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苏州园林》第2课时教案

DOC
  • 阅读 3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30.63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baby熊】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苏州园林》第2课时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苏州园林》第2课时教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苏州园林》第2课时教案.docx,共(3)页,30.630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4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苏州园林第2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2.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1.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难点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一、学情回顾上节课我们明确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

点。今天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说明方法,了解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等,进一步领略苏州园林的美。二、精读文章分析讨论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交流点拨】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②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③引用:“„„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⑤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⑹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用:把藤萝的枝干比作

“一幅好画”,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树“着眼在画意”的特点。(举例如上)三、品析语言把握特色【题型: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方法:(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严密性、科学性。【题型: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表程度的词进行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

什么样的意思就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周密性、科学性。答题格式:不能,“„„”词在原句中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了„„,删掉了“„„”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不符;“„„”词,符合实

际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是什么意思?)【交流点拨】“标本”原指实物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简练地

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交流点拨】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3.“总之,一切都

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交流点拨】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

区别?)【交流点拨】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能去掉吗?)【交流点拨】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

,但又不全是”。(举例如上)三、探究表达方式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交流点拨】1.记叙:(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

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景象。)(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2.议论:(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

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

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四、课堂小结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

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五、当堂探究居室设计:当今社会,有人因为久处繁华闹市,生活节奏忙碌紧张,很想拥有一个能让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的处所。那么,不妨从苏州园林的设计中借鉴一点灵感,设计一个你喜欢的

有自然之趣的居所。来,说说你的创意!六、作业布置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后记

baby熊
baby熊
深耕教育类文档。
  • 文档 5820
  • 被下载 24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