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课件

PPT
  • 阅读 2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3 页
  • 大小 3.967 MB
  • 2022-11-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课件
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共(93)页,3.967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2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儿科护理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王利芝(湖南省娄底市卫生学校)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1234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56猩红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掌握–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猩红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等常见传染病的

流行特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熟悉–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猩红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等常见传染病皮疹的特点及健康教育•了解–上述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要点学习目标第一节麻疹工作情景与任务•导入情景

下午五点,一位年轻母亲抱着一个4岁小男孩慌慌张张来门诊看病。母亲焦急地说孩子昨天晚上有点发热,咳嗽,流鼻涕,以为感冒了,在家自服“感冒药”,今早继续送他上幼儿园。刚从幼儿园接到孩子,发现孩子眼睛红了,眼角还有眼泪,小脸蛋也涨得通红,于是

来医院看看。初步考虑:麻疹。•工作任务请给家长讲解麻疹的发病过程及皮疹特点。请给患儿及家长讲解消毒、隔离知识。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麻疹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好发于6个月至~5岁的小

儿。临床特征: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Koplik’sspots)、皮肤特殊斑丘疹、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本病传染性强,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麻疹麻疹病毒人是唯一宿主病毒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

敏感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至少32小时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一、病原学第一节麻疹二、流行病学传染源:麻疹患者传播途径:呼吸道(主要)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患儿自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内均有传染性,如有

并发症传染期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麻疹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询问有无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史,有无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史及接种时间。2.询问患儿的营养状况3.询问发热与皮疹的关系、皮疹的出疹时间、出疹部位

和出疹顺序等。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麻疹2.前驱期:3~4天⑴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和结膜炎、麻疹黏膜斑①麻疹黏膜斑时间:发疹前1~2天出现位置:开始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形态:直径约0.5

~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二)身体状况1.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麻疹黏膜斑第一节麻疹3.出疹期:3~4天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颈→躯干、四肢→手掌、足底皮疹性质: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4.恢复期3~4天皮疹消退

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体温降至正常,全身症状改善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麻疹第一节麻疹4.常见并发症肺炎喉炎心肌炎麻疹脑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麻疹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病原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皮疹特点发热与皮疹的关系麻疹麻疹病毒发热、咳嗽、

畏光、鼻卡他、结膜炎,Koplik斑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颈→躯干→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期为发热的高峰期风疹风疹病毒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面颈部→躯干→四肢,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症状出现后1~2天出疹幼儿急疹人疱疹

病毒6型主要见于婴幼儿,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常伴有轻度腹泻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颈及躯干部多见,四肢较少,一天出齐,次日即开始消退高热3~5天,热退疹出第一节麻疹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病原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皮疹特点发热与皮疹的关系猩红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发热、咽痛

、头痛、呕吐、杨梅舌、环口苍白圈、颈部淋巴结肿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全身皮肤均可受累,疹退后伴脱皮发热1~2天出疹,出疹时高热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典型水痘全身症状轻,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食

欲缺乏等。重症水痘可出现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皮疹分批出现,按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的顺序演变。上述几种皮疹常同时存在发热第一天可出疹肠道病毒感染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腹泻、全身或颈、枕后淋

巴结肿大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水疱样皮疹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药物疹原发病症状,有近期服药史皮疹多变,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等。痒感,摩擦及受压部位多发热多为原发病引起第一节麻疹麻疹传染性强,但经过精心护理及正确治疗,绝

大多数预后良好,若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应注意评估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护理能力,有无恐惧及焦虑。评估社会人群对本病的认知程度,是否有躲避甚至歧视患儿家庭现象,患儿及家庭是否有孤独和无助感,是否得到社会支持。第十六章

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心理-社会状况第一节麻疹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四)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五)诊疗要点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第一节麻疹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

理四、常见护理诊断/问题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麻疹病毒感染所致皮疹有关防护无效与呼吸道排出病毒有关潜在并发症肺炎、喉炎、脑炎第一节麻疹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五、护理措施(一)维持正常体温1.休息: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2.降温:处理高热时需兼顾透疹,

不宜用药物及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冷敷及乙醇擦浴。3.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第一节麻疹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预防感染的传播1.控制传染源: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出疹后10

天。接触过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2.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并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患儿衣被及玩具应在阳光下暴晒。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洗手并更换隔离衣。3.保护易感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易感儿去公共场所。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减毒活

疫苗。第一节麻疹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二)加强皮肤护理1.皮肤护理:在保暖的情况下,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剪短指甲避免抓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2.口、眼、鼻的护理: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溶液洗漱,保持口腔清洁适。避免强光刺激,常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及时清除鼻

痂,保持呼吸道通畅。第二节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临床特征: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患儿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但以后可以发生带状疱疹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麻疹第十六章传染病

患儿的护理(四)观察病情1.出疹期如透疹不畅、疹色暗紫、持续高热、咳嗽加剧、发绀、肺部湿啰音增多等,可能并发了肺炎,重症肺炎可致心力衰竭。2.患儿如出现频咳、声嘶、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等,可能并发了喉炎。3.患儿如出现嗜睡、惊厥、昏迷等,可能并发了脑炎。如出

现上述并发症及时报告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第二节水痘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一、病原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人是唯一宿主病毒在体外抵抗力弱不能存活对热、酸和各种有机溶剂敏感第二节水痘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二、流行病学传染源:水痘患儿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易感

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见于儿童,以2~6岁为高峰传染期从出疹前1~2天至病损结痂,约7~8天第二节水痘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询问近期有无水痘患者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2.询问有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

活疫苗接种史及接种时间。3.询问有无低热、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询问出疹时间和特点。第二节水痘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1.出疹顺序:头、面、躯干→四肢2.分布特点:向心性分布3.皮疹演变过程:红色斑疹或丘疹→清亮水疱→疱液混浊→结痂4.高峰期特征表现:斑疹、丘疹、

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二)身体状况水痘第二节水痘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疱疹刮片血清学检查(三)辅助检查(四)诊疗要点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第二节水痘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四、常见护理诊断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继发感染有关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有

关防护无效与呼吸道及疱液排出病毒有关潜在并发症肺炎、脑炎第二节水痘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五、护理措施(一)加强皮肤护理1.室温适宜,衣被不宜过厚。勤换内衣,剪短患儿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和减少继发感染。2.皮肤瘙痒时,疱疹无破溃者,可涂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疱疹已破

溃、继发感染者,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或按医嘱给抗生素。第二节水痘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二)维持体温正常1.患儿有中低度发热,不必用药物降温。2.如有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适量退热剂。3.忌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Reye综合征。4.给予富含营养的清淡饮食

,多饮水,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第二节水痘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预防感染的传播1.控制传染源:无并发症的患儿多在家隔离治疗,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为止。易感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3周。2.保护易感者: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托幼机构宜采用

紫外线消毒。②避免易感者与患儿接触,尤其是体弱儿、孕妇或免疫缺陷者,对接触者在72小时内给予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恢复期血清肌内注射,可起到预防或减轻症状的作用。第二节水痘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四)观察病情水痘是自限性疾病,临床过程一般顺利,偶可发生播散性水痘,并发肺炎、心肌炎,应密切观察

及早发现,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第二节水痘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六、健康教育水痘传染性强,皮肤痒感重,指导家长做好皮肤护理,注意皮肤清洁,同时讲解隔离的重要性。对社区居民讲解水痘的预防知识。水痘流行期间易感儿应避免去公共场所。第二节水痘第十六章传染

病患儿的护理学习小结麻疹早期有呼吸道卡他炎症,发热第2~3天颊黏膜可出现Koplik斑,是早期的重要诊断依据,发热3~4天开始出疹,出疹有一定的顺序性,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护理重点是

维持正常体温及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隔离期一般为疹后5天。水痘是由VZV病毒感染,典型水痘表现为同时存在斑丘疹、疱疹、结痂等各类皮疹,治疗时避免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护理重点为皮肤黏膜的护理,应隔离至

全部疱疹结痂或疹后7天。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以腮腺肿、疼痛为临床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腮腺炎病毒人是病毒的唯一宿主

存在于患者唾液、血液、尿液及脑脊液中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敏感紫外线照射也可将其杀灭加热至56℃20分钟即失去活力但在低温条件下可存活较久一、病原学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二

、流行病学传染源:腮腺炎患儿和健康带病毒者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也可经唾液污染的食具、玩具等在幼儿园中容易造成流行,主要发生于5~15岁患者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病毒主要通过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9天

内从唾液中可以分离出腮腺炎病毒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询问近期有无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密切接触史2.询问有无体温升高、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3.询问有无腮腺炎疫苗接种史及接种时间第三节流

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二)身体状况1.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常以腮腺肿大、疼痛为首发症状。2.部分患儿可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缺乏等。通常一侧先肿大。2~4天后又累及对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或始终限于一侧者。3.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

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并有触痛。疼痛明显,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腮腺肿大3~5天达高峰,1周左右逐渐消退。颌下腺、舌下腺、颈部淋巴结可同时受累。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4.并发症脑膜脑炎(最常见)睾丸炎(男孩最常见)卵巢炎急性胰腺炎第三

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四)辅助检查血清、尿淀粉酶测定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五)诊疗要点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四、常见护理诊断疼痛与腮腺非化脓性炎症有关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防护无效与呼吸道排出

病原有关潜在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五、护理措施(一)减轻疼痛1.给予清淡、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2.忌酸、辣、硬食物,以免因唾液分泌及咀嚼使疼痛加剧。3.局部冷敷,以减轻炎症充血及

疼痛,亦可用中药如青黛散调醋局部湿敷。4.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温盐水漱口,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二)维持体温正常1.发热伴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2.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第三节流

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预防感染的传播1.患儿隔离至腮腺肿大消退后3天。2.对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3.流行期间应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4.易感儿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5.居室应空气流通,对患儿口、鼻

分泌物及污染物应进行消毒。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四)病情观察1.患儿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如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等表现,提示可能发生了脑膜脑炎,及时报告医生,予以相应治疗及护

理。2.患儿如出现睾丸肿大、触痛、睾丸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提示可能发生了睾丸炎。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消肿或局部冰袋冷敷止痛,或按医嘱采用药物治疗。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3.腮腺肿胀数日后如出现中上腹剧痛,有压痛和肌紧张,伴发热、寒战、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提示可能发生

了胰腺炎,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六、健康教育1.指导家长学会病情观察,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出现。无并发症的患儿在家中隔离治疗,2.指导家长做好隔离、饮食、清洁口腔、用药护理。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3.对8个月以上

易感儿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有效保护期可达10年。4.腮腺炎流行期间,避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学习小结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为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膜炎等,护理要注意减轻腮腺肿大的疼痛

,饮食以易消化、清淡的流质、半流质为主,避免吃酸、辣、硬等刺激性食物,隔离至腮肿消退后3天。第四节手足口病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和循环障

碍等。由于病毒传染性很强,常在托幼机构造成流行。第四节手足口病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一、病原学以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见。二、流行病学1.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2.发病前数天

,感染者咽部分泌物与粪便中就可检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的时间可长达3~5周。第四节手足口病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询问患儿有无与手足口患儿接触史,有无发热、咳嗽、拒食、流涎、手、足、臀部有无斑丘疹和疱疹等症状。第四节手足口病第十六章传染

病患儿的护理三、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1.普通病例口腔内可见散在的疱疹或溃疡,多位于舌、颊黏膜和硬腭等处,疼痛,拒食、流涎。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偶见于躯干,呈离心性分布。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多在1周内痊愈,

预后良好。手足口1手足口4手足口3手足口2第四节手足口病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2.重症病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

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磁共振检查等。第四节手足口病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护理评估(五)治疗要点对症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护理等。四、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

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口腔、手足疱疹有关。3.防护无效与病毒传播力强有关。4.潜在并发症:脑水肿、循环衰竭、肺水肿等第四节手足口病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五、护理措施(一)维持体温正常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体温恢复正常,

斑丘疹及疱疹消退,再休息一周。2.应采取降温措施。3.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第四节手足口病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五、护理措施(二)皮肤黏膜护理1.口

腔护理:餐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或用生理盐水棉棒清洁口腔。2.皮疹护理:衣服、被褥保持清洁、干燥、平整;衣着宽松、柔软;剪短指甲;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疱疹破溃时可涂聚维酮碘溶液,如有感染应用抗生素软膏。第四节手足口病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五、护理措施(三)预防感

染的传播1.做好接触隔离和呼吸道隔离,轻症至少2周,重症患儿不少于3周2.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浸泡或煮沸的物品可在日光下暴晒。3.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可用含氯

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4.诊疗、护理患儿过程中已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第四节手足口病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五、护理措施(四)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进展,如持续高热不退,末梢循环不良,呼吸、心率明显增快,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等为重症病例的早期,应及早与

医生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六、健康教育应让患儿及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的意义。了解一般护理应注意的事项。帮助家长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第五节猩红热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片状脱皮少数儿童在病后2~3周发生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多见于3~7岁儿童。第五节猩红热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一、病原学主

要病原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该菌对热及干燥的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或用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在痰及脓液中可生存数周第五节猩红热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主要)、皮肤传播、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物(偶见)易感人

群:人群普遍易感第五节猩红热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询问有无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史,居住环境是否阴暗潮湿、空气是否不流通、室内是否拥挤等2.有无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前驱感染症状第五节猩红热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二)身体状况1.潜伏期通常2~3天2.前驱期①起病急骤②发

热、头痛、咽痛、全身不适③咽部及扁桃体局部充血并可覆有脓性分泌物④软腭针尖大小出血点或皮疹粟粒疹第五节猩红热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3.出疹期⑴发热后第2天开始出疹⑵顺序: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24小时内迅速蔓及全身。⑶特点: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贫血性皮肤划痕,帕氏

线,“杨梅”样舌,口周苍白区口周苍白区杨梅舌帕氏线第五节猩红热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4.恢复期⑴一般情况好转,体温降至正常。⑵依出疹顺序开始消退,3~5天内消退。⑶疹退1周后开始脱皮,脱皮程度与出疹程度一致,轻者呈糠屑样,重者则大片状脱皮,以指(趾)部明

显。第五节猩红热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四)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五)诊疗要点主要是抗菌治疗和对症治疗第五节猩红热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四、常见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猩红热皮疹有关防护无效与呼吸道排出病原

有关潜在并发症化脓性感染、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第五节猩红热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一)维持正常体温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一般室温维持在16℃~18℃,湿度以60%左右为宜。2.监测体温变化。3.有高热者,可采用物理降温,禁用乙醇擦浴,以避免对皮肤

的刺激。必要时按医嘱使用退热剂。第五节猩红热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二)加强皮肤护理1.加强皮肤护理,勤换衣服。2.出疹期皮肤有瘙痒感,可涂炉甘石洗剂。3.疹退后有皮肤脱屑,应随其自然脱落,嘱患儿忌用手剥皮屑,有大片脱皮时需用剪刀剪掉4.勤剪指甲,避免抓伤引起感染。第五节猩红热

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预防感染的传播1.患儿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对可疑病例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第五节猩红热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四)观察病情1.应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咽痛症状、

咽部分泌物变化及皮疹变化。2.警惕并发症的发生,注意有无其他部位化脓性病灶,定时检查尿常规,及时发现肾损害。第五节猩红热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六、健康教育1.病情不需要住院的患儿,指导家长在家隔离、治疗与护理。2.加

强卫生宣教,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晒被褥,注意室内空气流通。3.流行季节儿童避免到公共场所,以杜绝猩红热的暴发流行。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导入情景凌晨2点,一对夫妻抱着一小男孩快速的冲进急诊室。爸爸焦急的

说他很忙,孩子前两天开始有点拉肚子,没在意,没想到孩子今晚上1:30出现抽搐,很害怕,赶紧来医院了。怀疑中毒型痢疾。•工作任务请给患儿正确采集大便标本。请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做好抢救准备。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

染病患儿的护理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属感染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以高热、嗜睡、惊厥、迅速发生休克及昏迷为特征,病死率高。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一、病原学病原菌:痢疾杆菌,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为革兰阴性杆菌痢疾

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寒、耐湿,但不耐热和阳光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灭活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二、流行病学传染源:急性、慢性痢疾病人及带菌者传播途径:消化道,流行季节可因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物引起暴发流行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询问本次发病前有无不洁饮食史及与腹泻患儿接触史2.询问有无高热、惊厥的表现3.询问患儿既往身体状况及营养状况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二)身

体状况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因脑缺氧、水肿而发生反复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混合型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心理-

社会状况1.本病来势凶猛,往往在发病48小时内迅速恶化,患儿持续昏迷、频繁惊厥。2.由于病情严重,应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有无自责、焦虑、恐惧等表现。3.注意评估家庭成员对本病的认知程度、经济状况,能否承受医疗费用,能

否得到亲戚、朋友和社会的支持。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四)辅助检查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多增高至(10~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核左移。当有DIC时,血小板明显减少。2.大便常规有黏液脓血便的患儿

,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3.大便培养可分离出志贺菌属痢疾杆菌。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五)诊疗要点1.降温止惊物理、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法。持续惊厥者,地西泮;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苯巴比妥钠。2.控制感染两种敏感抗生素。3.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首选20%甘露醇降颅压;呼吸衰竭应及早应用呼吸机。4.防治微循环衰竭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第

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四、常见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毒血症有关组织灌注量不足与微循环障碍有关潜在并发症:休克、颅内高压症、呼吸衰竭焦虑(家长)与病情危重有关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五

、护理措施(一)维持正常体温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2.监测体温变化,有高热者,可采用温水浴、乙醇擦浴、冰袋冷敷或冷盐水灌肠,必要时按医嘱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法。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二)维持

有效的血液循环1.密切观察神志、面色、肢端肤色、尿量等。2.适当保暖。3.迅速建立并维持静脉通路,保证输液通畅和药物输入。4.遵医嘱抗休克治疗。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三)防治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1.2.3.4.同(二

)5.专人监护,密切观察神志、面色、体温、脉搏、瞳孔、血压、尿量、呼吸节律变化和抽搐情况。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6.观察患儿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正确采集大便标本送检。7.按医嘱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利

尿剂等,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8.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准备,必要时使用呼吸机。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四)心理护理1.减轻家长压力,主动与家长沟通,提供心理支持。2.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患儿,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院争取社会支持,使患儿家长得到

扶助,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六、健康教育1.向患儿与家长讲解疾病发生原因、传播方式、如何预防等知识。2.指导家长注意饮食卫生,如不饮生水、不吃变质、不洁食品等。饭前、便

后洗手。3.患儿餐具要煮沸消毒15分钟。粪便要用1%含氯石灰澄清液浸泡消毒后才能倾入下水道或粪池。4.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饮食及粪便管理。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学习小结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床分为四型:休克型、脑型、肺型及混合型,治疗不及时可至死亡,护理以监测体温,改善微循

环,以及亚冬眠疗法为主。1.患儿,男,4岁,因发热3天就诊。查体:体温39℃,流涕,咳嗽,结膜充血,畏光流泪。耳后、发迹处可见红色斑疹,疹间皮肤正常。在第一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处可见0.5~1mm白色斑点。入院后,持续高热,咳嗽加重伴喘息,呼吸困难,发绀,肺部有湿啰音,心率1

80次/分,肝肋下3cm。(1)根据目前的临床表现,患儿存在哪些主要护理问题?(2)患儿出现了哪些并发症?还应注意观察哪些内容?(3)护理该患儿此时应注意什么?思考题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2.患儿,男,5岁,3天前出现高热,头痛,

全身疲乏无力。今起腹痛、呕吐。而且自感左腮部肿胀疼痛,伴畏寒、食欲低下等症状。查体:体温39.5℃,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左腮部肿胀明显伴疼痛,舌质红,心肺正常,无压痛,肝脾未扪及。血常规:WBC正常,血淀粉酶

增高。(1)患儿最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有哪些?(2)对患儿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思考题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参考答案思考题1(1)①体温过高②皮肤完整性受损③潜在并发症(2)①肺炎②观察有无频咳、声嘶、

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观察有无嗜睡、惊厥、昏迷等(3)①维持正常体温②加强皮肤护理思考题2(1)①疼痛②体温过高(2)①减轻疼痛②维持体温正常第十六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