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用古诗词“点亮”考场作文

DOC
  • 阅读 6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4.797 KB
  • 2023-07-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7.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魏子文库】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初中语文用古诗词“点亮”考场作文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初中语文用古诗词“点亮”考场作文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7.0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7.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初中语文用古诗词“点亮”考场作文.docx,共(4)页,14.797 KB,由小魏子文库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43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如果要想短时间内让自己的作文有点“亮点”,有一种立竿见影的办法的,那就是——引用古诗词。这是考场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1.文章标题引用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月是故乡

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再如《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

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2.文章开头引用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

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

,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3.文章正文引用在正文中,旁征

博引,用古诗词阐释自己的观点,既有理据,又有诗情。例如,在谈和读书有关的话题时,就可以用上下面的一些诗句:【1】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适用于阅读,传承等。这首诗选自陶渊明的《赠羊长史》: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得知千载上

,正赖古人书。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陶渊明认为,他从“古人书”中可以得到知识和娱乐。读书,既要有继承性,又要有目的性,还要有选择性,把这三者融会贯通,变为自己有用的知识。“古人书”是可贵的。它是后人认识古代社会的窗口,也是借鉴前人经验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要大

力弘扬民族文化,同时还要学习世界文,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我们要有目的读书,还要有计划读书,既要博览群书,又要精读好书,择善而从,这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总之,欲知千载上,必读古人书!【2】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

佳。适用于读书等。选自唐代翁承赞《书斋漫兴二首》(其二):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当诗人忙完公事,在暮色之中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赶回家门时,只见茅舍中亮着灯光,孩子正

在琅琅有声地诵读着诗文。此时此刻,诗人不禁涌起一股喜悦和欣慰的心潮,并很快由感性的激动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吟出了“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的诗句。【3】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意思是一句话语也不能实

践,读万卷书也是没有用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选自明代周立勋的《饮酒》:儒生好奇古,出口谈唐虞。倘生羲皇前,所谈意何如?古人既已死,古道存遗书。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我愿常饮酒,不复知其余。该联巨大的艺术概括力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因而

具有了超越特定对象的哲理意义。读书万卷,积累理论知识,是重要的,因为“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但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正在于它能够指导自身的实践,因此,要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就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与实践相结合。反

之,如果理论脱离了实践——“一语不能践”,那么理论再高妙、再丰富,都是空虚的、徒劳的,它犹如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都是虚幻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万卷徒空虚”。作者从现实批判中所凝聚成的这两句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力度和警策作用。4.文章结尾引用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

典诗文,则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如《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

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辨证而深刻地评

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小魏子文库
小魏子文库
培训类文库,5年文库经验
  • 文档 9816
  • 被下载 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