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集体定稿).doc,共(2)页,61.000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4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八年级语文教案课题晏子使楚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解读能力。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情节。3、情感目标: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掌
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教学方法自读探究教学过程个体思考主备思考集备思考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由周恩来反驳美国国务卿的故事,突出机智精妙的语言可以帮助人摆脱尴尬和困境,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晏子使楚》(大家齐声读)来感受语言的魅力。(2)
介绍晏子以及《晏子春秋》让学生读预习的材料,学生读注释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提醒同学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看看听的同学抓住了哪些信息。(3)屏幕出示写作背景让学生快速游览抓住有效信息。(楚强齐弱)(4)提示文言文学习方法:1、读
2、译3、析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一)尝试用“/”断句:1、吏二缚一人诣王。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实味不同。(二)给加粗字注音。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缚者曷()为者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三
、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小组合作讨论,找疑、释疑。1、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如:晏子将使.楚(出使)2、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如:(1)齐之习.辞者也(古义:熟练今义:学习);(2)谓左右..曰(
古义:手下的人今义:左和右两方面);(3)其实..味不同(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4)寡人反取病.焉(古义:辱今义:疾病);(5)王曰,何坐.?(古义:犯罪今义: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的物体上,支撑身体重量)3、通假字。如:缚者
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2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4、了解词类活用。如:齐人固善.盗乎(“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善于、擅长)5、一词多义。(见题四的部分题目)6、文言句式的一些特点;(1)倒装句如:何以也(“以何也”,宾语前置
);(2)省略句如:橘生(于)淮南则为橘(介词省略);(3)固定结构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耶”,即“莫非„„吗”);(4)判断句;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也”表判断)。四、积累运用(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一词多义的要准确掌握。(1)晏子将使.楚()(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4)今方.来,吾欲辱之.()()(5)为.其来也()(6)何以..也()(7)生于淮北则为.枳()(8)吏二缚一人诣.王()(9)缚者曷.为.者也()()(10)齐人固
.善盗.乎()()(11)晏子避席..对曰()(1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3)所以然.者何()(14)入楚则.盗()(二)试着翻译全文。(开小火车,班级展示。)五、课文解析1、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集体回答)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晏子是怎样一个人?解决2、3题老师建议再读课文,这次我们读人物对话部分,因为人物对话塑造形象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突出点,我们换用默读的方式,请用波浪线画出晏子的话好好揣摩第三题。通过第二题解决晏子以类比推理反驳楚王,提醒大家“淮橘为枳”
这个成语的意思。六、最后以几个关于语言魅力的小故事结束本节课的学习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