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列夫托尔斯泰》课件(集体定稿).pptx,共(17)页,3.688 M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5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
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
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
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
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
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他还从事广泛的社会活动。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致函尼古拉二世要求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撰文反对日俄战争。他同情革命者
,也曾对革命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却不了解并回避1905年革命。在革命失败后,他又反对沙皇政府残酷杀害革命者。晚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为自己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1910年10月28日从亚斯
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阳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1.全文在结构上主要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两部分:第一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6~9)描写托尔
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2.第一部分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摹托尔斯泰的相貌特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说说其作用。作者从须发、面部轮廓、面容表情、穿戴和身材等方面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描摹了托尔斯泰的相貌特征。比喻和夸张。不仅使语言形象生动,而
且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树根纠缠不清眉毛宽约一指朝上倒竖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3.课文第一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1)外貌平庸、丑陋;(2)大众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平庸、丑陋的外
貌,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和深邃的眼睛。长相大众化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形成巨大反差,给读者带来强烈震撼。4.作者是如何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找出相关句子赏析,感受语言之美
。(1)示例:描写目光:“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2)示例: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他的目光犀利深刻
,具有准确的洞察力。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敏锐的眼睛观察社会、人生,对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代言人。5.文章为什么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眼睛是心灵之窗,通过眼睛充分地表现出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含蓄地揭示了
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做出了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是时代的代言人。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
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他自己最大的痛苦与不幸。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文章开篇描写了一个又懒
又任性的妈妈,对“我”不管不顾,而在结尾却点明妈妈是用独特的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用心良苦,使全文形成巨大反差,给读者带来强烈震撼,突出了妈妈对“我”深沉含蓄的爱。《我的妈妈是老虎》一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请简要分析。学以致用大家可以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来书写生活中你感佩的一个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