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yin》教案(校级公开课)

DOC
  • 阅读 4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27.342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baby熊】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yin》教案(校级公开课)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yin》教案(校级公开课)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yin》教案(校级公开课)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yin》教案(校级公开课).docx,共(7)页,27.342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7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富贵不能淫》教案一、教材分析《富贵不能淫》是部编版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新加入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目标是1.阅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2

.进一步熟悉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反复诵读品味,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3.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优秀生能自学,良好生能借助老师的点拨自主学习把握。合格生能借助老师的点拨和同学的帮助学习掌握。临界生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虽然学习不够主动,

但是在这个氛围中能学习掌握。学困生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多次的个别的指导。有利于充分发挥小班化的优势,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可能因为听课的教师多,不敢表达。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环环相扣的论说特色。

2.过程与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思路,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收获。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

进的论证方法、环环相扣的论说特色。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思路,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2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古语有云:“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丈夫能屈能伸”。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对此做过精

辟的阐释,今天我们就走近孟子,了解一下他笔下的大丈夫。2.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推尊为“亚圣”。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3.作品简介《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不仅是儒家

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著。其文气势磅礴,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4.写作背景孟子生活的社会动荡不安,是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

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实行“仁政”“王道”。孟子的这些思想、言论及政治主张被记录在《孟子》一书中。5.文体知识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

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36.朗读课文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àn)女.家(rǔ)富贵不能淫.(yín)本文朗读时需要注重朗读技巧,首先是文中有不少对比和排比的句式,需要注意朗读节奏鲜明;其次部分语句需要

通过重音读出语气,如“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的“诚”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的“焉”字,都应读出重音。总之,本文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才能把握文本气势磅礴的特点。7.理解文意关注重点字词,翻译课文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副词,确实,的确(2)一怒而诸侯惧惧:害

怕(3)安居而天下熄熄:指战争平息,天下太平(4)父命之命:教导(5)往之女家往:去,到(6)必敬必戒敬:恭敬(7)无违夫子违:违背(8)以顺为正者顺:顺从正:原则(9)与民由之由:遵从,遵照(10)独行其道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通假

字:往之女家女通汝,意思为你。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丈夫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词类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原意为居住在文中意思为居所4(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祸乱,放纵在文中意思为

使„„迷惑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在文中意思为使„„改变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文中意思为使„„服从一词多义(1)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得志:能够实现(2)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3)居: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第二个:居所,住宅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

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

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8.本文的层次结构如何?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景春所谓的“大丈夫”观点引出作者的观点。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9.合作

探究,分析内容(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5权者。资料补充:纵横家,出自《汉书·艺文志》,后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纵横”即合纵连横。“纵

横家”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计谋划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2)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

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结合“妾”“妇”“妻”的字形谈“无违夫子”之意。补充:苏秦使锥子扎腿的时候,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这正是战国策士的心思。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

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

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3)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

髓是什么?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这三个句子的宾语“之”均被省略。6(4)请对比

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

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5)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明确:(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6)总结孟子心中真正的大

丈夫的两个标准(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尽量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7)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

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首先,孟子针锋相对地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定。其次,回答“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能称为大丈夫的原因。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

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指出其本质之后,然后斩钉截铁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八、本课总结《富贵不能淫》一文,孟子通过批驳景春的观点,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做事都要合乎礼义,不失节操。7九、板书设计富贵不能淫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正位大丈夫(坚守仁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十、教学反思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基本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把握文章的观点。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顺利完成了教学

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谈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拓展延伸中除让学生在感受先秦诸子散文《孟子》文章语言美的同

时,也受到了思想的启迪。不足之处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过议论文,因而对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还不是太清楚。但本册书及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中并没有要求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知识点,所以我没有过多地渗透这点。孟子文章的风格,说理的气势磅礴,明辩有力因为时间

关系,没有过多地感受,在《孟子》二章讲授完后,将有一节复习课,计划总结孟子文章的特色,进一步夯实基础。

baby熊
baby熊
深耕教育类文档。
  • 文档 5820
  • 被下载 24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