,方向相反,同时还等于乙向上到最高点速度为零时甲的速度大小;先看第一段,乙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甲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甲、乙相向运动,所以甲看到乙向上运动,乙看到甲向下运动.当乙到最高点速度为零时,甲有向下的速度,而且越来越快,乙也开始向下运动,但是速度没有甲快,所以甲、乙
之间的距离是减小的,那么,相对来说,甲就看到乙一直向上运动,乙看到甲一直向下运动,故选B.3.答案为:C;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v=v0+at可知,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不成正比,A选项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为x=v0t+12a
t2,位移与时间的平方不成正比,B选项错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Δt可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C选项正确;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均匀减
小,位移随时间逐渐增大,D选项错误.4.答案为:C;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第3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3m/s,A错.第3s内的位移等于3m=12a×9(m)-12a×4(m),解得a=1.2m/s2,B错.根据
位移公式可得前3s内的位移为x=12at2=5.4m,C对.根据速度公式可知3s末的速度是3.6m/s,D错.5.答案为:D;解析:由数学知识可得xt=(0.5t+0.5)m/s,则得x=0.5t2+0.5t(m);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2at2可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
度大小为v0=0.5m/s,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故A、B、C错误,D正确.6.答案为:A;解析:小球的加速度与车厢的加速度相同,设最上端的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对所有小球组成的整体分析,有m总gtanθ=m总a,解得tanθ=ag,对除最上面第一个球外剩余的小球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总-m1)gtanα=(m总-m1)a,解得tanα=ag,同理可知,连接小球的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相等,可知小球和细绳在一条直线上,向左偏,A正确,B、C、D错误。7.答案为:C;解析:由题图看出,速度均为正值
,说明A、B都沿正方向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根据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4s内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故B错误;在t=4s时,A的速度等于B的速度,故C正确;图像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A、B的斜率大小相等,即二者加速度大小相等,故D
错误。8.答案为:D;解析:B物体减速到零所需的时间t=s=5s,xB=(v+0)t=×10×5m=25m,A物体在5s内的位移xA=vAt=4×5m=20m,因为xA<xB+Δx,所以B物体在停止运动后被追上,设A物体追上B物体所用时间为t0,则vA
t0=Δx+xB,解得t0=s=8s,故选项D正确。9.答案为:A;解析:t=1s时,题图图线所对应的切线斜率为4,则质点的速度为v1=4m/s,由题意知,位移—时间图线为抛物线,即图线对称分布,3s末位移最大,图线对应的切线斜率为零,所以3s
末速度为零,则前3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ΔvΔt=0-42m/s2=-2m/s2,初速度为v0=v1-at1=4m/s+2×1m/s=6m/s,所以t=1s时,质点的位移:x=v0t+12at2=6×1m-12×2×12m=5m,故A正确;t=1s和t=5s
时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相等,则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故B错误;质点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s和t=5s时,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故C错误;5s末的速度v5=v0+at5=6m/s-2×5m/
s=-4m/s,因为4m/s<6m/s,所以前5s内质点动能减小,所以合外力对质点做负功,故D错误。10.答案为:B;解析:[根据x=20t-2t2可知,初速度v0=20m/s,加速度a=-4m/s2,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刹车痕迹长度x=0-
v202a=0-202-2×4m=50m,B正确.]11.答案为:CD;解析: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多的时间Δt=1515s-7.515s=0.5s,故A错误;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汽车的速度为20m/s时,酒后汽车的停车距离为46.7m,可知酒后驾驶不能安
全停车,故B错误;当汽车速度为15m/s时,汽车匀减速运动的位移x=22.5m-7.5m=15m,则汽车制动的加速度大小a=v22x=1522×15m/s2=7.5m/s2,故C正确;当汽车的速度为25m
/s时,制动距离x′=v′22a=25215m=41.7m,则停车距离x=(25.0+41.7)m=66.7m,故D正确.12.答案为:AB;解析:当滑块由a点静止下滑时,滑块沿光滑的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ab段的间距为x,则bc段、cd段的
间距分别为3x、5x,xbc∶xcd=3∶5,选项C错误;如果滑块由b点静止释放,显然滑块通过bc段、cd段的时间均大于T,选项A正确;滑块在c点的速度应为v1=,滑块在d点的速度应为v2=,则v1∶v2=,
选项B正确;因为xbc∶xcd=3∶5,显然通过c点的时刻不是bd的中间时刻,则滑块通过c点的速度不等于bd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错误。13.答案为:(1)4.30;(2)a<ghx=5.88m/s2(
其他合理说法也可);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利用逐差法,得x3+x4-(x2+x1)=4aT2,又知T=1f=0.1s,联立得a=4.30m/s2.(2)如果斜面光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物体下滑的加速度a′=gsinθ=ghx=5.88m/s2>a,所以斜面是粗糙的.14.解:(1)由v-t图象可知,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初速度vA=12m/s,由aAB=2aBC可得,vA-vBt0=2vBt0,解得vB=4m/s.(2)在上滑过程对AB段有v2B-v2A=2aABsA
B,对BC段有v2C-v2B=2aBCsBC,sBC=1.6m,由以上各式解得sAB=6.4m.15.解:(1)72km/h=20m/s,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汽车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为:x1=vt1=20×0.75m=15m,刹车后的位移为:x2=l-x1=33m-15m=18m设车行驶完18
m的时间为t2,则有:x2=v0t2+12at22代入数据得:t2=1s此时车的速度为:v1=v0+at2=20m/s+(-4)×1m/s=16m/s司机从发现情况至汽车行驶完33m距离,经历时间t1+t2=1
.75s(2)人穿过马路的时间为:t0=Lv人=205s=4s>t1+t2=1.75s,可知行人会有危险(3)驾驶员按下安全按钮,校车车速会迅速降至7.2km/h=2m/s以下.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3,汽车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4m/s2.
则由v3=v2+at3,得:t3=v3-v2a=0-2-4s=0.5s.刹车后的位移:x3=0-v222a=0-22-m=0.5m汽车的总位移:x=x1+x3=15m+0.5m=15.5m<33m,此时行人横穿马路不会发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