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PPT
  • 阅读 2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0 页
  • 大小 6.713 MB
  • 2023-07-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4.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培训课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培训课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培训课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培训课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培训课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6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4.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培训课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ptx,共(60)页,6.713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675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十章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五节科学发展观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

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

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

》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历史回响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

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

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合影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在延安主持召开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并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和会议结论。《论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源于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

利和两次失败。北伐战争两次胜利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促进全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两次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

变革命,大革命失败;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与中国实际这一切都是由于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创建工农红

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连续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群众革命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左”倾路线战略进攻中战略防御中战略转移中冒险主义保守主义逃跑主义由于1931年开始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

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王明(1904--1974),1926年入党,1931年取得党中央领导权,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极大损失。遵义会议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

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遵义会议旧址遵义会议与会代表像:左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陈云、刘少奇、

朱德中共七大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七大会场党的七大党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七大在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

章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报告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原因之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

义的中国化。原因之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恩格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第742—743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毛泽东:“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

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8页。)在这里,“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关联、相互一致的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

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

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党在幼年时期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

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

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桑磊制作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第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

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毛泽东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

成。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分析和批判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并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

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1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3政策和策略的理论4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5党的建设理论6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

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毛泽东领导我们党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并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手稿毛泽东系统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和人民群众保

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等一系列重大方针问题。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3毛泽东精辟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政策和策略的理论4毛泽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根据“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

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个基本观点,提出了许多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5毛泽东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

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难题。强调必须从思想上建党;概括了三大作风;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创造了整风这种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

式;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6毛泽东手迹除了上面讲的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

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这些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

贵精神财富。其他方面的理论7实事求是1群众路线2独立自主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

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实事求是1毛泽东手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2与农民交谈在北京郊区农村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

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独立自主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2时代的条件、

人民的实践孕育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

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1----摘自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

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1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

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和降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如果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深刻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毛泽东追求

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3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

和指导作用。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由于违反了他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原则。邓小平在领导全党拨乱反正中,用极大的精力来

解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在他的主持下,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做出了正确评价。邓小平:“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

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江泽民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伟大领袖,永远属于人民。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胡锦涛:“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

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

践基础。”胡锦涛:“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同志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

出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他的历史功绩永远是第一位的。”----摘自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继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摘自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

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理论成果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桑磊制作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