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发热患儿的护理课件.ppt,共(35)页,290.000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2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感谢下载1发热患儿护理感谢下载2小儿发热的概述小儿发热的护理感谢下载3作为家长,你遇到的最多和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孩子发烧了!感谢下载4首先------我们要确定是否有发热但是判断宝宝发热常常会出现两个误区感谢
下载5当妈妈看见宝宝有些异常时,常常用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和小手来判断孩子是否发热了,如果宝宝的皮肤发烫,妈妈就认为是发热了。感谢下载6误区二还有一些妈妈不用手摸孩子的头,而是使用体温表测量宝宝的体温,当温度超过37℃时,就以为孩子发热了,然后就急匆匆地带孩子去医院就
诊。感谢下载7发热的概念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正常体温:腋温36℃~37℃舌下36.3℃~37.2℃直肠36.5℃~37.9℃感谢下载8婴幼儿正常体温及测量方法口温:置于舌下3min正常为36.3-37.2℃,
只适用于能配合的年长儿。腋温:至少5min,正常36.0-37.4℃,除了休克、体质消瘦和周围循环衰竭患儿外,适用于各年龄组儿童。感谢下载9婴幼儿正常体温及测量方法肛温:肛表插入肛门内3-4cm,3min,正常为36.5-37.7℃,较准确,适用于能配合的年长儿。耳温
:用耳温测定仪于外耳道内,20秒即可。感谢下载10发热的原因些有哪些?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也可由于消化道感染,如肠炎、细菌性痢疾引起;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猩红热等也可以导致发热。6个月~3岁的孩子由于发热
,体温>39℃可出现热性惊厥,所以对孩子的发热应引起重视。感谢下载11发热对小儿机体的影响能量代谢的影响: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升高13%。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蛋白质分解↑,负氮平衡。体温下降期:脱水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兴奋性↑,小儿
高热易引起惊厥。感谢下载12发热对小儿机体的影响循环系统的影响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消化系统的影响交感兴奋→消化液分泌↓,胃肠蠕动↓。呼吸系统的影响体温升高→酸性代谢产物↑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免疫系统的影响适度发热可使免疫
系统功能增强。感谢下载13发热程度判断以腋温为例,发热程度可分为:低热(37.5℃~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41℃)感谢下载14发热热型稽留热:高热持续≥39℃数天或数周弛张
热:高热在24小时内波动≥2℃双峰热:高热曲线24小时内形成双峰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39℃数小时又迅速下降至正常,间隔1-3天发作。感谢下载15发热热型波状热: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炎等。回归热:高热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双相
热:第一次发热退热后又发热持续数天后退热(脊灰)不规则热:流感、结核、败血症、风湿热。感谢下载16各年龄阶段小儿发热的特点新生儿期:由于新生儿棕色脂肪少,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又不完善,故体温
调节能力差,因此非感染性发热较为多见。而当严重感染时,体温则往往不升。感谢下载17各年龄阶段小儿发热的特点婴幼儿期:免疫力低,极易感染疾病,其早期症状均为发热,并且该年龄期小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的动态平衡还
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发生高热惊厥,加之本年龄期小儿消化功能差,易发生吐泻及食欲不振,造成体内液体不足。感谢下载18各年龄阶段小儿发热的特点学龄前期:此期小儿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一般病情较轻,高热惊厥少见。
此期患儿基本能配合治疗,因此一般感染引起的发热经治疗后很快降至正常。学龄期:此期患儿生理功能发育相对成熟,年龄越大临床表现越接近成人。发热时患儿可伴有头痛、四肢酸痛、乏力等症状。感谢下载19发热时相及特点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l特点:产热大于散热。l表现: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
干燥。l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l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口唇、皮肤干燥。呼吸深而快;心率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l特点: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l表现:皮肤潮湿、大量出汗。由于大量出汗,体液大量丧失,易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现象。感谢下载
20发热的处理原则发热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除祛除病因外,对发热本身的治疗应针对病情,权衡利弊。对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不能急于降低体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感谢下载21孩子发热千万不能“捂”事实上,
越“捂”体温越高。所以,孩子发热,第一时间要松开患儿的衣服来散热。同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温水擦浴,水温应微高于体温。但时间不宜长,防止再次受凉。感谢下载22注意补充营养、水、维生素等补充水分,以免脱水。保证充足易消化
食物,包括维生素。监护心血管功能,防止休克的发生。感谢下载23选用合适的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4~6小时服一次。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布洛芬:
副作用少,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每6~8小时服一次,如托恩口服液。退热针剂、退热贴感谢下载24限制使用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WHO主张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儿童不应使用阿司匹林,其用途仅限于儿童风湿热、幼年关节炎和川崎病。尼美舒利:因其的
确可引起肝功能衰竭,故多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此药。糖皮质激素:不可滥用,因其有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当可促使细菌或病毒扩散而加重病情。除非有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严重者。感谢下载25加强基础护理使病人舒适休息: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环境的清洁与舒适。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及床单。感谢下载26注意事项及时观察降温处理后的病人反应,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测量体温并记录。应避免应用大量退热药物,以免脱水、循环衰竭。关于抗生素的应用,应在病因明确或有证据
支持的前提下应用,不可滥用。感谢下载27小儿高热惊厥高热惊厥的概念高热惊厥的原因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高热惊厥的护理感谢下载28什么是高热惊厥高热惊厥又称“热性惊厥”,是小儿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的危急症状之一,尤以婴幼儿
(6个月-3岁)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凡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5℃以上的发热时出现中枢兴奋性增高、神经功能紊乱而致的惊厥称为小儿高热惊厥。感谢下载29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因由于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脑神经细胞分化不全,抑制能力差,以致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
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发病原因除因年龄因素外,还有遗传因素,患儿近亲中约40~58%有高热惊厥或癫痫史。感谢下载30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因感染性疾病引起:(热性惊厥)颅内感染: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颅外感染: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占60%。非感染性
疾病引起:(无热惊厥)颅内疾病:原发性癫痫、占位性病变、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颅脑损伤。颅外疾病: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高血压脑病、尿毒症等。感谢下载31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h内,在体温骤升之时(>38.5℃),突然出现
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伴有意识障碍,抽搐的程度并不与体温成正比。发作时,眼球固定上翻、斜视,头向后仰、牙关紧闭,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制性和阵挛性抽搐,意识丧失,严重者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感谢下载32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面色紫绀,惊厥发作可由数秒钟至10多分钟或更长,可自行停止,反复发作可致脑损伤
,进而导致智力低下,个别患儿可发展为癫痫。感谢下载33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止惊:必须争分夺秒,以避免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首选安定:0.1~0.3mg/kg,一次总量不超过10mg,密切观察患儿抽搐情况及呼吸
频率。苯巴比妥钠,8~10mg/kg/次肌内注射。10%水合氯醛0.5mg/kg保留灌肠。针刺止惊:人中、合谷、少商、十宣等。感谢下载34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防止舌咬伤。吸氧。物理或药物降温。感谢下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