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泄露的处理措施

DOC
  • 阅读 6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4.636 KB
  • 2023-07-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魏子文库】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液氨泄露的处理措施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液氨泄露的处理措施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13.0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液氨泄露的处理措施.docx,共(4)页,14.636 KB,由小魏子文库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787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液氨泄露的处理措施液氨,又称为无水氨,呈无色液体状,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铵根离子NH4+、氢氧根离子OH-,呈碱性的碱性溶液。液氨多储于耐压钢瓶

或钢槽中,且不能与乙醛、丙烯醛、硼等物质共存。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很高。液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分子量:17.04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液氨相对密度(水=1):0.602824(25℃)熔点(℃):-77.7沸点(℃):-

33.42℃水溶液pH值:11.7自燃点:651.11℃CAS编号:7664-41-7危险货物编号:23003爆炸极限:16%~25%比热kJ(kg·K):氨(液体)4.609、氨(气体)2.179存在自偶电离:2NH3?NH4++

NH2-。因此,在液氨中NH?Cl是酸,NaNH?是碱。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折叠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

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

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

学烧伤。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

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现场员工应急处理1.事故发生保持冷静,立即使用手头的毛巾、口罩或衣服打湿后捂住口鼻,逆风逃生,尽量处于上风口处,

避免二次伤害。2.逃生时,严禁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比如手电筒、打火机。尽量避免使用通讯工具,当撤离到安全区域,再电话通知消防救援。3.如何在逃生过程中皮肤或身体任何部位接触到液氨物质,要立即使用清水清洗20分钟左右,以免皮肤冻伤或灼伤。4.当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如果皮肤或口腔黏膜有刺

激反应,都需要立即上报并送医诊治。应急人员处置措施进入事故现场人员疏通指挥前,需配置液氨个人防护用品有:液氨防护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化手套、液氨专用防毒面具。1.进入液氨泄露污染区,第一时间切断区域电源。2

.开启消防喷淋装置,逐个排查泄漏原因。3.关闭管道气源,然后将管道内残余部分液氨经稀释后从废气专用管路排放干净。4.找到液氨泄露的部位,然后延伸查到到对应的液氨储存罐出口阀门,将它关闭。此时操作一定要穿液氨防护服,戴好液氨防毒面具和防化手套在消防喷水的协助下关闭阀门,如果关闭后依然有液氨

泄露,可以一直使用消防喷水喷射,直至余下的液氨全部排放。5.液氨泄露事故处置结束,到达安全区域后,因为液氨防护服表面沾有大量液氨,需要立即使用清水冲洗20分钟,然后脱下防毒面具、液氨防护服。液氨泄露的原因1.液氨具

有腐蚀性,长期存储破坏了装置的阀门或管道部件;2.液氨在气态转液态物理转化高压状态下,设备比较薄弱的环节被冲破,从而导致液氨泄露。但不论是设备问题还是因为设定的报装置失效,都与企业的管理松懈、安全生产意识有关。所以,在当今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应该

提高安全意思,以预防为主、全程监控、风险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长期预防措施。

小魏子文库
小魏子文库
培训类文库,5年文库经验
  • 文档 9816
  • 被下载 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