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答谢中书书》教案.docx,共(5)页,29.794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4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课题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主备人审核人日期【学习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欣赏文章的语言风格。2.把握文中景物的特点,借鉴写景手法。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学习重点】1.学生能欣赏文章的语言风格。2.把握文中
景物的特点,借鉴写景手法。【学习难点】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评价目标】1.能否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断句通顺。2.能否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流利翻译全文,掌握全文主要内容。【自主先学】1.查阅资料,了解本文写作背景。2.自读课文,解
决重点字词,疏通课文。3.自己设计几个关于字词、翻译的题目,供课堂展示交流使用。【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活动一:(展示交流)活动1.解释题目。活动2.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课外知识,写作背景核心关键词:书的意义
,陶弘景的经历,谢中书与作者的书信交往。活动3.师生互动,把握朗读音准和节奏。(1)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2)教师范读全文,提示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2二、研讨·拓展师生共学(合作•展示)活动二:初读文本活动1.快速阅读
,整体把握文章。展示整篇文章,阅读时注意断句,注意正确读音。活动2.疏通文意活动3.根据词解来翻译全文,落实到一字一词。活动三:文言知识汇总活动1.重点词语解释之:的古来:自古以来入:耸入见:看见交辉:交相辉映青:青葱时:季节俱:
都晓:早晨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水中潜游的鱼竞:争着欲界:人间自:自从未复:不再与:参与,欣赏奇:奇丽活动2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
义:萎靡。晓雾将歇:古义:清晨。今义:知道。古来共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活动3.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夕日欲颓: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活动4.一词多义:共: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②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3奇: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妙)②舟
首尾长八分有奇(零头)书:①答谢中书书(与“中”合用,表示官职)②答谢中书书(书信)乱:①猿鸟乱鸣(没有秩序,没有条理)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③欲穷其
林(想要)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②念无与为乐者(和)活动4.整体感知: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美3.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
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三、提炼•反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作用:结构上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内容上这里的相共谈的人指的是有高雅情趣的人,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谈山论水的朋友的同时,也希望与古往今来的高雅志士相比
肩。2、作者是怎样描写具体景物的?所写景物又有何特点?(1)多种视角相结合作者先采用仰视和俯瞰的视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写出山的高,水的净;再以平视的角度“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写出了景物绚烂多彩的特点;(2)动静结合(形体、声响方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
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同时文章还调动了视觉和听觉等感官。(3)时间上:早晚结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景物特点: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43、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山川美景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说明?四个方面:一是山川相映
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二是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夕日欲颓。四是动静相衬之美:猿鸟乱鸣,沉鳞竞跃。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
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猿鸟乱鸣,渲染了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乱”字用得好,准确的表现出猿鸟的动作、声音活动的状态。渲染欢欣热闹的气氛,增添勃勃生机。5、“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竞”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傍晚的夕阳即将沉入水底,淡红的余辉映照在水面,鱼儿仿佛想饱览夕阳的风采,竞相越出水面,却不知夕阳的余辉给它们镀上了闪亮亮的光彩。“竞”,争相。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6、“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含有与谢公比肩之意,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作用:(1)内容上,是
作者针对眼前的“山川之美”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出了山水之景的奇绝,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2)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7、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思考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1)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了作者对谢
灵运的钦佩;(2)自谢灵运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3)“我”是继谢灵运后又一个“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待与谢灵运比肩5之意溢于言表。8、主旨归纳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
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课后作业】1.根据书下注释,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做到没有字音和停顿错误。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课文并正确默写。3.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正确翻译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