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课件.ppt,共(23)页,4.715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32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消化系统河北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高辉南第一节概述1机体的组成机体←水、蛋白质、糖、脂类、无机物、维生素等←各类元素2概念消化:把自然界具有复杂结构的物质在消化管内转变为结构最简单能被机体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分解过程)吸收:物质透过消化管黏膜上皮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利用过程)
3消化系统的组成一部分: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另部分: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壁外腺、胃腺、肝脏、胰脏等)4消化管的构造⑴黏膜①上皮②固有层③黏膜肌层⑵黏膜下层⑶肌层⑷外膜(浆膜)第二节消化器官•1口腔⑴唇⑵颊⑶硬腭⑷软腭⑸舌⑹齿
•⑺唾液腺①腮腺②颌下腺③舌下腺•2咽•3食管•4胃(多室胃,牛、羊)•①瘤胃•容积最大,约占四胃的80%,左侧前到7、8肋间,后到骨盆腔前口,下部还延续到右侧。•②网胃•蜂窝胃,四胃中最小,位置最前。约占四胃的5%,约与左面6-8肋相对。与膈、肝相接触,紧邻心脏和肺。•③
瓣胃•占四胃的7-8%,羊则是四个胃中最小的。右侧约与7-12肋相对,又称“百叶肚”。•④皱胃•约占四胃的7-8%,唯一有腺体可分泌消化液进行初步消化的胃,所以又称真胃,右侧下贴腹腔底壁约与8-12肋相对。•胃总容量
•胃容量与年龄、体格大小等有关中等体型牛:135~180L大型牛:180~270L四胃大小比例与年龄、食物性质等有关新生犊牛:瘤、网相当于皱胃的1/2四个月:瘤、网相当于瓣、皱的4倍1~1﹒5岁:四胃基本稳定,瘤80%、网5%瓣7-8%、皱7-8
%牛的肠相当于体长的20倍,猪的肠19-24﹒5米(小肠15-20米、大肠4-4﹒5米)5小肠(27-49米)⑴十二指肠长约1米⑵空肠形成无数肠圈,形似花环状⑶回肠约50cm,几乎呈直线6大肠(6﹒4-10米)⑴盲肠50-70cm,圆筒状,盲端游离⑵结
肠6-9米,分初袢、旋袢(向心回、离心回)、终袢(横结肠、降结肠)⑶直肠约40厘米,粗细较均匀,后端变细形成肛管和肛门•7肝和胰⑴肝是体内最大的腺体,棕红色、质脆、呈不规则扁圆形,脏面有胆囊(马属动物没有胆囊)肝的生理功能①分泌功能:胆汁一昼夜分泌量(牛6L、猪/20~30k
g1.7—2L)其中的胆酸盐、碱性无机盐对消化有重要意义。②合成功能:可合成糖原、胆固醇、胆盐、脂蛋白、血浆蛋白。③贮存功能:贮存糖原、脂滴、多种维生素④解毒作用:肝细胞可以灭活和转化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有毒物质。⑤吞噬作用:枯否氏细胞能吞噬细菌、异物等,起到防御作用。⑥
造血作用:胚胎时期是造血器官,而后在某种病理情况下仍可恢复。⑵胰位于十二指的弯曲中,有一条胰管直通十二指肠。①外分泌部:属消化腺,一昼夜牛可分泌胰液6--7L、猪7--10L;胰液中主要有水、电解质(钠、钾)和各类消化酶。②内分泌部:位于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由大小不等的细胞群组成故名胰岛,
分泌物有: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由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调节血糖代谢。第三节消化生理1消化方式⑴物理性消化:经过咀嚼和胃肠运动,使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形成半流体的食糜并向消化道后段推送。为进一步消化奠定基础。⑵化学性消化:在消化液中的酶的作用下,饲料的化学结构被由复杂变
为简单达到能被吸收状态。⑶微生物性消化:畜禽消化道内栖居大量微生物它们产生的酶可以使食物中营养分解,尤其对于纤维素类的消化起关键性作用。2消化道各部的消化特点⑴口腔的消化①物理性消化:主要是采食、咀嚼、混合唾液、形成食丸;咀嚼一方面可破碎粗大食物破坏
植物细胞壁;另一方面刺激口腔内各种感受器,引起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运动②化学性消化:主要靠唾液,一般都呈碱性平均PH为牛8.2、猪7﹒32随饲料性质不同而改变;一昼夜分泌量为牛100—200L、猪15L;唾液中含有水、粘蛋白酶、溶菌酶、淀粉酶(猪)
、氯化钠、碳酸氢钠等唾液的作用A湿润软化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溶解可溶物,刺激味蕾产生味觉,引起食欲和各种反射活动。B粘蛋白可黏合食物成食团,利吞咽。C中和胃酸,尤其反刍动物。D很多单胃动物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E溶菌酶可杀
死部分病菌。F分泌大量唾液,蒸发其中水分而散热。⑵咽和食管的消化物理运动向后推移食物,无其它消化。⑶胃的消化多室胃的消化①物理性消化:首先是网胃发生连续两次收缩,第一次收缩网胃的一半,紧接着第二次强力收缩,网胃几乎全消失,这种双相收缩隔30—60秒重
复一次,当反刍时在第一次收缩之前增加一次收缩,发生逆呕。网胃第二次收缩时瘤胃也开始收缩,A波—由瘤胃前庭→背囊→腹囊B波—后腹盲囊→后背盲囊→前背盲囊→主腹盲囊(和嗳气有关)瘤胃蠕动平均每分休息时1.8次、进食时2.8次、反刍时2.3次;每次运动持续15~25秒
。②微生物消化:瘤胃PH7﹒2、温度39~41℃;1克内容物含细菌150~250亿、纤毛虫60~180万,消化过程有/A纤维素的分解和利用纤维二糖→葡萄糖→丙酮酸、乳酸→VFA+CH4+CO2B瘤胃微生物还
可分解淀粉、葡萄糖和其它糖类产生VFA、CH4、CO2等C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50~70%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损失,但是微生物可饲料中的氨基酸、氨、非蛋白氮合成菌体蛋白和虫体蛋白。D维生素的合成,瘤胃内可合成B族维生素(VB
1、VB2、VB5、VB6、VB12、生物素)和维生素K。•③食管沟A生理位置:起自贲门,止于网瓣口,与瓣胃沟相连。B生理功能:犊牛吸吮时,能反射性的引起食管沟唇闭合成管状,使乳汁或饮料直接进入真胃。C正确饲喂:用桶喂
乳时,缺乏吸吮刺激,食管沟闭合不全,乳汁溢入瘤胃、网胃,引起异常发酵,导致腹泻。所以,用奶壶模仿原始哺乳最好。•④反刍和嗳气A反刍:动物进食后休息时,把饲料逆呕回口腔,仔细咀嚼、混合唾液再咽下。生理数据:犊牛在生后3~4周出现反刍;早期断奶犊牛出现更早。成牛在采食后0﹒5~
1小时出现反刍,每次平均40~50分,一昼夜6~8次(幼畜达16次),一昼夜的反刍时间约7~8小时。反刍的意义:充分咀嚼、混合唾液、帮助消化、中和胃酸、排出气体、食糜后移。B嗳气:通过食管排出气体的过程;嗳气是反射动作。生理数据: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体重500千
克的牛,每分可产生1L左右的气体。主要是CO2、CH4、间有少量H2、O2、N2、H2S、等。其中1/4吸收入血经肺排出;还有一部分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剩余的气体从食管排出;牛每小时平均嗳气17~20次。⑷小肠的消化①化学性消化:A胰液由外分泌部分泌,碱性PH7.8~8.4,主要含有
水、电解质、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糖酶)B胆汁由肝脏分泌,烈苦、弱碱性PH5.9~7.8。草食动物暗绿色;肉食动物红褐色;猪橙黄色。主要有水、胆酸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及其它磷脂、脂肪、和矿物质等;作用有:[a]胆酸盐为胰脂酶的辅酶;[b]胆酸盐可将脂肪乳化为微滴;[c]促进
脂肪酸吸收[d]促A、D、E、K吸收;[e]中和一部分酸性物,维持肠内PH有利消化;[f]刺激小肠运动,维持正常水平。C小肠液由小肠腺分泌含各种消化酶;十二指肠腺分泌物可在小肠表面形成抗酸性食糜的屏障。②物理性消化小肠运动的基本
形式如下:A节律性分节运动一方面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于化学消化;另一方面使食糜与肠壁充分接触为吸收创造条件;另外,可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B钟摆运动使食糜在肠腔内来回摆动,意义与节律运动相同。C蠕动和逆蠕动意义是把食糜向后移动,有时肠管还进行一次快而长的蠕动(5—
25cm/s)称为蠕动冲,逆蠕动与蠕动配合保证食糜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⑸大肠的消化①化学性消化:大肠腺只分泌少量碱性粘稠液,靠小肠消化液继续作用。②微生物消化: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发酵杆菌等,发酵分解纤维素产生大量乙酸、丙酸、丁酸等低级脂肪酸和沼气、氢气、
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等气体。另外,大肠内的细菌可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残留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毒素经粪尿排出,纤维素消化分解很少,主要靠瘤胃。③物理性消化:大肠与小肠运动相似,有时有集团蠕动。肠音,大肠如远炮;小肠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