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ppt,共(31)页,2.650 M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4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散文二篇第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思索者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不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生命的意义比生命本身更加重要。点我视频导入新课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朋友说,人活着是为了吃饭;那吃饭是为了什么?吃饭是为了活着......人为什么活着?金钱名利荣誉梦想知识链接议论性散文
: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散文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更改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
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的属性,二是散文的属性。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是《罗素自传》的序言。自读目标1.梳理结构、释疑解难、品味语
言。2.理解作者活着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你的目标?整体感知默读全文,说说每段大意。第1段:概括自己一生三大追求。第2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第5段:作者觉得一生活着值得。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文
章的结构特点:总—分—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第二部分(2-4自然段):分说。第1层<第2自然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第2层<第3自然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第3
层<第4自然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3.如何理
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4.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5.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自读任务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我为什么而活着崇高而伟大的情怀2
.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渴望爱情爱情带来爱情摆脱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本文所论述的“爱情”,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同时又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的亲情。这种感情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纯最浓的情感。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
,所以作者把它放在三大情感的首位,这种安排是很有见地的。3.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文中关于“”的论述?爱爱是柔弱的,但它无坚不摧4.作者写追求知识包括了几个方面?(1)了解人的心灵;(2)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
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人自然社会人类知识同情苦难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我为什么而活着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
序?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人最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5.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语言赏析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
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求过程
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这句话,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这个句
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中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
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与同情的内在联系。作者用含蓄而充满理性的语言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罗素觉得他
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作者罗素是个怎样的人?人物探究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
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
力量都献给了人类。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
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作家名片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作者认为爱情和知识把人
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主旨归纳课堂小结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用文学的笔法,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而活着?我现在的活法给将来留下的是骄傲,是遗憾,还是悔恨?我
过去的活法给现在留下的是什么?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胸怀和境界?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与思考?小作文:我要怎样活着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