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类药物简介-课件

PPT
  • 阅读 1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2 页
  • 大小 387.534 KB
  • 2023-03-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抗过敏类药物简介-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抗过敏类药物简介-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抗过敏类药物简介-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抗过敏类药物简介-课件
抗过敏类药物简介-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4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抗过敏类药物简介-课件.ppt,共(42)页,387.534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58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抗过敏类药物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1目录1、免疫基本概念2、过敏及产生原因3、抗过敏类药物的分类4、使用抗过敏药物注意事项5、我们的抗过敏产品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21、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

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

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1.吞噬细胞2.淋巴细胞(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

髓中成熟)3.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4免疫

的分类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介导B淋巴细胞介导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5免疫的功能免疫防御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害机体。当该功能过于亢进,发生超敏反应;当该功能过于低下,发生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自稳人体组织

细胞时刻不停地新陈代谢,随时有大量新生细胞代替衰老和受损伤的细胞。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该功能过高时,会可能患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监视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称为免疫监视。免疫监视功能过低时,

可能会形成肿瘤等。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6抗原,抗体,受体,配体,补体,细胞因子的概念•抗原:是一种能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抗体: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则能

产生抗体,抗体也就是免疫球蛋白(Ig),它能够识别相对应的抗原,并且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配体:同锚定蛋白结合的任何分子都称为配体。•受体: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分子,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结

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效应。•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细胞因子:为了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防止肿瘤

发生,机体的许多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许多种微量的多肽类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红细胞生成素(EPO)等抗过敏类药物简介

ppt课件72、什么是变态反应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危害性的物质如花粉、动物皮毛等过于敏感,发生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伤害。变态反应分为:I型(速发型)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Ⅳ型(迟发型)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8•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又称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等效应细胞以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方式参与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常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而无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抗体

(多属IgG、少数为IgM、IgA)首先同细胞本身抗原成分或吸附于膜表面成分相结合,然后通过四种不同的途径杀伤靶细胞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9•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游离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C),若IC不能被及时清除,即可在局部沉积

,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参与下,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致组织损伤。•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Ⅳ型是由特异性致敏效应T细胞介导的。此型反应局部炎症变化出现缓慢,接触抗原24—48h后才出现高峰反应,

故称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Ⅳ型变态反应有: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多种细菌、病毒(如结核杆菌、麻疹病毒)感染过程中出现的Ⅳ型变态反应等。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10受体抗原CD4+T细胞Th2细胞Th1细胞CD8+T细胞增殖分化效应杀伤T细胞初次接触再次接触再次

接触脱颗粒抗体IL-4、IL-5、IL-6、IL-10、IL-13、BCDF、BCGFⅣ型超敏反应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泛发性肥大细胞增生Ⅰ型超敏反应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11皮肤红、肿、热、痒、痛等——皮肤过敏哮喘——呼吸道

过敏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消化道过敏严重的反应,如休克几种常见过敏: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12产生过敏的原因•在正常的情况下,身体会制造抗体用来保护身体不受疾病的侵害;过敏者的身体却会将正常无害的物质误认为是有害的

东西,产生抗体,这种物质就成为一种“过敏原”。这种过敏性反应会导致一些身体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是不会发生在正常人身上的。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133、抗过敏类药物分类•抗组织胺药(三代)•过敏反应

介质阻滞剂•钙剂•免疫抑制剂(四代)•中药类药•其他类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14组胺的作用机理•组胺作用于H1-受体,引起肠道、子宫、支气管等器官的平滑肌收缩,严重时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呼吸困难。另

外还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产生水肿和痒感,参与变态反应的发生。•组胺H1-受体的兴奋是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阻断其在体内的作用就具有抗变态反应的药理活性。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15抗组胺药的

分类——按结构分类•氨基醚类(盐酸苯海拉明)•乙二胺类(盐酸曲吡那敏)•哌嗪类(盐酸西替利嗪)•丙胺类(马来酸氯苯那敏)•三环类(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哌啶类(咪唑斯汀)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16抗组胺药的分类——按药理分类•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第二代

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第三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17第一代抗组胺药(1)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嗜睡和乏力,反应时间延长等,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从事开车、

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另外,此类药物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症状,还可能诱发青光眼。因此,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应慎用。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18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

敏,氯苯吡胺)C16H19N2Cl临床用于感冒、鼻炎、荨麻疹、枯草热、血清病等,也用于预防输血反应、药物过敏及晕动症等。制剂有片剂、针剂。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19C17H21NO·HCl

用于皮肤过敏症如荨麻疹、湿疹、皮炎、药疹、瘙痒,神经性皮炎,虫咬症,日光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及食物,药物过敏。苯海拉明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20(2)、第二代抗组胺药,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但近期研究发现

阿斯咪唑(息斯敏)和特非那丁(敏迪)可能导致少见的、严重的心脏毒性,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当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合用时会加重上述不良反应,故应避免同时使用。有严重肝功能损害或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应慎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

pt课件21C22H23ClN2O2缓解过敏性鼻炎的有关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眼痒及烧灼感。也可用于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以及其它过敏性皮肤病。氯雷他定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22C32H41NO2为特异H1~受体

阻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无镇静作用。适用于季节性、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急慢性寻麻疹、过敏性花粉症等。特非那丁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23C28H31FN4O为长效的H1受体抗剂,无中枢镇静及抗胆碱能作用。适用于季节性、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慢性寻麻疹和其他过敏性疾病。不能与抗生素合用

息斯敏(阿司咪唑)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24息斯敏事件从1988年上市起,息斯敏在中国已经销售了17年,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抗过敏药物。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服后不会打瞌睡,可照常工作、学习。其后它陆续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并被广泛使用。但随后,息斯敏的药品副作用开始显现。我国最先

于1991年报道了息斯敏导致药物性皮炎和诱发心绞痛的不良反应病例.息斯敏主要的严重不良反应有心律失常、过敏性休克、体重增加、皮疹、眩晕、转氨酶升高等。1999年,息斯敏从美国市场退出。2002年7月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

中心公布了第二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阿司咪唑在九种被视作有不良反应安全隐患的药品之列。2003年底,上海的多家医院却收到西安杨森的一份《关于阿司咪唑片拟修改说明书的提示》,称公司正在修改说明书,息斯敏将不再用于皮肤过敏治疗,而是只能治过敏性鼻炎。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25(3)、第

三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轻,与红霉素、酮康唑等合用也不会产生心脏毒性。它们具备了不会导致心脏毒性、抗过敏效果更强、安全性更高、不导致嗜睡的特点。第三代抗组胺药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26非索非那定是特非那定在肝脏的活性代

谢物,它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长,可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损伤,适用于肝功能衰竭患者。非索非那定引起严重嗜睡者罕见,心脏毒性作用小。飞行员推荐药品。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过敏性哮喘、荨麻疹以及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目前非索非那丁已成为欧美各国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

病和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药物。非索非那丁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27C21H25ClN2O3左旋西替利嗪是西替利嗪的光学异构体之一(左旋体),对H1受体的亲和力是西替利嗪的2倍,吸收更为迅速,每日剂量仅为西替利嗪的一半,疗效却相当。用于治疗呼吸系统、

皮肤和眼睛等处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结膜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哮喘等,具有作用起效快、效应强而持久和副作用少的优点。能用于6岁以上儿童左旋西替利嗪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28地氯雷他定是来自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几无中枢镇静作用,与人体除中枢神经系统

以外的大部分组织中H1受体均有较强的亲和力,比氯雷他定的作用强15倍左右,比特非那定强10~20倍。其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氯雷他定,具有良好的抗组胺和抗过敏作用,能有效缓解荨麻疹症状和过敏性鼻炎患者包括鼻塞在内的鼻部和非鼻部症状,安全有效。地

氯雷他定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29也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这类药物主要有色甘酸钠(咽泰)、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多数介质阻滞剂由于化学性质稳定,毒性甚低,及时应用较大剂量亦不致发生中毒反应,是一类比较安全的药物。但是此类药物起效较慢,一般要在连续用药1-2周后逐渐起效,与一般平喘药

物和抗组胺药物不同,故必须耐心按时服药,不要随意间断。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30C19H19NOS酮替芬属于致敏活性细胞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的过敏介质释放抑制剂。具有保护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的细胞膜,使之在变应原攻击下,减少膜变构,减少释放

过敏活性介质的作用。故亦有肥大细胞膜保护剂之称。此药兼具变态反应病的预防及治疗双重功能。并有较强的H1受体拮抗作用,故亦可将之看作抗组胺药。酮替芬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31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

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常用于过敏性疾病如皮肤搔痒、湿疹、麻疹、荨麻疹、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渗出性红斑等的辅助治疗。常见的钙剂无机钙:Ca(OH)2,CaHPO4有机钙:乳酸钙,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有机钙-螯合钙:氨

基酸螯合钙钙剂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32一类通过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而使组织损伤得以减轻的化学或生物物质。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目前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免疫抑制剂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

t课件33(1)、第一代: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为代表,主要作用为溶解免疫活性细胞,阻断细胞的分化,其特点为非特异性,为广泛的免疫抑制剂,ALG对骨髓没有抑制作用。(2)、第二代:以环孢素和他克莫司为代

表,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主要作用是阻断免疫活性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IL-2)的效应环节,干扰细胞活化,其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具有相对特异性。(3)、第三代:以单克隆抗体雷帕霉素、霉酚酸脂为代表,其主要作用于抗原呈递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第二代制剂有协同作用。(

4)、第四代:以抗IL-2受体单克隆抗体、FTYZO等为代表。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34免疫抑制剂的分类1、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免疫抑制剂市场上已经出现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免疫抑制剂有环孢菌素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霉酚酸酯(现通称吗替麦考酚酯)、康乐霉素C等

。2、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用于免疫抑制剂康莱特、参麦注射液、雷公藤多苷、川芎嗪、当归等均是目前用于免疫抑制的中药类药物。3、化学制剂类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氮芥、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4、激素类免疫抑制剂作为免疫抑制剂的激素类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如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地塞米松

、氢化可的松等。5、基因工程药物中的免疫抑制剂目前干扰素种类很多,如深圳科兴的α-1b干扰素(赛若金)、罗氏的PEG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沈阳三生的重组人干扰素α-2a(因特芬)、天津华立达生物的

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福隆)等。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35中药类药有甘草、五味子、麻黄、柴胡、熊胆、辛荑、黄柏、黄连、苦参等。实验研究表明,这些中药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作

用抗过敏。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36维生素C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保护人体组织细胞免受自由基的破坏和损伤。辅酶Q10属自由基清除剂,能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从而保护细胞膜功能,减轻或避免过敏反应。其他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374、使用

抗过敏药物的注意事项:(1)用药时应注意所选药物应各属于不同的类别: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前应用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需要长期联合用药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而应先从一种药物撤起,逐渐停用药物,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

38(2)连续服用一种抗过敏药,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长期吃一种药物,抗过敏药物容易引起耐药现象,服用时间超过一个月,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的作用。抗过敏药物都有毒性作用,因此,长期服用,这些毒性作用发生“积累”,对人体危害较大。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39(3)抗过敏药本身也致

敏!抗过敏药物同其他药物一样,也会导致过敏反应,其中以扑尔敏、苯海拉明最为常见。能够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化学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极为复杂。当抗过敏药物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过敏反应仍可发生

。由于抗过敏药物常常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的,所以它们引起的过敏反应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必须提高对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警惕性,尤其是过敏性体质患者。如果患者在应用抗过敏药物的过程中,疾病迁延不愈或出现新的过敏反应症状,如瘙痒、皮疹,甚至休克,应想到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并积

极给予抗过敏治疗和对症治疗。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40(4)不要误以为是药量不够所致,如果继续加大剂量,可能十分危险。当使用一种抗过敏药无效时,可以考虑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过敏药。最好不选用同类或与其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以免发生交叉

过敏反应。(5)按照国际过敏研究权威组织提出的“四合一的四联疗法”方案治疗药物过敏“四合一的四联疗法”方案即清除过敏原、免疫修复、过敏反应的对症药物治疗和标准化脱敏制剂免疫治疗。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41谢谢抗过敏类药物简介ppt课件42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兔子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