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学设计3-九年级上册化学粤科版.doc,共(5)页,7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72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2)理解并掌握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以及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
单的化学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熟悉的分子结构模型初步认识原子的真实存在以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2)将宏观变化引向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原子、理解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3)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
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原子的概念和性质。2、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
质。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难点1、认识原子是客观存在的微观粒子。2、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并进行体会。3、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的本质。三、教材分析原子和离子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比分子更微小的粒子。通过对分子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微观世界
已有所了解并开始初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内容,学生还要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继续深入。该节的知识结构以分子为基础,原子为主线,介绍了原子的真实存在,原子的性质,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等知识。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本
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还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许多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四、学情分析分子和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本课题之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分子,但是依然主要是宏观的化学思维,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微观粒子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
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依然存在突出的障碍。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时,表现出较强的记忆力,比较容易接受感性的知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因此要用现象明显的实验、用日常生活熟悉的例子以及相关视频来激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降低学习难度,接受新知识。五、课前准备将全班60人分为
30组,氧气分子球棍模型(30个)、水分子球棍模型(30个)、二氧化碳分子球棍模型(30个)、氧化汞分子的球棍模型(60个)、水分子球棍模型(60个)、氧原子和汞原子磁钉。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引入
新课【多媒体】展示春天校园中繁花盛开、花香四溢的美丽景象。【提问】1、为什么能闻到花香?2、既然香味儿分子确实存在,为什么我们却看不到?【追问】既然分子很小,肉眼看不到,那这么小的分子能否再分呢?答案是肯定的!(观察学生反应)【板书】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回答:1、分子在不断运动。2、分子很小。学生思考通过校园内熟悉的景色和气味儿,再结合一系列的问题,既能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能温故知新、承前启后、引出主题。初步认识原子【展示】氧气、水和二氧化碳三种分子模型【讲述】这些分子模型可以看做是放大无
数倍的分子,他们都是由不同的小球结合而成,这些小球就是原子模型,没有放大前就是原子。【学生活动一】组合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分子模型。【思考】1、分别说出构成氧气分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原子种类。区分
三种分子模型。利用材料,两人一组,组合模型。并展示成果学生思考后回答1、两个氧原子构成一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和组装,进一步感知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培养学生的2、分子和原子的关系个氧气分子;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两
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2、原子构成分子。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能力,初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宏观方面认识氧化汞分解【过渡】“分子由原子构成”,这仅仅是从分子的模型中
得出的二者的关系,下面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化学变化—加热分解氧化汞,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又能得出哪些结论呢?【讲述】利用多媒体图片,介绍氧化汞的化学式、颜色、状态、毒性以及应用等。【多媒体视频】加热分解氧化汞【提问】1
、试着描述该反应的实验现象。2、写出相应的文字表达式。【注意】1、“汞”字的书写。2、描述化学反应现象的角度。3、描述现象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观看视频描述反应现象书写文字表达式通过提问和巡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逐步培养学生描述化学现象和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能力。微观解释氧化汞分子分解【提问】氧化汞是由大量的氧化汞分子构成的,从微观方面解释,氧化汞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活动二】利用氧化汞分子模型模拟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微观变化过程【活动评价】肯定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强调化学
变化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讲解】利用磁性黑板和圆形磁铁,在黑板上演示氧化汞分子的分解过程。【分析实验】问题1:化学变化中,反应物氧化汞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思考利用氧化汞分子模型,试着模拟分解过程并展示通过老师的讲解,重新模拟氧化汞分子的分解过程学生思考并回答1、氧化汞分子分
解成了氧原子、汞原子。借助模型教学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结合微观模型的模拟实验,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2:生成物--氧气和汞分别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问题3:构成氧化汞分子的汞原子和
氧原子自身发生变化了吗?问题4: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描述氧化汞分解的过程?【实验小结】对每个问题,提问和总结同时进行1、原子构成分子2、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金属、稀有气体等)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2、氧分子构成氧气,汞原子构成汞。3、没有4、氧化汞分子分解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的汞原子构成了金属汞;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许多的氧分子构成了氧气。设置,更能有效的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堂反馈【巩固训练】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空气B.水C.铁D.氧气2.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C.原子是保持
物质化学性质上的最小粒子D.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3、阅读归纳根分子一样,原子也在不断的运动。原子非常小,小到在1cm的长度上可以并排约1亿个原子。即使是这么小的原子,科学家也可以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现代技术观察到原子的图像。
问题:联想分子的特性归纳原子的特性。【追问】分子与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都具有微粒的特性,那么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思考并回答分子比原子大分子比原子重!巩固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讲解】通过具体分子和原子进行分析,并纠正学
生认知中的误区。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重!分子和原子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原子和分子的联系和区别3、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4、原子是化
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师生共同梳理总结本节课知识点通过微粒之间的对比,整体把握本节课知识点。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之学生活动三】介绍水的电解实验的装置、文字表达式,利用分子模型探究水分子的电解过程并进行展示【作业布置】典中点---原子小组形式模拟水分子的电解过程水分子的电解对于学
生是一个新的化学变化,再一次微观模型演示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微观化学变化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