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雕塑《第五课 欣欣向荣的中国雕塑事业--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PPT课件1-人美版.ppt,共(41)页,19.83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3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五课欣欣向荣的中国雕塑事业——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孔子》校内《张自忠将军纪念碑》校内一、雕塑的概念和形式(一)、雕塑的概念: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二)、雕塑的形式1、圆雕:完全立体的、独立的。
2、浮雕:介于圆雕与绘画之间的类型,是在平面上雕出或深或浅突起的图像。二、中国近现代雕塑的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雕塑是指1949年至今的雕塑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雕塑创作有了巨大发展,各美术院校普遍建立雕塑系,并选派留学生、研究生到苏联学习。中央美术学院先后于50年代和60年代初举办两届雕塑
研究班,1956年还成立了中国雕塑工厂。1958年4月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为建设城市大型纪念碑雕塑创作提供了重要经验。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84年,已建立室外大型雕塑326座,其中大部分是1976年以后所创作的,对美化环境、改变城市景观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近现代雕塑分三个部分:(一)、大型纪念性雕塑、园林雕塑(二)、民间雕塑与大型泥塑群像(三)、架上雕塑(一)、大型纪念性雕塑、园林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纪念牌介绍视频《销毁鸦片烟》曾祖韶《武昌起义》傅天仇《五四运动》滑田友《八一南昌起义》萧传玖《抗日游击战》张松鹤《欢迎解
放军》刘开渠《支援前线》刘开渠《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刘开渠烈士就义群雕《大丰收》鲁美雕塑系集体创作在城市环境雕塑方面,较早成功的作品是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集体创作的。思考:人物是怎么雕刻出来的?视频教学:人物雕刻过程(二)、民间雕塑与大型泥塑群像近代各类民间雕塑
艺术相当繁荣,出现一些杰出的民间艺术家。在六七十年代,部分专业雕塑家学习、汲取民间泥塑经验,和民间艺人一起创作了一些以阶级教育为题材的泥塑群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四川大邑的《收租院》。《收租院》组雕《收租院》组雕《收租院》组雕《收租院》组雕《农奴忿》组雕《
农奴忿》是在1957年,由中央美术学院赴藏雕塑组和鲁迅美术学院赴藏教师一起创作的,由圆雕、浮雕、绘景结合组成。分组讨论作业观赏雕塑作品的制作过程,分组讨论,构画出一个简单的雕塑草图。(三)、架上雕塑所谓“架上雕塑”,是指雕塑家个人探索性较
强、创作风格较明显、受公共环境因素制约较少的一类体量较小的雕塑,因多在轴架上完成而得名。潘鹤《艰苦岁月》王朝闻《毛主席像浮雕》此作品创作于1950年,被用于《毛泽东选集》的封面,广泛流传,知名度极高。唐大禧《海的女儿》《藏族姑娘》郭允贤《永恒的运转》李向群《和平少女》
潘鹤《黄河母亲》何鄂《黄河母亲》郭鄂四、欣赏中国现代雕塑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雕塑的形式和分类,以及中国近现代雕塑的历史背景和分类,欣赏了中国现代的雕塑作品。雕塑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对美化坏境,培养人们的艺术情操和
增强审美感受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后作业按照课堂中自己画出的雕塑草图,用泥土、木板等工具,雕刻出一件雕塑作品。