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智能电能表检测培训.pptx,共(86)页,10.258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679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0智能电能表检测方法2011年第0部分相关资料一、Q/GDW354-2009《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条文解释(北京宣贯1026)二、Q/GDW355-2009《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条文解释(北京宣贯1026)三、Q/GDW356-200
9《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条文解释(北京宣贯1026)四、Q/GDW357-2009《0.2S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条文解释(北京宣贯1026)五、Q/GDW357-2009《0.2S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条文
解释(北京宣贯1026)六、Q/GDW359-2009《0.5S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无线)技术规范》条文解释(北京宣贯1026)七、Q/GDW360-2009《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无线)技术规范》条文解释(北京宣贯1
026)八、Q/GDW361-2009《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载波)技术规范》条文解释(北京宣贯1026)九、Q/GDW362-2009《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条文解释(北京宣贯1026)十、Q/GDW363-
2009《1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条文解释(北京宣贯1026)十一、Q/GDW364-2009《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条文解释(北京宣贯1026)十二、Q/GDW365-2009《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及DLT645-2007备案文件条文解释(北京宣贯102
6)十三、补充文件:安全规范宣贯材料补充文件091023(北京宣贯1026)第0部分相关资料第一部分功能检测一.外观检测二.准确度检测三.功能检测外观检测表计的外观外壳:外壳应无明显划痕、污渍,密封圈未外露;按键:开关、按键应灵活可靠,无卡死或接触不良
现象,各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液晶:液晶无异物,上电显示和停电显示下应无缺字、缺笔及交叉效应,垂直视角±60°范围内应无明显阴影干扰正常显示,背光点亮方式符合国网要求且亮度均匀、无明显色差及阴影;LED灯:各指示灯与面板开孔对正且工作正常;透镜:透镜无明显划痕、透视形
变、污渍;端子排:端子排应完好无损,嵌入底盒牢固并无明显缝隙;螺钉:电压、电流应采用不锈钢螺钉,所有螺钉应无松动、缺失、滑丝、偏紧等不良现象;封印:采用一次性编码封印,封印牢固可靠,封印位置符合国网要求外观检测表计的铭牌及标志铭牌的材料:铭牌材料应采用铝
或PC材料;铭牌的外观:铭牌安装牢固可靠、平整无形变,无明显划痕、污渍,印刷符号文字清晰、无明显色差;铭牌的标志:铭牌上所有标注的信息应符合国网及国标要求,包括产品名称型号、遵循标准、制造年份、计量许可证、公司名称、电压电流规格、精度等级、脉冲常数、认证标志等信息应准确无误;合格证及辅
助端子标签:应粘贴可靠,信息应准确无误铭牌的信息标志布局等需按客户要求制作(客户有要求时)。6外观检测表计的条码表计条码应使用喷墨打印或者激光刻蚀方式,编码符合国网技术条件和Q/GDW205-2008《电能计量器具条码要求》;使用单位可根据实际条件选择使用一维条码或
二维条码。电能表条码布置具体位置参见相应智能电能表外观简图;一维条码尺寸为18mm×60mm(见图1),二维条码尺寸为18mm×50mm(见图2)图1128条码尺寸图2四一七条码尺寸表计条码扫描识别率应到达100%7外观检测表计内部工
艺印制板工艺:PCB板无锡渣、锡球,板面清洁无残留异物;焊接工艺:焊点圆润饱满,无连锡、虚焊等不良现象;摇表检查:摇晃表计时不应有异响表计的包装外观及标志包装箱标志完整、字迹清晰,箱体整洁、无污迹。大、小包装箱标识与产品实物及工作令相符。箱体要
求棱角分明,无变形或破损。包装箱标识或布局需按客户要求制作(客户有要求时)。8准确度检测根据国网电能表技术条件要求,现有国网表按精度等级可以分为4级:0.2S、0.5S、1.0、2.0,需要分别满足GB/T17215.3
21-2008静止式有功电能表(1级和2级)/IEC62053-21:2003,GB/T17215.322-2008静止式有功电能表(0.2S级和0.5S级)/IEC62053-22:2003,GB/T17215.323-2008静止式无功电能表(2级和3级)/IEC62053
-23:2003。基本误差:1级和2级有功电能表出厂误差数据应控制在以下允许误差限值的60%以内。9准确度检测0.2S级和0.5S级有功电能表出厂误差数据应控制在以下允许误差限值的60%以内。10准确度检测2级和3级无功电能表出厂误差数据应控制在以下允许误差限值的60%以内。
11准确度检测脉冲常数试验:电能表脉冲常数应该满足下列公式,并取到百位整数:直接接入式电能表:[(1~2)x107/(m•Un•Imax•t)]imp/kWh经互感器接入式电能表:[(2~3)x107/(m•Un•Imax•t)]imp/kWh;式中:m——测量单元数;Un——参比电
压;Imax——最大电流;t——时间间隔,为1h。先确认电表所能识别的最小电能,如,电表最小分辩率为0.01kWh,先清零,上电流100%(可根据情况调大或调小电流,以适合观察或数脉冲为宜),观察电表电能,当电表电能到0.01kWh时,开始记脉冲数,当电表计量到0.10kWh时,看所数的脉冲
数是否正好等于电表规定的脉冲常数的十分之一,不能多一个或少一个。如果数1kWh的脉冲数,更准确。12准确度检测起动试验:电表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cosj=1.0的条件下,负载电流升到0.001In(0.2S级和0.5S级负荷电流为0.001In,1级经互感器接入式的负荷
电流为0.002In,1级直接接入式的负荷电流为0.004Ib,2级经互感器接入式的负荷电流为0.003In,1级直接接入式的负荷电流为0.005Ib)后,电能表应有脉冲输出或代表电能输出的指示灯闪烁,启动时间不超过下述公式计算结果要求。起动
规定时间:min,式中C为脉冲常数,单位为imp/kWh;PQ为起动功率,单位为W。潜动试验:电表在电流回路无电流,电压回路加115%Un时,在起动电流下产生1个脉冲的10倍时间内,电能表输出应不多于1个脉冲。潜动时间公式为△t=min式中C为脉冲常数,单位为imp/
kWh;m:三相四线为3,三相三线为2;Un为参比电压,单位为V;IQ为起动电流,单位为A。6010001.2QQtCP=qnIUmC***10*6003准确度检测电压规格电流规格精度等级接入方式脉冲常数范围实际脉冲常数起动电流起动时间潜动时间单相220V10(60)A1.0直接757
~15151200imp/kWh0.004Ib6分钟48秒56.81min三相四线57.7V1.5(6)A0.5s互感器19323~2898520000imp/kWh0.001Ib831s115.54min举例14准确度检测影响量试验:影响量相对于参
比条件的变化引起的附加的百分数误差改变应符合IEC62053-22的规定。15准确度检测费率时段电能示值误差:在参比电压、参比频率、Ib(In)、cosΦ=1.0(或sinΦ=1.0)条件下,读取总电能和该时段相应的电能(初始)
示值,然后让表计在各费率时段连续运行6个小时(检测时可只运行15分钟跨费率),在每个费率结束时读取总电能和各费率电能,计算出总电能和各费率电能的增量。其费率时段电能示值误差应符合以下规定:在各时段内的电能示值(增量)与该时
段内总电能计数器示值(增量)之差应符合公式的规定。式中:——该时段内,电子显示器总电能的电能增量;——该时段对应的(费率)计数器的电能增量;——电子显示总电能计数器小数位数。如小数位为2,则应该小于等于0.01−−10110DDWW0DW1DW
16准确度检测日计时误差:在通过专用测试台体(如海盐、科陆、思达、南自等的多功能测试台即具有此功能)检测具有时钟信号(秒脉冲)输出的被检表,或采用频率计对其输出频率进行检测比对,其日计时误差应不超过0.5s/d。环境温度对日计时误差的影响:在工作温度范围(-2
5℃~+60℃)内,时钟准确度≤1.0s/d。需量示值误差:在参比电压、参比频率、cosf=1.0时,当I=0.1Ib(In)~Imax,其需量示值误差(%)应不大于规定的准确度等级值。17功能检测---电能计量及最大需量功能电能计量功能具有正向、反向
有功电能量和四象限无功电能量计量功能,并可以通过有(无)功组合方式特征字设置组合有功和组合无功电能量的组合方式;具有分时计量功能;有功、无功电能量应对尖、峰、平、谷等各时段电能量及总电能量分别进行累计、存储;具有计量分相有功电能量功能;能存储12个结算日电量数据,结算日每月可以最多
设置3个。最大需量功能测量双向最大需量、分时段最大需量及其出现的日期和时间,并存储12个结算周期最大需量数据,最大需量只在每月的第一个结算日(04000B01)结算;最大需量测量采用滑差方式,需量周期和滑差时间可设置。滑差时间和需量周期为不大于60分钟的值,且
滑差时间必须能被需量周期整除;当发生电压线路上电、时段转换、清零、时钟调整等情况时,电能表从当前时刻开始,按照需量周期进行需量测量,当第一个需量周期完成后,按滑差间隔开始最大需量测量。在一个不完整的需量周期内,不做最大需量的记
录;支持手动清需量,编程状态下,同时按“上翻”和“下翻”键持续3S进行最大需量清零。18功能检测---费率和时段功能费率和时段功能支持尖、峰、平、谷四个费率;表计有两套时区表;每套时区表最多可以设置1
4个时区数;有两套日时段表,每套日时段表最多可以设置8个日时段表数;每个日时段表最多可以设置14个时段数,时段可以跨越零点设置;通过设置切换时间来转换两套时区表和两套日时段,时区表和时段表的切换记录冻结事件;通过查看电表运行状态
3来确定表计当前运行的时区和时段,也可通过液晶屏的显示来确定当前运行的时段时区1时区2时区3时区4时区5时区6时区7时区8时区9时区10时区11时区12时区13时区14日时段表号第一套时区表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
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时区1时区2时区3时区4时区5时区6时区7时区8时区9时区10时区11时区12时区13时区14日时段表号第二套时区表日时段表号日时
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号日时段表8日时段表7日时段表6日时段表5日时段表4日时段表3日时段表2时段1时段2时段3时段4时段5时段6时段7时段8时段9时段10时段11时段12时段13时段14费率
号日时段表1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第一套日时段表8日时段表7日时段表6日时段表5日时段表4日时段表3日时段表2时段1时段2时段3时段4时段5时段6时段7时段8时段9时段10时段
11时段12时段13时段14费率号日时段表1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费率号第二套从8个日时段表中任意选择从8个日时段表中任意选择两套时区表切换时间两套日时段表切换时间功能检测---事件记录功能电网事
件记录失压在三相(或单相)供电系统中,某相负荷电流大于启动电流,但电压线路的电压低于电能表参比电压的78%时,且持续时间大于60秒,此种工况称为失压。起始条件:某相电压小于失压事件电压触发上限(参比电压的78%),电流大于失压事件电流触发下限,且
最大电压大于临界电压。结束条件:电压大于失压事件电压恢复下限,或电压均低于临界电压。断相三相供电系统中,某相出现电压低于电能表的临界电压,同时负荷电流小于启动电流的工况。起始条件:电压小于断相事件电压触发上限,电流小于断相事件电流触发上限,且最大电压大于临界
电压。结束条件:电压大于断相事件电压触发上限,或电流大于断相事件电流触发上限,或电压均低于临界电压。20功能检测---事件记录功能全失压事件的判断条件①表计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判断条件起始条件:各相电压都低于临界电压60%Un,且最大电流大于5%In,且没有发生掉电
。结束条件:最大电压大于临界电压,或表计停止工作后再恢复工作。判断延时:60秒。②电表停止工作情况下的判断条件起始条件:未发生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全失压或掉电时,电表停止工作时至少有一相电流大于5%In。结束条件:电表恢复工作。
掉电的判断条件①表计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判断条件起始条件:各相电压都低于临界电压60%Un,且最大电流小于5%In,且没有发生全失压。结束条件:最大电压大于临界电压,或表计停止工作后再恢复工作。判断延时:60秒。②电表停止工作情况下
的判断条件起始条件:未发生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全失压或掉电时,电表停止工作时所有相电流小于5%In。结束条件:电表恢复工作。其他的电网事件还有潮流反向、有功需量超限、功率因数超限、电压(流)逆相序、电压(流)不平衡、过载、过流、断流、过压、欠压等,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有事件的
判定阀值均可以通过软件设置,所有的事件均记录最近10次事件记录;事件记录的数据结构请参照国网相关通讯规约。21功能检测---事件记录功能编程事件记录电表清零记录电表清零清除所有的电能、需量数据、事件记录(除电表清零
事件记录外)数据、冻结数据和负荷曲线数据。记录电表清零总次数、最近10次电表清零事件的发生时刻、操作者代码及清零时的电能量数据。需量清零记录需量清零清除本月最大需量和最大需量发生时间。记录需量清零的总次数,最近10次需量清零的时刻、操作者代码以及清零时的最大需量数
据。手动清需量的事件记录的操作者代码是0xffffffff。事件清零记录事件清零可以选择清除全部或某类事件记录。事件清零不会清除事件清零记录和电表清零记录。记录事件清零总次数、最近10次事件清零的发生时刻,操作者代码,清零的事件数据标识。编程记录一次编程事件的
起始条件:开始写参数;结束条件:操作者代码变化,或弹起编程开关。记录编程总次数、最近10次编程的起始时刻、操作者代码、编程项的数据标识。校时记录记录校时总次数(不包含广播校时),最近10次校时的操作者代码、校时前的时间(年月日时分秒),校时后的时间(年月日时分秒)。22功能
检测---事件记录功能其他事件记录开表盖、开端钮盒盖记录记录开表盖、开端钮盒盖的总次数,最近10次开表盖、开端钮盒盖事件的发生、结束时刻以及发生和结束时刻的电能量数据。时钟电池欠压、停电抄表电池欠压记录最近10次时钟电池欠压、停电抄表电池欠压
事件的起始时间(年月日时分秒),结束时间(年月日时分秒)。23功能检测---信号输出电能量脉冲输出:具备与所计量的电能量(有功/无功)成正比的光脉冲输出和电脉冲输出,脉冲宽度为80ms±20ms;多功能信号输出:时间信号、需量周期信号和时段投切信号为多功能复用端子,三种信号
通过软件设置、转换;电能表初次上电,或断电再上电后,多功能信号输出初始化为时间信号输出;时间信号为温补时钟输出的秒脉冲,频率1Hz,占空比50%;需量周期信号、时段投切信号为80ms±20ms的脉冲信号;控制输出:可输出电脉冲或电平开关信号,控制外部报警装置
或负荷开关。24功能检测---显示功能自动循环显示:轮显间隔可通过编程在5~20秒内设置按键显示:按显时,点亮背光,60s内无操作自动关闭背光,并自动转为轮显状态;停电显示:能通过按键或红外的方式唤醒电表,进行抄表;唤醒后如无操作
,自动循环显示一遍后关闭显示;按键显示操作结束30秒后关闭显示;显示内容可通过编程进行设置;显示符号包括功率方向、费率、象限、编程状态、相线、电池欠压、异常事件(如失压、断相、逆相序)等标志。25功能检测---显示功能异常显示代码:故障类异常提示:异常一旦发生将循环显示功能暂停,液晶屏固定显示该
故障异常代码:事件类异常提示:一旦发生,在循环显示的第一屏插入事件类异常代码:26功能检测---电能表预置内容检查抄读电能表预置参数的方法如下:通信(485,红外,载波,无线)抄读,通信工具有威胜310参数管理系统或手持设备等;通过显示查看;卡表可通过卡片回抄表内参数;通过以上渠道得到的
预置参数数据,对比国网技术要求和客户特殊要求,看是否一致。第二部分试验描述一、电气性能试验二、电磁兼容试验三、气候影响与机械试验28电气性能试验---功率消耗国网对单相要求:电压线路功耗:在参比电压、参比温度和参比频率下,电能表电压线路的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消耗在非通信状态下
不应大于1.5W、10VA;在通信状态下不应大于3W、12VA。电流线路功耗:在基本电流、参比温度和参比频率下,电能表电流线路的视在功率消耗不应大于1VA。国网对三相要求:电压线路功耗:在参比温度、参比频率、三相电压等于额定值的条件下,每一电压线路的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消
耗不应大于1.5W、6VA。电能表采用外部辅助电源供电时,每一电压线路的视在功率消耗不应大于0.5VA,辅助电源功耗<10VA,与GB/T17215.322-2008的功率消耗要求相同。如下:电流线路消耗:在基本电流、参比温度和参比频率下,电能表基本电流小于10A时每一电流线路的视
在功率消耗不应超过0.2VA,电能表基本电流大于或等于10A时每一电流线路的视在功率消耗不应超过0.4VA。29电气性能试验---电源电压影响单相智能电能表:电压在规定工作范围内变化时引起的允许误差改
变量极限应满足GB/T17215.301—2007的相关要求。电压在0.8Un~0.9Un和1.1Un~1.15Un范围内改变时引起的允许误差改变量,应不超过其规定工作范围内允许误差改变量极限值的3倍;当电压低于80%额定电压时,电能表的误差可在+10%~100%的范围内变化。短时
过电压影响——电压线路施加380V交流电压1小时,电能表应无损坏,试验后电能表应能正常工作。电源中断影响——电源中断对电能表无实质性影响。30电气性能试验---电源电压影响三相智能电能表:电压在规定工作范围内变化时引起的
允许误差改变量极限应满足GB/T17215.301—2007的相关要求。电压在0.8Un~0.9Un和1.1Un~1.15Un范围内改变时引起(电能表电测量单元)的允许误差改变值,应不超过其规定工作范围内允许误差改变值极限的3倍,当电压
低于80%额定电压时电能表的误差可在+10%~100%的范围内变化。电能表在试验后,不应发生死机或信息改变。31电气性能试验---短时过电流影响试验单相智能电能表:直接接入式电能表经受30Imax(允差为+0~10%)的短时过电流,施加时间为额定频率的半个周期,试验
后电能表应无损坏,正常工作,且误差改变量不超过±1.5%(I=In,cosj=1.0);经互感器接入式电能表经受20Imax,施加时间为0.5秒;短时过电流试验后,电能表应无损坏,正常工作,且误差改变量不超过±1.5%(I=In,cos
j=1.0)。三相智能电能表:1.0级电能表应能承受1)直接接入仪表应能经受30Imax的短时过电流,施加时间为额定频率的半个周期。当回到初始工作条件时,电能表的信息不应改变并正确工作,且在电流为Ib和功率因数为1.0时的电能表误差改变量不应超过1.5%。2)经互感器接入仪表应能经受20Im
ax的电流,施加时间为0.5s。当回到初始工作条件时,电能表的信息不应改变并正确工作,且在电流为In和功率因数为1.0时的电能表误差改变量不应超过0.5%。三相智能电能表:0.5s级、0.2s级电能表应能经受20Imax的电流,施加时间为0.5s。当回到初始工作条件时,电能表的
信息不应改变并正确工作,且在额定电流和功率因数为1.0时的电能表误差改变量不应超过0.05%。32电气性能试验---自热试验单相智能电能表:1.0级和2.0级根据GB/T17215.321-2008应进行如下试验:电流线路无电流,电压线路接参比电压至少2h(对于1级仪表)和1h(对于
2级仪表)后,在电流线路中应施加最大电流。在功率因数为1时,施加电流后立刻测量仪表误差,接着以足够短的间隔时间准确地画出作为时间函数的误差变化曲线。此项试验至少应进行1h,且在任何情况下直至在20min内其误差变化不大于0.2%时为止。由自热引起的误差改变量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33
电气性能试验---自热试验三相智能电能表:1.0级试验方法同单相智能电能表。在功率因数为1.0或0.5L、负荷电流为Imax的工况下,由自热引起的误差改变量不应超过1.0%。三相智能电能表:0.5s级、0.2s级根据GB/T17215.322-2008应进行如
下试验:电流线路无电流,电压线路接参比电压至少2h后,在电流线路中应施加最大电流。在功率因数为1时,施加电流后立刻测量仪表误差,接着以足够短的间隔时间准确地画出作为时间函数的误差变化曲线。此项试验至少应进行1h,且在任何情况下直至在20min内其误差变化不大于0.05%时为
止。在功率因数为1.0或0.5L、负荷电流为Imax的工况下,由自热引起的误差改变量不应超过0.1%34电气性能试验---温升试验单相智能电能表:在115%Un、120%Imax条件下,(在2h的试验期间,仪表不应位于通风或阳光辐射处)线路和绝缘体的温升不应达到影响电能表正常工作的温度
。电能表任何一点的温升,在环境温度为40℃时不应超过25K。三相智能电能表:同单相智能电能表1.0级表:当电能表恢复到参比温度时,在功率因数为1.0、负荷电流为In的工况下,误差的变化量不应超过0.7%。
0.5s级表:当电能表恢复到参比温度时,在功率因数为1.0、负荷电流为In的工况下,误差的变化量不应超过0.3%0.2s级表:当电能表恢复到参比温度时,在功率因数为1.0、负荷电流为In的工况下,误差的变化
量不应超过0.1%。35电气性能试验---接地故障抑制抗接地故障抑制能力(仅适用于在非有效接地系统电网上使用的电能表)对三相四线经互感器工作的,并且接入非有效接地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的星形配电网上的电能表(在接地故障及线对地产生10%过电压情况下,没有接地的两线对地电压将会
达到1.9倍的额定电压)规定有下述要求:在三线中的某一线上进行模拟接地故障状态的试验中,各线电压提高至标称电压的1.1倍历时4h。试验时,电能表的中性端与电能表试验设备(MTE)的地端断开,并与MTE中模拟接地故障的一端连接。这时,没有接地的两电压端的电压则为相电压的1.9倍。试验时,电流线路设
定电流为0.5In,功率因数为1、对称性负载。试验后,电能表不应出现损坏,并且应正确工作。36电气性能试验---脉冲电压试验单相智能电能表电能表应能承受规定的脉冲电压试验,且应满足GB/T17215.211—2006中的要
求。三相智能电能表电能表应能承受脉冲电压试验的影响,且应满足GB/T17215.321—2008中的要求。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脉冲波形:按GB/T16927.1规定的1.2/50μs脉冲;——电压上升时间:±30%;——电压下降时间:±20%;——电源阻抗:5
00Ω±50Ω;——电源能量:0.5J±0.05J;——试验电压:按GB/T16927.1中表3a或表3b;——试验电压允差:+0%~10%。每次试验,以一种极性施加10次脉冲,然后以另一极性重复10次。两脉冲间最小时间为3s
。37电气性能试验---交流耐压试验单相智能电能表电能表应能承受规定的交流耐压试验,且应满足GB/T17215.211—2006中的要求。试验电压应近似正弦波,频率在45Hz和65Hz之间,施加1min。电源容量至少应为500VA。试验中不应发生闪络、火花放
电和击穿现象。在对地电压试验中,参比电压等于或低于40V的辅助线路应接地。所有试验均应在装上表壳和端子盖情况下进行试验。交流电压试验应按照下表进行38电气性能试验---交流耐压试验三相智能电能表电能表应能承受规定的交流耐压试验,且应满足GB/T17215.321—2008中的要求。试验
电压应近似正弦波,频率在45Hz和65Hz之间,施加1min。电源容量至少应为500VA。试验中不应发生闪络、火花放电和击穿现象。在对地电压试验中,参比电压等于或低于40V的辅助线路应接地。所有试验均应在装上表壳和端子盖情况下进行试验。交流电压试验应按照下表进行39电磁兼
容试验试验项目: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衰减振荡波抗扰度无线电干扰抑5236试验条件:所有这些试验项目除非另有规定,仪表应在其正常工作位置,盖上表盖和端子盖。所有预定接地的部分应接地。试验结束后,仪表应无损
坏并按相应标准的规定工作。40电磁兼容试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试验条件:接触放电电压为±8KV,放电电极为圆锥形;空气放电电压为±15KV;放电电极为圆形。接触放电一般采用连续放电模式,空气放电一般采用单次放电模式。静电放电试验前,应给电表加上面板。该面板
的外表应完好,无裂痕,最好选用出厂时的面板,若没有则可选用规格与厚度应之相近的面板。另外面板还应配有完整的密封圈。试验方法:静电放电仅施加于操作人员正常使用受试设备时可能接触的点和表面上(这样的部位,除外壳以外,其他如按键、液晶屏、指示灯、钥匙
孔及电源线等都在考核范围内)。41电磁兼容试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接触式放电:分为对水平耦合板放电和对垂直耦合板放电2种。水平耦合板放电:将静电枪尖离测试台板(铝或不锈钢板)约0.5-1CM高左右(标准为枪尖距表10CM,0高度),静电枪对测试台板能放电,围着被
测表进行放电,观察电表是否有异常。垂直耦合板放电:电表距垂直耦合板10cm(标准),静电枪尖顶在板垂直边中点,放电,观察电表是否有异常。空气放电:对电表进行空气放电时,主要针对电表的缝隙(上盒与底盒之间)进行
正、负放电,若带有液晶显示屏,则需在铭牌上方各部位进行放电,观察液晶有无黑屏、花屏等异常现象。异常情况举例:a.显示黑屏;b.程序复位;c.时钟复位;d.电量突变或飞走;e.有无功脉冲灯闪烁或长亮;f.瞬时量异常,出现大功率大需量
。42电磁兼容试验---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试验仪器:中试所,电波暗室试验条件:暴露于电磁场中的电缆长度:1m;——电压线路加参比电压;——频率范围:80MHz~1000MHz;现在要求为80MHz~2000MHz(参考:GSM频率900MHz,C
DMA频率1.8GHz。)——(参考:对讲机靠近时可达70V/m—90V/m)。在1kHz正弦波上以80%调幅载波调制;试验过程:a)电流线路无电流,电流端应开路;此时,表计不应出脉冲,电量不改变。试验场强:30
V/m。b)在基本电流Ib或额定电流In、功率因数为1(无功sinφ=1)、敏感频率或主振频率点上,误差改变量应在下表的规定范围内。试验场强:10V/m。43电磁兼容试验---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试验条件:试验电压以共模方式加于地与下列线路间:——电压线路,电流线
路;——485通信线。试验过程:1、a)电流线路中基本电流Ib,cosф=1;b)电压线路加参比电压;c)电压线路的试验电压:4kV;d)试验时间:60s。在脉冲群的作用下,表计能连续准确地工作,不出现任何异常现象;试验中,表计
能正常工作,误差改变量极限不超过下表;试验前后表计的数据和参数无任何变化,电表不复位。允许误差变化量极限44电磁兼容试验---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2、a)电流线路中无电流,电流端开路b)电压线路加参比电压,c)485通信口的试验电压:1kV;d)施加方式:
通过耦合夹施加;e)试验时间:60s。在脉冲群的作用下,表计能连续准确地工作,不出现任何异常现象;试验后,表计能正常工作;试验前后表计的数据和参数无任何变化。45电磁兼容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试验应按GB/T17626.5,在下列条件下进行:·仪表
在工作状态:――电压线路和辅助线路通以参比电压;――电流线路无电流且电流端应开路;·浪涌发生器与仪表之间的电缆长度:1m;·以差模方式(线对线)试验;·相位角:在相对于交流电源零位的60°和240°施加脉冲;·在电流线路和电压线路(干线)上的
试验电压:4kV;发生器电源阻抗:2Ω;·在参比电压超过40V的辅助线路上的试验电压:1kV;发生器电源阻抗:42Ω;·试验次数:正极性5次负极性5次;·重复速率:最大1/min。在浪涌作用下,表计不应出现损坏或信息的改变,并能正常工作,,电表不复位,不出脉冲。46电磁兼容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方法:电流线路中基本电流Ib,cosф=1;电压线路和辅助线路加参比电压;试验的频率范围:标准规定是150kHz~80MHz,但如有可能则应做到230MHz。试验等级:3;试验电压:10V观察试验中的产品运行情况(显示),试验前
后误差、通信、时钟、电量数据等比对。47电磁兼容试验---衰减振荡波抗扰度试验衰减振荡波抗扰度试验方法:仅对经互感器工作的仪表;作为台式设备试验;仪表在工作状态:―――电压线路和辅助线路通以参比电压;―――额定电流In¬¬和cosф(
相应为sin)按相应标准规定的数值;在电压线路和参比电压超过40V的辅助线路上的试验电压:―――共模方式:2.5kV;―――差模方式:1.0kV;试验频率―――100kHz,重复频率:40Hz―――1MHz,重复频率:400Hz与电源频率的关系:异步;试验时间:60s(对每种试验频率以2s开、2
s关,进行15周期)在试验时应不使设备的状况紊乱且误差的改变应在相应标准规定的极限内。48电磁兼容试验---无线电干扰抑5236试验无线电干扰抑5236试验应按GB9254在下列条件下进行作为B级设备作为台式设备试验对电压线路与每个连接器的连
接,应使用长度为1m的无屏蔽电缆;仪表在工作状态:――电压线路和辅助线路通以参比电压;――电流在0.1Ib(In)与0.2Ib(In)之间(由线性负荷引出并以1m长的无屏蔽电缆连接)。试验过程中仪表应能准确计量,不应出现损坏、信息的改变、死机等现象
,试验后仪表基本误差合格并能正常工作。49气候影响与机械试验气候影响试验项目:高温试验低温试验交变湿热试验阳光辐射防护试验机械试验项目:防尘和防水试验弹簧锤试验冲击试验振动试验耐热和阻燃试验卡座负荷开关50气候影响与机械试验---气候影响试验高温试验试验应按GB/
T2423.2,在下列条件进行:-----仪表在非工作状态下;-----温度:+70℃±2℃;-----试验时间:72h.试验后,仪表应无损坏或信息改变并能正确地工作。低温试验试验应按GB/T2423.1,在下列条
件进行:-----仪表在非工作状态下;-----温度:-25℃±3℃,户内用仪表;40℃±3℃,户外用仪表;-----试验周期:72h,户内用仪表;16h,户外用仪表;试验后,仪表应无损坏或信息改变并能正确地工作51气候影响与机械试验---气
候影响试验交变湿热试验试验应按GB/T2423.4,在下列条件下进行:-----电压线路和辅助线路通参比电压;-----电流线路无电流;-----交变试式:1;-----上限温度:+40℃±2℃,户内用仪
表;+55℃±2℃,户外用仪表;-----不采取特殊的措施来排除表面潮气;-----试验时间:6个周期.此项试验结束后24h,仪表应经受下列试验:a)绝缘试验,其中脉冲电压应乘以系数0.8;b)功能试验,仪表应无损坏或信息改变并能正确工作.温热试验也可当作腐蚀试验.目测评
判试验结果,不应出现可能影响仪表功能特征的腐蚀痕迹.52气候影响与机械试验---气候影响试验阳光辐射防护试验户外用仪表应承受阳光辐射.试验应按GB/T2423.24在下列条件下进行:-----仅对户外用仪表;-----仪表在非工作
状态;-----试验程序A(照光8h,遮暗16h);-----上限温度:+55℃;-----试验时间:3个周期或3天.试验后,仪表应受目测检验,设备的外观,特别是标志的清晰度应不受改变.仪表的功能不应受损.信息无改变。53气候影响与机械试验---机械试验防尘和防水试验仪表应
符合IEC60529规定的防护等级.-----户内用仪表:IP51,但表内无负压;-----户外用仪表:IP54.试验应按IEC60529的规定,在下列条件下进行:a)防尘-----仪表在非工作状态下,并安装在一模拟墙上;-----应接入制造商规定型
号的标准长度的电缆(暴露端密封)进行试验,且端子盖在原来位置;-----表内外应保持相同的大气压力(既不欠压也不过压,仅对户内用仪表;-----第一位特征数字:5(IP5X).任何灰尘的进入量以不影响仪表的工作为度.应通过7.
3规定的绝缘强度试验.b)防水-----仪表在非工作状态;-----第二位特征数字:1(IPX1),适应于户内用仪表;4(IPX4),适应于户外用仪表.任何水的进入量以不影响仪表的正确工作为度.并通过相关规定的绝缘度试验.54气候影响与机械试验---机械试验弹簧锤试验应将仪表安装在
其正常工作位置,弹簧锤以0.2J±0.02J的动能作用在仪表表盖的外表面(包括窗口)及端子盖上.如果仪表的外壳和端子盖没有出现影响仪表功能及可能触及带电部件的损伤,此试验的结果是合格的,不减弱对间接接触的防护或不影响防止固体异物、灰尘和水进
入的轻微损伤是允许的。试验后,仪表应无损坏或信息改变并能正确地工作。冲击试验试验在下列条件下,按GB/T2423.5进行;-----仪表在非工作状态,无包装;-----半正弦脉冲;-----峰值加速度:30gn(300m/s²);-----脉冲周期:18ms.试验后,仪表应无
损坏或信息改变并能正确地工作。55气候影响与机械试验---机械试验振动试验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按IEC60068-2-6进行:-----仪表在非工作状态,无包装;-----频率范围:10Hz~150Hz;-----交越频率:60Hz;-----f<60Hz,恒定振幅0.075mm;
-----f>60Hz,恒定加速度9.8m/s²(1g);;-----单点控制;-----每轴扫描周期数:10.注:10个扫描周期=75min.试验后,仪表应无损坏或信息改变并能正确地工作。56气候影响与机械试验---机械试验负荷开关负荷开关可采用内置或外置方式,当采用内置负荷开
关时电能表最大电流不宜超过60A。采用内置负荷开关时,开关操作时应有消弧措施(硬件或软件),其出口回路应有防误动作和便于现场测试的安全措施。触点寿命:通、断上述电流不小于6000次。电能表电压线路施加参比电压,电流线路通过1.2Imax
,使开关通断10次。试验后,电能表应能正常工作。电能表电压线路在参比电压的70%~120%时,负荷开关应能正常工作。采用外置负荷开关时,电能表设计一组开关信号。正常工作时,输出的开关信号应维持负荷开关合闸
,允许用户用电;当满足控制条件时,输出的开关信号应驱动外置负荷开关动作,中断供电。负荷开关无论内置、外置,用户购电成功后都须通过本地方式由用户自行合闸。57气候影响与机械试验---机械试验耐热和阻燃试验试验应按IEC60695-2-11规定,以下列温度进行:-----
端子座:960℃±10℃;-----端子盖和表壳:650℃±10℃;-----作用时间:30s±1s.可在任一随机位置与灼热丝接触.如果端子座与表底为一整体,仅对端子座进行试验是足够的.试验后,仪表应无损坏或信息改变并能正确地
工作。58气候影响与机械试验---机械试验卡座1触点压力卡座读写头触点对卡的每一个触点的压力应保证满足接触点不可大于0.6N,在插拔过程中不应损坏卡和集成电路或使之产生划痕。2接触电阻干净卡的触点与干净的卡座触点的接触电阻应不大于100毫欧。3短路保护卡
座应具有承受触点间短路的能力,不论短路时间长短,短路触点数量多少,均不应损坏卡座或引起功能上的改变4电源通断保护已插入CPU卡的卡座出现突然通断电现象时,接触触点上不应出现引起卡误操作的信号。5工作寿命在规定的
使用条件下,卡座应能承受不小于2万次的CPU卡插拔。第三部分费控检测一、通信功能二、一致性试验三、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60通信功能通信规约一致性检查对通信接口485口、红外、载波通信接口的通信规约一致性的检查。检
查依据DL/T645—2007及其备案文件执行。数据传输线抗干扰试验对于与通信接口连接的,长度超过2m的脉冲传输线、数据传输线,应进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试验按照GB/T17215.211—2006
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电能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使用电容耦合夹将试验电压以共模方式耦合至输入/输出脉冲和数据通信线路。——严酷等级:3;——耦合在脉冲/数据传输线上的试验电压:1kV;——试验时间:60s。在脉冲群的作用下
,电能表及组网成系统的各设备不应出现损坏,并能正常工作。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和通信。61通信功能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1)数据传输可靠性试验条件电力线载波信道试验线路噪声低于300mV,信道上接入衰减量可调的电力线衰耗器,同时加入
白噪声,使信噪比为15dB。(2)一次采集成功率试验依据DL/T645—2007协议,以5min的间隔对电能表的累计电能量数据采集一次,共进行不少于400次的采集,统计一次采集成功率应满足DL/T698-1999相关要求。(3)电能数据抄读总差错率试验依据DL
/T645—2007协议,对被试电能表的累计电能数据以5min的间隔进行采集,数据精确到0.1kW·h,数据量不少于2000组,电能数据抄读总差错率为0.62一致性试验误差变差试验:被试电能表在参比电
压、基本电流加载30min后,对同一被试样品,在参比电压、Ib(In)、功率因数1.0和0.5L处,对样品做第一次测试;在试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间隔5min后,对样品做第二次测试,同一测试点处的两次测试结果的差的绝
对值不应超过0.2%。误差一致性试验被试电能表在参比电压、基本电流加载30min后,对同一批次n个被试样品(典型为3~6只表),在参比电压、100%Ib(In)、10%Ib(In)、功率因数1.0和0.5
L处,被试样品的测量结果与同一测试点n个样品的平均值的最大差值不应超过表4-7的限值。被试样品应使用同一台多表位校验装置同时测试。63一致性试验负载电流升降变差试验:被试电能表在参比电压、基本电流加载30min后,按照负载电流从轻载到Imax的顺序进行首次误差测试,记录
各负载点的误差;负载电流在Imax点保持2min后,再按照负载电流从Imax到轻载的顺序进行第二次误差测试,记录各负载点误差;同一只被试样品在相同负载点处的误差变化的绝对值不应超过0.25%。测试点的负载电流为0.01Ib(In)、
0.05Ib(In)、Ib(In)、Imax。电流过载直接接入式电能表的Imax/Ib小于10时,应加载10Ib的连续过载电流15min,并在参比电压、功率因数为1.0以及电能表稳定的条件下测试误差,在此条件下,电能表的误差不应超过等级指数要求的2倍
,恢复正常15min后,电能表在参比电压、基本电流、功率因数为1.0的条件下的误差应符合等级指数要求。64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智能电能表的费控及安全认证检测分为本地付费功能检测和远程付费功能检测本地付费功能
检测本地付费功能是通过CPU卡进行操作,所支持的卡类型有:参数预制卡、现场参数设置卡、用户卡(开户卡、购电卡、补卡)、表号设置卡、ESAM数据回抄卡、表号设置卡、增加电费卡、继电器测试卡、密钥下装及密钥恢复卡只能在公钥状态下使用的卡:参数预制卡、表号设置卡、ESAM数据回抄卡、增
加电费卡、继电器测试卡、密钥下装卡只能在私钥状态下使用的卡:密钥恢复卡、现场参数设置卡、用户卡65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1.参数预置卡测试参数预置卡测试流程说明表制卡软件操作界面见附件:66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2.现场参数设置卡功能测试现场参数设置卡
测试流程说明表制卡软件操作界面见附件:67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3.密钥修改和恢复功能测试密钥修改和恢复功能测试流程说明表软件操作界面见附件:68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4.报警功能测试报警功能测试流程说明表69智能
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5.用户卡功能检测5.1表号识别表号识别测试流程说明表制表号设置卡操作界面见附件:70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5.2用户卡类型识别用户卡类型识别测试流程说明表71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5.3客户编号(
户号)识别客户编号识别测试流程说明表72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5.4用户卡对电表进行参数设置参数设置测试流程说明表73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5.5数据返写数据返写测试流程说明表用户卡数据返写操作界面见附件74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5.6充值交易充值测试流程说明表75智
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5.7补卡功能补卡功能测试流程说明表测试项目表具自动识别补发卡,保持购电数据的一致性。使用的功能卡用户卡、密钥下装卡、密钥恢复卡、参数预置卡测试方法步骤1.发一张用户卡1,购电并且插表充值2次,
保证每次都成功;2.记录下此时表计的关键数据,如剩余电费,购电次数等3.发一张新卡作补卡业务,补卡的卡类型为03,写卡数据:卡内购电次数=表内购电次数,命名为开户卡2表计插卡充值,直到成功提示;4.此时查看表计关键数据应该与
原来的值一致5.再插用户卡1,应不认卡;6.用开户卡2作购电业务:卡内购电次数=表内购电次数+1;表具插卡充值,直到提示读卡成功;7.查看表计关键信息是否已更改为:购电此时+1,剩余电费=原剩余电费+卡上金额8.继续作购电业务:卡内购电次数=表内购电次数+1;(不插
表)9.再次发一张新卡做补卡业务,命名为用户卡3,插表,直到提示读卡成功;10.查看表计关键信息是否已更改为:购电此时+1,剩余电费=原剩余电费+卡上金额11.此时插开户卡1和2,均不认卡。要求补卡后插表,如果前用户
卡在丢失前已插表,则补卡插表金额不增加;补卡后插表,如果前用户卡在丢失前未插表,则补卡插表金额增加;补卡插表后老卡作废。76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远程付费功能检测1.远程开户充值电能表远程开户充值测试流程说明表软件操作见附件:77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2.远程
充值电能表远程充值测试流程说明表软件操作见附件:78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3.参数修改参数修改测试流程说明表软件操作见附件:79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4.数据回抄数据回抄测试流程说明表软件操作见附件:80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5.远程控制
远程控制测试流程说明表软件操作见附件:81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通讯测试国网智能表RS485的默认波特率为2400bps,远红外的默认波特率为1200bps通讯第一步要把软件的通讯参数配置好,串口、波特率等,界面如图:82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此软件可设置通讯协议上所有可设项
目,在“参数设置”屏:设置参数时密码一定要正确,默认密码:4级:111111,其他级为:000000;参数设置的软件界面如图:83智能表费控及安全认证、通讯检测此软件可抄读通讯协议上的所有抄读项目,在“抄读数据”屏,软件界面如图:84智能电能表
试验项目明细表85智能电能表检测方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