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六章造纸用填料与色料化学.pptx,共(45)页,137.179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43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六章填料与色料化学第一节造纸用填料➢造纸填料是一种颗粒细小的白色颜料,是纸料中除纤维之外占比例最大的组分,其加入量可占到纸料组分的20%~40%。一般加填的目的是降低纸张生产成本,且纸张的许多性质都需要通过加填才能达到;而有些填料的价格也远远超过纤维,因此,加填已经成为纸张生产中必不
可少的工艺过程。➢填料的粒度远小于纤维,纸张中加入填料后,通过填充纸页中纤维间的空隙,可提高纸页的匀度和表面平滑度。加填是控制纸张光学性质的主要手段,加填可提高纸张的不透明度和白度。纤维易于吸水润胀,加填后可提高纸张的尺寸稳定性,减少纸张
的吸水变形。通过加填还可以调整纸张对油墨的吸收性,增加纸张的适印性等。如果不是生产高不透明度的纸张,加填还可以降低纸张生产成本。➢但加填对纸张和造纸过程也有不利影响,会减少纤维间的结合,造成纸的强度下降,印刷时易掉毛掉粉
,会增加对纸机的磨蚀。➢造纸填料选用的一般原则:➢颗粒细而匀,纯度高,以增加覆盖能力和填料留着率;➢白度高;亮度大、无杂质、有光泽;➢相对密度大,不易溶解于水;➢折光率高,散射系数大,以提高纸张的不透明度;➢化学性能稳定,不易受
酸碱作用,不易产生氧化和还原;➢资源丰富,便于加工;➢价格低廉,运输方便。➢1、填料的性质➢光学性质➢颗粒形态与粒度➢比表面积➢表面化学➢pH值➢溶解性➢磨蚀性➢1.1填料的光学性质➢填料对光的反射、吸收和透射决定了填料的亮度、颜色、光散射系数
、不透明度和光泽度等光学性质。➢如亮度由填料的光反射能力决定;颜色由填料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决定,大部分填料为白色颜料,即对可见光没有吸收等。➢折射率是由填料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决定的一项基本性质。填料的遮盖力主要取决于填料的折射系数和粒度及其分布。其中二氧化钛填料是遮盖力最强的造纸填料。➢1.2
填料粒度与颗粒形态➢填料粒度的大小、粒度分布及填料粒子的聚集程度强烈的影响着填料的光学性质。根据光学理论,高折射球形填料粒度在0.2~0.3um具有最大遮盖能力,可以获得最大不透明度。以最佳粒度为中心,粒度分布范围越窄,越有利于提高不透
明度。实际上,只有二氧化钛填料的粒度在最佳范围之内,一般填料的粒度要比最佳粒度大。➢如果填料具有多孔或聚集结构,而孔的尺寸在最佳粒度范围内,也可获得高光散射能力,煅烧高岭土、合成硅石和某些类型的沉淀碳酸钙就属此类填料。扁平状的
颗粒如高岭土,在其球形当量直径为0.70~1.50um时获得最大遮盖力。棱柱形的和偏三角形的沉淀碳酸钙分别在其当量0.40~0.50um和0.90~1.5um时达到最大的光散射能力。➢填料的粒度和形状还影响成纸的光泽度,片状的、颗粒细小的
填料可使纸张获得高光泽度。此外,片状的颜料粒子可降低纸张的透气性和松厚度,但经过超级压光后,纸页的平滑度和光泽度较高。➢填料的粒度和形状也影响成纸的强度和印刷性能,加填粒子越细,对纸页强度的不利影响越大,而不
同粒子的形状影响不同。➢提高片状填料的加填量,纸页的松厚度降低。但经煅烧形成带有微孔的刚性填料聚集体后,随加填量提高,纸页松厚度则略有提高,而球形粒子的聚集体则显著提高纸页的松厚度。➢纸页透气性同样受填料粒度和粒子形状的影响。粒度越大,加填纸页的透气度越大;
随粒度的增大,块状填料加填纸页透气度的提高速度远远大于片状填料。➢1.3比表面积➢颗粒比表面积由颗粒粒度、粒度分布及颗粒形状决定。填料颗粒的比表面积影响光散射,也影响纸张强度和印刷性能。通常比表面积大的填料可提供更多的散射界面,有利于提高加填纸张的光学性质,同时由于增加纸张的吸墨性而
提高纸页的适印性。➢但会削弱纸页的强度,这主要是由于加填后影响了纸张中纤维间的结合。同时,比表面积大的填料更容易吸附施胶剂,且比纸料中其他组分易于流失而增加了施胶的难度。➢1.4溶解性➢填料的溶解性都比较差,如天然黏土型填料的溶解性极为有限,且不受pH值的影响;滑石粉由于含有部
分可溶的菱镁矿,使其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度略高一些;碳酸钙在酸性条件下部分溶解,且随温度的增高,其溶解度降低。➢1.5pH值➢填料悬浮液的pH值与其表面基团和可溶成分有关,白土的悬浮液呈微酸性,滑石粉和碳酸钙悬浮液呈碱性。➢1.6磨损性
➢填料的磨损性主要取决于填料的硬度和填料的粒度与粒度分布。高损性的填料会对纸机网部和印刷版造成过多的磨损。填料的硬度越高、粒度越大、粒度分布越不均匀,磨损性就越大。➢2、填料的类型➢高岭土➢研磨碳酸钙(GCC)➢轻质碳酸钙(PCC)➢滑石粉➢二氧化钛➢工程
颜料或改性颜料➢高岭土➢水洗高岭土➢剥片高岭土➢煅烧高岭土➢工程瓷土➢碳酸钙➢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研磨碳酸钙(GCC)和沉淀碳酸钙(PCC)。研磨碳酸钙由天然石灰石等研磨而成,而沉淀碳酸钙则是人工合成的填料。➢研磨碳酸钙根据其粉碎程度可分为超细研磨碳酸钙、细磨碳酸钙和粗磨碳酸钙。超细
磨碳酸钙的平均粒度为0.5~0.9um,主要用于纸张涂布,有时也用作填料。细磨碳酸钙的平均粒度一般为1~3um,主要用作填料。粗磨碳酸钙的粒度则大于3um,用作填料时一般认为对抄纸网的磨损太大。➢沉淀碳酸钙是一种合成碳酸钙,一般的生产工艺为:石灰石(CaCO3)先经高
温煅烧形成CaO,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泥浆,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通入CO2气体,所得沉淀物即为沉淀碳酸钙。与研磨碳酸钙不同的是,沉淀碳酸钙可以通过控制其晶型、粒度和颗粒形状等有针对性的改善成纸性质,而且沉淀碳酸钙带有表面正电荷。➢碳酸钙填料对纸的物理强
度影响较小,可提高纸张的不透明度,增加纸张的吸墨性。成纸柔软、光泽好、白度高,可用于印刷纸和字典纸。但由于研磨碳酸钙和沉淀碳酸钙在颗粒形状、粒度和粒度分布上的差异,对纸张的加填性质差别也很大。➢研磨碳酸
钙粒度较大且不均一,遮盖力较差,略高于滑石粉,是一种成本较低的经济型填料。而沉淀碳酸钙粒度小而均匀,且结构疏松,粒子的几何形状和聚集形式有利于增加光散射界面,具有良好的遮盖力,可替代部分价格昂贵的二氧化钛颜料。加填沉淀碳酸钙使纸张具有较高的不透明度和松厚度,网部磨损低,但研磨碳酸钙
对纸页强度和内部施胶影响较小。➢决定沉淀碳酸钙光散射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其结晶形状。针形的碳酸钙具有最高的光散射系数,菱面体最低,偏三角面体居中。在较低的加填量下,菱面体具有最高的光散射系数,因此,在加填量不小于5%时,菱面体加填的纸页不透明度最高。加填量超过5%,则菱面体加填纸张的
不透明度相对较低,比偏三角面体加填纸张低。➢3、加填对纸张性质的影响➢3.1填料对纸张强度性质的影响➢纸张的强度性质取决于纤维间的结合,加填后,由于填料不能与纤维形成有效的结合或填料妨碍了纤维间的结合,使得纸张强度下降。➢由于碳酸钙具有碱性缓冲作用,可中
和纸张中的酸性物质,补偿纤维类物质的酸性降解反应,因此,加填碳酸钙可使不含机械木浆的纸和机械浆抄成的纸的耐久性得以改善。长时间储存时,其白度稳定性也会因使用碳酸钙填料而提高。尺寸稳定性则由于加填后纤维间的结合减少而提高。➢3.2加填对浆内施胶的影响➢由于填料具有很
大的比表面积,对施胶剂的吸附作用远大于纤维,使得相当部分施胶剂吸附在填料上。但填料又是易流失组分,使得吸附于填料上的施胶剂也随之流失。其次,大部分施胶剂要通过与纤维的反应固着到纤维上才能产生施胶作用,填料对施胶剂的吸附,相应减少了施胶剂在纤维上的吸附份额,降低了施胶剂
对纤维的固着。另外,有些填料本身会与施胶剂反应,消耗掉部分施胶剂。➢结果不论采用何种施胶剂和施胶方法,加填总是降低施胶剂的施胶效果。➢3.3填料在纸张Z向的分布➢对单面脱水的长网纸机来说,纸张靠抄纸网的一面(反面)填料含量较少,而另一
面填料较多,导致填料在纸张Z向上的分布不匀,即所谓的两面差。由于填料性质与纤维差异很大,填料分布的两面差也就导致纸张的亮度、颜色、平滑度和光泽度等光学性质的两面差,两面结构不同,还导致纸张对油墨吸收性和印刷适应性的
两面差。➢对夹网纸机来说,在网部进行两面脱水,填料分布比较对称,但接近脱水元件外面一层含有相对较多的填料,使得纸的两个网面的填料含量高,中间部分低。纸的中间层填料含量低,使纸的刚性大,表面填料含量高,有利于提高印刷性能,但在压光和印刷时,容易掉毛掉粉。➢3.4加填对纸张光学性质的影响➢填料
可防止纸浆纤维的细纤维化部分和纤维性细小纤维塌陷在纤维上,而增加纸张的光散射能力。填料的这种作用取决于纤维的种类、细小纤维含量、打浆程度和填料的粒度,粒度较小的填料有利于防止细纤维和细小纤维的塌陷。填料的聚集会增加粒度,引起光散射能力的降低。➢3.5加填对纸张表面性质的影响➢加填可提高纸
张(特别是压光纸)的平滑度,有填料存在时,纸张对水和油墨的吸收更均匀。➢填料对纸张孔隙率的影响取决于填料颗粒的尺寸和形状,粗大的颗粒,如碳酸钙会增大纸张的孔隙率,而细小的颗粒尤其是高岭土则会减少孔隙率。➢
加填还可以解决印刷纸的透印问题。填料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纸的印刷性能。➢4、加填对纸机湿部运转性能的影响➢由于大部分填料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加填会引起纸机白水中可溶盐浓度、甚至pH值的变化,加速系统的结垢和沉积
。但填料对树脂的吸附作用较强,尤其是滑石粉,加填又可减少树脂障碍问题。➢使用填料还可以提高纸料滤水性能,尤其是颗粒粗大的填料。但使用填料增加纸机磨损,特别是填料留着率低时,填料会截留在网子和案板之间,增加抄纸网与案板的磨损。降低填
料磨损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填料的纯度。第二节造纸色料➢造纸用色料分为颜料、染料和荧光增白剂:➢颜料:与纤维没有亲和力,着色效果没有染料好,大量使用会使纸张强度下降,主要应用于有色涂布纸类。➢染料:是能使其他物质获得鲜明而牢固色泽的有机化合物,可进入纤维内部,使纤维染色。一般有色纸的生
产或纸张调色多使用染料。➢荧光增白剂:可吸收紫外光,并将其转变为可见光反射出来,可提高纸张的亮度(白度),主要用于不含机械浆的纸种。➢1、染料的种类和特性➢按染料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靛属染料、酞菁染料和碳鎓染料
等;➢按染料用途分类,可分为纤维素纤维用染料、蛋白质纤维用染料、合成纤维用染料和非纤维用染料;➢按染料性质分类,又可分为直接染料、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造纸工业应用的染料,通常以染料性质分类。上述三种染料在造纸工业中都有应用。➢碱性染料➢碱性染
料是具有氨基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在水中能离解成阳离子,带有正电荷。可与某些阴离子物质,如木素、木素磺酸和阴离子染料形成不溶性沉淀。也可直接吸附到木素的纤维上,具有很好的亲和力。➢碱性染料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不洇色;但耐光、耐热性
差,染色纸易退色。造纸工业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盐基金黄、盐基亮绿、盐基槐黄、盐基玫瑰红、盐基品蓝等。➢碱性染料的使用特点:➢对机械浆、未漂硫酸盐浆和半化学浆有较强的亲和力,不加胶和矾也能取得良好的染色效果。但对漂白浆亲
和力很弱,对漂白浆染色时必须加用媒染剂或固着剂。➢使用时,温度最好不要超过70℃,否则易形成不溶性色淀,在纸页中出现色斑。染色pH值一般在4.5~6.5为宜,建议采用稀醋酸稀释染料。➢用于漂白化学浆和磨木浆的混合浆时
,必须特别小心,防止出现染色不匀现象,应先染漂白化学浆,待着色后再加磨木浆。另一方法是在混合浆中先加胶加矾后再加染料,这样也可减小染料对磨木浆的亲和力,使染色均匀。➢酸性染料➢酸性染料一般都含有磺酸基、羧基和羟基等可溶性基团,水中电离后带有负电荷,可溶于水,多在酸性介
质中染色。按照染色性能和染料酸性强弱可分为强酸、弱酸及酸性络合染料。常用的酸性染料主要有偶氮类、三苯甲烷及蒽醌类。➢酸性染料的使用特点:➢酸性染料在水中溶解度很大,本身带有强负电性基团,对纤维素纤维亲和力很小,纸张染色时需使用矾土做媒染剂,才能使染料留着于纤维上,对纤维
素纤维染色效果远不如直接染料和碱性染料。➢对木素也无亲和力,故对混合浆染色也不会产生色斑。温度对酸性染料影响不大,染色时pH值以4.5~5.0为宜。➢直接染料➢直接染料一般指分子内含有水溶性基团(磺酸基或羧基)和可产生氢键的羟基或氨基,可溶于水、染料
对纤维有亲和力、染色时不需媒染剂即可直接染着于纤维上的一类染料,这种染料广泛用于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和混纺织物的染色上。➢直接染料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偶氮型、二苯乙烯型、酞菁型等,但以偶氮型的双偶氮和三偶氮染料
为主。直接染料染色方便,色谱齐全,价格低廉,具有直接染着于纤维素纤维上的特性,故可称为纤维素纤维染料。造纸工业常用的直接染料主要有直接品蓝、直接湖蓝、直接橘黄、直接大红等。➢直接染料的使用特点:➢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亲和力很强,但如
果染料与纸浆混合不匀,部分纤维易优先染色而出现色斑,故应注意染料与纸浆要充分混合。➢直接染料最适于对不施胶或轻施胶度的纸浆进行染色。由于大部分直接染料遇酸后会使染料水溶性降低并凝结成沉淀,因此直接染料应在胶料加入之后、硫酸铝加入之前添加,使染料在中性或微碱性状态下被纤维所吸附,
以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直接染料不适宜对磨木浆进行染色,由于磨木浆纤维表面比化学浆小,不易吸附染料,染色后色相浅谈。经脲醛树脂处理的纸张,不能使用直接染料染色,因为脲醛树脂不能吸收直接染料。➢2、荧光增白剂➢纸浆纤维总是
呈黄至灰白色,即使经过一般的漂白处理,仍不能消除这种微黄色调,采用普通的蓝、紫染料调色后,虽然视觉白度提高,但纸张的亮度(光学白度)却有所降低。➢荧光增白剂又称光学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与纸浆纤维不发生反应,但吸收紫外线后可激活发出蓝或紫色荧光。纸张中加入荧光增白剂后,不
但可利用光色互补,产生视觉白度,还可提高纸张的亮度,在高度漂白浆上使用非常有效,但用在未漂浆或磨木浆上则效果不明显。➢2.1荧光增白的原理➢纸张中的荧光增白剂在日光照射下,不仅可反射可见光,还可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将其转变为可见光,这种可见光为波长420~440nm的蓝紫光,使纸张反射的总
光量增加,提高纸张亮度。反射出的蓝紫光线还能抵消纤维中的微黄色,起到补色效应,从而抵消了纤维因黄色反射量多而造成的黄色感,产生洁白、悦目的效果。故荧光增白剂的作用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入射光源发生变化,荧光增白剂效果发生明显变化,如入射光中紫外线含量高,效果特别显著;若紫
外线含量低或没有紫外线光源,增白效果很小或毫无作用。➢2.2荧光增白剂的应用注意事项➢就许多性质而言,荧光增白剂可视为一种阴离子直接染料,因此应避免使用强阳离子助剂(包括硫酸铝)与荧光增白剂直接作用,以防止对荧光增白剂性质的不利影响,降低增白效果。➢荧光增白剂的磺化程度(磺酸基数量)对
其性质影响很大,磺化程度低的荧光增白剂在碱中的溶解度低,对纤维的亲和力好,但受金属离子和阳离子聚合物的不利影响较大;而磺化程度高的荧光增白剂在碱中溶解度高,对纤维的亲和力差,受金属离子的影响较小,并可与阳离子聚合物相容。➢影响荧光增白剂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纸浆。荧光增白剂对全漂化学原浆增白
效果好;而加到二次纤维浆和半漂浆中会降低增白效果。因此,使用荧光增白剂时,在纸浆的紫外吸收非常低、纸浆不带黄色、纸浆纤维的亮度(白度)很高时的增白效果最好。➢酸性条件下,部分磺酸基以磺酸的形式存在,降低了荧光增白剂
的溶解性;铝盐与荧光增白剂形成不溶性铝盐,降低增白效果,还使纸张呈浅绿色。酸性pH值和三价铝离子的存在均有损于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如果纸张在酸性条件下抄造,则应注意将荧光增白剂的加入点前移,加入点尽量远离硫酸铝的加入地点
,确定不要加入过量的硫酸铝。在非常情况下,可将荧光增白剂加入点的白水pH值用氢氧化钠调高。➢松香胶可吸收紫外线,因此,对荧光增白剂的增白不利。但在中性抄纸体系中,合成施胶剂AKD和ASA则对荧光增白剂的影响很小,强阳离子淀粉在某些情况下会降低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在很多情况下,荧光增白剂用在表
面施胶和涂布中。对于非涂布纸种,在表面施胶中使用荧光增白剂时,大部分荧光增白剂分布在纸张表面或接近纸张表面的部位,要比仅在湿部中使用成本低。由于荧光增白剂受阳离子聚合物的影响很大,在表面施胶中通常不使用磺化
程度低的荧光增白剂。➢在涂布中荧光增白剂的使用效果取决于使用的胶粘剂和辅助胶粘剂。荧光增白剂有致癌作用,在食品包装纸和纸板等严禁使用。➢水中的金属离子会影响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其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对增白作用均有不利影响,尤以三价铁离子的影响最大。由于矾土中含有铁,矾
土的用量及矾土中铁的含量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浆的色调发暗。此外,用水的硬度过高时,钙离子、镁离子等还会降低荧光增白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增白效率降低。➢浆料中的许多添加剂对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有影响。某些助留效果好的助留剂对荧光增白剂效果影响较大,如聚乙烯
亚胺,能使增白效果显著降低。填料对荧光增白剂的影响不同。二氧化钛和大多数瓷土会降低增白效果,而碳酸钙和氢氧化铝可加强增白效果。➢纸浆中木素含量越高,荧光增白效果越小,因为木素也具有吸收紫外光的特性。所以荧光增白剂不适于处理颜色
深的未漂浆、机械浆、化机浆等,而只适用于漂白浆。➢荧光增白剂的加入量一般均较少。增白剂加入量较少时,随用量的增加白度逐渐增加,达到一最大值后,再增加用量,白度反而降低,故增白剂的用量不宜过量。国内纸厂的增
白剂用量一般在0.2%~1%之间。➢3、影响染色的因素➢浆种➢碱性染料对木素有很强的亲和力,含大量机械浆的纸种宜用碱性染料染色。直接染料对纤维素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染漂白化学浆最好使用直接染料,阳离子直接染料又比阴离子直接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好。➢纸浆的种类对阴
离子染料的留着率影响很大。草浆和阔叶木比针叶木含有更多的短纤维,短纤维的比表面积大,易于吸附染料,达到同样的色度,需要比针叶木使用更多的染料。➢使用二次纤维抄纸通常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染料来达到某种色调深度。二次纤维含有填料、印刷油墨或残余染料,而这些助剂对染料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造纸工作者必
须熟悉所使用的二次纤维,以达到染色要求和适应纸料的变化。➢打浆程度纸浆打浆程度提高,纤维比表面积增大,成纸的紧度和透光性提高,减少了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使成纸的颜色看起来较深。➢填料填料的粒度远小于纤维,其比表面积很大,可消耗更
多的浆料,加上填料对染色纤维的掩盖作用,在染料量相同的情况下,使成纸颜色比较深。如果增加填料量,达到同样的色度所需要的染料量也随之增加。因此,高加填纸张所需要的染料量明显高于低加填的纸张。➢pH值pH值对染料的色
调和染料留着率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减少颜色变化,染色时应严格控制体系的pH值。在多数情况下,染色都有一个最佳pH值,这时染料的留着率最高。➢直接染料在pH值4.5~8.0的范围内,均可获得很好的留着率,其他许多染料
通过使用固着剂提高其留着率可成功的应用于较高pH值下。➢水的硬度使用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时提高水的硬度对染色有利。因此为了提高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的留着率,可人为的提高水的硬度。水的硬度不影响颜料和碱性染料的留着,但水的硬度高对荧光
增白剂不利。➢助剂➢硫酸铝硫酸铝主要用于酸性造纸。如果在染料之后加入,可提高低亲和性染料的留着率;在染料之前加入则可降低染色深度和亮度,并可能导致染色的两面差。➢助留剂助留剂可促进染料的留着。与固定剂一
样,阳离子助留剂可改变纸张的亮度,同时也会降低荧光增白剂的作用。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对颜色黯淡作用较小。➢染料固定剂低分子量、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合物固定剂常用于提高染料在纤维和填料上的留着。如果使用恰当,效果很明显。通
常,它们应在直接染料或染色颜料之前加入,使用之前最好先在实验室内确定加入顺序。➢杀菌剂和消泡剂一些辅助化学品,如杀菌剂、消泡剂等可与染料或颜料反应,形成沉淀、附聚物,甚至破坏染料结构。因此,一些与染料不相容的化学品应选择适当
的加入地点,以免与染料直接接触,影响使用效果。➢化学品加入量的变化因为染料可与化学品反应,化学品加入量的变化可引起染色效果的变化,如助留剂加入量的变化,导致纸料留着率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细小纤维的比表面积大,
比纤维更易着色,当细小纤维的留着率由于助留剂加入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时,纸张的颜色也随着变化。➢接触时间增加染料和纸料的接触时间,通常会提高染色效果。因为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染料和纤维之间会形成更多的氢键。➢加入地点与顺序➢将
染料加到浓浆中达到相同的染色深度,所需染料较少。当染深颜色纸张时,最好将染料加到浓浆中。连续染色通常将染料加到稀释后的浆料中,如加到压力筛或冲浆泵处。为了提高染料留着率,可使用阳离子染料或加入固定剂,但将染料加到稀释的浆料中比加到浓浆中
留着率稍低,尤其是染料加入量较高时。➢染料和其他化学品的加入顺序对染料和化学品的使用效率及纸张的均一性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使用具有不同电荷性质的化学品时,在与纸料充分混合之前相互不能接触。➢在酸性抄纸条件下,应在加入松香和硫酸铝之前加入染料;如果在加入硫酸铝后再
加入染料,在染色深度降低。➢脱水与留着纸机脱水能力的变化可影响填料和细小纤维在纸页Z向的分布,而染料对填料和细小纤维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脱水条件的变化将引起染色两面性的变化。同样,由于染料对纸料中的不同组分具有
不同的亲和力,留着率的变化将引起纸页中各纸料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导致纸张颜色的变化和颜色差异。➢干燥温度过干燥时,某些染料会随水相迁移到纸张表面,导致染色不匀。使用水溶性染料(如酸性染料)时尤为严重。➢压光压光可增加纸张密度(紧度),从而
也增加了染色纸的颜色深度。➢损纸的影响生产中,回用有色损纸时,会引起染色深度的变化,就是使用白色损纸也会由于其中含有各种化学助剂而与原浆对染料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染料加入比例应作适当调整。一般来讲,损纸与生产纸种越接近,对纸色调的影响就越小。为了保持颜色的一致性,应维
持稳定的损纸比例。➢纸张水分纸张的水分含量越高,颜色越深,所以纸张的颜色应在恒定的纸张水分下测定,且纸张的水分也要尽量均匀,以免影响颜色的均匀性。➢残氯许多染料可与氯反应而退色,为避免对染料的干扰,对来自自来水的氯和来自漂白纸浆的残氯都要进行严格控制,否则会因染料
氧化程度的变化而引起色调和颜色深度的变化,仅0.5mg/L的残氯就可影响到某些染料的染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