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PPT
  • 阅读 4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7 页
  • 大小 242.058 KB
  • 2023-07-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财政学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财政学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财政学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财政学
财政学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5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财政学.pptx,共(57)页,242.058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710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程名称财政学主讲教师赵春青联系电话3928352E-mail:zcq@jzdd.ha.cn第一章导论本章的重点是财政产生的条件和财政的发展。第一节财政的产生和发展一、财政的产生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1、经济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2、政治条件: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二、财政的发展(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1、收入:王室土地收入贡赋收入军赋收入捐税收入2、支出:王室支出祭祀支出军事支出农业等生产性支出(二)封建制国家税收1、收入:田赋捐税收

入官产收入专卖收入特权收入2、支出:军事支出国家机构支出王室支出文化等支出生产性支出(三)资本主义国家财政1、收入:税收债务收入国有企业收入2、支出:军事支出国家机构支出文教支出经济支出第二节财政学说简介一、中国古代的财政思想中

国古代的财政思想产生比西欧国家早,如春秋时期的管仲、西汉时期的桑弘羊等他们就提出以财政手段去调节经济,但是,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束缚,使财政发展很缓慢。二、资产阶级财政学说1、资产阶级财政学说的古典时期2、凯恩斯经济学说时期3、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财政学说的发展时期第二章财政的

概念和职能重难点:1、财政的定义2、财政的特征3、财政的职能第一节财政的概念一、财政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的过程二、财政的特征1、分配的主体----国家2、分配的对象-----剩余价值3、分配的目的-----实现国家职能三、财政的定义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

配,即国家分配。第二节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一、公共产品及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收益的非排他性3、取得方式的非竟争性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1、公共产品2、外部效应3、不完全竞争4、收入分配不公5

、经济波动与失衡第三节财政的职能一、资源的配置职能二、收入的分配职能三、经济的稳定职能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分类一、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1、基本建设支出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流动资金支出4、文教科卫支出5、国防支出

6、债务支出二、按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分:1、补偿性支出2、消费性支出3、积累性支出三、按财政指出的经济性质分:1、购买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第二节财政支出的规模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衡量财

政分配的规模,反映了财政分配的真实规模。二、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三、中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分析1、政策性调整2、管理水平有待提高3、管理体制上的原因4、统计原因第三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的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第四章购买性支出❖本章的重点: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支

出的性质;文教科学支出的管理第一节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经费支出一、性质1、都属于国家政权建设支出2、都属于社会消费的非生产性支出二、控制1、行政管理支出的控制与结构优化2、国防经费的控制与管理第二节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一、性质1、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2、属于非生产性支

出二、内容1、按部门分: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2、按用途分: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三、管理1、定员定额管理2、预算管理第三节财政投资性支出一、政府投资的特点与范围我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比重下降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下降是一致

的。二、基础产业的发展和财政投融资三、财政的农业投资第五章转移性支出❖重点:❖1、社会保障支出的概念2、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筹集模式3、财政补贴的定义4、财政补贴的改革第一节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

基本生活保障。二、社会保障的内容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4、社会优抚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1、51—57年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始阶段2、58—66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发展阶段3、66—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

保障制度受到干扰和破坏阶段4、76—86年社会保障制度初步改革和进一步发展阶四、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1、由取得工资收入的职工和职工的雇主各交纳一般的社会保障税2、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资金五、社会保障的资金筹集模式1、现收现付制2、完全基金式3、

部分基金式第二节财政补贴支出一、财政补贴的定义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二、财政补贴的内容1、价格补贴2、企业亏损补贴3、外贸补贴4、住房补贴5、职工生活补贴6、财政贴息三、财政补贴的改革1、减少补

贴项目2、调整补贴重点3、改革补贴方式第六章财政收入总论❖重点:1、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2、财政收入的规模计算方法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分类财政收入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1、C。不能形成财政收入2、V。能形成财政收入,但占的比重较小3、M。是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第二节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一、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分析(一)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限指标制约的指标是政府实现各项职能所需要的财政收入。(二)财政收入的上限指标制约的因素:1、国民收入总量2、剩余产品总量3、剩余产品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

的总量二、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方法1、经验数据法2、要素分析法第七章税收原理❖重点:1、税收的定义2、税收的特征3、税收的性质4、税收的转嫁第一节税收的性质和特征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利用政治权

力,依据法规,强制无偿的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中所形成的一种财政收入。二、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三、税收的形式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第二节税收的术语一、纳税人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相关名词:1、负税人2、

扣缴义务人二、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相关名词:1、税目2、计税依据3、税源三、税率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1、比例税率2、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四、附加、加成、减免五、课税基础六、违章处理第三节税收的转嫁与归宿一、税收的转

嫁方式1、前转2、后转3、混转二、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一)税收公平原则1、纵向公平2、横向公平(二)税收效率原则1、税收的经济效率2、税收的行政管理效率第八章税收制度❖重点:1、流转税2、所得税第一节流转税一、流转税的对象流转税

的对象是流转额二、流转税的主要税种1、增值税2、消费税3、营业税第二节所得课税一、所得税的定义所得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二、所得课税的税种1、企业所得税2、涉外企业所得税3、个人所得税第九章国际税收❖重点:1、税收管辖权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3、税收

饶让第一节国际税收的含义❖一、国际税收的概念❖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对税收的分配关系。❖二、国际税收的研究对象、范围、

方法❖三、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第二节国际重复征税及减除方法一、税收管辖权(一)税收管辖权的定义税收管辖权是指一个主权国家拥有的对于税收的征收一管理权力。(二)税收管辖权的性质1、地域管辖权2、居民管辖权二、国际重复征税(一)国际重复征税的类型1、

法律性重复征税2、经济性重复征税(二)国际重复征税产社生的原因1、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2、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3、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三、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1、扣除法又叫列支法2、免税法又叫豁免

法3、抵免法四、税收饶让税收饶让也称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纳税人在国外得到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税法规定的税率补征。第三节国际税收协定一、国际税收协定的概念国际税收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相互之间

税收分配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经由政府间谈判,所签定的确定各自权利与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书面协议。二、国际税收协定的内容1、协定适用的范围2、协定基本用语的定义3、各类所得与一般财产的规定4、明确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5、有关特别规定6、国际税收协定本文第十章国有资产收益❖重点:1、国有资

产管理体制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3、健全国有资本金制度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国有资产的概念国有资产是指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是国家依据法律制度取得,或由于资金投入、资产收益、接受馈赠而取得的资金。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

容1、国有资产投资管理2、国有资产经营管理3、国有资产收益管理4、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指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称。1、组织管理形式2、管理权限的划分方法3、管理机构设置第二节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原则一、物质利益兼顾原则二、利润分配制度规范化原则三、加强国

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第三节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一、国有企业利润的概念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三、健全国有资本金制度1、国有资本金预算2、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3、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4、其他配套制度第一章国债❖重点:1、国债的特征2、国债的规模3、国债的偿还4、国债的市场第一节国债的概念一、国

债的概念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其职能的需要,在有偿的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国债的特征1、有偿性2、自愿性3、灵活性三、国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的功

能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二节国债的规模一、国债的负担1、认购者即债券人的负担2、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3、纳税人的负担二、国债的限度1、国债规模首先受认购者负担能力的制约2、国债规模还受政府偿债能力的制约3、国债的使用

方向、结构和效益也是制约国债负担能力和限度的重要因素第三节国债制度一、国债的种类二、国债的发行1、国债的发行和推销机构2、国债的发行机构3、国债的发行方式4、国债的利率三、国债的偿还1、国债的偿还2、国债的付息方式3、偿债的资金

来源四、国债市场(一)、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二)、国债市场的功能(三)、我国的国债市场1、一级市场2、二级市场第十二章国家预算❖重点:1、国家预算的组成2、国家预算的编制程序3、国家预算的调整方法第一节国家预算的概念、分类和组成一、国家预算的概念国家预算是国家的财政收支计划,它是以收支

平衡表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二、国家预算的分类按预算的编制形式分:1、单一预算2、复式预算三、国家预算的组成1、中央预算2、地方预算第三节国家预算法一、国家预算法的指导思想二、预算管理职权三、

预算的编制从下而上、从上而下相结合四、预算的执行的调整1、局部调整2、全局调整五、决算决算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第十三章国家预算管理体制❖重点: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2、分税制第一节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实质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

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通过职责和权限的划分,正确处理各级政府的权责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解决好在国家预算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

。第二节分税制的预算管理体制一、分税制的概念二、分税制的内容1、分税2、分权3、分征4、分管第十四章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的选择❖重点:1、财政政策2、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第一节财政平衡一、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

。1、收入大于支出,有节余2、收入小于支出,有赤字3、收入与支出相等,平衡二、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弥补的方法:1、动用历年财政节余2、发行政府债券3、向银行投资和借款第二节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工具:一、税收二、预算

三、补贴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财政与银行的密切联系1、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体系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2、财政拨付的一部分资金,形成银行自有资金的一个来源3、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纳税义务人,依法向政府纳税,成为财

政收入的一项来源。4、银行是政府公债券发行和交易的参与者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手段1、法定存款准备金2、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1、“双紧”政策2、“双松”政策3、“一松一紧”政策4、“一紧一松”政策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